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俗歌曲演唱专业作为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的新兴专业,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为了培养优秀的通俗歌曲演唱人才,高等艺术院校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不断改革通俗歌曲演唱专业教育模式。通过分析通俗歌曲的含义、特点及类型,探析高等艺术院校通俗歌曲演唱专业教育目的与要求,提出该专业教育创新策略,以促进高等艺术院校通俗歌曲演唱专业教育不断发展。
关键词:高等艺术院校;通俗歌曲;教育目的;教学模式
注:本文系2020年吉林艺术学院校级教学研究课题“综合艺术院校流行音乐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研究成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文化交流步伐加快,促使中国文化不断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流行音乐、通俗音乐得到迅速发展,其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种类之多令人惊叹,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文化环境的不断改善带动了通俗音乐地位的提升,对相关专业人才也提出了全新要求,促使高等艺术院校通俗歌曲演唱专业教育受到重视,促进了更多优秀音乐人才的培养。
一、通俗歌曲的含义、特点及类型
(一)通俗歌曲的含义和特点
通俗歌曲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歌曲,即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创作的歌曲,是现阶段娱乐性与生活性较强并且便于记忆理解的歌曲。通俗歌曲具有群众性、多元性、时代性等特点。从群众性角度分析,通俗歌曲与社会大众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如《爱的奉献》《思念》等,该类音乐呈现出结构短小、通俗易懂的特点。从时代性角度分析,通俗歌曲的主题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如战争时代的通俗歌曲内容通常为战斗,而现代的通俗歌曲多以人类爱情、生活为主题,与时代相适应。从多元性角度分析,当前通俗歌曲在发展中融入大量其他元素,与国外音乐、民间音乐等多种类型的音乐融合,在风格、内容、技巧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1]。
(二)通俗歌曲的类型
我国的歌曲类型较多,可分为美声歌曲、民间歌曲、通俗歌曲等,不同风格类型的歌曲存在明显差别。通俗歌曲又可细分成不同类型,如宣传曲、抒情歌曲、摇滚歌曲、舞曲等。宣传曲一般旋律明快,节奏鲜明热烈,朗朗上口[2]。抒情歌曲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是社会大众较为喜欢的类型,其旋律呈现出明显的跌宕起伏的特点,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引发听众产生情感共鸣。例如,歌曲《你怎么舍得我难过》传达了一种悲伤的情感,歌手以自我叙述的方式演唱该歌曲,容易引发听众共鸣。摇滚歌曲风格独特、鲜明,如歌曲《站台》,以较强的节奏感来营造氛围,对歌手专业能力要求较高,传达出歌手自身强烈的情绪。舞曲常常与舞蹈相结合,如常见的探戈舞曲、圆舞曲等,旋律流畅,节奏明显,在演唱过程中通常与舞蹈协调,展现出独特的价值。通俗歌曲还包括很多其他类型的歌曲,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在演唱通俗歌曲的过程中,演唱者需要明确歌曲类型,掌握演唱技巧,以表达歌曲独特的情感[3]。
二、高等艺术院校通俗歌曲演唱专业
教育目的与要求
在音乐发展过程中,通俗歌曲一直以来都较为活跃,无论在过去还是在今天,它都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这促使高等艺术院校通俗歌曲演唱专业教育教学受到重视。加强高等艺术院校通俗歌曲演唱专业教育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通俗歌曲独特的魅力,培养大量的音乐表演人才、音乐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高等艺术院校应探索通俗歌曲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系统培养人才,引领艺术潮流发展[4]。现如今,我国很多地区的高等艺术院校已经开设通俗歌曲相关课程,目的在于促使学生掌握通俗歌曲演唱技巧,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审美能力,感受通俗歌曲的魅力,用心掌握演唱技巧与技能,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传统的通俗歌曲演唱专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专业的歌手,源源不断地向文化、艺术团体输送人才,因此大多数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长期以来,由于部分教师过于强调学生演唱技巧、技能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音乐、文化理论的教授,造成学生未能实现全面发展,学生未能系统地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新时代对高等艺术院校通俗歌曲演唱专业教育提出新要求,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技能训练,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对学生开展系统的音乐理论知识教学,优化传统教学体系,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就业。教师要将教学与学生就业相结合,形成全新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5]。
三、高等艺术院校通俗歌曲演唱专业
教育创新策略
(一)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
高等艺术院校应积极创新通俗歌曲演唱专业教育模式与方法,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明确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针对性地提出新的教學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进行灌输式教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难以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亟须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师可以灵活采用大班授课、小组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与方法,使其符合通俗歌曲演唱专业实际教学情况,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想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必须使学生扎实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学生只有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在后续学习中游刃有余,更快地进步。教师要对学生开展系统化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更新自身的审美观念,加强基础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音乐记忆,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二)优化教学内容与教材
教学内容是影响教学质量与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以通俗歌曲演唱专业教育需求为基础,选择能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内容,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合理性与全面性,解决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不合理的问题。例如,高等艺术院校可以根据课程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各个年级的教学曲目,曲目的制定可以参考学生的喜好,这样能保证教学内容契合学生学习需求。此外,高等艺术院校需要统一专业教材与参考书,实施规范化教育,以保证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大纲,从曲目、练声、理论指导等方面开展教学,保证教材内容的层次性与针对性。教师也可以将现有的教材、网络资源等作为教学材料,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和视野,使其了解更多优秀的通俗歌曲,并开展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分析能力与研究能力,成为专业型人才[6]。 (三)明确教学要求,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
通俗歌曲演唱专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因此需要明确教学要求,建立完善的专业考核机制,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提升教学效果。高等艺术院校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标准,也可以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如规定学生必须演唱统一的歌曲,还可以鼓励优秀学生自行制定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身,从而提升学习效果。用合理的考核标准来指导学生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可以引导学生提升自身鉴赏能力,使其很好地演唱通俗歌曲,推进高等艺术院校通俗歌曲专业教育有序开展,还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之,在当前教育背景下,高等艺术院校通俗歌曲演唱专业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优质的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整合现有资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高等艺术院校应推进通俗歌曲演唱专业教育系统化与规范化,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将创新理念融入教育,促使学生技能提升,为行业源源不断输送高质量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媛.呼伦贝尔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开设通俗演唱专业的可行性分析[J].戏剧之家,2018(31):154-155.
[2]洪雪.淺谈军旅通俗歌曲的演唱及艺术特征[J].北方音乐,2018(8):147-148.
[3]徐频频.试论高校通俗歌曲演唱教学的培养现状[J].巢湖学院学报,2018(2):157-160.
[4]高歌.试论科学发声方法在通俗演唱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69.
[5]单晓玲.论怎样更好地进行通俗歌曲演唱的学习[J].音乐生活,2011(4):51-52.
[6]徐元勇.论高等艺术院校通俗歌曲演唱的专业教育[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6(4):57-62.
作者简介:
王卉,吉林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流行音乐表演。
于丹丹,吉林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流行音乐基础理论。
关键词:高等艺术院校;通俗歌曲;教育目的;教学模式
注:本文系2020年吉林艺术学院校级教学研究课题“综合艺术院校流行音乐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研究成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文化交流步伐加快,促使中国文化不断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流行音乐、通俗音乐得到迅速发展,其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种类之多令人惊叹,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文化环境的不断改善带动了通俗音乐地位的提升,对相关专业人才也提出了全新要求,促使高等艺术院校通俗歌曲演唱专业教育受到重视,促进了更多优秀音乐人才的培养。
一、通俗歌曲的含义、特点及类型
(一)通俗歌曲的含义和特点
通俗歌曲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歌曲,即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创作的歌曲,是现阶段娱乐性与生活性较强并且便于记忆理解的歌曲。通俗歌曲具有群众性、多元性、时代性等特点。从群众性角度分析,通俗歌曲与社会大众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如《爱的奉献》《思念》等,该类音乐呈现出结构短小、通俗易懂的特点。从时代性角度分析,通俗歌曲的主题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如战争时代的通俗歌曲内容通常为战斗,而现代的通俗歌曲多以人类爱情、生活为主题,与时代相适应。从多元性角度分析,当前通俗歌曲在发展中融入大量其他元素,与国外音乐、民间音乐等多种类型的音乐融合,在风格、内容、技巧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1]。
(二)通俗歌曲的类型
我国的歌曲类型较多,可分为美声歌曲、民间歌曲、通俗歌曲等,不同风格类型的歌曲存在明显差别。通俗歌曲又可细分成不同类型,如宣传曲、抒情歌曲、摇滚歌曲、舞曲等。宣传曲一般旋律明快,节奏鲜明热烈,朗朗上口[2]。抒情歌曲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是社会大众较为喜欢的类型,其旋律呈现出明显的跌宕起伏的特点,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引发听众产生情感共鸣。例如,歌曲《你怎么舍得我难过》传达了一种悲伤的情感,歌手以自我叙述的方式演唱该歌曲,容易引发听众共鸣。摇滚歌曲风格独特、鲜明,如歌曲《站台》,以较强的节奏感来营造氛围,对歌手专业能力要求较高,传达出歌手自身强烈的情绪。舞曲常常与舞蹈相结合,如常见的探戈舞曲、圆舞曲等,旋律流畅,节奏明显,在演唱过程中通常与舞蹈协调,展现出独特的价值。通俗歌曲还包括很多其他类型的歌曲,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在演唱通俗歌曲的过程中,演唱者需要明确歌曲类型,掌握演唱技巧,以表达歌曲独特的情感[3]。
二、高等艺术院校通俗歌曲演唱专业
教育目的与要求
在音乐发展过程中,通俗歌曲一直以来都较为活跃,无论在过去还是在今天,它都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这促使高等艺术院校通俗歌曲演唱专业教育教学受到重视。加强高等艺术院校通俗歌曲演唱专业教育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通俗歌曲独特的魅力,培养大量的音乐表演人才、音乐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高等艺术院校应探索通俗歌曲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系统培养人才,引领艺术潮流发展[4]。现如今,我国很多地区的高等艺术院校已经开设通俗歌曲相关课程,目的在于促使学生掌握通俗歌曲演唱技巧,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审美能力,感受通俗歌曲的魅力,用心掌握演唱技巧与技能,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传统的通俗歌曲演唱专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专业的歌手,源源不断地向文化、艺术团体输送人才,因此大多数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长期以来,由于部分教师过于强调学生演唱技巧、技能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音乐、文化理论的教授,造成学生未能实现全面发展,学生未能系统地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新时代对高等艺术院校通俗歌曲演唱专业教育提出新要求,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技能训练,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对学生开展系统的音乐理论知识教学,优化传统教学体系,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就业。教师要将教学与学生就业相结合,形成全新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5]。
三、高等艺术院校通俗歌曲演唱专业
教育创新策略
(一)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
高等艺术院校应积极创新通俗歌曲演唱专业教育模式与方法,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明确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针对性地提出新的教學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进行灌输式教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难以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亟须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师可以灵活采用大班授课、小组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与方法,使其符合通俗歌曲演唱专业实际教学情况,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想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必须使学生扎实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学生只有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在后续学习中游刃有余,更快地进步。教师要对学生开展系统化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更新自身的审美观念,加强基础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音乐记忆,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二)优化教学内容与教材
教学内容是影响教学质量与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以通俗歌曲演唱专业教育需求为基础,选择能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内容,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合理性与全面性,解决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不合理的问题。例如,高等艺术院校可以根据课程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各个年级的教学曲目,曲目的制定可以参考学生的喜好,这样能保证教学内容契合学生学习需求。此外,高等艺术院校需要统一专业教材与参考书,实施规范化教育,以保证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大纲,从曲目、练声、理论指导等方面开展教学,保证教材内容的层次性与针对性。教师也可以将现有的教材、网络资源等作为教学材料,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和视野,使其了解更多优秀的通俗歌曲,并开展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分析能力与研究能力,成为专业型人才[6]。 (三)明确教学要求,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
通俗歌曲演唱专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因此需要明确教学要求,建立完善的专业考核机制,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提升教学效果。高等艺术院校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标准,也可以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如规定学生必须演唱统一的歌曲,还可以鼓励优秀学生自行制定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身,从而提升学习效果。用合理的考核标准来指导学生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可以引导学生提升自身鉴赏能力,使其很好地演唱通俗歌曲,推进高等艺术院校通俗歌曲专业教育有序开展,还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之,在当前教育背景下,高等艺术院校通俗歌曲演唱专业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优质的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整合现有资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高等艺术院校应推进通俗歌曲演唱专业教育系统化与规范化,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将创新理念融入教育,促使学生技能提升,为行业源源不断输送高质量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媛.呼伦贝尔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开设通俗演唱专业的可行性分析[J].戏剧之家,2018(31):154-155.
[2]洪雪.淺谈军旅通俗歌曲的演唱及艺术特征[J].北方音乐,2018(8):147-148.
[3]徐频频.试论高校通俗歌曲演唱教学的培养现状[J].巢湖学院学报,2018(2):157-160.
[4]高歌.试论科学发声方法在通俗演唱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69.
[5]单晓玲.论怎样更好地进行通俗歌曲演唱的学习[J].音乐生活,2011(4):51-52.
[6]徐元勇.论高等艺术院校通俗歌曲演唱的专业教育[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6(4):57-62.
作者简介:
王卉,吉林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流行音乐表演。
于丹丹,吉林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流行音乐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