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中,教师通过文本依托,在课内阅读教学中给学生讲解语文知识,从而为学生打好语文基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提升学生语文阅读应用能力、增强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责任。本文试图从小学阅读的年级段出发,在课堂有效教学理论和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一些具体可行策略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7-0080-01
阅读是对文章进行感知和思考的过程,是知识和信息的积累、消化和吸收过程。在小学语文中开展阅读有效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书面和言语表达能力,能使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开阔视野,促进学生思维和道德品质的成长。在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各年段学生需要重点培养的阅读能力,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各异的教学方法,比如,低年级的学生重点培养兴趣,中年级的学生注重能力提升,高年级学生能够实现知识迁移。这样,在层层递进和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激发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低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小学,对于语文的阅读基本上处于刚开始系统接触的阶段,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他们在阅读学习时会遇到字词不认识,课文读不懂等问题,这不仅影响教师的阅读教学进度,学生也会在学习中慢慢产生挫败感,失去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在低年级阅读过程中不仅要充实学生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乐趣,通过创新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为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奠定基础。
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直观、生动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打动学生。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让学生感受视频、图片或音乐带来的感官刺激,通过强烈的视听觉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学习《北风和小鱼》这篇课文时,由于学生刚开始接受篇幅较长的寓言故事,在教会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生词之后,我让学生闭上研究,通过多媒体播放课前准备的寒风呼啸的音频,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轮流猜一猜說一说:“这是什么声音,听到这个声音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然后引出课文内容:“北风在天上呼呼地刮,小鱼在水里自在地游,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读完这篇课文,我们就知道啦。”这样,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感知课文内容,再带领学生去分析寓言故事,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教给学生做人要谦虚的道理。
二、养成中年级学生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
小学中年级教学是学生的重要过渡期。这时学生基本上熟悉和掌握了基础的语文知识,重点需要通过文本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同时,在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加以巩固训练,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效率。
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时,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前预习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预习,让学生提前扫清生字词障碍,略读和细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意,揣摩作者思想感情,同时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出标注以便上课交流提问。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还可以花一节课时间以某篇文本为依托,系统化组织学生掌握预习方法。以《微笑着承受一切》为例,课上我通过让学生通读课文,找出描写桑兰运动生涯的句子,找出桑兰命运转化的节点,并思考“天大的不幸”是指什么?面对不幸,桑兰是如何表现的?通过课文中的重点描写语句,让学生感悟桑兰的性格特点和品质,升华感情。
三、传授高年级学生阅读技巧,将阅读延伸课外
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方法,由课内走向课外。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并传授阅读方法让学生能够乐读、善读,打破课内阅读的局限,在课堂外也能自主有效地读书。
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渗透阅读方法。在课文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导入、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有效教学,比如在学习《在大海中永生》一课时,我就以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开展教学,通过设置提问让学生讨论,最终明白“永生”的内涵。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通过创立课外阅读兴趣、班级课外阅读角,让学生通过互换书籍、分享阅读心得,同时,在《读书要有选择》一课中,借助文本契机开展交流会,让学生从兴趣出发,思考阅读书籍的选择。最后,教师还可以开展写作练习,让学生将阅读的方法技巧应用到实践中。比如,在学习完《秦兵马俑》一课后,可以布置练习让学生就身边熟悉的事物以说明文形式展开介绍。
综上所述,学生语文阅读综合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动态过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提高阅读有效性是一线教师永恒追求的教学目标,而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技巧把握是关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各年级阶段学生的差异性确定教学设计及目标,从教学实践中总结能切实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参考文献:
[1]陈明贵.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7):39-40.
[2]田春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06):160-161.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7-0080-01
阅读是对文章进行感知和思考的过程,是知识和信息的积累、消化和吸收过程。在小学语文中开展阅读有效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书面和言语表达能力,能使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开阔视野,促进学生思维和道德品质的成长。在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各年段学生需要重点培养的阅读能力,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各异的教学方法,比如,低年级的学生重点培养兴趣,中年级的学生注重能力提升,高年级学生能够实现知识迁移。这样,在层层递进和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激发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低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小学,对于语文的阅读基本上处于刚开始系统接触的阶段,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他们在阅读学习时会遇到字词不认识,课文读不懂等问题,这不仅影响教师的阅读教学进度,学生也会在学习中慢慢产生挫败感,失去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在低年级阅读过程中不仅要充实学生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乐趣,通过创新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为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奠定基础。
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直观、生动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打动学生。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让学生感受视频、图片或音乐带来的感官刺激,通过强烈的视听觉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学习《北风和小鱼》这篇课文时,由于学生刚开始接受篇幅较长的寓言故事,在教会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生词之后,我让学生闭上研究,通过多媒体播放课前准备的寒风呼啸的音频,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轮流猜一猜說一说:“这是什么声音,听到这个声音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然后引出课文内容:“北风在天上呼呼地刮,小鱼在水里自在地游,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读完这篇课文,我们就知道啦。”这样,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感知课文内容,再带领学生去分析寓言故事,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教给学生做人要谦虚的道理。
二、养成中年级学生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
小学中年级教学是学生的重要过渡期。这时学生基本上熟悉和掌握了基础的语文知识,重点需要通过文本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同时,在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加以巩固训练,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效率。
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时,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前预习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预习,让学生提前扫清生字词障碍,略读和细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意,揣摩作者思想感情,同时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出标注以便上课交流提问。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还可以花一节课时间以某篇文本为依托,系统化组织学生掌握预习方法。以《微笑着承受一切》为例,课上我通过让学生通读课文,找出描写桑兰运动生涯的句子,找出桑兰命运转化的节点,并思考“天大的不幸”是指什么?面对不幸,桑兰是如何表现的?通过课文中的重点描写语句,让学生感悟桑兰的性格特点和品质,升华感情。
三、传授高年级学生阅读技巧,将阅读延伸课外
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方法,由课内走向课外。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并传授阅读方法让学生能够乐读、善读,打破课内阅读的局限,在课堂外也能自主有效地读书。
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渗透阅读方法。在课文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导入、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有效教学,比如在学习《在大海中永生》一课时,我就以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开展教学,通过设置提问让学生讨论,最终明白“永生”的内涵。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通过创立课外阅读兴趣、班级课外阅读角,让学生通过互换书籍、分享阅读心得,同时,在《读书要有选择》一课中,借助文本契机开展交流会,让学生从兴趣出发,思考阅读书籍的选择。最后,教师还可以开展写作练习,让学生将阅读的方法技巧应用到实践中。比如,在学习完《秦兵马俑》一课后,可以布置练习让学生就身边熟悉的事物以说明文形式展开介绍。
综上所述,学生语文阅读综合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动态过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提高阅读有效性是一线教师永恒追求的教学目标,而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技巧把握是关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各年级阶段学生的差异性确定教学设计及目标,从教学实践中总结能切实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参考文献:
[1]陈明贵.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7):39-40.
[2]田春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06):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