快速扩张后皮肤生物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vm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皮肤软组织快速扩张后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并与常规扩张、未扩张的皮肤进行对比研究,以了解扩张皮肤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与扩张速度的关系,即扩张皮肤24小时应力松弛的程度和应力状态的平衡与一周应力松弛和平衡的区别,为临床快速扩张提供生物力学的研究基础。取4只体重为15kg左右的猪为实验动物,分为常规扩张组,快速扩张组和对照组;将容量为240ml的矩形扩张器埋置于筋膜下,按分组要求定期给予扩张;扩张结束后取标本进行皮肤构关系、应力松弛特性、应变能密度和强度参数等生物力学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扩张皮肤的粘弹性明显下降,有别于未扩张的皮肤,而快速扩张皮肤与常规扩张皮肤的粘弹性的下降则非常相似。因此,扩张可致皮肤粘弹性下降,但扩张皮肤粘弹性的下降除与扩张刺激的强度有明显的关系外,尚与扩张刺激的间隔时间有关,但后者的影响较小。临床上可以采用快速扩张的方法,以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其他文献
湿润烧伤膏在临床应用以来,对其疗效评价不一。为此我们对其临床治疗效果、抑菌作用及对烫伤后大鼠产生IL-2能力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应用湿润膏治疗烧伤创面,局部感染重,愈合时间延长,愈合后瘢痕增生,造成功能障碍及外观毁损;②治疗费用昂贵,无改善伤后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亦无抗菌作用。
期刊
通过对10具新鲜成年尸体(20侧)的下肢解剖观察及5具(10侧)小腿内侧皮瓣透明标本观测,见胫骨滋养动脉本干起自胫后动脉后壁,沿腘肌下缘或深面紧贴胫骨斜向下行,在胫骨粗隆平面下61.62±15(42~98)mm处分出筋膜皮支,其外径为2.04±0.6(1.3~3.5)mm,于胫骨与比目鱼肌间隙内下行至胫骨粗隆平面以下96.47±28(67~190)mm,穿出深筋膜、浅筋膜达真皮下血管丛,是小腿内侧
应用吻合血管的阴股沟游离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13例均获得成功,效果满意。该皮瓣薄,皮下脂肪少,移植后外形不臃肿,供区隐蔽,创面可直接缝合,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皮肤组织移植是整形外科常用的手术方法。自1990年9月起,我们在需用较大面积皮肤组织修复创面或再造器官时,为解决供区不足的困难或为缩小供区所遗留的痕迹,创用了皮管扩张术,已临床应用10例。实践证明,本法有其独到之处,效果显著。
我们采用吻合血管、神经的足底内侧游离皮瓣、肌皮瓣移植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8例,皮瓣全部成活。4~6周后负重行走,经6~24个月随访,移植皮瓣无1例出现溃疡,感觉恢复良好,两点分辨觉达2.0~3.0cm。我们强调了神经吻合的重要性,认为皮瓣的感觉恢复是防止溃疡发生、取得远期良好效果的首要条件。
期刊
我们在临床应用不等边距对端吻合法行口径相差较大血管吻合的基础上,设计用口径为0.3mm~0.4mm的微小动脉修复一段口径为1.0mm~1.4mm的动脉缺损的动物实验,术后取得很高的通畅率(96%)。光镜及电镜检查表明吻合口平滑,移植的微小动脉与大动脉愈合良好,具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我们以家兔腹壁浅动脉与股动脉分别行侧壁横切口和纵切口端侧吻合术为实验模型,对两种吻合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证明侧壁横切口小动脉端侧吻合术是一种通畅率高,操作相对容易,可有效地预防吻合口痉挛或狭窄,而比较符合血管生理的吻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并报告了成功地用于临床病例的实践经验。
我们以狗为模型,利用常规和特殊染色技术,在光镜和电镜下对快速扩张后狗的皮肤进行观察,并作定量分析。结果发现扩张后的表皮层明显增厚,真皮层中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含量均下降。电镜下可见表皮细胞间隙增宽,真皮中成纤维细胞增多,且功能活跃。同时,我们将快速皮肤扩张术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