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发(R&D)投资活动是企业的重大战略活动之一,不仅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实力,以及长远和可持续的发展,而且对公司治理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R&D投资对其长远发展的重要性。相关研究已经证实,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整体的R&D投资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严重制约了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推进。企业R&D投资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其相关机理又是什么?自Modigliani和Miller(1958)的MM理论以来,学者们沿袭传统的研究思路,从企业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等视角研究了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由于研究切入点、研究方法和研究数据的不同,其研究颇有争议。转型经济中,我国普遍存在着集中股权下的大股东控制,大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代替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代理问题成为公司治理的焦点,已有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的控制权并不单一的体现为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随着控股股东现金流权比例的提高,控股股东的控制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对管理层的监督要求的提高,其增值效应增强;而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成为控股股东获取控制权私有收益,侵占中小股东的主要动因,受该侵占动因的驱使,控股股东所做出的各项投融资决定都可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企业的R&D投资也不例外。因此,控股股东的控制权以及对自身收益最大化的追求成为企业R&D投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然而这一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另一方面,R&D投资的高风险性、投资量大和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决定了融资约束成为制约企业R&D投资的重要外部因素。因此,本文在公司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大股东控制以及控制权收益的相关最新研究成果,以当前转型经济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的集中股权和控制权结构下控股股东和其代理人的利益动机为研究的切入点,分析控制权的增值效应和侵占效应对企业R&D投资的综合影响。在此基础上,以投融资相关理论作为深入研究的依据,融合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将外部融资环境和内部治理机制同时纳入影响R&D投资的分析框架,探讨大股东控制下的企业R&D投资的特征和其效率问题。以期从理论和实证上对我国上市公司非效率R&D投资的形成机制进行详实的解释和论证。全文由六章构成,具体各章内容和研究结论如下:第1章:绪论。本章在介绍研究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的基础上,简要概括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最后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总结本文的创新之处。第2章:基本理论及文献综述。以委托代理理论、控制权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为理论分析依据,对公司治理结构下传统代理冲突和大小股东代理冲突下的R&D投资,以及信息不对称下融资约束对企业R&D投资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然后重点回顾集中股权下,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以及由股权的集中而衍生的控制权对私有收益的占有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勾勒出本文研究的框架和理论依据。第3章:企业R&D投资行为:控制权配置视角的机理分析。本章内容分为两个部分。首先,考虑单一大股东控制下控制权收益影响企业R&D投资行为的途径和作用机理。将大股东控制权拆分为代表增值效应的现金流权和代表侵占效应的两权分离度两个部分组成,并将其纳入到基于大股东控制权收益的LLSV研发投资模型,模型推导结果显示,在控制权收益最大化这一目标导向下,适度的现金流权比例和两权分离度都有利于企业R&D投资的提升,但较高的现金流权和两权分离度挤占了企业的研发资金,导致其投资不足;其次,在既有单一大股东控制下的LLSV研发投资模型的基础上分别纳入股权制衡与高管激励两个变量,解释了多个大股东共同控制下适度的股权制衡和大股东和管理层共同控制下的适度高管激励都有缓解企业R&D投资不足的作用。第4章:单一大股东控制下的企业R&D投资行为研究。为分析单一大股东控制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路径,本章基于第3章企业R&D投资行为的机理分析,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单一大股东控制的增值效应和侵占效应是如何对R&D投资产生影响的。大股东控制作为集中股权结构中公司治理的重要决定性因素,决定了大股东控制权的增值效应和侵占效应共同影响了企业实际R&D投资偏离最优水平的程度。利用这一特性,在合理控制企业最优R&D投资的基础上,将控股股东的控制权区分为具有增值效应的现金流权和具有侵占效应的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并将现金流权比例和两权分离度同时纳入到双边随机边界模型,实证结果显示,在双边随机边界模型中,相比于控制权的增值效应,控制权的侵占占主导地位,侵占效应使得企业实际的R&D投资比最优水平低了54.92%,增值效应使得实际R&D投资超出最优水平的27.36%,两者的净效应使得企业的R&D投资比最优水平低了27.56%,民营企业的实际R&D投资水平要强于国有企业。第5章:双重控制关系下的企业R&D投资行为研究。本章基于控制权收益驱动企业R&D投资的理论阐述,结合企业实际投资活动不仅要面临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代理冲突和其他大股东的制衡监督,而且要面临双重代理问题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融资约束等事实,在第4章已有分析的基础上,将融资约束变量、股权制衡变量和高管激励变量都纳入企业R&D投资双边随机边界模型。实证结果显示,多个大股东共同控制下,制衡股东的适度股权制衡能够有效制约大股东的侵占行为;在大股东和管理层共同控制下,对管理层进行适度股权激励所形成的利益趋同能够较好地缓解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促进企业R&D投资的增长。融资约束方面,尽管现金流状况和股权融资能够缓解企业R&D投资的融资约束,但债务融资和经营活动现金流还在总体上制约了企业R&D投资活动的开展。第6章:结论和政策建议。总结了各章的研究结论,运用规范分析,从控制权配置、激励制度的实施和完善资本市场角度,提出规范上市公司R&D投资的对策建议,提出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和后续的研究设想。综观全文,本文的创新之处有:(1)目前有关公司治理对企业R&D投资的研究文献,大都停留在股权结构这一层面上,还未涉及以控制权为切入点的研究。本文基于控制权配置下,控制权收益最大化对企业R&D投资行为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并检验我国转型经济下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配置对R&D投资的传导效应。(2)本文构建了基于单一大股东控制下控制权增值效应和侵占效应、以及双重控制关系下的LLSV模型,并运用Matlab进行仿真模拟。理论模型推导发现,单一大股东控制下,尽管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比例和两权分离度与控股股东价值之间呈“U”型关系,但适度的现金流权比例和两权分离度却有利于研发投资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适度的控股股东现金流权比例和两权分离度对R&D投资具有正向效应,过高的控股股东现金流权比例和两权分离度对企业的R&D投资具有负向效应的经验证据,为转型期我国资本市场建设以及公司治理制度建设提供有益视角。(3)目前有关上市公司的R&D投资治理因素的分析中,几乎没有将不同权力持有者进行同构下的代理问题分析。本文采用双边随机边界模型,构建双重控制关系下的企业R&D投资的非效率模型,检验了多个大股东共同参与控制和大股东与管理层之间存在相机控制的复杂治理环境中,代理问题和因代理问题而产生的融资约束对企业R&D投资的综合影响,该种方法不仅能够模拟企业R&D投资的真实治理环境,并且能够有效避免普通回归模型中变量的内生性问题,还避免了研究结果的偏误,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