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小提琴,一个不灭的希望

来源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二战期间在纳粹集中营以及犹太人区所使用过的所有小提琴加以维修、复原,这已成为阿姆侬·韦因斯泰的一项使命。如今,距离二战结束、犹太人解放已整整65个年头,他终于将这些小提琴聚集在一起,来奏响那记忆中挥之不去的乐章。
  2010年1月26日,伦敦的清晨冷风瑟瑟,寒意正浓。在西岸的市政大厅,包括伦敦市市长以及全市32个行政片区的官员在内的一批显要人士正齐聚于此,在二战大屠杀纪念日这一天缅怀那些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逝去的灵魂。
  小提琴演奏家查理·西姆捧起一把装饰有犹太教大卫星的小提琴,他演奏的曲目是瑞士籍犹太作曲家欧内斯特·布洛克的作品《大美名组曲》的第二乐章。乐曲缓缓地奏响了,哀婉的旋律仿佛向人们诉说着无尽的沧桑与悲凉。
  阿姆侬·韦因斯泰这次共带来了8把小提琴,刚才用来演奏的那把正是其中之一。这些琴都是二战期间犹太人使用过的,它们见证了当年那无法想象的苦难与恐慌。流淌的音符背后是一段段令人惊叹的往事。阿姆侬将它们称为“希望之琴”。
  收集第一把“希望之琴”,已经是40多年前的事了。那天,一位男士带着一把小提琴走进了阿姆侬的工作室。他的名字叫什么,阿姆侬早已忘记,只记得他说,当年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他为排队进入毒气室的人们演奏,用的正是这把琴。
  “我们的演奏都是被迫的,”男士告诉阿姆侬,“音乐可以让集中营内被关押的人们从恐慌与躁动不安之中渐渐安静下来,这样一来,纳粹兵数人头就容易多了。”
  正是这把小提琴所奏出的旋律让这位男士在当年得以免受毒气之苦。但自那之后,他便再也没有碰过这把琴。
  起初,阿姆侬并不愿意接这份活儿,他甚至都不愿意伸手去触摸这把写满苦难与泪水的小提琴。“哪怕是轻轻一碰,都仿佛是在触犯一个古老的禁忌,”阿姆侬回忆道,“从小到大,我们从来没有在家里提起过任何有关大屠杀的只言片语,从来没有。”
  1995年的一天,阿姆侬接到了一份邀请函,发函人是来自德国的琴弦制造师丹尼尔,邀请他就德国的小提琴制造史举办一次讲座。
  在那次讲座中,阿姆侬向大家讲述了关于那把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小提琴的故事。随着故事的点点滴滴慢慢从他的讲述中流淌开来,阿姆侬竟感觉自己宛如接受了洗礼,整个身心都净化了,自己终于找到了直面过去的方式与勇气。随后,在一次以色列电台对他的采访中,阿姆侬谈起了这段经历,他真诚地在电波中呼吁道:“那些饱经二战腥风血雨的小提琴啊,茫茫人海之中谁人拥有?能否带上您的琴,与我相见?”
  节目一经播出,听众的回应一时间如排山倒海,阿姆侬的电话很快就被打爆了。
  来自耶路撒冷的科龙古德家族是第一个与阿姆侬取得联系的。家族中,叔叔西蒙就拥有这样一把琴,它一直被裹在毯子里,静静地躺在家中的橱柜里面,已经有很多个年头了。西蒙当年从犹太人区逃离之后一度逃亡至塔什干地区,后又去过苏联,最终染上了斑疹,不幸去世。这把琴被原原本本地保留了下来,其正宗性、真实性有文件证明,毋庸置疑。正如同这时期的所有犹太民间小提琴一样,这把琴的琴身上同样也装饰有大卫星图案。就这样,阿姆侬收获了他的第二把“希望之琴”。
  另外一个回应来自老朋友莎菲·汉比。在《反抗》这部影片中,有一位名叫米沙的勇士带领游击队员帮助犹太人藏身于乌克兰的密林中,因此拯救了无数无辜的生命。莎菲·汉比的父亲就是这支极富传奇色彩的游击队中的一员。
  莎菲拿出了这把饱经沧桑的小提琴。琴身磨损得很厉害,看上去已经很破旧了。接着,她讲述了琴主人的故事。他叫莫泰利·施莱恩,是一个年仅12岁的孩子。
  米沙当年发现莫泰利的时候,这孩子正孤零零地坐在树下,怀中紧紧抱着一把小提琴。
  “我的亲人都死了,”小男孩流着泪说道,“我从犹太人区逃了出来。”
  “那么,这把小提琴,你会拉吗?”米沙问道。
  小男孩开始了演奏。稚嫩的小手来来回回,流淌出的竟是贝多芬优美动人的旋律。之后,米沙把小男孩带回了游击队,并想出了一个计划。
  他让小莫泰利化装成乞丐,到附近镇上纳粹军官聚集的小酒馆外拉琴。正如米沙所料想的那样,小莫泰利很快就被纳粹军官叫去酒馆做经常性的表演。
  每个夜晚,小莫泰利都把火药装在琴箱里偷偷带进酒馆,并把火药悄悄塞进墙上的裂缝里。终于,在一次表演结束之后,他引燃了导火索,随即逃离了酒馆。在那次爆炸中,纳粹军官的伤亡人数足足达到了200人。小莫泰利成了英雄。但不幸的是,6个月之后,他为了提醒游击队员有埋伏而被敌人发现,失去了年轻的生命。
  就这样,阿姆侬收藏了这把珍贵的小提琴。他骄傲地告诉我们:“现在,这把琴就悬挂在耶路撒冷大屠杀纪念馆内。它是莫泰利活的灵魂,更是这场与邪恶对决的最有力的见证。”
  对于阿姆侬而言,最大的欣慰莫过于看到自己修复的琴得以在音乐会上演奏。他明白,这些珍贵的历史见证者不能一直孤单地躺在储物柜里不见天日,往往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其拥有者才得以穿越重重烈火,勇敢地活到现在。
  阿姆侬带着他珍贵的藏品每到一处,就会有一把新的“希望之琴”与世人见面,琴背后的故事也会随之娓娓道来,让人欷歔,让人感叹,也让人看到希望的光环。
  它们时刻警示着每一个人:珍爱和平,永远不要再选择战争。
  (选自《读者》2011年第1期,本刊有删改)
  鉴赏空间
  《生命与和平相爱》通过介绍犹太青年戴维的故事,反映了这个年轻人的“生存意识”与对和平的向往。《一把小提琴,一个不灭的希望》则讲述了一些珍贵的藏品——“希望之琴”的故事,这些藏品是真正的历史见证者,它们的重见天日以及它们背后的故事,“让人欷歔,让人感叹,也让人看到希望的光环”。它们时刻警示着人类: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教学、移动课堂的深入推广,微课在职业院校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微课资源的开发进行研究,以“Java核心技术”为研究案例,总结了
2015年2月,博世安防系统推出PVP和BSH7000两个系列的智能家居新品,完善了博世的智能家居产品线。新推出的这两款系统有着不同的产品定位,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PVP系列着眼于
九(下)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崔益林  一、 识记下列词语  标致 匿名 诘责 纳粹 杀戮 娴熟 华裔 精髓 溺爱 深谙 浮躁 融合 踉跄  辗转 窒息 侏儒 消弭 驾驭 颠簸 挚友 携手 驯服 疲惫 累赘 惬意  成群结队 油光可鉴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 侃侃而谈 兴致盎然 锲而不舍  不解之缘 一丝不苟 一瘸一拐 转瞬即逝 半身不遂 百无聊赖 惟妙惟肖  与世隔绝 了如指掌  二、 理解下列词语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按现在的叫法,应该叫他老师,一直以来,我也这样叫他;在心里,我总叫他先生,觉得这更合适。  他就是我高一的语文老师张子清。  子清先生是在后排几个“混混生”的哄笑中出场的。倒不是因为扣错了扣子或是忘了结领结,恰是因为通体的笔挺整洁,那几个染着红发、穿着有洞牛仔服的同学对这种过分的悬殊一时适应不来。先生慢慢地走进教室,轻轻带上门,来到讲台前,把几本泛黄的书放在铺满粉笔灰的讲台上。后来我才知道,书充其
期刊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智能手机App辅助高校西班牙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词汇及听、说教学为例,探究智能手机终端的移动学习方式在高校西班牙语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以期在开展高
针对提高信贷集约化管理水平问题,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了不少的探索和改革。这些措施对于加强信贷集约化管理、提高信贷资金效益、化解信贷资金风险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高银行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是“十三五”重要发展目标之一。就此,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政
企业孵化器,又称企业创新中心、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是通过一系列创业发展所需的管理支持和资源网络,帮助和促进新创企业成长和发展的企业运作形式.世界上第一个孵化器1956
期刊
2019年7月3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指导,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主办的全国绿色工厂推进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大会暨2019绿色工厂创建论坛在苏州召开.工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