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期下,我国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化,而“90后”已成为了高校教育的主体对象。国家教育发展的要求和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探索和创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势在必行。文章试图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式和途径出发,思索和探讨将朋辈心理干预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和方法,以期对创新高校辅导员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朋辈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G641
“朋辈”是年龄相当的,互相有交往的群体,他们有着较为接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等。在高校中的大学生朋辈心理干预则是指在大专院校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根据工作的需求,在全校范围内提倡互助意识或是经过选拔、培训准专业的学生,运用大学生之间年龄相近、环境相同、经验和价值观相似等优势,在同学之间相互倾听、同理与分享经验,以协助学生探索自我、适应环境,增进学生自我成长的一种人际帮助的过程。[1] 将心理学中的朋辈心里辅导理论和技术融汇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直观性、启发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等;可以丰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育效果;可为探索到更加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供对策和参考,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体现。
一、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是“90后”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90后”学生俨然已成为了高校教育对象的主体。这部分大学生出生时就面临着巨大的社会竞争压力,为了在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从幼儿时期开始,他们就一直生活在父母、老师对其学业的敦促、批评和说教之下,而其心理成长层面的诉求得到的关注却相对较少。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群体,自然具备了很强的竞争意识,但与此同时社会也在不知不觉中给他们贴上了“自我”、“孤独”、“脆弱”、“敏感”等标签。
一般来说,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建立在与德育相结合的基础上,是一种以“说教”为主的教育模式,这与我们的教育对象从小接受的来自家庭、学校的思想教育方式并没有不同之处。但是随着教育对象身心的发展和成熟,特别是对于仍处在“心理断乳期”的“90后”大学生来说,自身的“成人感”使得他们不再对儿时一贯接受的“说教式”的教导产生认同感。在一种高标准、严要求的成长背景中长大的他们早已对教师的说教产生了“免疫力”。离开了家长的束缚,“90后”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感觉像从笼子里飞出的鸟儿一样,他们渴望在大学校园中寻求与众不同的、以前没有体验过的新异的刺激。这也是现在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发现的,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很难与学生进行沟通的原因所在。因此,在新时期下,面对新的教育群体,探索和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势在必行。
二、朋辈心理干预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的意义
由于朋辈心理干预者与干预对象身心发展的相似性,使得朋辈心理干预与普通意义上的心理辅导相比具有自发性、互助性、生活化、易接受以及简便、及时、覆盖面广等诸多优势。对于朋辈心理干预者来说,朋辈之间在一种没有设定的情境下进行交流和活动,朋辈心理干预者在帮助周围同伴学生的过程中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对于他们来说帮助他人的过程也是一个对自我重新认识,重新整合的过程。而从被干预者角度看,朋辈心理干预中的朋友谈心式的干预形式使得心理干预变得生活化,可有效地降低被干预者被贴标签的风险,减少了被干预对象的心理负担。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应该是“预防”。由于高等教育的特点,教师不可能随时顾及到每一个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的问题,很难及时地对学生的各种思想隐患问题做到防范和干预。采用朋辈心理干预则可以在工作中有效地实现预防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作为朋辈的心理干预人员由于自己就身处于学生群体之中,对于身边同学的各种问题、异常行为常常能先于教师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或有目的地帮助寻找相关的教师进行解决。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教师干预的滞后性。可见,朋辈心理干预可以壮大高校心理辅导工作人员的队伍,朋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介入,有助于及时发现学生中的思想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
三、以朋辈心理干预为基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基本思路
以朋辈心理干预为基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开展,辅导员可以以院系为单位从以下方面进行。首先,结合心理学相关理论,在党政思想教育专家老师的指导下,由具有团体辅导专业知识背景的辅导员通过文献的查阅,形成研究理论框架,根据理论框架建立朋辈心理干预活动方案;然后,选拔出院系学生群体中优秀的学生党员接受朋辈心理干预领导者培训;接着,由受训过的党员学生开展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活动;最后收集活动中的数据以及相关资料,对整个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并形成相应的研究报告。在这种教育模式中,充分考虑到了相似的年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对“90后”大学生思想的形成和改变的影响作用。同时也可以为辅导员创建一个很好的教学科研平台。
采用朋辈心理干预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学生中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充分发挥和带动了大学生党员群体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主动性和先锋作用,能够丰富和创新各院系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开展模式。对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大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朋辈心理干预培训,使这部分优秀党员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干预的知识和技巧,由他们向周围的学生传播知识和技能,可以有效地扩大和传播中国共产党的优良品质和思想精髓,同时也可以提高党员学生的工作热情。通过朋辈之间的学习和效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纯洁大学生的入团、入党动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成静. 大學生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
[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教社正厅[2002]3号).
[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1号).
[4]姚斌,刘茹.高校朋辈心理咨询实战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8,(9).
作者简介:杨萍(1988-),女,汉族,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助教。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朋辈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G641
“朋辈”是年龄相当的,互相有交往的群体,他们有着较为接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等。在高校中的大学生朋辈心理干预则是指在大专院校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根据工作的需求,在全校范围内提倡互助意识或是经过选拔、培训准专业的学生,运用大学生之间年龄相近、环境相同、经验和价值观相似等优势,在同学之间相互倾听、同理与分享经验,以协助学生探索自我、适应环境,增进学生自我成长的一种人际帮助的过程。[1] 将心理学中的朋辈心里辅导理论和技术融汇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直观性、启发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等;可以丰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育效果;可为探索到更加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供对策和参考,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体现。
一、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是“90后”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90后”学生俨然已成为了高校教育对象的主体。这部分大学生出生时就面临着巨大的社会竞争压力,为了在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从幼儿时期开始,他们就一直生活在父母、老师对其学业的敦促、批评和说教之下,而其心理成长层面的诉求得到的关注却相对较少。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群体,自然具备了很强的竞争意识,但与此同时社会也在不知不觉中给他们贴上了“自我”、“孤独”、“脆弱”、“敏感”等标签。
一般来说,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建立在与德育相结合的基础上,是一种以“说教”为主的教育模式,这与我们的教育对象从小接受的来自家庭、学校的思想教育方式并没有不同之处。但是随着教育对象身心的发展和成熟,特别是对于仍处在“心理断乳期”的“90后”大学生来说,自身的“成人感”使得他们不再对儿时一贯接受的“说教式”的教导产生认同感。在一种高标准、严要求的成长背景中长大的他们早已对教师的说教产生了“免疫力”。离开了家长的束缚,“90后”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感觉像从笼子里飞出的鸟儿一样,他们渴望在大学校园中寻求与众不同的、以前没有体验过的新异的刺激。这也是现在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发现的,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很难与学生进行沟通的原因所在。因此,在新时期下,面对新的教育群体,探索和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势在必行。
二、朋辈心理干预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的意义
由于朋辈心理干预者与干预对象身心发展的相似性,使得朋辈心理干预与普通意义上的心理辅导相比具有自发性、互助性、生活化、易接受以及简便、及时、覆盖面广等诸多优势。对于朋辈心理干预者来说,朋辈之间在一种没有设定的情境下进行交流和活动,朋辈心理干预者在帮助周围同伴学生的过程中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对于他们来说帮助他人的过程也是一个对自我重新认识,重新整合的过程。而从被干预者角度看,朋辈心理干预中的朋友谈心式的干预形式使得心理干预变得生活化,可有效地降低被干预者被贴标签的风险,减少了被干预对象的心理负担。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应该是“预防”。由于高等教育的特点,教师不可能随时顾及到每一个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的问题,很难及时地对学生的各种思想隐患问题做到防范和干预。采用朋辈心理干预则可以在工作中有效地实现预防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作为朋辈的心理干预人员由于自己就身处于学生群体之中,对于身边同学的各种问题、异常行为常常能先于教师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或有目的地帮助寻找相关的教师进行解决。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教师干预的滞后性。可见,朋辈心理干预可以壮大高校心理辅导工作人员的队伍,朋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介入,有助于及时发现学生中的思想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
三、以朋辈心理干预为基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基本思路
以朋辈心理干预为基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开展,辅导员可以以院系为单位从以下方面进行。首先,结合心理学相关理论,在党政思想教育专家老师的指导下,由具有团体辅导专业知识背景的辅导员通过文献的查阅,形成研究理论框架,根据理论框架建立朋辈心理干预活动方案;然后,选拔出院系学生群体中优秀的学生党员接受朋辈心理干预领导者培训;接着,由受训过的党员学生开展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活动;最后收集活动中的数据以及相关资料,对整个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并形成相应的研究报告。在这种教育模式中,充分考虑到了相似的年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对“90后”大学生思想的形成和改变的影响作用。同时也可以为辅导员创建一个很好的教学科研平台。
采用朋辈心理干预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学生中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充分发挥和带动了大学生党员群体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主动性和先锋作用,能够丰富和创新各院系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开展模式。对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大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朋辈心理干预培训,使这部分优秀党员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干预的知识和技巧,由他们向周围的学生传播知识和技能,可以有效地扩大和传播中国共产党的优良品质和思想精髓,同时也可以提高党员学生的工作热情。通过朋辈之间的学习和效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纯洁大学生的入团、入党动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成静. 大學生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
[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教社正厅[2002]3号).
[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1号).
[4]姚斌,刘茹.高校朋辈心理咨询实战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8,(9).
作者简介:杨萍(1988-),女,汉族,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