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盲品,你需要带上
味觉:通过品鉴酒的味道、单宁、酸度、酒精度、浓缩度、余味等去构建整体客观的感受,然后再从质量和风格上去鉴赏,可以排除掉不少低概率选项。
嗅觉:嗅觉可以提供线索,甚至可以弥补味觉会忽略的—些微妙香气。
口腔触觉: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才能够总结出酒的一个相对完整的线索。
盲品存在的意义
葡萄酒小皮
相比理性的感官体验,大脑的感性部分更为跳跃而敏感,也就是所谓的“捕风捉影”。盲品可以尽量减少我们的大脑受到的干扰、诱导或者说误导,抛除先入为主的概念,专注葡萄酒本身的质量和风格。
陈翔宇
在长期盲品的过程当中,发现它对于葡萄酒的意义在于尽可能地在品鉴初期不抱成见、期待或者其他潜意识暗示,将对酒的认知与实际做出比较,从而更好地体会差异,修正偏差;除了体会所谓典型性之外,非“典型风格”的酒的考验更大,在盲品后对这种酒的印象会很好地扩展认知范围。
粱扬
用高级牛肉烹调出高级味道,是—般厨师:用普通牛肉烹调出高级味道,是神级厨师。盲品需要品出葡萄品种、产区和国家。通俗点儿说,不了解品种的特长和弊端,凭空评价酒款的好坏虽无不可,但若知道酿酒师花了多少心思避开弱势、表现特长,会更让人拍案叫绝。
一步步解构盲品
望:颜色代表工艺、葡萄表皮的厚度或者葡萄品种本身的颜色特点,以及气候带来的影响,比如Malbec(马尔贝克)这个品种,花青素特别多,如果并没有经过特别陈酿的话,颜色非常深邃、带有很强的蓝紫色调,这种葡萄品种在盲品中的指向性很强。
闻:盲品非常依赖嗅觉,所以感冒的时候盲品的准确度会急剧下降,嗅觉可以初步帮助判断香型、冷热和酒的风格。比如有无过橡木桶,有无经过酒泥陈酿,有无经过风干等等,以及气候上的诠释等——水果的成熟度可以指向气候类型。
饮:啜饮一口,让酒完整地接触口腔,尽可能地快速判断单宁、工艺特点、酸度和酒精,并且在口腔里对酒进行加温,让嗅觉中没有被体会到的香气更多地释放出来并返回鼻腔。实际上酒在口中,线索是最多的,所以需要一段时间去解构和整理。
总结:根据整理出的线索,总结出一个基本状态和描述,这些描述不是暂时的而是可以套用的,一旦某些相似描述频繁地在相似的酒中出现,它就可以作为一个盲品的假说型理论存在,在今后的岁月中,可以用更多的实例去支持它或者推翻它。
什么都看不到,但是还是爱
2012年大拉菲在一众好洒里特别低调,闻着没有太多果香,也没有明显橡木奶香,但是散发着非常高级的墨汁和雪松味,安静、内敛、复杂,余味成香而且非常长,很好地展示了波尔多经典的2012年。
意大利翁布里亚Ovieto附近,有个叫作Grechetto的葡萄品种,经常会与当地一个平淡品种Trebbiano进行混酿,非常清淡无聊。100%Grechetto所酿的这款Poggio dellaCosta,却把核果香气表现得完整而芬芳,有一定酸度结构支撑,喝起来有力量,是非常有趣而且好喝的小众白葡萄洒。
Malatinszky酒庄的Kuria,100%品丽珠。庄主被外界称为“品丽珠先生”,而kuria则是连年荣膺“中东南欧十大最佳葡萄酒”。2006年份的洒喝起来俨然是波尔多风格,2007年份喝起来则是超级托斯卡纳。品丽珠常见的青草味似有似无,草莓蓝莓的果味层次非常丰富,橡木桶带来的香草风味入口明显,和果味结合带来香草巧克力的即视感。均衡,浓郁,复杂,精致,饱满,葡萄酒的形容词但凡让人妙语连珠,几乎洒都不会太差。
这些葡萄品种,闭着眼也知道
白诗南:风味不够浓郁集中,成熟度不均匀,酿法的波动性很大,酒标所给的信息也不是那么多,在盲品里面也是时常无法准确定位。
阿尔巴利诺:越新鲜,收尾中Musky的花香、酚类物质感觉、妖艳的果味越多,十分独特,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在追求
Albarino的纯净度。长相思:全世界的长相思精品酒风格往往大相径庭,大体上桑塞尔的酒泥浸渍,纳帕谷的橡木桶陈酿,马尔堡的低温不锈钢桶发酵,波尔多的混酿加适量使用橡木桶,都是不同的。
黑皮诺:质量是线索。全世界都想模仿勃艮第风格,虽然模仿秀现场往往光怪陆离,搭配质量的标尺,就能快速淘汰一半。
梅洛:被人称为百变品种,真的是可深可浅、单宁可多可少、酸度可高可低,作为解百纳家族的品种,连青味都不是每款都有。梅洛也是很多人的盲品大敵,如果喝不懂梅洛,可以记住:“盲红不决,猜梅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