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上海银行业开放及外资银行的市场渗入对各中资银行的盈利水平和风险控制水平的效应显著为正,证明上海银行业开放对中资银行经营的外溢效应显著大于竞争效应,外溢效应在上海银行业开放效应中占主导地位。
【关键词】上海银行业 对外开放 中资银行经营 效应
一、变量选取
(一)被解释变量
盈利水平变量。该变量用来衡量上海个体中资银行层面的经营成果,主要有年度净利润PROFITit与总资产利润率ROAit。
风险控制变量。上海中资银行经营面临的风险主要为信贷业务违约风险,将不良贷款率NPLit作为衡量风险控制成效的变量。
(二)解释变量
本文主要研究上海银行业实际开放的效应,因此选取外资银行市场渗入程度变量来表征银行业实际开放度。外资银行市场渗入程度变量主要有上海外资银行总贷款余额FBLOANt以及资产份额FBSHRt。
(三)控制变量
上海中资银行的盈利水平与风险控制除受外资银行市场渗入程度影响外,还受自身层面变量、上海银行业市场结构以及上海经济总体运行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个体层面变量。银行个体的资产总额与规模经济密切相关进而影响到银行的净利润,因此选取中资银行个体总资产ASSETit及总资产增长率ASSETRit作为控制变量。由于现阶段中资银行信贷业务仍占较大比重,因而选取年末各项贷款余额LOANit、贷款余额增长率LOANRit两个变量作为补充。
市场结构变量和经济总体变量。由于银行业市场竞争格局也可能会影响到中资银行的经营,因此选取赫芬达尔银行业集中指数HHIt来控制住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化,HHIt为介于0与1之间的指标。选取上海全市生产总值GDPt来表征上海地区经济总体运行状况。
二、样本选取与模型建立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选择2007~2013年作为样本期。银行业对外开放政策自2007年初全面实行,上海外资银行的非审慎性限制被完全取消,汇丰、花旗等多家大型外资银行业务范围与中资银行基本相同。银行业全面开放至今8年间开放政策保持稳定使这期间数据较以往更具有可比性。
选择上海辖内的14家主要中资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14家银行包括工、农、中、建、交、浦发、中信、光大、民生、招商、兴业、平安12家全国性银行的上海分行以及沪城商、沪农商2家本土银行。2007年至今这12家上海分行、2家本土银行的资产总额占上海地区所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的90%以上,具备很强的代表性。
相关数据来源。上海各中资银行的净利润、不良贷款率、总资产等个体层面数据来自上海金融年鉴,上海外资银行市场渗入程度变量的样本数据来自上海年鉴,上海全市生产总值等数据来自上海统计年鉴,赫芬达尔银行业集中指数由上海金融年鉴有关数据计算得出。
(二)模型建立
由于所获取的样本数据是横截面个体数为14、期数为7的面板数据,因此尝试建立面板数据模型。面板数据模型中常用的有混合模型、变截距模型以及变系数模型。考虑到14家中资银行间的差异性,利用所得数据进行大量试验建模,结合协变分析检验最终确定模型形式如下的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
Yit=αi+β1FBt+β2BANKit+β3Xt+εit,i=1,2,…,n,t=1,2,…,T
其中Yit表示被解释变量,FBt为上海外资银行市场渗入程度变量,BANKit为中资银行个体层面变量,Xt为银行业市场结构或生产总值等其他控制变量。截距αi因横截面的个体影响存在差别以体现14家中资银行间的差异性。εit为随机误差项。
三、计算结果与初步分析
(一)对盈利水平的效应
表1 ROAit=αi+β1FBSHRt+β2ASSETRit+β3HHIt+εit参数估计结果
由表1知自2007年至2013年末每个年度内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在上海银行业中所占比重FBSHRt越大,外资银行的市场渗入程度越显著,作为被解释变量的中资银行个体资产利润率ROAit越高,对每家中资银行盈利水平的正面促进效应越大。这表明上海银行业对外开放有利于提升中资银行盈利水平的推断初步得到验证。中资银行个体的期末总资产增长率ASSETRit这一控制变量的对应参数为正数,说明上海中资银行盈利水平的提升依然离不开资产规模的加速扩张。另一控制變量上海银行业集中指数HHIt对银行资产利润率产生反向阻碍作用,验证银行业市场的高集中度不利于上海中资银行增强赢利能力的结论。
(二)对风险控制水平的效应
表2 NPLit=αi+β1FBLOANt+β2LOANRit+β3GDPt+εit参数估计结果
由表2知自2007年至2013年末每个年度内上海外资银行年末贷款余额FBLOANt越大,作为被解释变量的中资银行个体不良贷款率NPLit越低,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越高因而风险得到更有效的管理。这表明上海银行业对外开放有利于改善中资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及风险管理状况的推断得到验证。单个中资银行贷款增长率LOANRit这一控制变量对中资银行个体不良贷款率NPLit的影响为负且显著。上海全市生产总值GDPt对NPLit的影响同样为负,说明总体经济的繁荣有利于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
四、实证检验的结论
(一)从对上海中资银行盈利水平的效应分析
银行业开放的竞争效应将减少内资银行利润以及资产利润率,降低内资银行盈利水平。然而竞争效应的显著程度取决于外资银行改变本地银行业市场结构的程度高低。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表征上海外资银行市场渗入程度变量对银行业集中指数的影响均不显著,表明上海银行业对外开放政策全面实施以来,外资银行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上海银行业市场的竞争格局。
银行业开放的外溢效应将增加内资银行利润以及资产利润率,提升内资银行盈利水平。在新兴经济体银行业市场,一方面内资银行在经营方面可供提升空间大。另一方面内资银行吸收借鉴外资银行经营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的能力较强,外资银行的管理制度、经验技术以及产品服务的外溢效应可以通过招募外资银行核心人才、效仿外资银行产品等途径传导,促进内资银行盈利水平的提高。
由于外资银行资产份额FBSHRt对个体中资银行的ROAit、PROFITit的影响显著为正,因此外溢效应显著大于竞争效应,外溢效应在上海银行业开放效应中占主导地位。
(二)从对风险控制水平的效应补充分析
银行业开放的竞争效应将提高内资银行不良贷款率,降低内资银行盈利水平。外资银行主动挖掘和争夺盈利水平较高的优质企业客户,造成内资银行优质客户的严重流失,迫使内资银行选择更多风险较高的中低端客户开展业务。违约风险较高的客户导致不良贷款率的增加。外资银行的风险管理制度、风险控制技术的外溢将抵消撇脂现象所产生的负面冲击。
由于外资银行贷款总额FBLOANt对个体中资银行的不良贷款率NPLit的影响显著为负,即上海银行业开放对中资银行风险控制水平的效应为正,这再次验证外溢效应在上海银行业开放效应中占主导地位的结论。
参考文献
[1]常建新,盛秀婷.外资银行进入和国内银行绩效:来自中国的新证据[J].投资研究.2014.33(7):41-55.
[2]赵征,黄宪.跨国银行进入新兴市场的动机释放与综合效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28(21):170-173.
[3]徐枫,范达强.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业的溢出效应[J].金融论坛.2011.16(4):39-44.
[4]孙兆斌.银行业全面开放与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改进[J].金融论坛.2010.15(2):21-28.
[5]马勇,陈雨露.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国银行业的发展[J].财经研究.2010.31(8):46-57.
【关键词】上海银行业 对外开放 中资银行经营 效应
一、变量选取
(一)被解释变量
盈利水平变量。该变量用来衡量上海个体中资银行层面的经营成果,主要有年度净利润PROFITit与总资产利润率ROAit。
风险控制变量。上海中资银行经营面临的风险主要为信贷业务违约风险,将不良贷款率NPLit作为衡量风险控制成效的变量。
(二)解释变量
本文主要研究上海银行业实际开放的效应,因此选取外资银行市场渗入程度变量来表征银行业实际开放度。外资银行市场渗入程度变量主要有上海外资银行总贷款余额FBLOANt以及资产份额FBSHRt。
(三)控制变量
上海中资银行的盈利水平与风险控制除受外资银行市场渗入程度影响外,还受自身层面变量、上海银行业市场结构以及上海经济总体运行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个体层面变量。银行个体的资产总额与规模经济密切相关进而影响到银行的净利润,因此选取中资银行个体总资产ASSETit及总资产增长率ASSETRit作为控制变量。由于现阶段中资银行信贷业务仍占较大比重,因而选取年末各项贷款余额LOANit、贷款余额增长率LOANRit两个变量作为补充。
市场结构变量和经济总体变量。由于银行业市场竞争格局也可能会影响到中资银行的经营,因此选取赫芬达尔银行业集中指数HHIt来控制住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化,HHIt为介于0与1之间的指标。选取上海全市生产总值GDPt来表征上海地区经济总体运行状况。
二、样本选取与模型建立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选择2007~2013年作为样本期。银行业对外开放政策自2007年初全面实行,上海外资银行的非审慎性限制被完全取消,汇丰、花旗等多家大型外资银行业务范围与中资银行基本相同。银行业全面开放至今8年间开放政策保持稳定使这期间数据较以往更具有可比性。
选择上海辖内的14家主要中资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14家银行包括工、农、中、建、交、浦发、中信、光大、民生、招商、兴业、平安12家全国性银行的上海分行以及沪城商、沪农商2家本土银行。2007年至今这12家上海分行、2家本土银行的资产总额占上海地区所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的90%以上,具备很强的代表性。
相关数据来源。上海各中资银行的净利润、不良贷款率、总资产等个体层面数据来自上海金融年鉴,上海外资银行市场渗入程度变量的样本数据来自上海年鉴,上海全市生产总值等数据来自上海统计年鉴,赫芬达尔银行业集中指数由上海金融年鉴有关数据计算得出。
(二)模型建立
由于所获取的样本数据是横截面个体数为14、期数为7的面板数据,因此尝试建立面板数据模型。面板数据模型中常用的有混合模型、变截距模型以及变系数模型。考虑到14家中资银行间的差异性,利用所得数据进行大量试验建模,结合协变分析检验最终确定模型形式如下的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
Yit=αi+β1FBt+β2BANKit+β3Xt+εit,i=1,2,…,n,t=1,2,…,T
其中Yit表示被解释变量,FBt为上海外资银行市场渗入程度变量,BANKit为中资银行个体层面变量,Xt为银行业市场结构或生产总值等其他控制变量。截距αi因横截面的个体影响存在差别以体现14家中资银行间的差异性。εit为随机误差项。
三、计算结果与初步分析
(一)对盈利水平的效应
表1 ROAit=αi+β1FBSHRt+β2ASSETRit+β3HHIt+εit参数估计结果
由表1知自2007年至2013年末每个年度内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在上海银行业中所占比重FBSHRt越大,外资银行的市场渗入程度越显著,作为被解释变量的中资银行个体资产利润率ROAit越高,对每家中资银行盈利水平的正面促进效应越大。这表明上海银行业对外开放有利于提升中资银行盈利水平的推断初步得到验证。中资银行个体的期末总资产增长率ASSETRit这一控制变量的对应参数为正数,说明上海中资银行盈利水平的提升依然离不开资产规模的加速扩张。另一控制變量上海银行业集中指数HHIt对银行资产利润率产生反向阻碍作用,验证银行业市场的高集中度不利于上海中资银行增强赢利能力的结论。
(二)对风险控制水平的效应
表2 NPLit=αi+β1FBLOANt+β2LOANRit+β3GDPt+εit参数估计结果
由表2知自2007年至2013年末每个年度内上海外资银行年末贷款余额FBLOANt越大,作为被解释变量的中资银行个体不良贷款率NPLit越低,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越高因而风险得到更有效的管理。这表明上海银行业对外开放有利于改善中资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及风险管理状况的推断得到验证。单个中资银行贷款增长率LOANRit这一控制变量对中资银行个体不良贷款率NPLit的影响为负且显著。上海全市生产总值GDPt对NPLit的影响同样为负,说明总体经济的繁荣有利于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
四、实证检验的结论
(一)从对上海中资银行盈利水平的效应分析
银行业开放的竞争效应将减少内资银行利润以及资产利润率,降低内资银行盈利水平。然而竞争效应的显著程度取决于外资银行改变本地银行业市场结构的程度高低。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表征上海外资银行市场渗入程度变量对银行业集中指数的影响均不显著,表明上海银行业对外开放政策全面实施以来,外资银行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上海银行业市场的竞争格局。
银行业开放的外溢效应将增加内资银行利润以及资产利润率,提升内资银行盈利水平。在新兴经济体银行业市场,一方面内资银行在经营方面可供提升空间大。另一方面内资银行吸收借鉴外资银行经营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的能力较强,外资银行的管理制度、经验技术以及产品服务的外溢效应可以通过招募外资银行核心人才、效仿外资银行产品等途径传导,促进内资银行盈利水平的提高。
由于外资银行资产份额FBSHRt对个体中资银行的ROAit、PROFITit的影响显著为正,因此外溢效应显著大于竞争效应,外溢效应在上海银行业开放效应中占主导地位。
(二)从对风险控制水平的效应补充分析
银行业开放的竞争效应将提高内资银行不良贷款率,降低内资银行盈利水平。外资银行主动挖掘和争夺盈利水平较高的优质企业客户,造成内资银行优质客户的严重流失,迫使内资银行选择更多风险较高的中低端客户开展业务。违约风险较高的客户导致不良贷款率的增加。外资银行的风险管理制度、风险控制技术的外溢将抵消撇脂现象所产生的负面冲击。
由于外资银行贷款总额FBLOANt对个体中资银行的不良贷款率NPLit的影响显著为负,即上海银行业开放对中资银行风险控制水平的效应为正,这再次验证外溢效应在上海银行业开放效应中占主导地位的结论。
参考文献
[1]常建新,盛秀婷.外资银行进入和国内银行绩效:来自中国的新证据[J].投资研究.2014.33(7):41-55.
[2]赵征,黄宪.跨国银行进入新兴市场的动机释放与综合效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28(21):170-173.
[3]徐枫,范达强.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业的溢出效应[J].金融论坛.2011.16(4):39-44.
[4]孙兆斌.银行业全面开放与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改进[J].金融论坛.2010.15(2):21-28.
[5]马勇,陈雨露.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国银行业的发展[J].财经研究.2010.31(8):4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