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占据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现实生活中却存在学生惧怕作文、讨厌作文的现象。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因此,要改变谈文则怕的现象,就要紧紧抓住生活这个源头,经常性地带领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去接触、去感悟、去发现,让学生做到提笔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
一、 借一双慧眼,用心记述生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而孩子的生活都是多姿多彩的,孩子在作文上表现出来的畏惧、害怕,源于他们没有用心去观察体验感悟身边的人与事。因此借孩子一双慧眼,让他们去做生活的主人,留心自己的学习、生活、活动的实践,用心灵去关注、去体会、去感受、去创造。凡是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事,就能成为作文中鲜活的材料。我们教师就是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充分自由的取材空间,让他们在“玩”中获得丰富多彩的素材。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记述生活的训练:
1.写“眼睛作文”。要求学生将眼睛看到的人、事、物记录下来,包括它们的色彩、形状、大小、变化等,或是将自己一天中最惊喜的发现记录下来。
2.写“耳朵作文”。 要求学生将耳朵听到的有趣的消息、话语,抑或一则笑话、一句妙言锦句,只要能触动心弦的、有趣有意义的,都记录下来。
3.写“心灵作文”。要求学生将一天中的喜、怒、哀、乐,感受到的酸、甜、苦、辣,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情感故事记录下来。
4.写“行动作文”。 要求学生把一天中做过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动作行为或事记录下来。
上述训练,不作篇数要求,多则多写,少则少写;不作字数要求,有言则长,无言则短,可以是一句话简单记录,也可以是几百字的精彩描述;可以只写上述一个方面,也可以将上述诸项结合起来写。每周五下午第二节课,是我们师生的快乐时光,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积累的片段,老师与其他同学的及时点评令作者有所启发顿悟,受益匪浅。同学们常常会想方设法地帮他人补充素材,力求使记录片段更生动,更精彩,人人都把帮别人补充洋洋洒洒的文字看成最骄傲的事,在一个又一个看似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自己也有了新的灵感和体验。从观察—记述—分享,这整个过程同学们处于一种兴趣盎然的状态,使他们做得越来越好。
二、搭一方舞台,丰富生活历程
“生活即作文,经历即文章。”学生的生活比较单调,“家庭—学校—家庭”,这样的两点一线的生活节奏,枯竭了学生的写作源泉。为此,教师应为学生搭建舞台,丰富他们的生活。
1.亲近自然篇。现实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所有学生都热爱自然。自然界中云彩随风飘浮,树木枝叶在微风中摇曳,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辰、小河田野、瓜果蔬菜……都是作文取之不尽的素材。而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亲近大自然,让学生尽情地在玩中领略大自然无穷无尽的美,这会让他们平添许多写作趣味。
2. 活动游戏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活动、游戏作为教学的一个先天性的优势,就是能迅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活动、游戏使学生感到学习生活中的快乐,在活动、游戏中,他们是快乐自由的,感受是真切的,语言是流畅的。这时你让学生把游戏过程中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到的说一说、写一写,他们就会觉得有事可记、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因此,有意识地组织学生活动、游戏,让他们用心去实践,去体验,去感受,在玩中“思”,在玩中“悟”,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失败的体验,在痛快淋漓的“玩”中获得丰富多彩的素材,不愁写不出个性鲜明、童趣盎然的文章来。
3.梦幻联想篇。梦幻生活是金色童年不可缺少的部分。一幅有趣的漫画,一段动听的音乐,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都是很好的想象情景,都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把他们带进迷人的梦想世界。课标中也明确提出要写想象作文,“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放飞思想,穿越时空,把童心与真情诉之于笔端。
再创作文。课本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和文中一幅幅插图就是学生练习想象性作文的好典范,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让学生放大胆子去改写、续写、扩写,这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贴画作文。学生都喜欢画画,喜爱听故事,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认为有故事可编的图剪下来,拼贴成一幅有主题的画,抑或自己创作画画,然后借助想象,把画面编成故事。由于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决定想写的内容,因而无拘无束,更容易触着孩子的“兴奋点”,想象的闸门更易打开。
推测作文。以某一结果为起点,推测事情的起因和经过,可以是一幅画,也可以是一小段文字。让学生大胆推测,推测可以多向,但必须有根据,过程要符合生活实际,这不仅要善于观察,还要善于思考和想象。
三、赠一支神笔,描绘七彩生活
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如何让七彩生活在学生手中妙笔生花?我坚持这样训练:
1.真情实感。“写诚实的自己的话”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旨在让学生去除刻意的模仿,生搬硬套,忌大话、空话、套话。因此,在写作时,我要求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坚持“我手写我心”。教师则会用灵动的语言、恰当的文题帮助他们把曾经经历的熟悉的、有感触的、有兴趣的场景一一再现,使他们欣然习作。
2.注重联想。尽管孩子们有了一定的素材积累,有时还是会有写不出来的情况,因此我们不仅要教他们一些写法,更重要的要教他们学会联想。天真活泼,富于想象是小学生的特点,我们要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诱发他们的想象,把观察与联想结合起来,这样他们感知的事物就会更有色彩。练习联想,功在平时。在讲读课文时,借助音乐、投影启发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再现美丽的画面,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3.再现情景。孩子们对自己熟悉的生活,总会有话说,但有时说的并不令人满意,总喜欢概括性地说个大概经过。这时我们就要采用再现情景法来训练他们,把孩子带进所写情景中,如同放电影一样,事件正在发生,故事中你(他)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大家情绪怎样?一步一步向前推进发展着……把生活中的经历搬进作文中,这样写出的文章就如同一个小剧本,会更生动有趣。
4.循环日记。人人都需要别人的肯定,人人都希望在他人面前展示最好的一面。孩子们的这种心理更强烈。班级的循环日记本应运而生,全班按座位顺序,每天轮流写一篇日记,记录每周的“眼睛作文”“耳朵作文”“心灵作文”“行动作文”,在日记本往下传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希望同学们看到他(她)写的精彩文章,所以轮到自己时,都想好好表现一番。循环日记既激发他们认真留心观察生活的热情,又使他们在分享他人优秀习作的同时,激发起竞争意识,鞭策自己更加努力,写出更好更精彩的日记来。
总之,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赋予了作文无限精彩。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用心观察记述,丰富生活素材,多角度练写。从而“解放”学生写作的心灵,拓宽作文的空间,使学生经历“玩生活—爱生活—爱作文”这一过程。让生活为作文营造一方沃土,开辟一片绿地。
一、 借一双慧眼,用心记述生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而孩子的生活都是多姿多彩的,孩子在作文上表现出来的畏惧、害怕,源于他们没有用心去观察体验感悟身边的人与事。因此借孩子一双慧眼,让他们去做生活的主人,留心自己的学习、生活、活动的实践,用心灵去关注、去体会、去感受、去创造。凡是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事,就能成为作文中鲜活的材料。我们教师就是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充分自由的取材空间,让他们在“玩”中获得丰富多彩的素材。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记述生活的训练:
1.写“眼睛作文”。要求学生将眼睛看到的人、事、物记录下来,包括它们的色彩、形状、大小、变化等,或是将自己一天中最惊喜的发现记录下来。
2.写“耳朵作文”。 要求学生将耳朵听到的有趣的消息、话语,抑或一则笑话、一句妙言锦句,只要能触动心弦的、有趣有意义的,都记录下来。
3.写“心灵作文”。要求学生将一天中的喜、怒、哀、乐,感受到的酸、甜、苦、辣,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情感故事记录下来。
4.写“行动作文”。 要求学生把一天中做过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动作行为或事记录下来。
上述训练,不作篇数要求,多则多写,少则少写;不作字数要求,有言则长,无言则短,可以是一句话简单记录,也可以是几百字的精彩描述;可以只写上述一个方面,也可以将上述诸项结合起来写。每周五下午第二节课,是我们师生的快乐时光,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积累的片段,老师与其他同学的及时点评令作者有所启发顿悟,受益匪浅。同学们常常会想方设法地帮他人补充素材,力求使记录片段更生动,更精彩,人人都把帮别人补充洋洋洒洒的文字看成最骄傲的事,在一个又一个看似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自己也有了新的灵感和体验。从观察—记述—分享,这整个过程同学们处于一种兴趣盎然的状态,使他们做得越来越好。
二、搭一方舞台,丰富生活历程
“生活即作文,经历即文章。”学生的生活比较单调,“家庭—学校—家庭”,这样的两点一线的生活节奏,枯竭了学生的写作源泉。为此,教师应为学生搭建舞台,丰富他们的生活。
1.亲近自然篇。现实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所有学生都热爱自然。自然界中云彩随风飘浮,树木枝叶在微风中摇曳,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辰、小河田野、瓜果蔬菜……都是作文取之不尽的素材。而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亲近大自然,让学生尽情地在玩中领略大自然无穷无尽的美,这会让他们平添许多写作趣味。
2. 活动游戏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活动、游戏作为教学的一个先天性的优势,就是能迅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活动、游戏使学生感到学习生活中的快乐,在活动、游戏中,他们是快乐自由的,感受是真切的,语言是流畅的。这时你让学生把游戏过程中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到的说一说、写一写,他们就会觉得有事可记、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因此,有意识地组织学生活动、游戏,让他们用心去实践,去体验,去感受,在玩中“思”,在玩中“悟”,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失败的体验,在痛快淋漓的“玩”中获得丰富多彩的素材,不愁写不出个性鲜明、童趣盎然的文章来。
3.梦幻联想篇。梦幻生活是金色童年不可缺少的部分。一幅有趣的漫画,一段动听的音乐,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都是很好的想象情景,都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把他们带进迷人的梦想世界。课标中也明确提出要写想象作文,“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放飞思想,穿越时空,把童心与真情诉之于笔端。
再创作文。课本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和文中一幅幅插图就是学生练习想象性作文的好典范,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让学生放大胆子去改写、续写、扩写,这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贴画作文。学生都喜欢画画,喜爱听故事,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认为有故事可编的图剪下来,拼贴成一幅有主题的画,抑或自己创作画画,然后借助想象,把画面编成故事。由于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决定想写的内容,因而无拘无束,更容易触着孩子的“兴奋点”,想象的闸门更易打开。
推测作文。以某一结果为起点,推测事情的起因和经过,可以是一幅画,也可以是一小段文字。让学生大胆推测,推测可以多向,但必须有根据,过程要符合生活实际,这不仅要善于观察,还要善于思考和想象。
三、赠一支神笔,描绘七彩生活
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如何让七彩生活在学生手中妙笔生花?我坚持这样训练:
1.真情实感。“写诚实的自己的话”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旨在让学生去除刻意的模仿,生搬硬套,忌大话、空话、套话。因此,在写作时,我要求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坚持“我手写我心”。教师则会用灵动的语言、恰当的文题帮助他们把曾经经历的熟悉的、有感触的、有兴趣的场景一一再现,使他们欣然习作。
2.注重联想。尽管孩子们有了一定的素材积累,有时还是会有写不出来的情况,因此我们不仅要教他们一些写法,更重要的要教他们学会联想。天真活泼,富于想象是小学生的特点,我们要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诱发他们的想象,把观察与联想结合起来,这样他们感知的事物就会更有色彩。练习联想,功在平时。在讲读课文时,借助音乐、投影启发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再现美丽的画面,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3.再现情景。孩子们对自己熟悉的生活,总会有话说,但有时说的并不令人满意,总喜欢概括性地说个大概经过。这时我们就要采用再现情景法来训练他们,把孩子带进所写情景中,如同放电影一样,事件正在发生,故事中你(他)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大家情绪怎样?一步一步向前推进发展着……把生活中的经历搬进作文中,这样写出的文章就如同一个小剧本,会更生动有趣。
4.循环日记。人人都需要别人的肯定,人人都希望在他人面前展示最好的一面。孩子们的这种心理更强烈。班级的循环日记本应运而生,全班按座位顺序,每天轮流写一篇日记,记录每周的“眼睛作文”“耳朵作文”“心灵作文”“行动作文”,在日记本往下传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希望同学们看到他(她)写的精彩文章,所以轮到自己时,都想好好表现一番。循环日记既激发他们认真留心观察生活的热情,又使他们在分享他人优秀习作的同时,激发起竞争意识,鞭策自己更加努力,写出更好更精彩的日记来。
总之,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赋予了作文无限精彩。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用心观察记述,丰富生活素材,多角度练写。从而“解放”学生写作的心灵,拓宽作文的空间,使学生经历“玩生活—爱生活—爱作文”这一过程。让生活为作文营造一方沃土,开辟一片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