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建立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内化与吸收基础知识,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同时,还能从多个方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此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本文便从四个方面对培养高中生的数学素养展开深入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素养;生活实例;问题
在传统教育理念下,教师在有限的高中数学教学时间内,以“注入式”与“题海式”的教学方式为主开展教学活动,这样造成学生难以深刻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难以完成数学知识的迁移,最终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无法得到有效发展。对此,为了改善这一现状,作为高中数学教师,首先应转变教学理念,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结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优化教学活动,重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深化数学知识本质,挖掘数学新知识与学生思维之间的衔接点,以此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进而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一、引入生活实例,塑造建模意识
数学知识大多数与生活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与此同时,要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迁移,则需要将数学世界与现实世界建立联结。因此,教师作为课程的构建者,需要挖掘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引入生活实例,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积极转化,还能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动机,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价值,此外,也能够使学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以此强化学生的数学观念。
以“函数模型及其应用”为例,为了使学生认识到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并能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首先应引入生活实例,如:假设有一笔资金用于投资,有三种投资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每天回报40元;方案二:第一天回报10元,以后每天比第一天多回报10元;第一天回报0.4元,以后每天的回报比前一天翻一番。于是,学生便能够根据这样的生活实例分析数量关系,唤醒对函数模型的认识,再次思考应当选择哪种函数模型来描述,进而体会三种不同投资方案所涉及到的函数增长差异,最后,利用函数图象分析三种方案的不同变化趋势,为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真正体会到函数模型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对此,引入生活实例,能够强化学生对不同函数模型的认识与理解,还能加强学生对数学模型与实际生活的联结,以此塑造其建模意识。
二、构建问题情境,发展抽象思维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也是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驱动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能动作用的发挥,对此,为了避免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设置问题情境,使问题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建立联结,这样不仅能够唤醒学生的原有认知,建立新的知识体系,还能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定理,从而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与吸收。
以“指数函数”为例,为了使学生体会指数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并经历“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过程,教师首先应以具体的问题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同时提出:“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为2个,2个分裂为4个,这样的细胞分裂x次后,细胞个数y与分裂次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是什么?”在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后,教师可再次引入“抻拉面”的问题,再次让学生分析。紧接着,教师便可提出“所列出的函数解析式有何共同特征”这一问题,并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引导他们找到共同特征,以此抽象出指数函数的概念。之后,为了完善学生对指数函数概念的认识,教师可再次提出问题,即:为什么规定定义中a大于0且a不等于1,这样便调动了学生的思考,通过分析,确定了指数函数中a的取值范围。因此,联系教学重点内容构建问题情境,能够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以此培养他们数学素养。
三、设计操作活动,培养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的建立往往伴随着操作活动的开展,通過动手、动脑的数学活动,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知觉、思维、想象同时参与,还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完成新知识的构建。因此,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操作活动,这样一来,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完成操作活动,同时,也进一步通过逻辑判断、推理的方式,体会到数学新知的形成,以此完善数学认知结构。
例如问题:“口袋中有2个白球和2个黑球,这4个球除了颜色外完全相同,4个人按照顺序依次从中摸出1个球,求这个试验的样本空间以及样本点的总数”,这一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为“有限样本空间与随机事件”,在思考这一问题时,由于思考的维度以及讨论的情况较多。这时,教师便可指导学生将两个白球与两个黑球分别编号为1,2,3,4,再依次按照顺序从袋中摸出1球所有可能的结果运用树状图表示出来。在动手操作画树状图的过程中,便能使学生合理化地推理出每次摸出球的情况,进而得出试验样本空间所含有的元素以及样本点的总数。因此,通过操作活动的开展,既能深化学生对有限样本空间与随机事件的深入理解,还能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四、重视训练过程,提升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一项数学基本能力,也是发展其他数学能力的根本。但往往高中生的运算能力较为薄弱。对此,教师应加强数学运算的训练过程,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算法的有意识记,提高运算的速度与正确率,还能优化学生的运算方法,强化学生的运算技巧,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与发展奠定了夯实基础。
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为例,这一章节是向量的线性运算之后的重要运算,为了使学生理解掌握向量的数量积性质和运算律,教师应设计专项练习题,如:已知向量与向量之间的位置关系,求向量的模;已知单位向量以及向量的夹角,求向量积等等。通过系统化的训练过程,既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理论知识的迁移,还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向量数量积是代数、几何与三角的结合点,应用较为广泛,强化了他们对平面向量数量积性质的认识,以此加强了他们的运算意识。
综上所述,数学知识体系是学生自主构建的过程。在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发展学生自身的数学素养。对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体系,完善教学活动,深入挖掘数学知识的本质,以此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妍.高中数学素养的发展策略研究[J].才智,2017(33):123-123.
[2]石金岩.提高数学素养——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探究[J].教育,2016(11):232-232.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素养;生活实例;问题
在传统教育理念下,教师在有限的高中数学教学时间内,以“注入式”与“题海式”的教学方式为主开展教学活动,这样造成学生难以深刻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难以完成数学知识的迁移,最终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无法得到有效发展。对此,为了改善这一现状,作为高中数学教师,首先应转变教学理念,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结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优化教学活动,重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深化数学知识本质,挖掘数学新知识与学生思维之间的衔接点,以此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进而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一、引入生活实例,塑造建模意识
数学知识大多数与生活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与此同时,要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迁移,则需要将数学世界与现实世界建立联结。因此,教师作为课程的构建者,需要挖掘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引入生活实例,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积极转化,还能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动机,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价值,此外,也能够使学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以此强化学生的数学观念。
以“函数模型及其应用”为例,为了使学生认识到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并能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首先应引入生活实例,如:假设有一笔资金用于投资,有三种投资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每天回报40元;方案二:第一天回报10元,以后每天比第一天多回报10元;第一天回报0.4元,以后每天的回报比前一天翻一番。于是,学生便能够根据这样的生活实例分析数量关系,唤醒对函数模型的认识,再次思考应当选择哪种函数模型来描述,进而体会三种不同投资方案所涉及到的函数增长差异,最后,利用函数图象分析三种方案的不同变化趋势,为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真正体会到函数模型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对此,引入生活实例,能够强化学生对不同函数模型的认识与理解,还能加强学生对数学模型与实际生活的联结,以此塑造其建模意识。
二、构建问题情境,发展抽象思维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也是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驱动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能动作用的发挥,对此,为了避免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设置问题情境,使问题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建立联结,这样不仅能够唤醒学生的原有认知,建立新的知识体系,还能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定理,从而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与吸收。
以“指数函数”为例,为了使学生体会指数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并经历“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过程,教师首先应以具体的问题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同时提出:“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为2个,2个分裂为4个,这样的细胞分裂x次后,细胞个数y与分裂次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是什么?”在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后,教师可再次引入“抻拉面”的问题,再次让学生分析。紧接着,教师便可提出“所列出的函数解析式有何共同特征”这一问题,并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引导他们找到共同特征,以此抽象出指数函数的概念。之后,为了完善学生对指数函数概念的认识,教师可再次提出问题,即:为什么规定定义中a大于0且a不等于1,这样便调动了学生的思考,通过分析,确定了指数函数中a的取值范围。因此,联系教学重点内容构建问题情境,能够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以此培养他们数学素养。
三、设计操作活动,培养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的建立往往伴随着操作活动的开展,通過动手、动脑的数学活动,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知觉、思维、想象同时参与,还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完成新知识的构建。因此,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操作活动,这样一来,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完成操作活动,同时,也进一步通过逻辑判断、推理的方式,体会到数学新知的形成,以此完善数学认知结构。
例如问题:“口袋中有2个白球和2个黑球,这4个球除了颜色外完全相同,4个人按照顺序依次从中摸出1个球,求这个试验的样本空间以及样本点的总数”,这一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为“有限样本空间与随机事件”,在思考这一问题时,由于思考的维度以及讨论的情况较多。这时,教师便可指导学生将两个白球与两个黑球分别编号为1,2,3,4,再依次按照顺序从袋中摸出1球所有可能的结果运用树状图表示出来。在动手操作画树状图的过程中,便能使学生合理化地推理出每次摸出球的情况,进而得出试验样本空间所含有的元素以及样本点的总数。因此,通过操作活动的开展,既能深化学生对有限样本空间与随机事件的深入理解,还能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四、重视训练过程,提升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一项数学基本能力,也是发展其他数学能力的根本。但往往高中生的运算能力较为薄弱。对此,教师应加强数学运算的训练过程,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算法的有意识记,提高运算的速度与正确率,还能优化学生的运算方法,强化学生的运算技巧,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与发展奠定了夯实基础。
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为例,这一章节是向量的线性运算之后的重要运算,为了使学生理解掌握向量的数量积性质和运算律,教师应设计专项练习题,如:已知向量与向量之间的位置关系,求向量的模;已知单位向量以及向量的夹角,求向量积等等。通过系统化的训练过程,既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理论知识的迁移,还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向量数量积是代数、几何与三角的结合点,应用较为广泛,强化了他们对平面向量数量积性质的认识,以此加强了他们的运算意识。
综上所述,数学知识体系是学生自主构建的过程。在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发展学生自身的数学素养。对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体系,完善教学活动,深入挖掘数学知识的本质,以此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妍.高中数学素养的发展策略研究[J].才智,2017(33):123-123.
[2]石金岩.提高数学素养——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探究[J].教育,2016(11):23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