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就鼓楼区实践“大众化、优质化、终身化”社区教育发展之路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大众化;优质化;终身化;社区教育;探索;实践
近年来,南京市鼓楼区以科研为先导,以项目推进为抓手,坚持走“大众化、优质化、终身化”社区教育发展之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被确定为首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全区三个街道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两个项目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项目。
坚持大众化
优先满足困难群体的学习需求
大众化即社区教育的主体是全体社区居民,是一种面向民众,尤其是草根民众,是一种弱势群体优先的教育。
2002年,我们提出大众化的社区教育观点。2003年,提出“全民共享学习,弱势群体优先”,以项目为载体,开展困难群体最迫切需要的培训活动。
1.“百千万”惠民工程
2005年,南京市鼓楼区以和谐理念为指导,以民生为本、以促进社区和谐为目标,以教育帮扶弱势群体为重点,启动了社区教育“百千万”惠民工程,提出通过建设100个学习场所为构建和谐社区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每年以课程为核心开展1000场教育培训学习活动为构建和谐社区创设良好的活动载体;通过五年内教育帮扶10000户困难家庭,达到构建和谐社区的根本宗旨。
鼓楼区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100个学习场所的建设,形成了以社区培训学院为龙头;以各类社区教育基地为骨干;街道学校、居民学习点为基础的居民学习场所网络。以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为核心,2005年开展社区教育学习培训活动1567场,2006年开展1679场,2007年开展1842场,2008年开展2184场。2009年开展2245场。社区居民年培训率逐年提高,2009年达到90%。 鼓楼区加强对社区困难家庭的教育帮扶,2005年至今,已累计教育帮扶11175户。其中就业技能帮扶6398户,就业率100%;创业培训帮扶814户,创业成功率在50%以上;特困家庭青少年学业指导与心理辅导1554户;残疾人能力训练1189户;社区矫正577户;老年人生活辅助1457户。这些教育帮扶直接让社区居民感受到社区教育的实际作用和意义,感受到党的温暖、社区的关心。社区教育“百千万”惠民工程得到了原教育部副部长、江苏省副省长王湛的高度评价。
2.职业技能培训
鼓楼区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基地开展了下岗再就业人员教育帮扶工程,在改变再就业人员的从业观念的同时,帮助其掌握重新就业的一技之长。基地共开设了27个专业,举办了500多期培训班,每年完成各类培训达3万余人,培训后就业率高达80%。鼓楼区新市民教育基地开展了新市民文化技能双素质培训工程,提升新市民的文化素质,加强新市民的技能培训,开设了“家电维修”、“家政服务”、“宾馆服务”、“美容美发”、“保安”等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每年帮助l万余名新市民找到就业岗位。
坚持优质化
为老百姓提供满意的教育服务
优质化即整合优质的教育资源,让社区居民共享;打造优质社区教育基地,开发优质课程资源,转变管理理念,向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鼓楼区针对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同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重点探讨社区教育优质化的内涵,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开展终身教育推进策略研究,以此推动社区教育优质化发展。
1.开展特色教育活动
2004年开始,鼓楼区开展了社区教育“一居一品、一街数特”的创建活动。为了使特色工作推动全局工作,2006年,鼓楼区开展了社区教育示范社区创建活动。首批确定了33个社区教育示范社区,占鼓楼区社区总数的51,56%。在各社区社区教育高位发展的基础上,为挖掘社区教育的创新突破点,2007年,鼓楼区开展了社区教育创新实验项目推进工作,首批立项了“小公民社会实践”、“鼓楼市民学习在线”等14个社区教育创新实验项目。2009年,建设了19门社区教育特色课程。
2.建设优质社区教育资源
(1)中小学教育资源。
鼓楼区充分利用基础教育资源优势,较早地开展了学校、社区的双向开放与合作,区域内的64个社区居民学习点均与学校签订了双向合作、共同发展协议。学校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全部向社区开放和提供教育服务,图书馆向社区居民借阅图书,为社区运动会、文艺演出提供场地和器材;为社区居民开办电脑、健身、科普等培训班,提高社区居民综合素质;学校优秀教师进社区,为社区居民开设家庭教育、科普教育讲座,进行心理健康咨询。
(2)高校教育资源。
鼓楼区辖区内有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22所,我们将区域内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为社区居民终身学习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南京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巾国药科大学、东南大学、南京政治学院分别成为鼓楼社区居民的学习型组织培训基地、科技教育基地、電脑培训基地、健康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同时,高校资源也为区域社会事业、经济发展服务,提供高端培训。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与北京赛柏公司等著名企业组成的“培训联盟”,为企业进行“汀单式培训”,每年培训人数均超过3000人。南大、南师大、南京财经大学等高校联合举办高层企业管理培训班,通过培训帮助辖区内所有企业的法人代表掌握先进的管理知识,科学指导企业运作,更好地为鼓楼经济发展服务。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7所高校与朗讯科技等50家著名企业、科研院所签订“校企对接”培养意向书,建立起“一对一”式的岗位与人才的对接培育模式,目前已通过召开专项招聘会,每年为应届大学生提供5000个岗位。
(3)推进教育共同体。
鼓楼区从为各类人群服务的角度,培养学校的社区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增强学校为社区服务的意识,帮助学校走出围墙,由封闭向开放发展;引导社区依靠学校资源,为居民开展培训活动,建设家庭、学校、社区教育共同体。从整合利用各类资源、发挥社会力量的角度,建立地区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发挥600余家教育类社会组织资源,开展了1l大类、17小类、76个教育结对共建项目;协调整合区域内各部门、各行业、专业协会的资源,建立了满足大众需求的下岗再就业教育、新市民教育、科普教育、法制教育等13类社区教育基地,建设社区、驻区机构、社会力量教育共同体。从满足各级各类人群教育需求和学习需求出发,建立了以社区培训学院为龙头的13个区级学习场所,形成区级范围内半小时学习服务圈;7个街道社区学校,形成街道范围内一刻钟学习服务圈;64个社区居民学习点,形成社区范围内5分钟学习服务圈,建设区(县)社区学 院、街(镇)社区学校、居(村)居民学习点教育共同体。
3.开发社区教育课程
鼓楼区将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作为社区教育的核心内容,坚持本土性、公平性、主体性、开放性和终身性的课程理念,为每一位社区居民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和条件,把每一位社区居民作为课程学习与开发的主体,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课程学习形式,对社区居民的生涯学习、终身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开展需求调查,每年发放15000份问卷,了解社区居民的学习愿望,制定课程评估标准,对课程进行实效评估,不断动态开发新的课程。目前鼓楼区已形成职业技能、时政法制、文化科学、健康教育、继续教育、休闲娱乐6大类百余门基础和特色社区教育课程。
4.建设“鼓楼市民学习在线”
为满足居民自主学习的需求,鼓楼区建设了“鼓楼市民学习在线”。“学习在线”由学员信息管理、课程选择、积分、教师管理、论坛管理、社区管理员六大模块组成,具有注册、登录、选择课程、学习课程、测试、统计、成绩查询、学分银行、新闻发布、学习论坛、调查以及会议系统等功能。目前,“鼓楼市民学习在线”提供了7种类型600余门课程,全部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可同时为5000人提供在线教育服务。网站注册达32000余户,不同时间段在线学习人数达到1000人左右。
5.创新优质社区教育管理机制
鼓楼区确立了“一个层面、四个支柱”的立体化优质社区教育的管理模式,即在理念引領下,通过制度保障、资源整合、目标定位和评价激励四个方面,实施优质社区教育。根据鼓楼区属特点,对社区教育进行目标定位;同时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以保障社区教育落实到位;依托鼓楼区优质资源丰富的特点,整合利用人力、物质等各类资源,满足社区居民享受优质社区教育的需求;为推进社区教育的良性发展,制定了完善的评估激励标准。
坚持终身化
让学习逐步成为鼓楼人的生活方式
终身化即社区教育成为社区居民生涯教育、终身学习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居民终身发展的谋生与乐生教育。
1.开展生涯教育培训
早期教育。鼓楼区建立了早期教育网络,开发了促进婴幼儿认知发展、动作发展、社会性发展的亲子教育活动,每年参加亲子早教活动的人数达到18000多人次。
青少年校外教育。鼓楼区在每个街道都建立了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青少年参加社区活动的比例在90%以上。鼓楼区学生广泛参与了“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学生们对“儿童活动设施问题”、“居民小区废品回收问题”等近250个专题进行了研究。其中“儿童活动设施问题”的建议被写入了《江苏省儿童发展规划》中。
成人教育。鼓楼区以成人教育中心为主体,政府各部门、驻区高等院校、驻区民办教育机构等配合,开展了职业技能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类型的在职职工培训。2009年,从业人员培训率为82.2%。
老年教育。鼓楼以空中老年大学和价值的实验成果,从而推进社区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加强实验成果的总结与推广至关重要。成果的总结与推广重点是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规范实验总结报告的标准与形式,通过严谨规范的实验总结来呈现实验的核心成果;二是明确优秀实验成果的基本标准,用以引领实验工作的方向。笔者认为,一项社区教育实验成果是否优秀,主要看以下五个方面一看是否探讨了社区教育的重要问题;二看是否积累了鲜活的社区教育经验;三看是否创造出新颖的实践样式;四看是否促进了本地区社区教育的深入发展;五看是否提示了社区教育今后发展的取向。三是加强社区教育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可以通过成果鉴定会、发布会、经验交流会、实验现场会、专题培训会等多种形式,传播优秀成熟的项目实验成果,从而真正发挥实验的实践引领作用。
关键词:大众化;优质化;终身化;社区教育;探索;实践
近年来,南京市鼓楼区以科研为先导,以项目推进为抓手,坚持走“大众化、优质化、终身化”社区教育发展之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被确定为首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全区三个街道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两个项目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项目。
坚持大众化
优先满足困难群体的学习需求
大众化即社区教育的主体是全体社区居民,是一种面向民众,尤其是草根民众,是一种弱势群体优先的教育。
2002年,我们提出大众化的社区教育观点。2003年,提出“全民共享学习,弱势群体优先”,以项目为载体,开展困难群体最迫切需要的培训活动。
1.“百千万”惠民工程
2005年,南京市鼓楼区以和谐理念为指导,以民生为本、以促进社区和谐为目标,以教育帮扶弱势群体为重点,启动了社区教育“百千万”惠民工程,提出通过建设100个学习场所为构建和谐社区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每年以课程为核心开展1000场教育培训学习活动为构建和谐社区创设良好的活动载体;通过五年内教育帮扶10000户困难家庭,达到构建和谐社区的根本宗旨。
鼓楼区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100个学习场所的建设,形成了以社区培训学院为龙头;以各类社区教育基地为骨干;街道学校、居民学习点为基础的居民学习场所网络。以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为核心,2005年开展社区教育学习培训活动1567场,2006年开展1679场,2007年开展1842场,2008年开展2184场。2009年开展2245场。社区居民年培训率逐年提高,2009年达到90%。 鼓楼区加强对社区困难家庭的教育帮扶,2005年至今,已累计教育帮扶11175户。其中就业技能帮扶6398户,就业率100%;创业培训帮扶814户,创业成功率在50%以上;特困家庭青少年学业指导与心理辅导1554户;残疾人能力训练1189户;社区矫正577户;老年人生活辅助1457户。这些教育帮扶直接让社区居民感受到社区教育的实际作用和意义,感受到党的温暖、社区的关心。社区教育“百千万”惠民工程得到了原教育部副部长、江苏省副省长王湛的高度评价。
2.职业技能培训
鼓楼区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基地开展了下岗再就业人员教育帮扶工程,在改变再就业人员的从业观念的同时,帮助其掌握重新就业的一技之长。基地共开设了27个专业,举办了500多期培训班,每年完成各类培训达3万余人,培训后就业率高达80%。鼓楼区新市民教育基地开展了新市民文化技能双素质培训工程,提升新市民的文化素质,加强新市民的技能培训,开设了“家电维修”、“家政服务”、“宾馆服务”、“美容美发”、“保安”等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每年帮助l万余名新市民找到就业岗位。
坚持优质化
为老百姓提供满意的教育服务
优质化即整合优质的教育资源,让社区居民共享;打造优质社区教育基地,开发优质课程资源,转变管理理念,向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鼓楼区针对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同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重点探讨社区教育优质化的内涵,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开展终身教育推进策略研究,以此推动社区教育优质化发展。
1.开展特色教育活动
2004年开始,鼓楼区开展了社区教育“一居一品、一街数特”的创建活动。为了使特色工作推动全局工作,2006年,鼓楼区开展了社区教育示范社区创建活动。首批确定了33个社区教育示范社区,占鼓楼区社区总数的51,56%。在各社区社区教育高位发展的基础上,为挖掘社区教育的创新突破点,2007年,鼓楼区开展了社区教育创新实验项目推进工作,首批立项了“小公民社会实践”、“鼓楼市民学习在线”等14个社区教育创新实验项目。2009年,建设了19门社区教育特色课程。
2.建设优质社区教育资源
(1)中小学教育资源。
鼓楼区充分利用基础教育资源优势,较早地开展了学校、社区的双向开放与合作,区域内的64个社区居民学习点均与学校签订了双向合作、共同发展协议。学校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全部向社区开放和提供教育服务,图书馆向社区居民借阅图书,为社区运动会、文艺演出提供场地和器材;为社区居民开办电脑、健身、科普等培训班,提高社区居民综合素质;学校优秀教师进社区,为社区居民开设家庭教育、科普教育讲座,进行心理健康咨询。
(2)高校教育资源。
鼓楼区辖区内有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22所,我们将区域内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为社区居民终身学习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南京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巾国药科大学、东南大学、南京政治学院分别成为鼓楼社区居民的学习型组织培训基地、科技教育基地、電脑培训基地、健康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同时,高校资源也为区域社会事业、经济发展服务,提供高端培训。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与北京赛柏公司等著名企业组成的“培训联盟”,为企业进行“汀单式培训”,每年培训人数均超过3000人。南大、南师大、南京财经大学等高校联合举办高层企业管理培训班,通过培训帮助辖区内所有企业的法人代表掌握先进的管理知识,科学指导企业运作,更好地为鼓楼经济发展服务。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7所高校与朗讯科技等50家著名企业、科研院所签订“校企对接”培养意向书,建立起“一对一”式的岗位与人才的对接培育模式,目前已通过召开专项招聘会,每年为应届大学生提供5000个岗位。
(3)推进教育共同体。
鼓楼区从为各类人群服务的角度,培养学校的社区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增强学校为社区服务的意识,帮助学校走出围墙,由封闭向开放发展;引导社区依靠学校资源,为居民开展培训活动,建设家庭、学校、社区教育共同体。从整合利用各类资源、发挥社会力量的角度,建立地区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发挥600余家教育类社会组织资源,开展了1l大类、17小类、76个教育结对共建项目;协调整合区域内各部门、各行业、专业协会的资源,建立了满足大众需求的下岗再就业教育、新市民教育、科普教育、法制教育等13类社区教育基地,建设社区、驻区机构、社会力量教育共同体。从满足各级各类人群教育需求和学习需求出发,建立了以社区培训学院为龙头的13个区级学习场所,形成区级范围内半小时学习服务圈;7个街道社区学校,形成街道范围内一刻钟学习服务圈;64个社区居民学习点,形成社区范围内5分钟学习服务圈,建设区(县)社区学 院、街(镇)社区学校、居(村)居民学习点教育共同体。
3.开发社区教育课程
鼓楼区将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作为社区教育的核心内容,坚持本土性、公平性、主体性、开放性和终身性的课程理念,为每一位社区居民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和条件,把每一位社区居民作为课程学习与开发的主体,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课程学习形式,对社区居民的生涯学习、终身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开展需求调查,每年发放15000份问卷,了解社区居民的学习愿望,制定课程评估标准,对课程进行实效评估,不断动态开发新的课程。目前鼓楼区已形成职业技能、时政法制、文化科学、健康教育、继续教育、休闲娱乐6大类百余门基础和特色社区教育课程。
4.建设“鼓楼市民学习在线”
为满足居民自主学习的需求,鼓楼区建设了“鼓楼市民学习在线”。“学习在线”由学员信息管理、课程选择、积分、教师管理、论坛管理、社区管理员六大模块组成,具有注册、登录、选择课程、学习课程、测试、统计、成绩查询、学分银行、新闻发布、学习论坛、调查以及会议系统等功能。目前,“鼓楼市民学习在线”提供了7种类型600余门课程,全部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可同时为5000人提供在线教育服务。网站注册达32000余户,不同时间段在线学习人数达到1000人左右。
5.创新优质社区教育管理机制
鼓楼区确立了“一个层面、四个支柱”的立体化优质社区教育的管理模式,即在理念引領下,通过制度保障、资源整合、目标定位和评价激励四个方面,实施优质社区教育。根据鼓楼区属特点,对社区教育进行目标定位;同时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以保障社区教育落实到位;依托鼓楼区优质资源丰富的特点,整合利用人力、物质等各类资源,满足社区居民享受优质社区教育的需求;为推进社区教育的良性发展,制定了完善的评估激励标准。
坚持终身化
让学习逐步成为鼓楼人的生活方式
终身化即社区教育成为社区居民生涯教育、终身学习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居民终身发展的谋生与乐生教育。
1.开展生涯教育培训
早期教育。鼓楼区建立了早期教育网络,开发了促进婴幼儿认知发展、动作发展、社会性发展的亲子教育活动,每年参加亲子早教活动的人数达到18000多人次。
青少年校外教育。鼓楼区在每个街道都建立了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青少年参加社区活动的比例在90%以上。鼓楼区学生广泛参与了“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学生们对“儿童活动设施问题”、“居民小区废品回收问题”等近250个专题进行了研究。其中“儿童活动设施问题”的建议被写入了《江苏省儿童发展规划》中。
成人教育。鼓楼区以成人教育中心为主体,政府各部门、驻区高等院校、驻区民办教育机构等配合,开展了职业技能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类型的在职职工培训。2009年,从业人员培训率为82.2%。
老年教育。鼓楼以空中老年大学和价值的实验成果,从而推进社区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加强实验成果的总结与推广至关重要。成果的总结与推广重点是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规范实验总结报告的标准与形式,通过严谨规范的实验总结来呈现实验的核心成果;二是明确优秀实验成果的基本标准,用以引领实验工作的方向。笔者认为,一项社区教育实验成果是否优秀,主要看以下五个方面一看是否探讨了社区教育的重要问题;二看是否积累了鲜活的社区教育经验;三看是否创造出新颖的实践样式;四看是否促进了本地区社区教育的深入发展;五看是否提示了社区教育今后发展的取向。三是加强社区教育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可以通过成果鉴定会、发布会、经验交流会、实验现场会、专题培训会等多种形式,传播优秀成熟的项目实验成果,从而真正发挥实验的实践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