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少、慢、差、费”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课堂师生之间只有一问一答式的“零打碎敲”,没有形成“主问题”引领下的有效对话。从很多的课堂观察中可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曲解了新课改中的对话理论,以为对话就是师生之间的简单问答。实现课堂教学对话有效的关键,在于主问题的设计艺术。
什么是主问题?余映潮先生有过这样的精辟论述:“主问题”是是经过概括、提炼的,是教师精细阅读课文与精心思考教学的结果,是一种具有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提问或问题,“是”或“不是”之类的简单应答在它面前无能为力。余老师进一步指出,“主问题”就是阅读教学中有质量的立意高远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引爆点和黏合剂,在教学中显现着“一以当十”的力量,具有“一问能抵许多问”的效果。
余映潮老师教学鲁迅的《风筝》一文设计了这样的三个主问题:一在课文初读阶段:在温馨与和美中有亲情,在误解与冲突中也有亲情。本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请自选角度,说说《风筝》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二在课文教学的进行阶段:(1)根据课文内容,说说文中的弟弟。(2)根据课文内容,说说文中的“我”。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弟弟”与“我”进行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理解。三在课文教学的深化阶段:课文中的“情”表现在哪里?举例说明,每位同学要争取与别人说的不同。
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仅切合文本的特点,而且有利于形成有效的读写局面,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就不是盲动的,学生的合作学习就不是表面的热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就是充满挑战,有较高的思维含量。
不难看出“主问题”的设计艺术使语文课堂教学走向高效,换一个角度看,研究“主问题”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修炼。这是形成主问题的基础。当下教师只读教材、教材和练习册的现象比较普遍,对文本解读的新经验、新成果、新方法涉猎很少,很难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一线教师可以从孙绍振先生的《名著细读》、陈日亮的《如是我读》这样的文本解读著作中得到启发,从中获得文本解读的新方法。比如说,朱自清的《绿》一文,孙绍振先生就吸纳了余光中先生对朱自清散文“充满女性拟人格”的评价,解读令人耳目一新。如果你设计一个这样的问题:“余光中先生评价说,朱自清的散文充满‘女性拟人格’的写法。简单地理解就是朱自清喜欢用女性形象设喻。你从课文中读出来了吗?把你的发现,作一个分析,写一段话。”你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别开生面。
二.促进教师教学设计工艺的优化。很多的教师承袭从师范院校学来的那一些教学设计的方法,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事实上,教学设计的工艺也在发生着变化。主问题设计艺术的研究,就是一大创新。课堂提问的表述艺术,是主问题设计中的重点之一。如何使你的表述更有利于学生的学,更有利学生去研读文本,读出学生自我,值得研究,我们需要改变过去为教为设的言说方式。问题指向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要在怎样让学生活动充分,积累丰富上下功夫。如教学鲁迅的《故乡》一文,设计这样一个主问题:“小说以‘我’为叙述者,叙述中包含着强烈的感情色彩,你能勾画出文中表现‘我’的心情变化脉络的语句吗?”如此表述,问题指向性明确,学生不仅知道做什么,还知道怎样做,学生的最基本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就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形成了。
三.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调控能力的提高。主问题对教师课堂教学调控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尤其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智慧是一种考验。这是形成有效对话的关键。很多课堂的精彩生成为什么擦肩而过,就是因为教师缺少课堂调控的机智。主问题的一大特点,就是让学生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思考,形成个性化见解的过程。交流阶段需要教师恰当的评价和追问,在评价中引导和启发,在追问中促发新思考启迪新见解。这样的课堂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也会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王君老师执教《老王》一文,用理解老王和“我”的生存状态统领教学。因为老师的课堂调控艺术的高超,使得课堂形成多个师生“思维对峙点”,掀起一个个教学的高潮。
主问题设计艺术的确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话题,余映潮先生对主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有效实践,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关注和研究主问题,让我们的课堂达到一个审美境界,也让我们走上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蒋菁,编辑,现居江苏南通。
什么是主问题?余映潮先生有过这样的精辟论述:“主问题”是是经过概括、提炼的,是教师精细阅读课文与精心思考教学的结果,是一种具有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提问或问题,“是”或“不是”之类的简单应答在它面前无能为力。余老师进一步指出,“主问题”就是阅读教学中有质量的立意高远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引爆点和黏合剂,在教学中显现着“一以当十”的力量,具有“一问能抵许多问”的效果。
余映潮老师教学鲁迅的《风筝》一文设计了这样的三个主问题:一在课文初读阶段:在温馨与和美中有亲情,在误解与冲突中也有亲情。本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请自选角度,说说《风筝》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二在课文教学的进行阶段:(1)根据课文内容,说说文中的弟弟。(2)根据课文内容,说说文中的“我”。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弟弟”与“我”进行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理解。三在课文教学的深化阶段:课文中的“情”表现在哪里?举例说明,每位同学要争取与别人说的不同。
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仅切合文本的特点,而且有利于形成有效的读写局面,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就不是盲动的,学生的合作学习就不是表面的热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就是充满挑战,有较高的思维含量。
不难看出“主问题”的设计艺术使语文课堂教学走向高效,换一个角度看,研究“主问题”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修炼。这是形成主问题的基础。当下教师只读教材、教材和练习册的现象比较普遍,对文本解读的新经验、新成果、新方法涉猎很少,很难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一线教师可以从孙绍振先生的《名著细读》、陈日亮的《如是我读》这样的文本解读著作中得到启发,从中获得文本解读的新方法。比如说,朱自清的《绿》一文,孙绍振先生就吸纳了余光中先生对朱自清散文“充满女性拟人格”的评价,解读令人耳目一新。如果你设计一个这样的问题:“余光中先生评价说,朱自清的散文充满‘女性拟人格’的写法。简单地理解就是朱自清喜欢用女性形象设喻。你从课文中读出来了吗?把你的发现,作一个分析,写一段话。”你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别开生面。
二.促进教师教学设计工艺的优化。很多的教师承袭从师范院校学来的那一些教学设计的方法,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事实上,教学设计的工艺也在发生着变化。主问题设计艺术的研究,就是一大创新。课堂提问的表述艺术,是主问题设计中的重点之一。如何使你的表述更有利于学生的学,更有利学生去研读文本,读出学生自我,值得研究,我们需要改变过去为教为设的言说方式。问题指向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要在怎样让学生活动充分,积累丰富上下功夫。如教学鲁迅的《故乡》一文,设计这样一个主问题:“小说以‘我’为叙述者,叙述中包含着强烈的感情色彩,你能勾画出文中表现‘我’的心情变化脉络的语句吗?”如此表述,问题指向性明确,学生不仅知道做什么,还知道怎样做,学生的最基本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就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形成了。
三.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调控能力的提高。主问题对教师课堂教学调控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尤其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智慧是一种考验。这是形成有效对话的关键。很多课堂的精彩生成为什么擦肩而过,就是因为教师缺少课堂调控的机智。主问题的一大特点,就是让学生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思考,形成个性化见解的过程。交流阶段需要教师恰当的评价和追问,在评价中引导和启发,在追问中促发新思考启迪新见解。这样的课堂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也会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王君老师执教《老王》一文,用理解老王和“我”的生存状态统领教学。因为老师的课堂调控艺术的高超,使得课堂形成多个师生“思维对峙点”,掀起一个个教学的高潮。
主问题设计艺术的确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话题,余映潮先生对主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有效实践,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关注和研究主问题,让我们的课堂达到一个审美境界,也让我们走上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蒋菁,编辑,现居江苏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