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我国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的学生,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了解中医学基本常识,让学生对传统医学有更多的理解,喜爱上这门课程是一个重要的命题。笔者就其教学实践的体会,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浅陈管见:第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多样化,寓教于乐;第三,不断复习巩固,知识前后要融会贯通。
关键词:中医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a)-0137-01
中医学是我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医疗实践和生活实践中积累而成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和我国古代辩证唯物主义密不可分,正因为如此,在中医教学中常常会有学生认为中医学是抽象、艰涩难懂的一门学科,可以说是望而生畏。现在卫生学校教学目标是培养专业的现代医学医护人才,故其主要课程设置是以西方医学为主体发展而成的现代医学,中医学课程只占其在校期间学时数的很少部分(约1/30~1/40),教学内容也相应地被大幅度压缩,一般只有《中医基本常识》之类的一本教材。针对这样的情况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对传统医学有更多的理解,喜爱上这门课程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浅陈管见,期冀各位同仁多多指教。
1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实践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尽管他们的文化素质不同、个性和爱好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是求知者,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好本课程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首先,要让学生对祖国医学充满神秘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继而抽丝剥茧,逐步揭去神秘的面纱,让学生看到“本质”,给他们以豁然开朗的感觉,在这探求的过程中感受到求知的乐趣并且学习到全新知识。
例如,在讲授《阴阳学说》一节时,首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阴阳吗?能够举例说明吗?”很多同学开始踊跃发言,举出大量关于阴阳的例子。我再问:“根据刚刚大家举过的例子,谁能给阴阳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深入思考。在讲解完阴阳的原始含义和引申后的概念后,再问:“现在能不能在刚刚举出的例子里找到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阴哪些是阳?”如此不仅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具体,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对中医阴阳学说的领悟,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可通过适时宣讲中医学的历史价值和医学价值,激发学生学习中医学的积极性。例如在讲《绪论》时,即以社会发展的历史轴线为纲,以历代名医名著为目,详略得当地向学生讲述中国医学史:如成书于汉末之前的四大经典著作即已奠定了中医药学的理论和临床基础,其中《黄帝内经》内容丰富,不仅是一部医学巨著,而且还涉猎了天文、历法、气象、数学、生物、地理等自然科学;神农氏尝百草、李时珍访千家而明药性;扁鹊望而知病、针药并精被誉为神医,华佗创制麻沸散、剖腹或剔死骨堪为外科鼻祖,张仲景勤求古训、拯救生灵而为医圣;金元四大医家的学术争鸣,明清温病学派的创新精神:当代,令世人瞩目的2004年抗击“非典”时中医药配合现代医学的显著疗效……通过这次教学,一幅幅医学史的动人画卷使学生切实熟悉到中医学的科学性及其历史价值,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医学的热爱,也可使学生深切体会到中医药学的医学价值及其优势,从而唤起学生学习中医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 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多样化,寓教于乐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填鸭式教学,老师不停地在讲,学生只能坐在下面听,中医学的内容本身就比较艰涩难懂,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如何用平实简练的语言把内容深入浅出地讲解出来,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如何能把枯燥的医学知识讲得趣味横生,让课堂充满笑声和欢乐的氛围,则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节奏有了更高的要求。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尝试着用了以下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比法。在讲“心”的时候,提出“西医中对心的功能是如何理解和定义的?”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主神志”的功能和在西医学中的认知有什么差别?这样的比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心功能的认识,也更加深了对整体观念的了解和认知。
比喻法。在讲五脏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时,因为六腑多为中空的管腔性脏器,有排泄糟粕的功能,以泻为主。我把六腑比喻成排泄管道,让学生在大笑中记住了六腑的特点。
举例法。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中医学理论来源于医疗实践,反过来又指导着医疗活动。在教学中适当引入病例分析,既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中医学术语的表达能力,同时又是检阅教师教学水平、观察发现学生学习存在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讨论法。合理安排病例讨论,教学互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中医学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并有助于教学评估和反馈。在教学中穿插病案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医学基本知识中医学理论多文字简洁、朴素,有些理论还借助五行学说,使初学者往往感到机械、呆板。如讲解用五行乘侮关系说明人体病理变化时,我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可见到的某些人生气后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痛腹泻,及暴怒后忽然出现咯血等简单病例的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肝木乘脾犯胃、甚或反侮肺金的病理变化,并加深学生的印象。
3 不断复习巩固,知识前后要融会贯通
复习旧知识往往是学习新知识的前奏,因此,把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适当引导学生联想运用,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意识会起到促进作用。
以心的辨证为例,我先让学生回想心的生理功能,然后每一证型都例举一个典型的病例,从望、闻、问、切四诊所见来描述患者的症状和舌脉,然后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联系该脏的生理功能来分析病证,引导学生进行辨证,最后我再点出其证型名称。这样就把一个个不同证型的患者较形象地带到了学生的“面前”,既可避免平铺直叙式的枯燥无味,又可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辨证分析的爱好,还可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互动,提高了教学效果,并有利于学生以后从事临床工作。同时还可观察学生对以往知识的学习和把握情况,及时发现并加强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虽然课堂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不同的兴趣爱好,做到有的放矢的选择使用不同的方法,但无论用何种教学方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有活力、更有自信、更有朝气,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利于学生扩散性思维的培养,都是好方法。
关键词:中医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a)-0137-01
中医学是我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医疗实践和生活实践中积累而成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和我国古代辩证唯物主义密不可分,正因为如此,在中医教学中常常会有学生认为中医学是抽象、艰涩难懂的一门学科,可以说是望而生畏。现在卫生学校教学目标是培养专业的现代医学医护人才,故其主要课程设置是以西方医学为主体发展而成的现代医学,中医学课程只占其在校期间学时数的很少部分(约1/30~1/40),教学内容也相应地被大幅度压缩,一般只有《中医基本常识》之类的一本教材。针对这样的情况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对传统医学有更多的理解,喜爱上这门课程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浅陈管见,期冀各位同仁多多指教。
1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实践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尽管他们的文化素质不同、个性和爱好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是求知者,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好本课程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首先,要让学生对祖国医学充满神秘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继而抽丝剥茧,逐步揭去神秘的面纱,让学生看到“本质”,给他们以豁然开朗的感觉,在这探求的过程中感受到求知的乐趣并且学习到全新知识。
例如,在讲授《阴阳学说》一节时,首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阴阳吗?能够举例说明吗?”很多同学开始踊跃发言,举出大量关于阴阳的例子。我再问:“根据刚刚大家举过的例子,谁能给阴阳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深入思考。在讲解完阴阳的原始含义和引申后的概念后,再问:“现在能不能在刚刚举出的例子里找到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阴哪些是阳?”如此不仅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具体,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对中医阴阳学说的领悟,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可通过适时宣讲中医学的历史价值和医学价值,激发学生学习中医学的积极性。例如在讲《绪论》时,即以社会发展的历史轴线为纲,以历代名医名著为目,详略得当地向学生讲述中国医学史:如成书于汉末之前的四大经典著作即已奠定了中医药学的理论和临床基础,其中《黄帝内经》内容丰富,不仅是一部医学巨著,而且还涉猎了天文、历法、气象、数学、生物、地理等自然科学;神农氏尝百草、李时珍访千家而明药性;扁鹊望而知病、针药并精被誉为神医,华佗创制麻沸散、剖腹或剔死骨堪为外科鼻祖,张仲景勤求古训、拯救生灵而为医圣;金元四大医家的学术争鸣,明清温病学派的创新精神:当代,令世人瞩目的2004年抗击“非典”时中医药配合现代医学的显著疗效……通过这次教学,一幅幅医学史的动人画卷使学生切实熟悉到中医学的科学性及其历史价值,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医学的热爱,也可使学生深切体会到中医药学的医学价值及其优势,从而唤起学生学习中医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 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多样化,寓教于乐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填鸭式教学,老师不停地在讲,学生只能坐在下面听,中医学的内容本身就比较艰涩难懂,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如何用平实简练的语言把内容深入浅出地讲解出来,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如何能把枯燥的医学知识讲得趣味横生,让课堂充满笑声和欢乐的氛围,则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节奏有了更高的要求。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尝试着用了以下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比法。在讲“心”的时候,提出“西医中对心的功能是如何理解和定义的?”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主神志”的功能和在西医学中的认知有什么差别?这样的比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心功能的认识,也更加深了对整体观念的了解和认知。
比喻法。在讲五脏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时,因为六腑多为中空的管腔性脏器,有排泄糟粕的功能,以泻为主。我把六腑比喻成排泄管道,让学生在大笑中记住了六腑的特点。
举例法。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中医学理论来源于医疗实践,反过来又指导着医疗活动。在教学中适当引入病例分析,既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中医学术语的表达能力,同时又是检阅教师教学水平、观察发现学生学习存在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讨论法。合理安排病例讨论,教学互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中医学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并有助于教学评估和反馈。在教学中穿插病案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医学基本知识中医学理论多文字简洁、朴素,有些理论还借助五行学说,使初学者往往感到机械、呆板。如讲解用五行乘侮关系说明人体病理变化时,我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可见到的某些人生气后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痛腹泻,及暴怒后忽然出现咯血等简单病例的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肝木乘脾犯胃、甚或反侮肺金的病理变化,并加深学生的印象。
3 不断复习巩固,知识前后要融会贯通
复习旧知识往往是学习新知识的前奏,因此,把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适当引导学生联想运用,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意识会起到促进作用。
以心的辨证为例,我先让学生回想心的生理功能,然后每一证型都例举一个典型的病例,从望、闻、问、切四诊所见来描述患者的症状和舌脉,然后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联系该脏的生理功能来分析病证,引导学生进行辨证,最后我再点出其证型名称。这样就把一个个不同证型的患者较形象地带到了学生的“面前”,既可避免平铺直叙式的枯燥无味,又可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辨证分析的爱好,还可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互动,提高了教学效果,并有利于学生以后从事临床工作。同时还可观察学生对以往知识的学习和把握情况,及时发现并加强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虽然课堂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不同的兴趣爱好,做到有的放矢的选择使用不同的方法,但无论用何种教学方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有活力、更有自信、更有朝气,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利于学生扩散性思维的培养,都是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