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275.3
国企改制就是改传统国企单一全民所有制的制度为混合所有制的现代企业制度。其根本就是改革企业的产权制度,将企业塑造成为产权多元化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充满活力的微观经济组织。改制成本就是用于改制的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劳动和资本的投入。国企改制的实质是政府行为,政府是国企改制的操作者和决定者。同时,国企改制处在市场经济环境之中,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国企改制成本是对政府、企业、社会进行综合分析。在此主要从企业角度分析改制成本。从经济学意义分类,可分为改制固定成本、改制可变成本、改制机会成本和改制边际成本。改制的固定成本,是指改制中不可缺少的投入,主要包括职工身份置换经济补偿金、欠缴的社会保险费、欠发的工资等费用。改制的可变成本,是指对资产的处置和改制的收费等具有一定弹性、可根据不同情况发生相应变动的改制成本。改制的机会成本是企业不改制的收益或选择其他改革形式的收益。改制的边际成本是指改制目标完成的最佳成本点。从改制的过程来分类,可将改制成本分为改制前期的准备成本、改制中的操作成本、改制后的整合成本。从改制的效果看,可将改制成本分为、直接、间接成本或显性、隐性成本。
对改制成本进行分析主要目的在于为产权制度改革奠定基础,为政府制定改制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推动改制健康深入进行。过去很多企业在改制中由于对成本失之研究,粗放式改制,使改制出现了不少的失误。一是回避改制成本,把问题搁置,使一些企业虽然表面改了制,但仍然背负着潜在的沉重负担,留有改制后遗症;二是不深入分析改制成本,怕难以承担或不愿承担必要的成本,稀里糊涂改了,为改制而改制,使一些企业不得不进行二次改制;三是把改制成本说得非常严重,政府必须拿出多少资金、多少优惠政策,才能降低成本完成改制,使人们对改制望而生畏,缺乏信心,停止不前。此外,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产生的一些腐败现象,也与改制成本的模糊有关系。因此,为使改制健康深入进行,重视改制成本研究,是改制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任务。
一、 改制前的准备成本
改制涉及政府部门有发改委、国资委、财政、税务、工商、劳动保障和银行多个部门,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交织具有很大的复杂性,要保证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充分准备,周密部署,精心安排。对企业来讲,前期准备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投入,要按照政府的要求,拟定方案,搞好动员,首先要搞好调查研究工作,组织人员对改制信息收集,包括政策信息、模式信息、方法信息等,在宏观上把握改制动向和趋势。对一些改制不错的企业进行考察学习,获取成功经验;对本企业情况摸底、排队、走访、座谈,进行充分的改制调研,这些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还要有一定的费用,这些成本是不可或缺的。这些成本即形成改制的调研成本。
改制的方案包括目的、目标、重点、任务、时间组织和政策等,具体包括企业现状、改制方式、改制时间、改制组织等。方案的提出,不仅是简单的文字编写,更重要的是组织有关部门对方案进行论证,需要进行大量的协调工作,特别涉及到财政、税务、土地、银行等方面的政策,还要进行反复协商。在过程中都会发生看得见和看不见的费用,形成改制的方案成本。
改制的准备工作还包括组织成本,企业需成立专门机构,具体负责改制工作。前期组织工作包括学习动员,解惑释疑,企业领导、职工思想的统一,企业改制方案的制定,职工代表大会的认可,国资委批准等等,特别是应对突发事件预案处理,都是企业改制前期的准备成本。此外,如果前期组织不得力,对企业生产经营还会产生负面作用,这些也应视为前期成本。
对改制准备成本的分析主要是对改制成本有个全面估价,充分认识改制的艰巨性,既要充分准备保证改制方案的科学性,又要快节奏、高效率,使改制少反复,顺利实施,进而有效控制改制成本,保证改制顺利进展。
二、 改制的操作成本
改制的操作成本主要包括企业职工身份置换成本、资产置换的处置成本、其他成本。
1、企业职工身份置换是改制企业重新界定职工劳动关系的一个法律概念,也是一个极为敏感的改制难题。其难就难在由此带来的职工经济补偿金是企业改制中的一项必要成本,尤其在国企经济状况不佳亟待摆脱困境的背景下,这个问题就成为企业改制中的突出问题。对每个国有职工身份的退出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用以补偿职工在国有企业工作期间付出的生命成本,这样做既合情又合理。经济补偿的重要作用在于为职工的生存和再就业提供物质保障,因而更直接地关系到企业改制的平稳过渡,有利于降低企业改制的政治风险。但是经济补偿金的来源不足,大量改制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完全由企业支付补偿金拿不起,财政财力又严重不足。解决上述难题,关键是拓宽支付渠道,依据现实的支付能力制定可行的支付标准。
另外欠发职工的工资也应有一个标准问题,职工集资不应列入改制成本,其他的职工费用如企业负担的离退休人员医疗费、职工遗属、内退、工伤、病退人员的补助,下岗、失业人员的安置费等都需一并考虑,企业应视不同情况分别给予相应的安置和经济补偿。企业拖欠的养老保险应用资产和土地出让费解决。
2、资产置换的处置成本,根据等价交换的原则,产权交换应实行等额交换,但由于各个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同,效益好的企业和效益差的企业相比,資产状况差别很大,为鼓励企业改制,各地政府都曾制定过一些产权出让的优惠政策。这应看作是一项较大的企业改制成本。另外,改制中还需要对企业的不良资产进行剥离,由此而增加的不良资产处置成本,国企改制时,对经营过程中造成的不良资产在资产置换时有的应予以剥离,如国资部门核批的报废资产、企业亏损挂账、呆坏账损失、不良债权等,使改制企业能够做到轻装上阵。这部分被剥离的不良资产也是一项重要的改制成本。
3、其他成本包括各种改制手续费,主要有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和验资费用、土地、房屋产权变更费用,企业整体转让费用,工商、税务、技术监督等注册费用。还包括改制失败付出的成本、多次评估费用、二次改制成本。在这些成本中,每个环节都存在大量的问题,需要适宜掌握和解决。
三、改制的整合成本
国有企业经过新的股东出资购买,组建成为新的公司,解决了企业的产权制度问题。但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因素不仅是产权问题,还有经营管理的理念、方略、机制、资源等诸多因素,这就需要在企业完成改制后进行确定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近期生产经营策略,调整资金、设备、劳动组织和管理机构,建立新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等一系列整合,才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正常进行,逐步进入良性循环轨道。进行这些整合也要付出成本,这就是整合成本。从一定意义讲,改制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体制基础,整合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现实可能。因此,对整合成本也要重视,应尽可能缩短企业转型的阵痛期,降低整合成本。企业发展方略的整合、企业资源的整合、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整合。
改制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措施,付出成本是改制的正常要素,深刻认识改制成本、对改制成本又所准备,是顺利组织和完成改制的需要。抓住机遇,着力推进,加快步伐,降低改制的总体成本。走出改制误区,正视问题,把握保持社会稳定、保护职工利益、保全国有资产三者关系的平衡点,研究切实可行的办法,才是确保完成改制任务的正确做法的途径。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国企改制就是改传统国企单一全民所有制的制度为混合所有制的现代企业制度。其根本就是改革企业的产权制度,将企业塑造成为产权多元化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充满活力的微观经济组织。改制成本就是用于改制的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劳动和资本的投入。国企改制的实质是政府行为,政府是国企改制的操作者和决定者。同时,国企改制处在市场经济环境之中,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国企改制成本是对政府、企业、社会进行综合分析。在此主要从企业角度分析改制成本。从经济学意义分类,可分为改制固定成本、改制可变成本、改制机会成本和改制边际成本。改制的固定成本,是指改制中不可缺少的投入,主要包括职工身份置换经济补偿金、欠缴的社会保险费、欠发的工资等费用。改制的可变成本,是指对资产的处置和改制的收费等具有一定弹性、可根据不同情况发生相应变动的改制成本。改制的机会成本是企业不改制的收益或选择其他改革形式的收益。改制的边际成本是指改制目标完成的最佳成本点。从改制的过程来分类,可将改制成本分为改制前期的准备成本、改制中的操作成本、改制后的整合成本。从改制的效果看,可将改制成本分为、直接、间接成本或显性、隐性成本。
对改制成本进行分析主要目的在于为产权制度改革奠定基础,为政府制定改制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推动改制健康深入进行。过去很多企业在改制中由于对成本失之研究,粗放式改制,使改制出现了不少的失误。一是回避改制成本,把问题搁置,使一些企业虽然表面改了制,但仍然背负着潜在的沉重负担,留有改制后遗症;二是不深入分析改制成本,怕难以承担或不愿承担必要的成本,稀里糊涂改了,为改制而改制,使一些企业不得不进行二次改制;三是把改制成本说得非常严重,政府必须拿出多少资金、多少优惠政策,才能降低成本完成改制,使人们对改制望而生畏,缺乏信心,停止不前。此外,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产生的一些腐败现象,也与改制成本的模糊有关系。因此,为使改制健康深入进行,重视改制成本研究,是改制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任务。
一、 改制前的准备成本
改制涉及政府部门有发改委、国资委、财政、税务、工商、劳动保障和银行多个部门,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交织具有很大的复杂性,要保证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充分准备,周密部署,精心安排。对企业来讲,前期准备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投入,要按照政府的要求,拟定方案,搞好动员,首先要搞好调查研究工作,组织人员对改制信息收集,包括政策信息、模式信息、方法信息等,在宏观上把握改制动向和趋势。对一些改制不错的企业进行考察学习,获取成功经验;对本企业情况摸底、排队、走访、座谈,进行充分的改制调研,这些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还要有一定的费用,这些成本是不可或缺的。这些成本即形成改制的调研成本。
改制的方案包括目的、目标、重点、任务、时间组织和政策等,具体包括企业现状、改制方式、改制时间、改制组织等。方案的提出,不仅是简单的文字编写,更重要的是组织有关部门对方案进行论证,需要进行大量的协调工作,特别涉及到财政、税务、土地、银行等方面的政策,还要进行反复协商。在过程中都会发生看得见和看不见的费用,形成改制的方案成本。
改制的准备工作还包括组织成本,企业需成立专门机构,具体负责改制工作。前期组织工作包括学习动员,解惑释疑,企业领导、职工思想的统一,企业改制方案的制定,职工代表大会的认可,国资委批准等等,特别是应对突发事件预案处理,都是企业改制前期的准备成本。此外,如果前期组织不得力,对企业生产经营还会产生负面作用,这些也应视为前期成本。
对改制准备成本的分析主要是对改制成本有个全面估价,充分认识改制的艰巨性,既要充分准备保证改制方案的科学性,又要快节奏、高效率,使改制少反复,顺利实施,进而有效控制改制成本,保证改制顺利进展。
二、 改制的操作成本
改制的操作成本主要包括企业职工身份置换成本、资产置换的处置成本、其他成本。
1、企业职工身份置换是改制企业重新界定职工劳动关系的一个法律概念,也是一个极为敏感的改制难题。其难就难在由此带来的职工经济补偿金是企业改制中的一项必要成本,尤其在国企经济状况不佳亟待摆脱困境的背景下,这个问题就成为企业改制中的突出问题。对每个国有职工身份的退出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用以补偿职工在国有企业工作期间付出的生命成本,这样做既合情又合理。经济补偿的重要作用在于为职工的生存和再就业提供物质保障,因而更直接地关系到企业改制的平稳过渡,有利于降低企业改制的政治风险。但是经济补偿金的来源不足,大量改制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完全由企业支付补偿金拿不起,财政财力又严重不足。解决上述难题,关键是拓宽支付渠道,依据现实的支付能力制定可行的支付标准。
另外欠发职工的工资也应有一个标准问题,职工集资不应列入改制成本,其他的职工费用如企业负担的离退休人员医疗费、职工遗属、内退、工伤、病退人员的补助,下岗、失业人员的安置费等都需一并考虑,企业应视不同情况分别给予相应的安置和经济补偿。企业拖欠的养老保险应用资产和土地出让费解决。
2、资产置换的处置成本,根据等价交换的原则,产权交换应实行等额交换,但由于各个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同,效益好的企业和效益差的企业相比,資产状况差别很大,为鼓励企业改制,各地政府都曾制定过一些产权出让的优惠政策。这应看作是一项较大的企业改制成本。另外,改制中还需要对企业的不良资产进行剥离,由此而增加的不良资产处置成本,国企改制时,对经营过程中造成的不良资产在资产置换时有的应予以剥离,如国资部门核批的报废资产、企业亏损挂账、呆坏账损失、不良债权等,使改制企业能够做到轻装上阵。这部分被剥离的不良资产也是一项重要的改制成本。
3、其他成本包括各种改制手续费,主要有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和验资费用、土地、房屋产权变更费用,企业整体转让费用,工商、税务、技术监督等注册费用。还包括改制失败付出的成本、多次评估费用、二次改制成本。在这些成本中,每个环节都存在大量的问题,需要适宜掌握和解决。
三、改制的整合成本
国有企业经过新的股东出资购买,组建成为新的公司,解决了企业的产权制度问题。但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因素不仅是产权问题,还有经营管理的理念、方略、机制、资源等诸多因素,这就需要在企业完成改制后进行确定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近期生产经营策略,调整资金、设备、劳动组织和管理机构,建立新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等一系列整合,才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正常进行,逐步进入良性循环轨道。进行这些整合也要付出成本,这就是整合成本。从一定意义讲,改制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体制基础,整合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现实可能。因此,对整合成本也要重视,应尽可能缩短企业转型的阵痛期,降低整合成本。企业发展方略的整合、企业资源的整合、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整合。
改制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措施,付出成本是改制的正常要素,深刻认识改制成本、对改制成本又所准备,是顺利组织和完成改制的需要。抓住机遇,着力推进,加快步伐,降低改制的总体成本。走出改制误区,正视问题,把握保持社会稳定、保护职工利益、保全国有资产三者关系的平衡点,研究切实可行的办法,才是确保完成改制任务的正确做法的途径。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