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科学制定规划,推进教育发展。伍家岗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建教育强区,促人民幸福”作为建设幸福伍家的重要战略举措。召开教育专题办公会,对未来5年教育发展进行科学谋划、精心安排部署,同步规划推进新区建设、抓好民生工程与教育发展、学校建设。编制《伍家岗区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推动区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加大教育投入,发展势头强劲。2015年,伍家岗区进一步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投入1.5亿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新增投入607.5万元用于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基本工资;投入2177.5万元落实在职和退休教师三项奖励性补贴;投入52.5万元奖励各级名师;投入80余万元组织教师高端培训。
践行群众路线,营造干事氛围。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为载体,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加大整改力度,按期整改销号,教育系统支部全面召开组织生活会,严格落实“三严三实”要求,有效防止了“四风”反弹;组织党员名师进社区,拓展“三微”服务渠道和成效;拍摄先进党员宣传片,增强了组织的影响力;加强专项治理,落实主体责任,切实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了政风行风建设。
办学条件提档升级。加快推进新区学校建设。继续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实施了一批改扩建、新建、校园改造及文化建设项目。包括中南路小学扩建项目、三十中学新建项目、白沙小学教学楼新建项目。完成一批校园、运动场及校园文化建设:十四中校园改造、运动场改造;十中教学及办公楼改造;中心幼儿园维修改造;万小、十四中、十五中等学校文化建设。
实施全面改薄工作。稳步推进全面改薄工作,落实改薄规划,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新区学校建设的重视和支持,改薄资金830万元全部落实到位。
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推行“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双效模式,创新师德教育管理;认真开展以“争做‘四有’教师,潜心立德树人”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月活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一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先进典型。
教师培训扎实有效。组织全系统150名校级干部集中培训;举办青年后备干部和优秀青年人才培训班,全区50名后备干部优秀青年人才参与了历时6个月的培训;暑期组织中小学189名骨干教师分别到北师大和华师大进行高端培训;组织378名教师参加了31个项目的“国培”以及省、市级培训;成立了23人组成的区内培训讲师团队,开展了近10场教师培训;充分发挥十个名师工作室辐射引领示范作用,上研究课、示范课103节,听评课948节,开展培训活动58次。
轮岗交流得以落实。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稳妥做好全区教师岗位设置工作。2015年新招录6个学科共38名教师,引进优秀人才6名。组织开展全区小学第十届校长负责制换届工作,提拔9名年青干部,16名校级干部进行了轮岗交流,轮岗面达到56%。本学年参加交流的小学11所,教师交流98人,占专任教师的10%。圆满完成2015-2016年度教师服务期交流和晋级交流工作。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5年3月,隆中路小学作为湖北省两所学校代表,参加了中宣部组织的关于校园文明创建工作的座谈会;同年4月,全省“推进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暨学雷锋活动表彰大会”代表团参观考察了隆中路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活动。全区所有中小学均确定了德育品牌并扎实开展品牌建设活动,市十中还被确定为全市三所“立德树人”试点学校之一。各学校德育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社团活动蓬勃开展,团队工作亮点纷呈,200余名师生受到区级及以上的德育类表彰,隆中路小学、中南路小学被评为“湖北省学校文化建设百强校”。
教学竞赛成绩显著。深入开展高效课堂创建活动,以“一师一优课”活动为载体,通过网络教研、名师工作室的辐射,扎实开展课堂研究,实现课堂的减负增效。教师在多项教学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优质课(含说课、录像课)竞赛有11人获全国一等奖,33人获湖北省一等奖,37人获宜昌市一等奖。全区录制的优课中,选送到省级参评的35节课中,20节课荣获省级优课一等奖,10节课荣膺国家级优课奖,获奖比例稳居全市前列。区中小学体育网络教研工作室被评为“湖北省优秀网络教研工作室”。在市首届“十大教学能手”评选活动获奖的义务教育阶段7名教师中,伍家岗区就占了4位。
体育、艺术、科技再结硕果。成功举办了2015年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新闻发布会暨科学健身校园行启动仪式,9所学校的424名学生在开幕式中参加表演,14所中小学展示的特色体育项目,赢得了莅临会议领导和奥运冠军的高度赞誉。举办全区第二届中小学生运动会、中学生篮球赛、第十一届小学生篮球赛及首届初中校园足球联赛。学生在足球、篮球、排球、田径等各级各类体育竞技中荣获佳绩,市六中、区实验小学被评为国家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在第十四届青少年科技节中全区共获得集体竞赛项目奖项12个,个人获奖共计1757人次。艺术教育成绩突出,全区128件作品参加阳光体育大会“文化交流展示”活动,15件作品获奖,12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伍家岗区教师和学生选手在省、市青少年钢琴比赛、第十届黄鹤美育节中成绩突出,部分作品被省教育厅选中进行现场展示。
教育现代化稳步推进。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稳步推进。2015年,伍家岗区实施了万寿桥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十四中校园园林景观改造建设,十中教学及综合楼整体改造,十五中及区中心幼儿园文化建设和室内外改造等现代化建设,办学品味不断提升。目前,区属17所公办中小学中有15所通过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评估,有2所民办学校获得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称号。
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区领导率相关部门赴浙江等发达地区学习学前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并全面调研全区学前教育工作,深入剖析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科学制定区域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探寻学前教育发展对策,破解幼儿入园贵入园难问题。区委区政府召开专题办公会议,建立区学前教育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伍家岗区学前教育管理指导中心,以发展一批公办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等系列措施来加快推进区域学前教育发展。出台《伍家岗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将生均补助标准提高至600-800元/年,引导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
实施联校办学新机制。2015年秋,伍家岗区推出联校办学举措,立足“两校办学品质的共同提升”,成立了“伍家岗区实验小学联校”,原伍家岗区实验小学成为联校的北山坡校区,原中南路小学成为中南路校区。结构上设置一点双线,即“一个法人,两个校区,一个校长,两套班子”,打破了传统的学校界限,区内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集团化办学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2015年5月,“伍家岗区阳光减负平台”作为湖北省教育信息化的优秀典型在山东青岛举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进行展示。2015年12月,中央电教馆研究室主任邢西深带队对“全国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之一的宜昌市第六中学进行现场调研并给予高度评价。全区所有公办学校整体接入宜昌市教育城域网,校园网实现100%覆盖。统一规划,分步推进“班班通”更新配备工程,全区投入资金318万元,完成采购更新中小学班班通设备116套,教育信息化基本条件进一步改善。
2015年,宜昌市伍家岗区教育人在“建教育强区,促人民幸福”的目标引领下,全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突出贡献奖、宜昌市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
(作者单位:宜昌市伍家岗区教育局)
(责任编辑 周 群)
加大教育投入,发展势头强劲。2015年,伍家岗区进一步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投入1.5亿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新增投入607.5万元用于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基本工资;投入2177.5万元落实在职和退休教师三项奖励性补贴;投入52.5万元奖励各级名师;投入80余万元组织教师高端培训。
践行群众路线,营造干事氛围。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为载体,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加大整改力度,按期整改销号,教育系统支部全面召开组织生活会,严格落实“三严三实”要求,有效防止了“四风”反弹;组织党员名师进社区,拓展“三微”服务渠道和成效;拍摄先进党员宣传片,增强了组织的影响力;加强专项治理,落实主体责任,切实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了政风行风建设。
办学条件提档升级。加快推进新区学校建设。继续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实施了一批改扩建、新建、校园改造及文化建设项目。包括中南路小学扩建项目、三十中学新建项目、白沙小学教学楼新建项目。完成一批校园、运动场及校园文化建设:十四中校园改造、运动场改造;十中教学及办公楼改造;中心幼儿园维修改造;万小、十四中、十五中等学校文化建设。
实施全面改薄工作。稳步推进全面改薄工作,落实改薄规划,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新区学校建设的重视和支持,改薄资金830万元全部落实到位。
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推行“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双效模式,创新师德教育管理;认真开展以“争做‘四有’教师,潜心立德树人”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月活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一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先进典型。
教师培训扎实有效。组织全系统150名校级干部集中培训;举办青年后备干部和优秀青年人才培训班,全区50名后备干部优秀青年人才参与了历时6个月的培训;暑期组织中小学189名骨干教师分别到北师大和华师大进行高端培训;组织378名教师参加了31个项目的“国培”以及省、市级培训;成立了23人组成的区内培训讲师团队,开展了近10场教师培训;充分发挥十个名师工作室辐射引领示范作用,上研究课、示范课103节,听评课948节,开展培训活动58次。
轮岗交流得以落实。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稳妥做好全区教师岗位设置工作。2015年新招录6个学科共38名教师,引进优秀人才6名。组织开展全区小学第十届校长负责制换届工作,提拔9名年青干部,16名校级干部进行了轮岗交流,轮岗面达到56%。本学年参加交流的小学11所,教师交流98人,占专任教师的10%。圆满完成2015-2016年度教师服务期交流和晋级交流工作。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5年3月,隆中路小学作为湖北省两所学校代表,参加了中宣部组织的关于校园文明创建工作的座谈会;同年4月,全省“推进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暨学雷锋活动表彰大会”代表团参观考察了隆中路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活动。全区所有中小学均确定了德育品牌并扎实开展品牌建设活动,市十中还被确定为全市三所“立德树人”试点学校之一。各学校德育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社团活动蓬勃开展,团队工作亮点纷呈,200余名师生受到区级及以上的德育类表彰,隆中路小学、中南路小学被评为“湖北省学校文化建设百强校”。
教学竞赛成绩显著。深入开展高效课堂创建活动,以“一师一优课”活动为载体,通过网络教研、名师工作室的辐射,扎实开展课堂研究,实现课堂的减负增效。教师在多项教学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优质课(含说课、录像课)竞赛有11人获全国一等奖,33人获湖北省一等奖,37人获宜昌市一等奖。全区录制的优课中,选送到省级参评的35节课中,20节课荣获省级优课一等奖,10节课荣膺国家级优课奖,获奖比例稳居全市前列。区中小学体育网络教研工作室被评为“湖北省优秀网络教研工作室”。在市首届“十大教学能手”评选活动获奖的义务教育阶段7名教师中,伍家岗区就占了4位。
体育、艺术、科技再结硕果。成功举办了2015年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新闻发布会暨科学健身校园行启动仪式,9所学校的424名学生在开幕式中参加表演,14所中小学展示的特色体育项目,赢得了莅临会议领导和奥运冠军的高度赞誉。举办全区第二届中小学生运动会、中学生篮球赛、第十一届小学生篮球赛及首届初中校园足球联赛。学生在足球、篮球、排球、田径等各级各类体育竞技中荣获佳绩,市六中、区实验小学被评为国家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在第十四届青少年科技节中全区共获得集体竞赛项目奖项12个,个人获奖共计1757人次。艺术教育成绩突出,全区128件作品参加阳光体育大会“文化交流展示”活动,15件作品获奖,12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伍家岗区教师和学生选手在省、市青少年钢琴比赛、第十届黄鹤美育节中成绩突出,部分作品被省教育厅选中进行现场展示。
教育现代化稳步推进。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稳步推进。2015年,伍家岗区实施了万寿桥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十四中校园园林景观改造建设,十中教学及综合楼整体改造,十五中及区中心幼儿园文化建设和室内外改造等现代化建设,办学品味不断提升。目前,区属17所公办中小学中有15所通过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评估,有2所民办学校获得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称号。
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区领导率相关部门赴浙江等发达地区学习学前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并全面调研全区学前教育工作,深入剖析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科学制定区域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探寻学前教育发展对策,破解幼儿入园贵入园难问题。区委区政府召开专题办公会议,建立区学前教育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伍家岗区学前教育管理指导中心,以发展一批公办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等系列措施来加快推进区域学前教育发展。出台《伍家岗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将生均补助标准提高至600-800元/年,引导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
实施联校办学新机制。2015年秋,伍家岗区推出联校办学举措,立足“两校办学品质的共同提升”,成立了“伍家岗区实验小学联校”,原伍家岗区实验小学成为联校的北山坡校区,原中南路小学成为中南路校区。结构上设置一点双线,即“一个法人,两个校区,一个校长,两套班子”,打破了传统的学校界限,区内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集团化办学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2015年5月,“伍家岗区阳光减负平台”作为湖北省教育信息化的优秀典型在山东青岛举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进行展示。2015年12月,中央电教馆研究室主任邢西深带队对“全国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之一的宜昌市第六中学进行现场调研并给予高度评价。全区所有公办学校整体接入宜昌市教育城域网,校园网实现100%覆盖。统一规划,分步推进“班班通”更新配备工程,全区投入资金318万元,完成采购更新中小学班班通设备116套,教育信息化基本条件进一步改善。
2015年,宜昌市伍家岗区教育人在“建教育强区,促人民幸福”的目标引领下,全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突出贡献奖、宜昌市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
(作者单位:宜昌市伍家岗区教育局)
(责任编辑 周 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