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石家庄学院2014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多模态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的成果。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多模态话语理论研究的兴起,大学英语教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模态性。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多模态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 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4-0072-0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多元文化间相互日益渗透,在交流和传播领域引起一场革命——语言的中心地位被改变,一种全新的多模态的表达形式(multimodal) 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Kress,2001)。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计算机网络被广泛应用,教学模式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模态形式。传统的以关注语言文字为主的单模态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人际交流方式和意义表达方式的需求(胡壮麟,2007)。在此背景下,探讨多模态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和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多模态话语理论
在语言学领域,模态是抽象的语言符号系统,指“交流的渠道和媒介 , 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 (朱永生,2007 )。媒体,作为表达信息的工具,将抽象的模态具体化。比如人的五个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就是五个模态,每一种模态都是通过其对应的五个媒体“眼、耳、手、鼻、舌”来实现的。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 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 通过语言、 图像、 声音、 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张德禄,2009)。
國外语言学界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始于70年代,并在90 年代掀起热潮。Kress &Leeuwen( 1996) 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基础,从社会符号学角度建立了图像分析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主要分析图像、声音和颜色等在语篇中的作用。这就改变了传统的基于文本的话语分析理论,更加重视诸如图像、声音、颜色、动漫等其他意义的表现形式。多模态化教学这一概念由New London Group 在1996 年提出,主张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利用不同媒体(语言媒体和非语言媒体)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运作参与教学互动,强调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
二、 多模态话语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多模态化教学理论主张利用网络、图片、角色扮演等多种渠道、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运作参与教学互动,强调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因此借助多模态教学理论及研究成果,构建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语言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研究探讨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培养大学生多元读写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和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多模态化教学是文化多元化和交际多模态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网络被广泛应用,单一的交际模式已被摈除,人们的交际活动呈现空前的多模态化。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传统的教材,图像、声音、视频、色彩以及教师的面部表情、声调、语调、手势、身势、动作等身体特征都成为表达意义的符号载体。因此,多模态化的教学不仅是信息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多模态交际下语言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2、 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将多模态话语理论引入大学英语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将以各种模态形式存在的视频、音频、图像等多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刺激学生各种感官,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共同合作,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可见,多模态化的教学方式,为大学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3、多模态化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多元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全球愈来愈趋于一体化和多元化的今天,传统以读写为主的识读能力已远远不够,帮助学生树立多元意识,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尤为重要。多模态化的大学英语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识别和阅读多模态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面对经济全球化和语言多元化带来的挑战。
三、 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
1、 教学内容的多模态化,
多模态的教学内容应对教材、教学软件、网络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具体表现形式有:以文字模态为主的教材、PPT课件、延伸阅读等;以图像模态为主的课程录像、视频剪辑、网络课件等;以声音模态为主的课文录音、英文歌曲、电影录音等音频资料。
2、教学手段的多模态化,
由于对信息的认知和识读是多模态的,因此对于不同类型信息应调用不同模态进行认知。对语篇信息的呈现主要通过视觉、听觉模态的形式,引导学生调动视觉、听觉、触觉进行全面的听说读写译认知;非语篇信息主要通过视、听、展、演等视觉、听觉和触觉模态来认知,并可以通过说和写等触觉模态转换为语篇信息。
3、 教学互动的多模态化,
在英语教学互动中,听觉模态和视觉模态是最常用的模态形式。听觉模态主要指运用语言手段和声音符号进行的互动,比如背景知识介绍、课文分析、语言点学习时教师的语言讲解,以及穿插其中的音乐、电子音频、电影对白等。视觉模态指运用文字符号和图像符号进行的互动,如教师黑板或PPT展示,以及用图画、实物及多媒体播放的画面、动画等进行师生互动。此外,还包括其它模态的师生互动,如教师可以利用包括面部表情、手势、身姿等非言语行为进行互动。
4、 教学评估的多模态化,
多模态教学评估是指采用多模态评价模式让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 评价结果作为动态评价学生表现的重要根据。遵循评估主体、评估方式和评估内容多模态化的原则,采取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估、阶段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语言知识及相关能力进行评估。 四、大学英语多模态化教学实践
下面就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第四单元为实例,来详细介绍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多模态化教学。本单元主题 “How to Make a Good Impressin 如何留下好印象”。
(一)课堂导入,
在简单介绍本单元主题之后,播放一段视频(电影《美女俏卧底》中女警和选美顾问初次见面的的场景),并让学生思考问题“What impression did the woman make on the man?And why?”,观看完毕后让学生讨论并作答。为避免学生答得过于空泛,用PPT提示关键词,帮助学生来回答。
通过总结学生发言,指出良好的第一印象很重要,紧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How can you make a good first impression? 并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图片(第一印象良好的和第一印象不好的),让学生分析总结,如何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在这个课程导入就包含了电影剪辑,图片,PPT等多种模态,能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二)课文讲解,
教学手段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教学内容,在课文的讲解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听觉和视觉两种模态,以教师讲解、提问、学生作答及PPT知识点呈现为主,但仍然可以充分利用和调动各种模态。同样以上文提到的文章为例。在课文中提到,有些指导性书籍建议人们“大步走入房间”“有力握手”等,在讲解这一部分时,教师可以自己或让学生做出夸张性的肢体动作,这样就弥补了单纯文本阅读这一单一视觉模态的不足,从而加深了学生印象,能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热情,发挥了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单元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估模式以笔试口试为主,多模态化评估方式的还包括演讲,手绘报,辩论,展演等多种形式。以上文提到的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学完后,除了传统的笔试小测外,还可以以以下几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
1)把学生分成小组,就本单元主题做三分钟演讲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如何在求职面试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3)以小组为单位举办辩论赛“以貌取人,应该还是不应该”
与传统单一的英语教学相比,多模态教学方式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指明了方向,使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多元化。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像一把双刃剑,处理得好,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处理不当,会喧宾夺主,分散注意力,从而导致课堂“热闹”而课后“空空”之感。因此,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最有效的模态形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Kress G. Literacy in the New Media Age[M]. Lon - don/New York: Routledge,2003 .
[2] Kress,G. and van Leeuwen,T.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 London: Routledge,1996.London:Continuum,2004.
[3] 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教学剖析 [ J]. 外语电化教学, 2007( 2).
[4] 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 [ 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 1).
[5] 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 J].外语研究, 2003( 5).
[6] 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J]. 外语学刊,2007( 5)
[7] 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4).
[8] 张德禄 . 多模态外语教学的设计与模态调用初探[J]. 中國外语,2010(3).
作者简介:张书红,女(1973.11-),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石家庄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应用语言学;李 刚,男(1980.9-),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石家庄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应用语言学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多模态话语理论研究的兴起,大学英语教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模态性。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多模态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 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4-0072-0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多元文化间相互日益渗透,在交流和传播领域引起一场革命——语言的中心地位被改变,一种全新的多模态的表达形式(multimodal) 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Kress,2001)。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计算机网络被广泛应用,教学模式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模态形式。传统的以关注语言文字为主的单模态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人际交流方式和意义表达方式的需求(胡壮麟,2007)。在此背景下,探讨多模态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和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多模态话语理论
在语言学领域,模态是抽象的语言符号系统,指“交流的渠道和媒介 , 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 (朱永生,2007 )。媒体,作为表达信息的工具,将抽象的模态具体化。比如人的五个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就是五个模态,每一种模态都是通过其对应的五个媒体“眼、耳、手、鼻、舌”来实现的。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 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 通过语言、 图像、 声音、 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张德禄,2009)。
國外语言学界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始于70年代,并在90 年代掀起热潮。Kress &Leeuwen( 1996) 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基础,从社会符号学角度建立了图像分析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主要分析图像、声音和颜色等在语篇中的作用。这就改变了传统的基于文本的话语分析理论,更加重视诸如图像、声音、颜色、动漫等其他意义的表现形式。多模态化教学这一概念由New London Group 在1996 年提出,主张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利用不同媒体(语言媒体和非语言媒体)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运作参与教学互动,强调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
二、 多模态话语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多模态化教学理论主张利用网络、图片、角色扮演等多种渠道、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运作参与教学互动,强调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因此借助多模态教学理论及研究成果,构建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语言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研究探讨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培养大学生多元读写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和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多模态化教学是文化多元化和交际多模态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网络被广泛应用,单一的交际模式已被摈除,人们的交际活动呈现空前的多模态化。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传统的教材,图像、声音、视频、色彩以及教师的面部表情、声调、语调、手势、身势、动作等身体特征都成为表达意义的符号载体。因此,多模态化的教学不仅是信息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多模态交际下语言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2、 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将多模态话语理论引入大学英语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将以各种模态形式存在的视频、音频、图像等多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刺激学生各种感官,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共同合作,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可见,多模态化的教学方式,为大学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3、多模态化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多元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全球愈来愈趋于一体化和多元化的今天,传统以读写为主的识读能力已远远不够,帮助学生树立多元意识,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尤为重要。多模态化的大学英语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识别和阅读多模态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面对经济全球化和语言多元化带来的挑战。
三、 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
1、 教学内容的多模态化,
多模态的教学内容应对教材、教学软件、网络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具体表现形式有:以文字模态为主的教材、PPT课件、延伸阅读等;以图像模态为主的课程录像、视频剪辑、网络课件等;以声音模态为主的课文录音、英文歌曲、电影录音等音频资料。
2、教学手段的多模态化,
由于对信息的认知和识读是多模态的,因此对于不同类型信息应调用不同模态进行认知。对语篇信息的呈现主要通过视觉、听觉模态的形式,引导学生调动视觉、听觉、触觉进行全面的听说读写译认知;非语篇信息主要通过视、听、展、演等视觉、听觉和触觉模态来认知,并可以通过说和写等触觉模态转换为语篇信息。
3、 教学互动的多模态化,
在英语教学互动中,听觉模态和视觉模态是最常用的模态形式。听觉模态主要指运用语言手段和声音符号进行的互动,比如背景知识介绍、课文分析、语言点学习时教师的语言讲解,以及穿插其中的音乐、电子音频、电影对白等。视觉模态指运用文字符号和图像符号进行的互动,如教师黑板或PPT展示,以及用图画、实物及多媒体播放的画面、动画等进行师生互动。此外,还包括其它模态的师生互动,如教师可以利用包括面部表情、手势、身姿等非言语行为进行互动。
4、 教学评估的多模态化,
多模态教学评估是指采用多模态评价模式让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 评价结果作为动态评价学生表现的重要根据。遵循评估主体、评估方式和评估内容多模态化的原则,采取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估、阶段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语言知识及相关能力进行评估。 四、大学英语多模态化教学实践
下面就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第四单元为实例,来详细介绍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多模态化教学。本单元主题 “How to Make a Good Impressin 如何留下好印象”。
(一)课堂导入,
在简单介绍本单元主题之后,播放一段视频(电影《美女俏卧底》中女警和选美顾问初次见面的的场景),并让学生思考问题“What impression did the woman make on the man?And why?”,观看完毕后让学生讨论并作答。为避免学生答得过于空泛,用PPT提示关键词,帮助学生来回答。
通过总结学生发言,指出良好的第一印象很重要,紧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How can you make a good first impression? 并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图片(第一印象良好的和第一印象不好的),让学生分析总结,如何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在这个课程导入就包含了电影剪辑,图片,PPT等多种模态,能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二)课文讲解,
教学手段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教学内容,在课文的讲解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听觉和视觉两种模态,以教师讲解、提问、学生作答及PPT知识点呈现为主,但仍然可以充分利用和调动各种模态。同样以上文提到的文章为例。在课文中提到,有些指导性书籍建议人们“大步走入房间”“有力握手”等,在讲解这一部分时,教师可以自己或让学生做出夸张性的肢体动作,这样就弥补了单纯文本阅读这一单一视觉模态的不足,从而加深了学生印象,能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热情,发挥了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单元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估模式以笔试口试为主,多模态化评估方式的还包括演讲,手绘报,辩论,展演等多种形式。以上文提到的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学完后,除了传统的笔试小测外,还可以以以下几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
1)把学生分成小组,就本单元主题做三分钟演讲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如何在求职面试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3)以小组为单位举办辩论赛“以貌取人,应该还是不应该”
与传统单一的英语教学相比,多模态教学方式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指明了方向,使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多元化。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像一把双刃剑,处理得好,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处理不当,会喧宾夺主,分散注意力,从而导致课堂“热闹”而课后“空空”之感。因此,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最有效的模态形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Kress G. Literacy in the New Media Age[M]. Lon - don/New York: Routledge,2003 .
[2] Kress,G. and van Leeuwen,T.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 London: Routledge,1996.London:Continuum,2004.
[3] 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教学剖析 [ J]. 外语电化教学, 2007( 2).
[4] 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 [ 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 1).
[5] 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 J].外语研究, 2003( 5).
[6] 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J]. 外语学刊,2007( 5)
[7] 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4).
[8] 张德禄 . 多模态外语教学的设计与模态调用初探[J]. 中國外语,2010(3).
作者简介:张书红,女(1973.11-),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石家庄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应用语言学;李 刚,男(1980.9-),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石家庄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