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假亦真的手上艺术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ma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川北大木偶,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继承了秦汉时期木偶高大、酷似真人的古朴之风,有着“木偶巨人”之称。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会长、国际木偶联会中国中心主席李延年先生盛赞“它是中国木偶中的‘独生子’,也是世界偶戏中的‘巨人’。”国际木偶联会亚洲太平洋委员会主席唐大玉女士认为川北大木偶不仅是“中国南充的文化名片”,更是“连接东西方友谊的桥梁”和“世界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作为民间家传艺术,川北大木偶像众多民间技艺一样,一直沿袭口传心授的传承模式,许多家传绝学对外往往秘而不宣。如今,随着国家对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视,尤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力宣传和保护,广大木偶艺人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尤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的社会地位与生活待遇都有极大提高,他们不再担心别人“偷师学艺”或者“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事情发生,相反,大力弘扬和发展壮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他们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
  一、川北大木偶概况
  川北大木偶起源于民间家传艺术,系杖头大木偶,偶身与真人大小近似,早在清朝初期,就盛行于四川北部的仪陇县马鞍镇石佛乡一带,因而称川北大木偶。川北大木偶在近三个世纪以来,不负众望,乔登大雅,无论是造型艺术,还是表演艺术,都融汇各家之巧,形成了人偶同台、亦假亦真、以假乱真的艺术特色,被国际上公认为世界稀有的木偶剧种。“它造型生动、制作精美、形象逼真、偶身高大、形神兼备、酷似真人,表演生动细腻、丰富离奇,不仅能穿衣解带、拂袖掸尘、吹火点蜡、吸烟喝茶、吹拉弹唱,而且五官灵动、下腰叩首、舞刀弄剑,尤其在表演神话、童话、特技等方面,更有独到之处。”川北大木偶深受各个年龄和各个国家的观众喜爱。前苏联戏剧家、著名木偶大师奥布拉兹佐夫在其专著里专章介绍大木偶,赞誉它是“世界上罕见的木偶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冠冕”。
  川北大木偶不仅拥有自己的造型艺术家、表演艺术家和剧作家,还有丰富的保留剧目,如大型神话木偶戏《玉莲花》《红宝石》《白蛇传》《三打白骨精》《彩蝶的神话》《龙门传说》以及歌舞《逛新城》《花伞舞》《脸谱乐》《卖汤圆》等。作为我国唯一的偶身与真人大小近似的木偶表演艺术,川北大木偶形成了与其他诸如提线木偶、布袋木偶、杖头木偶(小型)等完全不同的表演特征,川北大木偶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李乐先生把它概括为“大”“真”“广”“奇”“灵”五个方面。“大”,即偶身高大;“真”,即形象逼真,形神酷似真人而又超脱于真人,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到与之媲美的形象;“广”,即戏路广,无论是戏曲、歌舞、话剧、杂技里的男女老幼,还是飞禽走兽、妖魔鬼怪等均能塑造,千姿百态,各呈异彩,又不失它本身的艺术特色;“奇”,即离奇多变,塑造的形象使人耳目一新,变化万千;“灵”,即灵敏度高,操作方便。
  川北大木偶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稀有剧种,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川北大木偶的表演形式也随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灯光、舞美、音乐、服装、造型等都在保留传统精华的同时又不断添加新的艺术元素,力求与时俱进。但是在现代高科技文明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文化仍然远远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川北大木偶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重重困境,甚至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这引起了国家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李乐先生及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唐国良先生与西华师范大学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专家、学者达成了共识,为了更好地继承、发展和弘扬川北大木偶,及时地抢救和保护川北大木偶原李家班(李德三、李泗元等老一辈艺人)的绝活,决定把川北大木偶的表演绝技公布于众,期望川北大木偶以此为契机,大放异彩,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二、川北大木偶表演技艺
  川北大木偶的表演技艺与方法来源于传统的戏剧、舞蹈等表演模式,其理论支撑也来源于戏剧和舞蹈等。的确,川北大木偶的表演需要借鉴传统的戏剧和舞蹈等的理论资源和表演技巧,但它又区別于纯粹的戏剧和舞蹈等的表演。事实上,川北大木偶在长期的表演实践中已经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表演技艺,只是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下面,我们将从振动技术、表演技巧和表现技艺这三个层面揭开川北大木偶众多表演技艺的冰山一角。
  (一)振动技术
  所谓振动技术,是指川北大木偶的表演者运用力学中的振动理论和动力原理,根据自身身体的律动规律,借助身体和手的振动,通过与木偶相连的签子,将适当的力度传导给木偶,从而带动木偶运动的技术。我们知道,“大木偶的表演者们一般是用右手举木偶、左手拿签子,右手举木偶靠在腹部右手的中指、无名指和手掌拿脚筒,大指和食指拿住操纵杆,在木偶单手表演时,还要附带一根签子,有时还要掌握眼、口、耳、鼻等机关活动的拉线。”不同的振动力度,表达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振动手法诠释着不同人物的喜怒哀乐。在振动技术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减振技术的合理运用。
  减振,是指表演者振动产生的力在签子的传递过程中不仅会有衰减与损耗,而且木偶自身的重量以及空气的摩擦所形成的阻力也会对振力有所减损。所以,木偶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要考虑减振因素的存在,从而合理分配振动力量的技术,就是减振技术。比如木偶自身的重量是二十公斤,木偶操作者要舞动二十公斤的木偶,用力应该考虑大于它一倍,即要用相当于挥动四十公斤重量的振力。如果你的用力仅仅等同于木偶的重量,就会看不出木偶的舞姿。如果用力小于木偶自身的重量,木偶就会纹丝不动。明确了减振技术,才会明白要让木偶表现五分,表演者就要表现十分,否则力度没到位,情感就无法准确释放。
  (二)表演技巧
  川北大木偶的表演技巧很多很杂,这里我们暂且探讨一下方位技巧和圆弧技巧。所谓方位技巧,主要指表演者要特别注重木偶所站的方向和位置。我们可以通过选择恰当的角度来表现方位技巧,即选择那些能够让表演亮相成为黄金点、给观众视觉冲击力最强烈的角度进行表演,就能准确到位地传情达意。比如我们在表演情感剧中男女双眸对视的时候,女主角害羞地逐渐从零度到四十五度转头,就能准确生动地诠释她的羞涩情态,如果少于这个角度就不够味,如果多余这个角度就过犹不及了。所以角度和方位是一个演员不能忽略的,我们要上升到一定高度来重视这个问题,才能准确刻画人物的个性特点,只有表演动作到位了,所呈现的偶人形象才能鲜活。在方位技巧中,还应特别重视表演空间距离的掌控。   人类的生存与活动离不开空间,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生长与繁衍更需要适当的空间。戏剧与舞台剧也需要在特定的空间进行表演,木偶表演也不例外。如果说戏剧表演是在有限的空间内表现人的思想、情感的交流活动,那么木偶在表演情绪交流甚至激情拥抱时同样需要快速地升缩空间。木偶表演在展现偶与偶的肢体交流、语言交流以及木偶之间的眼神交流时,需要恰当的间隔距离,特别是在表现偶人身份有差距的时候,是有上下、进退之分的。在特定空间的对话,比如君臣对话,需要时紧时松,在表现神话故事的时候,神话人物之间需要忽远忽近。总之,优秀的木偶演员需要准确把握空间,牢牢控制人物的空间距离,什么时候远,什么时候近,要根据人物与场景来判断。
  所谓圆弧技巧,是指木偶表演中大多数是签子手画半圆与整圆的技巧。而且,学习画整圆也有一个小窍门。李乐先生常对初学木偶表演者说:“只要你们能够用单手画圆,就能够表演单画手,因为以鼻梁骨为中线画一个小圆就是单画手;只要你们能够用双手画圆,就能够表演双画手,因为双画手就是两手各自画了一个圆圈,然后从圆圈的末端朝上四十五度指出去。”因为圆弧技巧是木偶表演中最基本也是最常运用的技巧,所以学会了圆弧技巧,即使面对高难度的表演动作,我们也可以逐一攻克难关。这是因为木偶表演的很多动作都可以像汽车的零件一样自由拆卸与组装,在学习木偶表演中那些有难度的动作时,我们可以像组装汽车零件一样逐一拼接,最后合成一个整体。
  (三)表现技艺
  川北大木偶的表现技艺很庞杂,这里我们姑且探讨一下和谐技艺和衔接技艺。所谓和谐技艺,是指木偶表演中人与偶和谐交融的技艺。在传统的戏剧表演中,往往是表演者眼随手动、手随身走,但是木偶表演恰恰相反,是身体带动手走、手动带随眼动。很多木偶表演者只知道动手,而不知道动身,其原因在于他仍按照戏剧表演模式进行操作,使得演绎的木偶看起来呆头呆脑的。木偶表演者只有通过身体的运动带随手动,使得表演者和木偶上下律动,人与偶才能和谐交融,像连体婴儿般,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境地。在和谐技艺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气息贯通技艺。
  所谓气息贯通技艺,是指表演木偶时,表演者每个动作幅度的大小、上下左右的律动都需要气息来贯穿其中。气息是人与生俱来的特征,人有了气息就证明了生命迹象,木偶有了气息也就有了生命。木偶表演者以自身带有节律的气息通过签子传递到木偶身上,这些气息就像是木偶身上散布大大小小奔流的血脉,是木偶的魂,也是木偶鲜活的生命。李乐先生认为,评判一个木偶演员演得好,不是看他有多少绝技绝活、有多么娴熟的技巧,其实木偶表演的精髓就是把原本没有生命的偶人变成“活人”,那才是木偶表演者的最高境界。当然,气息贯通技艺也要根据剧情需要合理应用,气息的快与慢、长与短、深与浅、收与放都要视情况而灵活運用。在木偶表演中,只有运用了气息贯通技艺的表演才能最终达到去偶化或拟人化,这个了悟的过程往往是表演者最容易忽略的,当然它也是最难掌握的技艺之一。
  衔接技艺,是指表演者在音乐的旋律中不但步伐要随音乐的节拍翩翩起舞,更要在动作上承上启下具有连贯性。特别是在念白与对白中,不仅要准确理解念白和对白的精髓,更要剖析此时此刻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情绪起伏与波动、人物声音分贝的大小、强弱以及节奏的快慢,拿捏好快与慢、动与静、轻与重、上与下、左与右、进与退之间的分寸。一个优秀的表演者要像下棋的高手一样走一步看五步,才能把握全局,稳操胜券。所以衔接技艺需要表演者预先对所表演的角色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深刻的领悟,并且要富有缜密的逻辑思维,对每个动作都要有统筹的安排,面对角色所倾诉的对象也要有全局的把握。只有掌握和利用好了衔接技艺,才能成功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此外,在衔接技艺中,尤其需要用心把握的是动静结合技艺。
  动静结合技艺是指木偶表演者在运动过程中适当静止和停顿的技艺。李乐先生常对学生说,如果你在表演情感剧中,你能停下五秒不动且能让观众信服,你就可以当好演员了。因为能让观众在你静止状态下,依然能读出你所演绎的角色的情感在释放、爱恨在延续在喷溅,你就是非常了不起的演员。然而很多青年演员在表演人物的时候,往往动作很多,急匆匆的,让人眼花缭乱,无暇顾及。其实,舞台表演没有了停顿就没有了人物情感内涵的沉淀,没有停顿,人物的喜怒哀乐就宣泄得不够充分。另一方面,这种动静结合技艺也是为了让观众能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人物的情绪,让观众更好地融人剧情的审美中。所以,优秀的木偶演员应该懂得动静结合技艺,在表演中收放自如、动静有度,令人信服。
其他文献
陈沫吾  祖籍重庆开州区。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一文史研究馆一一级调研员,四川省硬笔书协副主席,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美术师,上海张大千艺术研究中心一级美术师,四川省国画院画师,四川省作协、美协、书协、评协会员,四川省书学学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四川省草书研究会创作研究员,四川省楹联学会、杨慎研究会,曾默躬艺术研究会理事,成都市书协副秘书长,成都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及理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华夏大家》
摘录网络诗一首楷书20cm X 28cm 2020年  乙亥末,庚子春  荆楚大疫,染者数万  众惶恐,举国防皆闭户  道无车舟万巷空寂  然,外狼亦动垂涎而候  华夏腹背芒刺  幸,龙魂不死风雨而立  医无私警无畏民齐心  政者医者兵者  扛鼎逆行勇战矣  叹,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岂日无衣与子同裳  能者竭力,万民同心  月余,疫除终胜  此后百年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鐘显金  1961年生,
主管单位:达州市中共开江县委  达州市开江县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达州市开江县委宣传部  达州市开江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朱映铮  ZHUYINGZHENG  《魅力開江》执行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达州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开江县文联副主席,开江县文艺创作办公室主任,政协达州市第三、四届委员会委员,政协开江县第十二、十三、十四届常委。  寄语  2013年初秋,
“薪火相传,笔墨精神。”这八个字用来总结周嗣铨先生一生很合适。周嗣铨先生今年已是八十一岁高龄,但他依然在书法创作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行走着。用周嗣铨先生对自己的要求为本文作个结:“写好书法,为人生添一抹靓丽的色彩。写漂亮字,做优秀人,字如其人。”  真正的书法家是靠他的书法出名的。  欣赏书法家的字画,我很少看他们装裱好的作品,更喜欢看的是书法家们现场挥毫泼墨,喜欢看他们一边写一边与人聊天的感觉
画为心声,画通心灵。水墨西域雪山画的代表人物李兵先生,当为我深心里激赏的画家。他强调心悟,笔与意合,意随笔遣;他以心应物,以情应心,笔补造化;他作画不为造物役,写“神”不为“形”所拘;他万类由心,尽雪山之“态”,炼雪山之“魂”。他就如是永远固守着中国西部雄浑壮美、诗性空灵的风采,贪婪的笔墨向着西域雪山深掘,渴望达到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灵”的世界。这是我再读李兵雪山画的感悟。五年前,我读他之作品
周天《书香满屋》国画 188cm×188cm 2013年  周 天  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工笔画学会理事,四川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人物画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农工党画院副院长,四川省政协书畫研究院人物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家。
宋小川   又名晓川。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师,成都画院特聘画师,四川省政协书画院画师,成都诗婢家画院画师。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级美展,并入编天津美术出版社《国画家》杂志以及河南、河北、四川美术出版社等系列丛书,已出版多部个人画集。《荷花》等作品被张大千纪念馆和个人收藏。   猴年伊始,晓川画猴。这猴手捧鲜桃,似有着花果山猴的机灵与憨顽而令人爱怜。他发在微信上,给师友们祈
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出身川剧世家,自幼学习川剧,得其父著名川剧生角熊焕文亲传,继承了川剧著名表演艺术家陈淡然的代表剧目和表演技艺,并向杨又村、周继培等艺术家学习川剧技艺。主演《赵氏孤儿》《十五贯》《长生殿》《卧虎令》《变脸》等二十余部大幕戏和《扫松》《三击掌》《乐羊啜羹》《卖画劈门》《马房放奎》《单刀会》等百余出折子戏。曾获得四川省首届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等奖项,主演的作品也多次获得省部级奖
布贴画 275cm×157cm 2019年  布贴画原名宫廷补绣,俗称布贴画,又叫布堆画、布贴花、布摞花,还叫拨花。该画色彩丰富鲜艳,剪贴的边线明朗整洁,富有木刻版画的刀木特点,是华夏艺术中的一绝,也是我国延续一千五百年的手工工藝品,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品类繁多、底蕴深厚、技艺精湛,享誉中外,是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艺术瑰宝。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品采用主题画的创作方式,体现了创作者对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