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兴趣是指学生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并着力去认识它、探索它的一种倾向,通常总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学习兴趣是内部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激励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改革教学方法;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合理使用电教手段;多给学生成功的机会;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要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方面,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努力改革教学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数学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较其它课要抽象,因为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系统性,并具有丰富的思想方法。学生学数学有一定的思维困难,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利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的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人现有的知识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日本心理学家多野与稻垣提出一个引起儿童认知兴趣的策略方案。他们认为只要在学生的语言、概念、事实等之间引起不和谐,就会诱发学生对信息的搜集活动和探索行为来减低这种不和谐,进而形成一个更高层的认知体系。其核心就是要求教师使学生产生认知失调。其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选择冲突。这是指呈现给学生的信息与他们已有的知识体系相冲突的现象,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出来时,学生的学习不仅兴趣高,而且学习效率也高。二是发展不完全的认知体系。当学生的见解还不充分时,再举一个反例,引起他们认知的失调。认知学派认为,在一个广泛的意义上可以说,正规教育的一个主要的功能是通过不完全的认知体系引起兴趣,而个体将试图使它完全起来。
2、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教师的设问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提问要避免随意性,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适时。要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的心灵共呜,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学生用情感的驱动而生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时,我不是采用在空圆锥里装沙实验的方法,而是提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都可以用一个什么公式来求它们的体积?求圆锥的体积能不能用底面积×高?如果用圆锥的底面积×高求得的是什么?”这样就自然沟通了圆锥体与圆柱体的联系,然后借助教具进一步启发学生:“如果知道了圆柱的体积,要求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很自然地得出了只要知道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就可以求。
3、合理使用电教手段
在课堂上运用学具和电教,固然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但在使用上要注意“巧”用,合理使用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概念教学中,使用电教手段能帮助学生发现形成概念的过程,理解本质;创设问题情境时使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突破重难点时使用,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学生思维遇阻时使用,可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在揭示规律时使用,能促进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信息反馈时使用,能及时矫正教学程序。
4、多给学生成功的机会
实验表明,以成就为动机的学习,坚持学习的时间会更长些,即使遇到挫折,也往往会归结于自己还不够努力,他们一心想获得成功;当失败时,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因此,在学校里,成就动机强的学生一般会取得较好的成绩。实际上,成功哺育了对更成功的向往,这种向往又哺育了成功。另一方面,没有体验过学业成功的学生,往往会失去这方面的动机,把动机转向他们感兴趣的其它事情上去。
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成功体验对动机的激发作用大于失败体验,尤其是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进一步的失败会导致学习动机的下降,而一次或多次的成功则会成为学习动机的“激活剂”,所以教师要多给学生成功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1鼓励学生多尝试多练习
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时,学生会产生一种惧怕的心理,他对自己产生怀疑,怕做不来,干脆就不做,也不愿做。事实上,只要多尝试与练习,慢慢就会尝到甜头,兴趣就会产生。教师在课上应鼓励学生多尝试多练习,使知识不断得到巩固,即使是困难学生往往经过几次尝试也能应用自如了,学生这样会越来越高兴,学习兴趣就会自然加强。学生的知识越多,越牢固,产生兴趣的可能性就越大,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加深,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
4.2及时表扬闪光点
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表扬犹如“催化剂”,使得他们越学越高兴;受到表扬的同学犹如一面旗子,其他同学都引以为榜样。而对中高年级来说,表扬不像低年级那样见效,但只要抓住时机和方法,也可取得同样效果。特别是对学困生而言,批评已成家常便饭,而一两句客观、实事求是的表扬可以使他终身难忘,使它成为今后学习的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只要学困生略有进步,就可以加以表扬。
5、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模仿,我便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际操作。
例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采用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先让学生摆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再摆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从而让学生看到红花的朵数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求红花有几朵就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算。
这样通过操作,激起和诱发思维展开,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既感兴趣,又真正懂得了这类应用题为什么用加法算的道理。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要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方面,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努力改革教学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数学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较其它课要抽象,因为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系统性,并具有丰富的思想方法。学生学数学有一定的思维困难,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利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的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人现有的知识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日本心理学家多野与稻垣提出一个引起儿童认知兴趣的策略方案。他们认为只要在学生的语言、概念、事实等之间引起不和谐,就会诱发学生对信息的搜集活动和探索行为来减低这种不和谐,进而形成一个更高层的认知体系。其核心就是要求教师使学生产生认知失调。其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选择冲突。这是指呈现给学生的信息与他们已有的知识体系相冲突的现象,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出来时,学生的学习不仅兴趣高,而且学习效率也高。二是发展不完全的认知体系。当学生的见解还不充分时,再举一个反例,引起他们认知的失调。认知学派认为,在一个广泛的意义上可以说,正规教育的一个主要的功能是通过不完全的认知体系引起兴趣,而个体将试图使它完全起来。
2、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教师的设问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提问要避免随意性,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适时。要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的心灵共呜,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学生用情感的驱动而生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时,我不是采用在空圆锥里装沙实验的方法,而是提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都可以用一个什么公式来求它们的体积?求圆锥的体积能不能用底面积×高?如果用圆锥的底面积×高求得的是什么?”这样就自然沟通了圆锥体与圆柱体的联系,然后借助教具进一步启发学生:“如果知道了圆柱的体积,要求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很自然地得出了只要知道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就可以求。
3、合理使用电教手段
在课堂上运用学具和电教,固然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但在使用上要注意“巧”用,合理使用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概念教学中,使用电教手段能帮助学生发现形成概念的过程,理解本质;创设问题情境时使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突破重难点时使用,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学生思维遇阻时使用,可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在揭示规律时使用,能促进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信息反馈时使用,能及时矫正教学程序。
4、多给学生成功的机会
实验表明,以成就为动机的学习,坚持学习的时间会更长些,即使遇到挫折,也往往会归结于自己还不够努力,他们一心想获得成功;当失败时,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因此,在学校里,成就动机强的学生一般会取得较好的成绩。实际上,成功哺育了对更成功的向往,这种向往又哺育了成功。另一方面,没有体验过学业成功的学生,往往会失去这方面的动机,把动机转向他们感兴趣的其它事情上去。
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成功体验对动机的激发作用大于失败体验,尤其是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进一步的失败会导致学习动机的下降,而一次或多次的成功则会成为学习动机的“激活剂”,所以教师要多给学生成功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1鼓励学生多尝试多练习
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时,学生会产生一种惧怕的心理,他对自己产生怀疑,怕做不来,干脆就不做,也不愿做。事实上,只要多尝试与练习,慢慢就会尝到甜头,兴趣就会产生。教师在课上应鼓励学生多尝试多练习,使知识不断得到巩固,即使是困难学生往往经过几次尝试也能应用自如了,学生这样会越来越高兴,学习兴趣就会自然加强。学生的知识越多,越牢固,产生兴趣的可能性就越大,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加深,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
4.2及时表扬闪光点
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表扬犹如“催化剂”,使得他们越学越高兴;受到表扬的同学犹如一面旗子,其他同学都引以为榜样。而对中高年级来说,表扬不像低年级那样见效,但只要抓住时机和方法,也可取得同样效果。特别是对学困生而言,批评已成家常便饭,而一两句客观、实事求是的表扬可以使他终身难忘,使它成为今后学习的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只要学困生略有进步,就可以加以表扬。
5、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模仿,我便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际操作。
例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采用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先让学生摆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再摆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从而让学生看到红花的朵数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求红花有几朵就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算。
这样通过操作,激起和诱发思维展开,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既感兴趣,又真正懂得了这类应用题为什么用加法算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