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总结23例全胸腔镜改良Maze手术治疗特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经验。探讨这种新型手术治疗特发性房颤的安全性、高效性、可行性。方法自2010年9月至2011年10月,对23例特发性房颤患者施行了全胸腔镜改良Maze手术。本组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不能耐受药物且不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患者,其中阵发性房颤患者14例(60.9%),持续性房颤9例(39.1%)
【机 构】
:
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1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23例全胸腔镜改良Maze手术治疗特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经验。探讨这种新型手术治疗特发性房颤的安全性、高效性、可行性。
方法自2010年9月至2011年10月,对23例特发性房颤患者施行了全胸腔镜改良Maze手术。本组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不能耐受药物且不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患者,其中阵发性房颤患者14例(60.9%),持续性房颤9例(39.1%)。手术切口包括每侧胸壁3个1 cm的腔镜和操作器械入口。主要方法包括双侧肺静脉隔离,左房后壁消融及左心耳切除。术中使用多角度胸腔镜、Wolf分离器、Coolrail双极射频消融笔、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钳和EZ45G软组织切缝器。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随访至1年,无围手术死亡及卒中发生。术后随访窦性心律转复率:围手术期内23例患者,术后20例(87.0%)成功转为窦律,2例患者房颤复发,1例患者术前置入起搏器,术后转为起搏心律。满3个月随访患者23例,其中仅1例仍为房颤心律,总体房颤治愈率达95.7%(22/23);满6个月随访 22例, 3例为房颤心律,2例为房扑心律,房颤治愈率为77.3%(17/22)。
结论手术短期结果初步证明了全胸腔镜改良Maze手术是一种经济、创伤小、治愈率高的房颤治疗的新技术,而且对持续性房颤的治疗也有理想疗效,是一项具有推广潜力的房颤治疗新技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急性肺栓塞患者早期死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18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平均年龄(66.8±12.7)岁。根据入选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血清Hcy平均水平,将入选患者分为高Hcy组(Hcy≥15.2 μmol/L,n=95)和低Hcy组(Hcy<15.2 μmol/L,n=91)。详细采集病史、检验及辅助检查结果,观察入选患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源图像对冠状动脉以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40例进行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由2名放射科医师对源图像进行分析,并记录肺窗、纵隔窗及骨窗观察的结果,按冠状动脉以外病变发生的部位进行病变统计,包括肺、腹部、纵隔、血管、骨及胸廓病变。同时按冠状动脉以外病变的临床意义进行评分:有临床意义组,包括1分为危及生命,需采取紧急措施的病变;2分为病变有临床及预后相关性,要
目的了解慢性高原心脏病(HAHD)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99例HAHD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水平,将PAH分为轻度:30~49 mm Hg(1 mm Hg=0.133 kPa);中度:50~69 mm Hg;重度:70 mm Hg以上三组,对各组患者心脏结构、心功能、心律失常情况及全血N末端B型利
心力衰竭(心衰),路途漫漫,走到了今天。过去的一页,已成功地翻过,走出了“强心、利尿、扩血管”心衰常规治疗的误区。今天,生物学治疗的新纪元,已延续了10余年。未来,路在何方?药物治疗遭遇瓶颈?非药物治疗,如左心室辅助装置发展迅速。但,仅局限于终末期的人群。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今天。
目的探讨腺苷A1受体激活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以AngⅡ 0.1 μmol/L诱导心肌细胞肥大,观察腺苷A1受体激动剂R(-)-N6-(2-phenylIsopropyl) adenosine(R-PIA) 1 μmol/L对其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ERK1/2) 特异性抑制剂1,4-Diamino-
目的探讨双心室再同步化治疗(CRT)心力衰竭患者超应答反应及预测因素。方法 2001年3月至2012年3月分别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解放军二五一医院住院行CRT的心力衰竭患者190例,男145例,女45例,平均年龄(60.5±11.9)岁,其中缺血性心肌病54例,非缺血性心肌病136例,随访6个月~11年(平均58个月)。结果190例患者中10例在术后6个月内死亡,180例完成6个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病,也是第一种明确致病基因的心脏病。该病由编码心肌肌小节蛋白及其相关蛋白基因突变引起,主要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亦可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患病率约1∶500[2],是青年人心原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的首要原因。自1990年Geisterfer-Lowrance等[3]首次发现心肌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7)第13
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为代表的血管介入技术的发展与推广挽救了大量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但存活的患者易发生心力衰竭,因其虽可有效地实现血运重建,但存在再灌注损伤,缺血坏死后心肌细胞再生能力有限。对于非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引起的心力衰竭则无法通过PCI手段解决。因此,在PCI时代迫切需要明确心肌损伤及防治机制,寻求新的心肌保护策略。近年,以乙醛脱氢酶2(ALDH2)为代表的内源性心肌保护因子成为国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8活化的影响及意义。方法45只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微栓塞组(CME组)、假手术组、CME+美托洛尔组,每组15只。经左心室注入微栓塞球构建CME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生理盐水代替微栓塞球;CME+美托洛尔组术前30 min内从大鼠尾静脉注射美托洛尔2.5 mg/kg,共3次,每次间隔10 mi
2013年3月12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向公众发布警示,称阿奇霉素能导致心脏电活动的异常改变,进而有可能发生致死性心律失常,使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生致死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这篇通告是基于一项医学研究及另一项由制药公司所做的回顾性评估,这些研究指出阿奇霉素有潜在的致心脏电活动异常改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