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当代工笔人物何家英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5261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笔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其造型生动,结构严谨,在设色渲染上具有装饰意味的绘画形式,是中国绘画最早的风格和样式。工笔人物画在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有着辉煌的历史,其间名家辈出,作品丰富,表现手法出神入化,为世人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宋元以后文人画兴起,工笔人物画艺术逐渐衰落。时至今日,当代工笔人物画日渐复兴,其优良传统得到了传承与发扬。何家英就是当代工笔人物画复兴中的佼佼者。他“尊重传统而不束于旧范,问途城外而不流于追随。”20年来,他以生气蓬勃的创新精神,从传统的古典形态到现代的唯美形态,开启了中国工笔人物画新的艺术领域。
  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高扬写实的创新精神,注重对生命的体验。作品布置谨重,刻画具微,人物表现生动自然,清丽莹洁。注重对人性心灵的深刻关注和对自然生命的礼赞,为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创新发展,做出了富有成就的卓越探索。
  如果说唯美作为艺术审美理想的最高追求,那么在中国工笔人物画中唯美是一种纯粹的美。工笔人物画把表现美作为艺术追求的重要目的,特别是实现视觉的审美愉悦,感觉的舒畅作为具体的目标来进行塑造的,是围绕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中国人的审美“理想”的追求过程。就是一种唯美的艺术“风格”,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在中国画中,真正的唯美风格开始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玄学对魏晋的人物画品鉴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人们间接的把唯美体验附加在了中国画中,并通过重神轻形及重“情”的品评过程中体现出来,这一时期人物画的创作品评中出现了关于唯美的名词和追求。我们可以从古代工笔人物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卷》、《簪花仕女图》等作品中可窥见一斑。中国画追求唯美风格的高潮在宋代院体画作品中得以充分体现,精致完美的艺术风格是宋代绘画的主流,也是中国画表现唯美风格在古代的高峰时期。而现代中国画的唯美风格的审美思想是伴隨中国画的创新实践出现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西方艺术思潮冲击中国画坛。在碰撞与融汇中,何家英以开放的文化态度,对中国传统艺术进行深刻的反思,认识到“衡中西以相融”创新理念。他将西方绘画中的古典唯美情怀的“理想”美融入中国画中,与中国传统仕女画的唯美主张相融合。注重材质表现,使中国工笔人物画唯美风格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发展。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何家英工笔人物画艺术进行探讨。
  何家英为中国工笔人物画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以为何家英的艺术不但是美的,而且是具有现代精神文化价值的。他创造性地借鉴了中国工笔画的传统和西方绘画中严谨扎实的造型理念,结合当代人的审美观点,创作出一大批洋溢着时代气息的作品。读他的画,会从中找到一种真诚细腻的激情和梦幻般的理想色彩。他力求在东西方不同的传统中探求相同的规律、彼此的契合点。他既继承了传统又发展了传统,在中国工笔画由古典形态向现在形态的转变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中国美术史上给我们展现出了一种既属于他个性风格的,也属于时代的独特的审美理念。
  何家英为中国工笔人物画向当代性的转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创造性地借鉴了中国工笔画的传统和西画中严谨扎实的造型技法,结合当代人的审美观点,创作出一大批洋溢着时代气息的作品。他以生气蓬勃的创新精神,从古典到唯美开启了中国工笔人物画新的艺术领域。
  绘画语言的现代性和永恒感
  目睹工笔人物画艺术语言缺失的历史和日益庸俗化的现状,何家英在对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表现语言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中意识到,构建现代工笔画绘画语言体系是能让工笔人物画复兴的最有力的支点。”他认为:“深情、高格需用心养,用心不深,下笔即俗。相反,养心为用,其格必高,格高就有境界,所画就不小气。工笔画的语言,我体会,上乘是平和、含蓄、激而不厉、不抛不露,它是中庸有度的,特要祛除琐碎,要有大的感觉,故要有主势,有整体的韵律;要有笔意,使之有生机。既要坚实,又要灵透。”[1]
  何家英对古代工笔画传统有着深入的研究,他深信:“中国画至少是中国工笔画,其精神意度、方式、方法,在很大成度上是可以容纳两画的。”[2]他特别喜欢“西来意即东土法”的名言。可见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在艺术语言上是“衡中西以相融”的绘画理念,力求在东西方不同的传统中探求相同的规律,彼此的契合点。何家英开始在实践中对表意与技法之间关系的研究,并着力探索新工笔绘画语言的结构、語法及相应的绘画语言要素,现代工笔画艺术语言实验由此开启了的先河。
  何家英“衡中西以相融”的美学主张辨证地解决了绘画语言与画意之间的关系,从而消解了工笔画中刻板、匠气的习惯。在创作中,对于那些易于导致刻板、匠气的对象和物体更能激起何家英的兴奋,这种绘画语言和审美观念反映在《红苹果》这幅作品中。画家把毛衣的外形借助了古代白描手法进行编织描绘,根据画面节奏疏密的对比,以严谨的组合完成了形的塑造,又以勾填立粉的方式增强了质感。为了使画面呈现出厚重而爽透、工整而空灵的效果,画家成功运用了线的运动、光影的变化和大块单纯的重色,消解了过度的质感和其形的繁琐。在何家英绘画语言元素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线条的运用,虽然它与传统勾勒线条一脉相承,却有自己的个性,即在游丝、铁线等流动性线条之中掺加钉头鼠尾描,同时强化了线条的书法性节奏。何家英以卓越的学院式的研究和绘画语言才能将工笔画艺术语言引领到了一个自由的高度。工而不硬、细而不腻、不因色而艳、不因彩而丽是他的绘画特色,在解除了技法与表意之间的矛盾后,使画面呈现出了文静唯美的东方情境之中,色彩与线条柔和的交响,演奏出了写实形象中最为完美的旋律,呈现出一种轻松的视觉美感。
  何家英为中国工笔人物画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读他的画,会从中找到一种真诚细腻的激情和梦幻般的理想色彩。他力求在东西方不同的传统中探求相同的规律、彼此的契合点。他既继承了传统又发展了传统,在中国工笔画由古典形态向现在形态的转变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中国美术史上给我们展现出了一种既属于他个性风格的,也属于时代的独特的审美理念。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
  [2]张晓凌.寻找中西相融的大传统 张晓凌—何家英对话
其他文献
站在班主任这个平凡却又艰巨的岗位上已有二十多个春秋了,感触颇深,工作中有几分劳累,几许收获,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作为小学班主任,面对的是一群6岁—11岁的孩子,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  一、亲近学生,研究学生  俗话说:“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想接近学生、体
期刊
立足制度禀赋,应对当前国家治理层出不穷的跨域问题,诸如跨行政边界、跨公私部门引发的各种矛盾与冲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至关重要。近年来,一些地方和行业出现了具有协调型组织运行特点、体现区域化党建的联合党委,为党建引领跨域问题合作治理提供了可行的路径,值得从学理层面认真加以研究和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19世纪的欧洲,影响却跨越时空。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之一,列宁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形成于革命实践的斗争中,阐明了许多有关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对今天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仍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2017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促进市域(郊)铁路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市域(郊)铁路作为城市中心城区联接周边城镇组团及其城镇组团之间的通勤化、快速度、大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提供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指出至2020年,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长江中游、成渝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超大、特大城市及具备条件的大城市,市域(郊)铁路骨干线路基本形成,并构建1小时通勤圈。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是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历程的演进轨迹。回望历史,百年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壮大、愈发成熟,源于政党自身的精神基因--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在党的早期创建过程中孕育并形成,在党的接续奋斗实践中丰富并发展,它既是历史的,也是实践的,更是时代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胜利的重要思想武器,也必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力量源泉。
我给你爱的阳光,同时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 泰戈尔  2014年2月,我第一次当上了班主任,我的第一届学生来到了胡锦超职校,我所带的班级1402班是一个美工专业的班,这正好符合我的专业,所以我对未来的班主任工作充满了憧憬和期望,同时,这又是一个人人听了都侧目的春季招生班,我又对未来的工作和学生有一丝的担心和紧张。  但是我既然接受了这份工作,我就得坦然面对和接受它,当我在学校听到这个那个老师
期刊
当你走进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之时,你的脑袋里就将只剩下一个字——美!大自然不但山美、水美、物美,而且那宛如天籁之音的自然之声则是最美的。  早晨,鸟儿们告别美梦,陆陆续续睁开眼睛,开始了一天的合唱。不一会儿,动听的“森林早起歌”就开唱了;山里的动物们一听到这首歌,便兴奋地想要“一展歌喉”。不一会儿“森林大合唱”就拉起了序幕。“叽叽喳喳”“呱呱啾啾”……就像一支阵容庞大的乐队在演奏美妙的音乐。人们一听
期刊
【摘 要】流行音乐在中学课堂中的应用其实是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提出的了。而最近几年来,如何把流行音乐更好地融入到音乐教学的课堂中去成了很多老师都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像在凉山彝族自治州这样以彝族学生为主的课堂中,老师都在不同的层次和领域去关注高层次的音乐理论研究话题。而如果不能够站在文化的高度去看待流行音乐中中学音乐课堂的一些规律的话,那么自然也就不能够更好地去进行相关的了解。本文基于流行音乐在中
期刊
【摘 要】在音乐教学中,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对于上好一堂音乐课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正如俗话所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再好的音乐教学设计,如果没有有效的课堂纪律管理和调控作为支撑,那么在实践中也会变得“毫无生机”。一堂音乐课的顺利进行,需要有良好的纪律做前提。  【关键词】习惯;培养;纪律;因人而异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
期刊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迅猛进展,翻译也迎来了发展的大浪潮,文本类型的不同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今天笔者就传记翻译的特点以及翻译策略展开此文,希望为传记文学的翻译添砖加瓦。  首先传记文本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体裁,它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即真实性和文学性。就真实性而言,传记文学分为“纪实类”和“虚构类”两种,前者是最常见的传記文本,针对此类文本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以“信”为主,要忠实于历史事实,忠实于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