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有节与平衡 如何把握才算好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dmer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期中医养生)在饮食养生保健中,要把握规律,既要科学节制,更要注意平衡,酌情定量,坚守适合自身机体需要的饮食方案,不宜人云亦云,道听途说。
  中医学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中,即把“饮食有节”作为养生保健的基本理论和践行原则,明确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即“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年乃去”。二千多年前,管子亦指出:“饮食节,……则身利而寿命益”;“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损”。孔子则说:“食能以时,身必无灾”。郑玄说:“不时不食”。无论是医学经典著作,还是历史上的圣人、真人、贤人,以及医药名家,均强调饮食要有规律和节制。当代人也认为“合理饮食是健康的基石,把握食物就是把握健康”,“饮食决定长寿”,“饮食有节是利身益寿的保证”。更有人将“饮食有节”的含义诠释为:有洁、有时、有质、有量。近年来,还有人提出,平衡饮食、有氧运动、心理状态是健康养生的“三大里程碑”。并界定了健康饮料和食物的品种范围。但其在国人的传统主食中仅列了小米和玉米,而稻米和小麦等均未列其中;有人提出了一日两餐或“辟谷”养生之说;有的还创导素食养生及各种新说。愚人在学习之余,亦拟略呈管见。
  关于主食
  国人的主食中不能没有稻米(或说大米、粳米)、小麦(或说面粉)。《黄帝内经·素问》第二十二篇“藏气法时论”中即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我们的祖先早已认识到“五谷杂粮”是保证人体营养,维系生命运动不可或缺的主要食物。古人眼里的“五谷”,包括稻、梁、粟、麦、黍、稷,《黄帝内经》中所指的五谷为麦、稻、黍、秫、菽,前四者为禾谷类,菽为豆类的总称。秫有二说,一说为粘粟即糯粟,二说尚包括粱米。可以肯定,二千多年来,麦和稻一直被引为国人的主食,且小麦(面粉)、粟米多为我国北方人的主食,稻米多为南方人的主食,当然也多兼食了玉米、高粱和多种豆类。
  从营养成分和作用考证而言,小麦含淀粉53%~70%,糖类2%~7%,脂肪1.6%,粗纤维约2%,并含多种酶及B族维生素等;粳米含75%以上的淀粉,8%左右的蛋白质,0.5%~1%的脂肪,亦含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玉米(玉蜀黍)含淀粉61.2%、脂肪4.2%,尚含生物碱类及B族维生素等;小米(粟米)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稍高于上述三种。但四者均有补益脾胃的作用,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能量代谢的主要食物,且均系国内大量栽种生产的粮食作物,我们暂时没有理由依照洋人的标准,把各种大米和小麦(面粉)从主食链中删去。
  关于频次
  对用餐次数、“不时不食”和“辟谷”,据史料记载,先民们为了生存,在漫长的寻觅食物和生食过程中十分艰苦,居无定所,食难果腹。进入熟食和试种阶段,生产能力和水平低下,其饮食是很难做到依时而食的,更难以保证供应,每天吃一餐,甚至不食的情况肯定是有的。自神农赐医药、农耕后,进入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初期,农耕生产虽有发展,但可食之物还是供应不足的,故人们多以两餐为食,出现“朝食”(即约现在的上午9时前后)、“晡食”(即下午4时前后)之说。进入汉代,随着国家的统一,生产的发展,饮食文明程度的提升,即逐渐开始一日三餐。这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中得到了佐证。二千多年来其民多以三餐为主,但在某些不发达地区,或冬季农事稍闲的时季,亦有以两餐为食的。也有些富庶人家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采用少食多餐者。
  饮食有节重在有规律,既然二千多年来,大多数国人即已探索和沿袭了一日三餐的规律,即早餐一般在早晨7时左右,中餐在中午12点左右,晚餐在晚7时左右。当然,由于民族、地域和生产劳动或学习、工作、生活习俗不同也稍有差异。现在人们所说的饮食“有时”,即一日三餐定时进行,以保证机体营养的适时供应。至于一日两餐的习俗,虽在少数地域和少数人仍在奉行,但对于保证机体营养的适时供应,适应快节奏和劳动负荷尚较重的当代生活却并不适宜提倡。
  至于辟谷之说,饥饿疗法,虽有文献记载,也有医疗实例。但奉行辟谷者,多为古代高僧在圆寂之前采用的“净身”、“瘦身”之法,有的则是为了配合某些疾病的治疗,特别是消化系统的疾病,采用了饥饿疗法。真正长时间不进饮食是不可能的。人们都知道,人体的能量主要来自食物。食物对于人体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满足嗅觉、味觉器官对香气和美味的欲望,消除饥饿感;二是为生长发育和运动提供营养物质;三是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饮食不仅关系身体健康,更决定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的延续。所以说,任何人均应当适时摄取一定量的饮食物,只是要有规律和节制罢了。“辟谷”、“饥饿疗法”绝对没有普遍意义,更难以纳入养生之说。
  关于平衡
  平衡饮食,主要是提倡、保证膳食和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入,避免和减少不健康饮食,不乱食、不偏食、不过食。人体需要的七大营养素,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水、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脂肪是组成人体组织和器官的重要成分;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维生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调节生理功能极为重要;矿物质亦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必不可少的元素;膳食纤维是促进肠道蠕动,增强消化和排泄功能的物质。
  上述七种营养物质,在国人较普遍采用的米、面、粟、玉米等主食和菜蔬、果品、猪羊牛肉和禽蛋中均有存在,只要做到不乱食、偏食、过食,均可使之达到平衡。当然要以素食为主,少食油腻、高粱厚味,做到以谷类、麦类食物等五谷为主食,以果品为辅助,以肉类禽蛋适当补益,以新鲜蔬菜作为主要的“下饭菜”,并坚持做到只吃七八分饱,肯定是有益的。晚餐还是要吃的,而且还要以米、面主食为主,不食晚餐,或晚餐和早餐只吃水果,可能有失偏颇,不利于飲食营养平衡。同时,也应该说明,地域不同,各民族生活习惯不同,职业和生活环境有别,所摄取的饮食物品种,肯定不完全一样,但只要按照人体营养的需求和消耗量的大小,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合理配比即可,在品种和选择上不应强求千篇一律。还有,对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肝病、肾病或胃肠道等慢性病患者,则应在听取医药专家的意见后,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
  总之,人们在饮食养生保健中,一定要把握规律,既要科学节制,更要注意平衡,酌情定量,坚守适合自身机体需要的饮食方案,不宜人云亦云,道听途说。
  刘绍贵,
其他文献
美国新奥尔良医学院研究发现,饮食中的核桃可以改变肠道细菌的构成,进而有助于改善健康。核桃富含ω-3脂肪酸、亚油酸和纤维,它们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核桃中这些超级营养物质可能是它们对肠道菌群起到有益促进作用的原因。  研究者说,饮食中的核桃增加了肠道细菌的多样性,可以增加了一些有益细菌。而其他研究则证明,肠道菌群多样性的降低会与肥胖和其他疾病,如炎症性肠道疾病有關。此外,吃核桃还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
一份发表在美国医学会的研究表明:由于双胞胎的基因相同,所以当其中之一患癌之后,另外一个将面临高于常人的患癌风险。  事实上,同卵双胞胎从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拥有绝对相同的遗传物质。在同卵双胞胎中,若其中一个被诊断得了癌症,那么另外一个患癌的几率会比常人高14%。研究者们说,每年,全球死于癌症的人数高达800万。这些发现也许有助于患者和医生更多地了解癌症的遗传性风险。(《雅虎健康》)
这款产品可以通过骨传导的方式让游泳者知道自己的运动信息。有了这样一款头戴式设备,人们在游泳时不再需要为了查看数据而停下来查看运动手表。它内置的传感器会记录下速度、距离等基本信息,通过语音即时告知用户,而且这些信息也会同步在配套的应用上。(《好奇心日报》)
如果拐杖不慎掉地上,老年人基本很难弯下腰或者蹲下来再拿起来拐杖。这款拐杖可以垂直放在地上不会倒,这样即便偶尔松开两手,也不用担心拐杖没有依靠而倒地上,出门的话现在踏实多了。(《理想生活实验室》)
荷兰最新研究发现,人们所做决定的可靠性可以通过瞳孔的大小来预测。  研究人员向参加试验的人提供相关信息,通过对他们所做的不同选择结果的差异性进行评估,来判断其决定的可靠性。研究人员表示,瞳孔可以反映人们的“敏感性”,即瞳孔越大,“敏感性”越强。当人们“敏感性”过强时,做决定时往往不太准确。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当“敏感性”较强时,人们的情绪波动较大,此时做的决定更易受到情绪的左右。(《环球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杨渝平  登山、跑步、球类运动中激烈的对抗、拼抢……有人说,运动对于膝盖的机能是一种锻炼,也有人担心,运动会造成膝关节磨损等,对膝盖不好。那么对于膝关节来说,体育运动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我们在运动时,究竟应该如何保护膝关节呢?下面,我们就请到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杨渝平医生来为运动爱好者们解答心中的困惑。  了解你的膝关节  大众健康:杨医生您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女性和男性之间的工资差距,可能是女性抑郁和焦虑患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拥有相同教育经历和工作经验的女性与男性相比,前者收入较低,并且其抑郁症患病风险是后者的2.5倍。研究还显示,当女性和男性收入水平相似时,其抑郁症患病风险也相似。“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抑郁和焦虑的患病风险存在性别差异,可能受到社会劳动力性别待遇不平等的影响,”该研究报告的作者表示。  该研究相关文章发表于一月份
《柳叶刀:全球卫生》2016.07  在马拉维儿童死亡率下降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从1964年开始,马拉维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唯一放弃使用收费公共卫生措施的国家,研究中作者确定了几个主要的卫生系统壁垒,最主要的是缺少医护人员,因为马拉维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培养的医务人员均未得到雇佣。尽管2015年以来通过接纳移民留住了新培训的医生,但以后如何维持卫生人力需要政府长远考虑,目前仍面临巨大挑战。
由植物生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可能成为治疗与衰老有关疾病的新武器。来自约翰英纳斯中心實验室的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极具潜质的疫苗。研究人员使用一种病毒样颗粒,这种颗粒长在植物之中。这是一种看起来像病毒,但并不具有任何传染性的物质。在实验室阶段,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疫苗可以彻底根治因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衰老性疾病。(《医景网》)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科学家进行了一项新型人造胰腺系统的研究,研究完成了多个临床试验,1型糖尿病患者幸福感的两个关键因素显著改善。  人造胰腺旨在模仿健康人的葡萄糖調节功能。闭环系统由置于使用者皮肤下面的胰岛素泵和连续葡萄糖监测器组成,嵌入蓝牙连接智能手机,可以根据膳食情况、体力活动、睡眠、压力和新陈代谢等因素的变量向患者提供胰岛素。(《医学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