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新课程是以学生发展为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勤于动手,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反映了新时代对数学教育的要求,明确了数学课程的价值取向,蕴含着丰富的素质教育理念。然而,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初中学生数学基础差,厌烦数学,缺乏动手实践能力,这是许多从事中学数学教育工作的教师普遍感受到的难题。因此,活用新课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喜欢上数学,加强动手实践能力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的重任。
一、参透初中数学新课程的特点
1.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数学新课程主要突出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接受教育的学生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真正让每个学生打好基础,促进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对于大部分初中生来说,新课程的使用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2.注重联系生活,关注学生发展
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与生活有很大联系的,能学以致用的,主动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让学生自觉地去学习。新课程不仅考虑到了数学自身的特点,更是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差,不喜欢数学,觉得枯燥没有兴趣,这正是因为我们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初中学生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很难与数学衔接,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的知识对今后的实践没什么用处,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敬而远之的态度。
3.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主要是注重培养模式的变化和调整,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化和持续发展。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是单纯的记忆和模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具有现实性、探究性、趣味性和综合性等特征,为广大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平台。同时,新课程广泛地使用集合语言、逻辑关联词及向量、微积分知识处理传统内容,丰富了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增设了“数学建模、研究性课题、数学文”三个板块内容,可以使教师极大地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自由地展现自己的教学艺术,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全方位参与数学教学过程施展才华的机会。
二、初中数学新课程在教学中的活用
1.教师在教学中角色的转变
教师应认真学习了解新课程的改革目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作为出发点,教师充当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不是作为一个居高临下的管理者。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学习情绪活跃。要提高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需要从他们感兴趣的点面入手,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数学活动,将数学与实践结合起来,使他们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从而喜欢上数学。
2.重视数学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真正让自己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得以应用,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的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现象,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生活环境中应用到数学的例子,用数学知识去说明解释原因。如在学到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可以以旧式的泥砖屋屋顶作成人字架为例,为什么不是作成平行四边形呢?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比较后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平行四边形不稳定。如在教学完“统计学”之后,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开展一次实践数学活动,布置一个课题给学生完成,如:让学生负责收集附近20户人家(年龄段在15-30岁之间),统计大学学历以上毕业、大专毕业、中专毕业、高中毕业和初中毕业的人数,并对此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收集资料,分析情况,可以让他们了解到目前我国教育还处在哪个发展阶段。学生通过经历了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制表分析,这一简单的统计过程,让他们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用处和乐趣,深刻体会到了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和无穷力量,从而更喜欢数学。
3.营造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氛围
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缺乏主动性、探究性,也没有预习的习惯。教师则不能单单地授完课,布置作业就行了,在当今的知识经济社会,学会主动学习,自主探索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主动去学习,而不是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话题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简单地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给他们一点提示,鼓励他们自主探索,通过观察、推理、查资料、交流等方式解答。
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这一章时,在Rt△ABC中,CD是AB上的高线,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图形你能得出那些结论?”这样的结论开发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后,提出了许多结论,如:⑴∠ACD=∠B,∠CAB=∠A ⑵△ACD∽△CBD,△CBD∽△ABC,△ACD∽△ABC ⑶CD2=AD×BD,AC2=AD×AB,BC2=BD×AB(射影定理)等。
还可以继续深入:如果把条件和结论互换,命题是否成立?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又得出了许多命题.如:
⑴已知CA⊥BC,AC2=AD×AB,
求证:CD⊥AB,CD2=AD×BD(成立)
⑵已知BC2=BD×AB,AC2=AD×AB,
求证:CD⊥AB,CA⊥BC(成立)
⑶已知∠ACD=∠B,AC2=AD×AB,
求证:CA⊥BC,CD⊥AB(不成立)
可通过一步步的探索,让学生发现数学的奇妙,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
4.让学生勤动手,真正体验数学
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学数学也一样,不能一直光用耳朵听,要通过动手实践后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数学过程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通过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初中学生的动手反应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这方面的锻炼。所以,教师应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如在学习立体图形一章中,为了加深学生对棱、顶点、面数的关系,立体图的点面关系。我们可以举行一次关于正方体的动手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准备好材料,自己制作一个正方体,同时要可以切开的。材料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再一一地进行实物指导,这样通过观察、交流后,从感观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加深了理解。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学生学”已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观,教师的角色已从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新课程的推行,适应了时代的潮流,从事数学教育的工作者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引导学生走出原有的传统模式,充分使学生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真正转变学生的思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数学”为“用数学”,加强学生的数学基础,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558300贵州省平塘县京舟中学)
一、参透初中数学新课程的特点
1.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数学新课程主要突出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接受教育的学生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真正让每个学生打好基础,促进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对于大部分初中生来说,新课程的使用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2.注重联系生活,关注学生发展
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与生活有很大联系的,能学以致用的,主动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让学生自觉地去学习。新课程不仅考虑到了数学自身的特点,更是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差,不喜欢数学,觉得枯燥没有兴趣,这正是因为我们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初中学生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很难与数学衔接,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的知识对今后的实践没什么用处,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敬而远之的态度。
3.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主要是注重培养模式的变化和调整,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化和持续发展。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是单纯的记忆和模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具有现实性、探究性、趣味性和综合性等特征,为广大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平台。同时,新课程广泛地使用集合语言、逻辑关联词及向量、微积分知识处理传统内容,丰富了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增设了“数学建模、研究性课题、数学文”三个板块内容,可以使教师极大地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自由地展现自己的教学艺术,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全方位参与数学教学过程施展才华的机会。
二、初中数学新课程在教学中的活用
1.教师在教学中角色的转变
教师应认真学习了解新课程的改革目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作为出发点,教师充当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不是作为一个居高临下的管理者。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学习情绪活跃。要提高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需要从他们感兴趣的点面入手,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数学活动,将数学与实践结合起来,使他们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从而喜欢上数学。
2.重视数学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真正让自己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得以应用,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的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现象,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生活环境中应用到数学的例子,用数学知识去说明解释原因。如在学到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可以以旧式的泥砖屋屋顶作成人字架为例,为什么不是作成平行四边形呢?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比较后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平行四边形不稳定。如在教学完“统计学”之后,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开展一次实践数学活动,布置一个课题给学生完成,如:让学生负责收集附近20户人家(年龄段在15-30岁之间),统计大学学历以上毕业、大专毕业、中专毕业、高中毕业和初中毕业的人数,并对此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收集资料,分析情况,可以让他们了解到目前我国教育还处在哪个发展阶段。学生通过经历了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制表分析,这一简单的统计过程,让他们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用处和乐趣,深刻体会到了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和无穷力量,从而更喜欢数学。
3.营造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氛围
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缺乏主动性、探究性,也没有预习的习惯。教师则不能单单地授完课,布置作业就行了,在当今的知识经济社会,学会主动学习,自主探索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主动去学习,而不是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话题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简单地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给他们一点提示,鼓励他们自主探索,通过观察、推理、查资料、交流等方式解答。
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这一章时,在Rt△ABC中,CD是AB上的高线,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图形你能得出那些结论?”这样的结论开发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后,提出了许多结论,如:⑴∠ACD=∠B,∠CAB=∠A ⑵△ACD∽△CBD,△CBD∽△ABC,△ACD∽△ABC ⑶CD2=AD×BD,AC2=AD×AB,BC2=BD×AB(射影定理)等。
还可以继续深入:如果把条件和结论互换,命题是否成立?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又得出了许多命题.如:
⑴已知CA⊥BC,AC2=AD×AB,
求证:CD⊥AB,CD2=AD×BD(成立)
⑵已知BC2=BD×AB,AC2=AD×AB,
求证:CD⊥AB,CA⊥BC(成立)
⑶已知∠ACD=∠B,AC2=AD×AB,
求证:CA⊥BC,CD⊥AB(不成立)
可通过一步步的探索,让学生发现数学的奇妙,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
4.让学生勤动手,真正体验数学
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学数学也一样,不能一直光用耳朵听,要通过动手实践后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数学过程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通过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初中学生的动手反应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这方面的锻炼。所以,教师应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如在学习立体图形一章中,为了加深学生对棱、顶点、面数的关系,立体图的点面关系。我们可以举行一次关于正方体的动手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准备好材料,自己制作一个正方体,同时要可以切开的。材料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再一一地进行实物指导,这样通过观察、交流后,从感观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加深了理解。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学生学”已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观,教师的角色已从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新课程的推行,适应了时代的潮流,从事数学教育的工作者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引导学生走出原有的传统模式,充分使学生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真正转变学生的思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数学”为“用数学”,加强学生的数学基础,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558300贵州省平塘县京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