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婴儿喘息
1 病历介绍
患儿,男,2月15天,因“咳嗽3天,加重伴喘憋2小时”,于2014年5月7日收住高密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入院时查体:T38.9℃,R82次/min,HR135-150次/min,呈急性重病容,烦躁不安,前囟平软,鼻翼扇动,口唇轻度发绀,呼吸急促,双肺呼吸音稍粗,可闻及满布呼气相哮鸣音,未闻及细湿罗音,心律齐,心音有力,腹软,肝脾不大。入院后给予常规护理,低流量吸氧,并行相关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2.0X 10*9/L RBC 3.5X10*12/L N53% L40% PLT 109X10*9/L;胸透:间质性肺炎;心脏超声:未发现异常;心肌酶谱:各项检查指标在正常范围。入院诊断:毛细支气管炎。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利巴韦林抗感染,布地奈德、吸入性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扩张气道,平喘等治疗3天,患儿体温正常,仍有咳嗽,阵发喘憋,停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改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静滴抗感染治疗2天,患儿咳嗽、喘憋较前无明显好转,其家属要求转上级医院治疗。上级医院查MP-IgM:阳性。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继续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q8h,予红霉素点滴,治疗7天后好转,患儿再次转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治疗方案同上,住院4天后治愈出院,患儿一般情况良好。
2 讨论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包括喘息性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其中,毛细支气管炎感染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以喘憋、三凹征和气促为主要临床特点,病原体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其它依次是腺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人类偏肺病毒,流感病毒,少数病例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学龄儿童及青年常见的一种肺炎。近年来,发现MP感染不仅存在于年长儿,婴幼儿感染率也很高,达25%~69%,占小儿肺炎的10%~20%,并且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而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婴幼儿喘息的关系一直是儿科医生关注研究的热点。
肺炎支原体[1](MP)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非细胞内生长的最小微生物,含DNA和RNA,无细胞壁结构。感染后MP尖端吸附于纤毛上皮细胞受体上,分泌毒性物质,损害上皮细胞,使黏膜清除功能异常,且持续时久,导致慢性咳嗽。起病缓慢,咳嗽为本病突出的症状,一般于病后2-3天开始,初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剧咳,常有粘稠痰液,偶带血丝,少数病例可类似百日咳样阵咳,可持续1-4周。肺部体征可不明显,甚至全无。故体征与剧咳及发热等临床表现不一致,为本病特点之一。婴幼儿起病急,病程长,病情较重,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憋、哮鸣音较为突出,肺部啰音比年长儿多。由于MP与人体某些组织存在部分共同抗原,故感染后可形成相应组织的自身抗体,导致多系统免疫损害。部分患儿可有溶血性贫血、脑膜炎、心肌炎、各种皮疹、肾炎、血尿、肝炎、胰腺炎、脾肿大等肺外表现。X线检查是本病的重要诊断依据,特点为:①支气管肺炎;②间质性肺炎;③均匀一致的片状阴影似大叶性肺炎肺炎改变;④肺门阴影增浓。上述改变可相互转化。体征轻而X线改变明显时它的又一特点。检测血清中支原体IgM抗体有诊断意义。大环内酯类治疗有效。
由于婴幼儿免疫和呼吸系统处于迅速发育成熟阶段,婴幼儿时期某些病原体感染很可能影响机体免疫和呼吸系统的发育,造成以后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现认为MP感染常年可发生,流行周期为4-6年。MP可经血行播散至全身任何器官组织;MP抗原与人体某些组织存在着部分共同抗原,感染后与相应组织的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多系统的免疫损害;可能激发变态反应的敏感性,加剧喘息患儿气道炎症;MP感染可诱发哮喘和非哮喘患儿肺功能减低[2]。这也是婴幼儿住院的主要原因,可见MP感染与婴幼儿喘息密切相关。作为儿科临床工作者在遇到婴幼儿喘息的病历时不能局限于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或常见致病细菌等感染所致,更要关注MP感染的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鲁继荣.儿科学,第7版,2012,11(7):280.
[2]郝创利.1990年,2000年苏州市地区儿童哮喘患者情况调查对比分析.临床儿科学杂志,2003,21(9):543-544 .
1 病历介绍
患儿,男,2月15天,因“咳嗽3天,加重伴喘憋2小时”,于2014年5月7日收住高密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入院时查体:T38.9℃,R82次/min,HR135-150次/min,呈急性重病容,烦躁不安,前囟平软,鼻翼扇动,口唇轻度发绀,呼吸急促,双肺呼吸音稍粗,可闻及满布呼气相哮鸣音,未闻及细湿罗音,心律齐,心音有力,腹软,肝脾不大。入院后给予常规护理,低流量吸氧,并行相关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2.0X 10*9/L RBC 3.5X10*12/L N53% L40% PLT 109X10*9/L;胸透:间质性肺炎;心脏超声:未发现异常;心肌酶谱:各项检查指标在正常范围。入院诊断:毛细支气管炎。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利巴韦林抗感染,布地奈德、吸入性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扩张气道,平喘等治疗3天,患儿体温正常,仍有咳嗽,阵发喘憋,停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改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静滴抗感染治疗2天,患儿咳嗽、喘憋较前无明显好转,其家属要求转上级医院治疗。上级医院查MP-IgM:阳性。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继续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q8h,予红霉素点滴,治疗7天后好转,患儿再次转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治疗方案同上,住院4天后治愈出院,患儿一般情况良好。
2 讨论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包括喘息性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其中,毛细支气管炎感染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以喘憋、三凹征和气促为主要临床特点,病原体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其它依次是腺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人类偏肺病毒,流感病毒,少数病例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学龄儿童及青年常见的一种肺炎。近年来,发现MP感染不仅存在于年长儿,婴幼儿感染率也很高,达25%~69%,占小儿肺炎的10%~20%,并且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而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婴幼儿喘息的关系一直是儿科医生关注研究的热点。
肺炎支原体[1](MP)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非细胞内生长的最小微生物,含DNA和RNA,无细胞壁结构。感染后MP尖端吸附于纤毛上皮细胞受体上,分泌毒性物质,损害上皮细胞,使黏膜清除功能异常,且持续时久,导致慢性咳嗽。起病缓慢,咳嗽为本病突出的症状,一般于病后2-3天开始,初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剧咳,常有粘稠痰液,偶带血丝,少数病例可类似百日咳样阵咳,可持续1-4周。肺部体征可不明显,甚至全无。故体征与剧咳及发热等临床表现不一致,为本病特点之一。婴幼儿起病急,病程长,病情较重,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憋、哮鸣音较为突出,肺部啰音比年长儿多。由于MP与人体某些组织存在部分共同抗原,故感染后可形成相应组织的自身抗体,导致多系统免疫损害。部分患儿可有溶血性贫血、脑膜炎、心肌炎、各种皮疹、肾炎、血尿、肝炎、胰腺炎、脾肿大等肺外表现。X线检查是本病的重要诊断依据,特点为:①支气管肺炎;②间质性肺炎;③均匀一致的片状阴影似大叶性肺炎肺炎改变;④肺门阴影增浓。上述改变可相互转化。体征轻而X线改变明显时它的又一特点。检测血清中支原体IgM抗体有诊断意义。大环内酯类治疗有效。
由于婴幼儿免疫和呼吸系统处于迅速发育成熟阶段,婴幼儿时期某些病原体感染很可能影响机体免疫和呼吸系统的发育,造成以后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现认为MP感染常年可发生,流行周期为4-6年。MP可经血行播散至全身任何器官组织;MP抗原与人体某些组织存在着部分共同抗原,感染后与相应组织的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多系统的免疫损害;可能激发变态反应的敏感性,加剧喘息患儿气道炎症;MP感染可诱发哮喘和非哮喘患儿肺功能减低[2]。这也是婴幼儿住院的主要原因,可见MP感染与婴幼儿喘息密切相关。作为儿科临床工作者在遇到婴幼儿喘息的病历时不能局限于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或常见致病细菌等感染所致,更要关注MP感染的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鲁继荣.儿科学,第7版,2012,11(7):280.
[2]郝创利.1990年,2000年苏州市地区儿童哮喘患者情况调查对比分析.临床儿科学杂志,2003,21(9):543-5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