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命运的转角遇到你
然后
看到命运的脸孔
恩慈拥抱了他,这个让他不敢碰触的女子,此刻就在自己怀中,再不是清冷,而是散发着温暖的气息。恩慈笑眯眯地问他,“想住得好一点还是和我一样住在小旅馆里?”从辉笑眯眯地望着她,不讲话,恩慈便也笑。他们一同到了恩慈住的小旅店,是一个中间有天井的小院落,二层小楼的小旅店,身边是或匆匆或悠闲的旅人,见到彼此或高声或微笑着打招呼。很多人见到恩慈上来拥抱她,和她亲密地说着什么,甚至有人将什么东西塞在她手中,又亲密地告别。从辉住在恩慈的隔壁,放下行李,恩慈带他去吃饭。坐下吃饭时,恩慈又恢复了她的安静,像多年相伴的老友一样,沉默着安然。偶尔为从辉夹菜,从辉也为她夹菜。从辉停住筷子,笑望着恩慈。
“恩慈,你变了好多。”
“是吗?”恩慈声音平淡,像不起波澜的湖水,“最近生活得好吗?”
从辉想,只有恩慈会这么直不愣腾地问候别人,还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好也不好。”从辉答,“好是,因为我又恢复了学生的生涯,不好是因为我爱上了一个女孩子。”
“那很好啊。”恩慈语气热烈起来,“和我说说,爱上什么样的女孩子,我喜欢听。”
从辉想了一下,放下碗筷,说:“她不在时,想不明白她,她在眼前时,就什么也不想想明白。”
恩慈仍旧笑笑地听着,听从辉讲完,只说一句,“不好玩。”便低头吃饭了。
他们在拉萨停留了一周,然后去了尼泊尔。那个好像房子盖到一半就算完工住人的国家,到处是低廉的物价与贫困的人群,可是那么热闹,仿佛所有的人都站在街上走动,传递着沸腾的烟火气息,恩慈只是不停地拍照,与当地人用手语、英语、字典交流,每天她都笑眯眯的,与从辉并没有太多话要讲,但会细心照顾从辉。可是当发现从辉比她更具自立精神时,她不禁就笑着罢了手,还调皮地说:“看来棋逢对手嘛。”在尼泊尔的最后一个晚上,恩慈整理着相机,从辉将他以前写的信全部交给恩慈,只是放在她手上,并没有讲话。然后认真地问她:“你还要去哪里?”
“去看外婆。”
“然后呢?”
“不知道。”
他们在成都分手。恩慈主动上来用力地拥抱他,轻声说,“保重。”从辉甚至不敢将她揽紧,轻轻触摸着恩慈的发际,慢慢说,“你更是要这样,要乖,好吗?”从辉先上机,恩慈看着那架飞机飞向北方,在天空划下转瞬即逝的气浪。她看着候机大厅汹涌的人群,他们正向着不同的目的地前往,都带着清醒的心吗?还是因为迷惑,才不停地飞翔,在哪里都不能停憩?恩慈爱夜航,那像是从时光手中偷得的快乐,飞机进入夜空,便脱离了地球的时间,人在机上,心像一片云无所依傍,也由此获得自由。
恩慈回到度过她童年的小村落。父母在恩慈出生后不到百天时,便将她送到外婆这,6岁才接回去读书。父母为什么这样做,恩慈始终不知道。她只是接受这样的安排,仿佛从不允许发问的命运。外婆会做酱牛肉,放在小仓房里,让恩慈每天总要在那里绕几圈,长大后的恩慈再不吃牛肉,因为再没有人可以做出那样的味道。外婆会自己裁剪,给小恩慈缝漂亮的裙子,让恩慈一生热爱长裙。外婆爱坐在太阳下给恩慈编辫子,总是一边梳一边说,“恩慈有好密实的头发啊,像黑的缎子,照亮了外婆的眼。”长大后的恩慈习惯早上散着头发,在工作中歇时,自己用手慢慢盘起,站在阳光下,没有镜子,仿佛学着外婆的样子,慢慢轻拢着头发。童年的恩慈一直望不掉奔跑的快乐,在田间奔跑,在小池塘边奔跑,在草坡上奔跑,在山间小路上奔跑,奔跑的时候,才能感受到风的存在,它们温柔,它们暴烈,它们停歇屏气,它们肆无忌惮。她总是红红着脸,跑到外婆面前,高声叫外婆,外婆便直起腰或回转身,把她拉到身边,用手摩挲着恩慈的额头,笑眯眯地看着恩慈。恩慈在外婆的眼中看到小小的自己,长大以后,恩慈才明白,为什么外婆的眼睛是清澈分明的,那是一双停止老去的眼睛,纯净坦然,恩慈就是在这样的一双眼睛下度过童年的啊。
6岁父母接她回去,直接送入寄读学校,从6岁到18岁,恩慈全部在学校里完成少年的成长。每个寒假和暑假,她都会回到外婆身边,直到16岁外婆去世。外婆离开时,一直拉着恩慈的手,不停地呢喃,囡囡,囡囡。外婆走时,没有闭上眼睛,恩慈知道,也许外婆是想告诉恩慈什么,却终没能讲出。随着外婆的过世,恩慈再没有与人沟通的欲望,所有的秘密她都不再关心,一切都将不具意义。恩慈冷静地回到学校,继续她的学业,恩慈一直学习好,那是因为外婆喜欢听到恩慈对她讲:“外婆,我又考了第一,你高兴不高兴啊?”外婆就会笑眯眯地看着恩慈,然后将她拢在身边,摩挲她的额头。恩慈并不喜欢学校的读书,那么枯燥,甚至有意思的课本,在考试与老师的怒吼里也都失去了光彩。可是恩慈知道,自己必须读下去,否则将无家可归。恩慈读了旁人都认为最无用的专业,哲学。她在墓前问外婆,“外婆,很奢侈是吧?可是我喜欢。”
恩慈去上海读书,开始她的梦想之旅,也开始她情断上海的绝望。如果相遇得太早,是不是注定不能同行?沈旭与恩慈同在小村里长大,他们同岁,他们一直是彼此的玩伴,沈旭从小便一副小男子气概,保护着小小的恩慈不被人欺负,牵着她的手在山里奔跑,两个人捉鱼、挖野菜、捕蝴蝶、躺在山坡上看云彩像棉花糖飘来飘去。两个人玩猜谜游戏,谁输了就弹脑瓜,每次沈旭都会轻轻的轻轻的怕弄疼她,可是每次都会吓唬她,我要弹了啊,疼的啊,真的疼的啊。恩慈装作怕的样子,心里知道那不会疼的,像一只蝴蝶落在额头上,像外婆摩挲她的额头一样轻柔。每年寒暑假回去,恩慈都会帮沈旭补习功课,将外面世界的故事讲给他。那时的沈旭便对恩慈说:“囡囡,长大了你就把这些讲给我的故事,写下来,做成书,卖到全世界去,让他们知道,囡囡是个会讲故事的小姑娘。”恩慈便笑眯眯地说:“嗯。”他们从小便手拉手,沈旭背着她四处游玩,然后回到外婆那,外婆会端出好吃的面汤,看着两个小脑袋瓜挤在一起呼噜呼噜地吃。直到外婆去世,沈旭陪她跪在外婆的墓前,对外婆说:“外婆,以后我照顾恩慈,让她吃饱,穿暖,不被欺负,每天开开心心的。外婆,有我呢,你把恩慈交给我吧。”就是在外婆墓前,沈旭拉着恩慈的手,慢慢亲吻她。从此恩慈的心跟着沈旭,她年幼到根本没想过未来是什么,恩慈回望时,才知道,那是相信到不去想,她以为,有爱,一切都可以。
沈旭从小村考进大上海,人们歧视他是乡下人,沈旭闷头读书,年年是一等奖学金获得者,可是人们还是歧视他,沈旭终于明白,在上海要有钱有地位,才会受人尊重。沈旭打工,攒了钱去送教授,帮教授家干活,帮辅导员跑腿,做一切可以和学校打交道的事情。恩慈只是看着他,看着他这样奔忙,看着他沉默地在内心计划着事情,沈旭已经从开朗坦白的少年,变成极具心机的成人。恩慈曾问他,“这样你真的快乐吗?”沈旭会说,“你不会理解我,你没有在乡下出来被人歧视,不这样做,我才会不快乐。”恩慈看着沈旭入了党,是学生会干部,是三好学生,是学校代表,是所有具有荣誉的学生。恩慈想,他这样做,心情将是多么艰难,在面对他时,再不忍苛责他。可是他们少年时的快乐,再也无法找寻,因为沈旭没有时间给恩慈,恩慈便也常常一个人窝在图书馆看书。恩慈并不是读过就算了,她会把她的心得记下,把她的困惑记下,到最后,恩慈突然明白,其实那困惑已经不再是困惑,只是自己不肯接受,不敢将自己的梦境打破。
大三时,沈旭已经被内定为保送读研对象,可是沈旭想出国,恩慈便自己考了托福。备考她整整瘦掉15斤,恩慈想那像一个死去的过程。最后她考到了全额奖学金,沈旭没有考取,让恩慈先去,他过一年再去。在美国的3年,是恩慈心情最苦闷的3年,她觉得世界仿佛就只有她一个人,那些身边的声音、人群,全然与她无关。她只是读着书、打着工,一日拖着一日的生活着。沈旭在半年后便去了英国,沈旭没有解释他为什么没来美国,也没有解释怎么这么短时间便成行英国。恩慈不问,她不想让他为难,或者她不敢将他打破。他们通电邮,每天讲述着都在做些什么。3年,他们没有见面,3年后先后回到上海,恩慈落脚在一家大学里的研究院,沈旭回来进入外资金融机构,他们在上海重聚,像彼此丢失多年的友人。在见到沈旭那一刻,恩慈落泪,沈旭抱住恩慈,恩慈只是站着,并未回应沈旭。沈旭要结婚了,当年他就是与女友一同去往英国,现在学成归来,家人催促他们成婚。恩慈望着一桌之隔的沈旭,她将在生活中丢失他,他再也不会如大哥哥般牵着她的手,去往生活的未知之处。恩慈去参加了沈旭的婚礼,看着他踏上红地毯,迎接他的新娘,亲吻她,誓言一生一世将她守望,然后看着新娘依偎在他的肩头,望着她将交付一生的男子,深情与甜蜜地笑着。
恩慈的世界坍塌,无声无息中,变成无法捡拾的废墟,虽然她早知道,他早已向她相反的方向狂奔而去,可是他不知道,他带走的,何止是她对一个男子的爱,他带走的是她全部生活的甜蜜回忆。恩慈无法再工作,踏上不知所终的旅程,只有在疲惫再也迈不出一步时,她的心才是安静的,这个让她拥有半世乡愁的男子,用多久可以忘记?也是在这样的心境下,恩慈回到父母身边,日日守在他们身边,才知她与他们始终是两个世界的人,从不曾彼此相知。这分疼痛让恩慈无法再呆下去,她甚至不能问他们,为什么自己的女儿你们都不能接纳,究竟是为了什么?所有的为什么,都是恩慈自我诘问的回响,没有一个为什么,她可以问得出口。她拥有的全部生活,便是外婆留在小村里洁净的墓碑。
恩慈曾对外婆说的最奢侈的专业,让恩慈此刻清醒,原来她面对世事,真的是一个无用的人。恩慈居留在宏村,日出而起,日落而息,看着走着,然后拿起自己的笔,听从内心的回声,只是将那些声音记录。然后她带着笔记本,到上海将书稿送到一家出版社,人家看过她的稿子再约她来,然后温和地问她,“你以前写过什么?”恩慈答,“什么也不写。”恩慈明白,是她投稿的方式,现在看来已经太迂腐,便淡淡笑了,当你不再追求什么的时候,那追求的东西,便赶着你来了。恩慈出了书,摆上书店的畅销书系列,她在上海签售时,遇到沈旭,这个从结婚后再无联络的男子,此刻又站在她面前,仍如原来一样英俊洁净。恩慈再见到他,依然听见内心疼痛地跳动。沈旭和她抱怨妻子挑剔,娇生惯养,不能体贴他事业的艰难。恩慈只是听着,沉默地看着他,并不插言,然后沈旭问她,“恩慈你现在有版税了,借我20万,年息8%,一年后还你。”恩慈笑笑说,“想不到在这遇见你,但我们已经互相走得太远了。沈旭,不要让我连最后一点感念也失去。”沈旭问她,“你不爱我吗?你知道我有多在乎你吗?”恩慈站起身,没有回答便离开。所有的恋人不能继续走下去,便不要再相见,如果能相见,那情缘一定还是可以继续的。这个牵着自己的手奔跑,站在外婆墓前给她初吻的男子,这个与她在上海相依为命的男子,就这样消失在上海的人群中,再也找寻不到。
从出生到25岁,她与这个男子一起走过童年、少年,和初恋岁月。然后恩慈学习着用3年的时间来忘记他,当重新回到他们一起牵手的小村落,恩慈知道自己荒废的时间太久了,爱过的人,就像桥下的水,流过去便是流过去了。她依然在外婆重新修葺起来的小屋里,只是呆在那里,打扫屋子,去走那些少年无数次走过的小桥与石板路,在街边某一家小店,呆坐一上午、一下午,然后回来穿着外婆的衣服,躺在外婆的大床上沉沉睡去。当年,与沈旭生气时,她都会回到这里,她一次次以为沈旭会回到这里来找自己,可是沈旭一次也没有找对。那个像影子一样生生要与自己连在一起的人,就这样撕裂,无处找寻。未来的岁月,恩慈将只有自己,再也没有如影随行的影子与自己做伴。外婆过世,父母过世,沈旭在人生的路上就这样丢失,恩慈将过什么样的日子?她只是日日陪伴在外婆的墓前,无语看着外婆的墓碑,光与暗影中,从明亮温暖变成死寂。
她读了从辉的那些信,看到另一个少年一生的成长与心绪。她找出自己年少时,写给沈旭的信,再读从辉给她的信,看到两个少年,在不同的时空,如何将心交付,如何忐忑不安,如何爱到不能表达,只能沉默固执守望,从辉温暖清朗的面庞浮上眼前。转眼十·一,从辉来看她,五个月不见,从辉仿佛还像分手时的样子,不曾有一丝变化。恩慈带着他,逛小村,看她少年时的风景,坐在水塘边吹风,就是无所事事地呆着,然后在外婆的厨房里给她做家乡小菜,两个小菜,两碗白饭,一对平静的人在暮色中慢慢吃。
从辉问她:“你不是不能吃米饭吗?”
恩慈笑,“有时候坏到不能再坏,就会向好的方向转变。”夜深的时候,没有开灯,让月光清淡地洒进来,恩慈与从辉并肩躺在外婆的大床上,给他讲童年那些溪流、那些蝴蝶、那些游荡的风……恩慈睡去后,从辉看着恩慈蜷缩的身体,像个害怕黑暗的小女孩,带着怯怯的表情睡着了。这个女子一定是曾怎样爱过一个人,然后心碎再不捡拾,他不知道自己能否与她相爱,都不再带着往日的心碎,疲惫在今天的相守中。可是看着她的表情,他的心很慌乱,很痛,他只想抱紧她,将那疼痛挤出身体。
“和我回故乡吧。”从辉说。
“不,我要重新回到学校,我要把对文字的热爱,去播洒给更年轻的灵魂。”恩慈说。
“已经决定了?”
“是的。3年的游浪,我终于明白,我真的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可以做好什么。我还有全部的热爱,没有放在更多人的心里手里。我要回学校再读书,然后做老师,平淡地将我的热爱,慢慢传递。”
从辉看到恩慈眼里的光,这个女子,终于从自我放逐中,找到回家的路。他慢慢去牵住恩慈的手,恩慈并不惊慌,安然在他掌心。“让我们一起,好吗?”从辉侧过脸看着恩慈。
恩慈笑眯眯地望着他,“谁也不知道未来,但总要上路,你愿意尝试吗?”
从辉重重地点头,像个孩子一样,望着恩慈清澈的眼眸,他要和她一起,重回少年时光。
然后
看到命运的脸孔
恩慈拥抱了他,这个让他不敢碰触的女子,此刻就在自己怀中,再不是清冷,而是散发着温暖的气息。恩慈笑眯眯地问他,“想住得好一点还是和我一样住在小旅馆里?”从辉笑眯眯地望着她,不讲话,恩慈便也笑。他们一同到了恩慈住的小旅店,是一个中间有天井的小院落,二层小楼的小旅店,身边是或匆匆或悠闲的旅人,见到彼此或高声或微笑着打招呼。很多人见到恩慈上来拥抱她,和她亲密地说着什么,甚至有人将什么东西塞在她手中,又亲密地告别。从辉住在恩慈的隔壁,放下行李,恩慈带他去吃饭。坐下吃饭时,恩慈又恢复了她的安静,像多年相伴的老友一样,沉默着安然。偶尔为从辉夹菜,从辉也为她夹菜。从辉停住筷子,笑望着恩慈。
“恩慈,你变了好多。”
“是吗?”恩慈声音平淡,像不起波澜的湖水,“最近生活得好吗?”
从辉想,只有恩慈会这么直不愣腾地问候别人,还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好也不好。”从辉答,“好是,因为我又恢复了学生的生涯,不好是因为我爱上了一个女孩子。”
“那很好啊。”恩慈语气热烈起来,“和我说说,爱上什么样的女孩子,我喜欢听。”
从辉想了一下,放下碗筷,说:“她不在时,想不明白她,她在眼前时,就什么也不想想明白。”
恩慈仍旧笑笑地听着,听从辉讲完,只说一句,“不好玩。”便低头吃饭了。
他们在拉萨停留了一周,然后去了尼泊尔。那个好像房子盖到一半就算完工住人的国家,到处是低廉的物价与贫困的人群,可是那么热闹,仿佛所有的人都站在街上走动,传递着沸腾的烟火气息,恩慈只是不停地拍照,与当地人用手语、英语、字典交流,每天她都笑眯眯的,与从辉并没有太多话要讲,但会细心照顾从辉。可是当发现从辉比她更具自立精神时,她不禁就笑着罢了手,还调皮地说:“看来棋逢对手嘛。”在尼泊尔的最后一个晚上,恩慈整理着相机,从辉将他以前写的信全部交给恩慈,只是放在她手上,并没有讲话。然后认真地问她:“你还要去哪里?”
“去看外婆。”
“然后呢?”
“不知道。”
他们在成都分手。恩慈主动上来用力地拥抱他,轻声说,“保重。”从辉甚至不敢将她揽紧,轻轻触摸着恩慈的发际,慢慢说,“你更是要这样,要乖,好吗?”从辉先上机,恩慈看着那架飞机飞向北方,在天空划下转瞬即逝的气浪。她看着候机大厅汹涌的人群,他们正向着不同的目的地前往,都带着清醒的心吗?还是因为迷惑,才不停地飞翔,在哪里都不能停憩?恩慈爱夜航,那像是从时光手中偷得的快乐,飞机进入夜空,便脱离了地球的时间,人在机上,心像一片云无所依傍,也由此获得自由。
恩慈回到度过她童年的小村落。父母在恩慈出生后不到百天时,便将她送到外婆这,6岁才接回去读书。父母为什么这样做,恩慈始终不知道。她只是接受这样的安排,仿佛从不允许发问的命运。外婆会做酱牛肉,放在小仓房里,让恩慈每天总要在那里绕几圈,长大后的恩慈再不吃牛肉,因为再没有人可以做出那样的味道。外婆会自己裁剪,给小恩慈缝漂亮的裙子,让恩慈一生热爱长裙。外婆爱坐在太阳下给恩慈编辫子,总是一边梳一边说,“恩慈有好密实的头发啊,像黑的缎子,照亮了外婆的眼。”长大后的恩慈习惯早上散着头发,在工作中歇时,自己用手慢慢盘起,站在阳光下,没有镜子,仿佛学着外婆的样子,慢慢轻拢着头发。童年的恩慈一直望不掉奔跑的快乐,在田间奔跑,在小池塘边奔跑,在草坡上奔跑,在山间小路上奔跑,奔跑的时候,才能感受到风的存在,它们温柔,它们暴烈,它们停歇屏气,它们肆无忌惮。她总是红红着脸,跑到外婆面前,高声叫外婆,外婆便直起腰或回转身,把她拉到身边,用手摩挲着恩慈的额头,笑眯眯地看着恩慈。恩慈在外婆的眼中看到小小的自己,长大以后,恩慈才明白,为什么外婆的眼睛是清澈分明的,那是一双停止老去的眼睛,纯净坦然,恩慈就是在这样的一双眼睛下度过童年的啊。
6岁父母接她回去,直接送入寄读学校,从6岁到18岁,恩慈全部在学校里完成少年的成长。每个寒假和暑假,她都会回到外婆身边,直到16岁外婆去世。外婆离开时,一直拉着恩慈的手,不停地呢喃,囡囡,囡囡。外婆走时,没有闭上眼睛,恩慈知道,也许外婆是想告诉恩慈什么,却终没能讲出。随着外婆的过世,恩慈再没有与人沟通的欲望,所有的秘密她都不再关心,一切都将不具意义。恩慈冷静地回到学校,继续她的学业,恩慈一直学习好,那是因为外婆喜欢听到恩慈对她讲:“外婆,我又考了第一,你高兴不高兴啊?”外婆就会笑眯眯地看着恩慈,然后将她拢在身边,摩挲她的额头。恩慈并不喜欢学校的读书,那么枯燥,甚至有意思的课本,在考试与老师的怒吼里也都失去了光彩。可是恩慈知道,自己必须读下去,否则将无家可归。恩慈读了旁人都认为最无用的专业,哲学。她在墓前问外婆,“外婆,很奢侈是吧?可是我喜欢。”
恩慈去上海读书,开始她的梦想之旅,也开始她情断上海的绝望。如果相遇得太早,是不是注定不能同行?沈旭与恩慈同在小村里长大,他们同岁,他们一直是彼此的玩伴,沈旭从小便一副小男子气概,保护着小小的恩慈不被人欺负,牵着她的手在山里奔跑,两个人捉鱼、挖野菜、捕蝴蝶、躺在山坡上看云彩像棉花糖飘来飘去。两个人玩猜谜游戏,谁输了就弹脑瓜,每次沈旭都会轻轻的轻轻的怕弄疼她,可是每次都会吓唬她,我要弹了啊,疼的啊,真的疼的啊。恩慈装作怕的样子,心里知道那不会疼的,像一只蝴蝶落在额头上,像外婆摩挲她的额头一样轻柔。每年寒暑假回去,恩慈都会帮沈旭补习功课,将外面世界的故事讲给他。那时的沈旭便对恩慈说:“囡囡,长大了你就把这些讲给我的故事,写下来,做成书,卖到全世界去,让他们知道,囡囡是个会讲故事的小姑娘。”恩慈便笑眯眯地说:“嗯。”他们从小便手拉手,沈旭背着她四处游玩,然后回到外婆那,外婆会端出好吃的面汤,看着两个小脑袋瓜挤在一起呼噜呼噜地吃。直到外婆去世,沈旭陪她跪在外婆的墓前,对外婆说:“外婆,以后我照顾恩慈,让她吃饱,穿暖,不被欺负,每天开开心心的。外婆,有我呢,你把恩慈交给我吧。”就是在外婆墓前,沈旭拉着恩慈的手,慢慢亲吻她。从此恩慈的心跟着沈旭,她年幼到根本没想过未来是什么,恩慈回望时,才知道,那是相信到不去想,她以为,有爱,一切都可以。
沈旭从小村考进大上海,人们歧视他是乡下人,沈旭闷头读书,年年是一等奖学金获得者,可是人们还是歧视他,沈旭终于明白,在上海要有钱有地位,才会受人尊重。沈旭打工,攒了钱去送教授,帮教授家干活,帮辅导员跑腿,做一切可以和学校打交道的事情。恩慈只是看着他,看着他这样奔忙,看着他沉默地在内心计划着事情,沈旭已经从开朗坦白的少年,变成极具心机的成人。恩慈曾问他,“这样你真的快乐吗?”沈旭会说,“你不会理解我,你没有在乡下出来被人歧视,不这样做,我才会不快乐。”恩慈看着沈旭入了党,是学生会干部,是三好学生,是学校代表,是所有具有荣誉的学生。恩慈想,他这样做,心情将是多么艰难,在面对他时,再不忍苛责他。可是他们少年时的快乐,再也无法找寻,因为沈旭没有时间给恩慈,恩慈便也常常一个人窝在图书馆看书。恩慈并不是读过就算了,她会把她的心得记下,把她的困惑记下,到最后,恩慈突然明白,其实那困惑已经不再是困惑,只是自己不肯接受,不敢将自己的梦境打破。
大三时,沈旭已经被内定为保送读研对象,可是沈旭想出国,恩慈便自己考了托福。备考她整整瘦掉15斤,恩慈想那像一个死去的过程。最后她考到了全额奖学金,沈旭没有考取,让恩慈先去,他过一年再去。在美国的3年,是恩慈心情最苦闷的3年,她觉得世界仿佛就只有她一个人,那些身边的声音、人群,全然与她无关。她只是读着书、打着工,一日拖着一日的生活着。沈旭在半年后便去了英国,沈旭没有解释他为什么没来美国,也没有解释怎么这么短时间便成行英国。恩慈不问,她不想让他为难,或者她不敢将他打破。他们通电邮,每天讲述着都在做些什么。3年,他们没有见面,3年后先后回到上海,恩慈落脚在一家大学里的研究院,沈旭回来进入外资金融机构,他们在上海重聚,像彼此丢失多年的友人。在见到沈旭那一刻,恩慈落泪,沈旭抱住恩慈,恩慈只是站着,并未回应沈旭。沈旭要结婚了,当年他就是与女友一同去往英国,现在学成归来,家人催促他们成婚。恩慈望着一桌之隔的沈旭,她将在生活中丢失他,他再也不会如大哥哥般牵着她的手,去往生活的未知之处。恩慈去参加了沈旭的婚礼,看着他踏上红地毯,迎接他的新娘,亲吻她,誓言一生一世将她守望,然后看着新娘依偎在他的肩头,望着她将交付一生的男子,深情与甜蜜地笑着。
恩慈的世界坍塌,无声无息中,变成无法捡拾的废墟,虽然她早知道,他早已向她相反的方向狂奔而去,可是他不知道,他带走的,何止是她对一个男子的爱,他带走的是她全部生活的甜蜜回忆。恩慈无法再工作,踏上不知所终的旅程,只有在疲惫再也迈不出一步时,她的心才是安静的,这个让她拥有半世乡愁的男子,用多久可以忘记?也是在这样的心境下,恩慈回到父母身边,日日守在他们身边,才知她与他们始终是两个世界的人,从不曾彼此相知。这分疼痛让恩慈无法再呆下去,她甚至不能问他们,为什么自己的女儿你们都不能接纳,究竟是为了什么?所有的为什么,都是恩慈自我诘问的回响,没有一个为什么,她可以问得出口。她拥有的全部生活,便是外婆留在小村里洁净的墓碑。
恩慈曾对外婆说的最奢侈的专业,让恩慈此刻清醒,原来她面对世事,真的是一个无用的人。恩慈居留在宏村,日出而起,日落而息,看着走着,然后拿起自己的笔,听从内心的回声,只是将那些声音记录。然后她带着笔记本,到上海将书稿送到一家出版社,人家看过她的稿子再约她来,然后温和地问她,“你以前写过什么?”恩慈答,“什么也不写。”恩慈明白,是她投稿的方式,现在看来已经太迂腐,便淡淡笑了,当你不再追求什么的时候,那追求的东西,便赶着你来了。恩慈出了书,摆上书店的畅销书系列,她在上海签售时,遇到沈旭,这个从结婚后再无联络的男子,此刻又站在她面前,仍如原来一样英俊洁净。恩慈再见到他,依然听见内心疼痛地跳动。沈旭和她抱怨妻子挑剔,娇生惯养,不能体贴他事业的艰难。恩慈只是听着,沉默地看着他,并不插言,然后沈旭问她,“恩慈你现在有版税了,借我20万,年息8%,一年后还你。”恩慈笑笑说,“想不到在这遇见你,但我们已经互相走得太远了。沈旭,不要让我连最后一点感念也失去。”沈旭问她,“你不爱我吗?你知道我有多在乎你吗?”恩慈站起身,没有回答便离开。所有的恋人不能继续走下去,便不要再相见,如果能相见,那情缘一定还是可以继续的。这个牵着自己的手奔跑,站在外婆墓前给她初吻的男子,这个与她在上海相依为命的男子,就这样消失在上海的人群中,再也找寻不到。
从出生到25岁,她与这个男子一起走过童年、少年,和初恋岁月。然后恩慈学习着用3年的时间来忘记他,当重新回到他们一起牵手的小村落,恩慈知道自己荒废的时间太久了,爱过的人,就像桥下的水,流过去便是流过去了。她依然在外婆重新修葺起来的小屋里,只是呆在那里,打扫屋子,去走那些少年无数次走过的小桥与石板路,在街边某一家小店,呆坐一上午、一下午,然后回来穿着外婆的衣服,躺在外婆的大床上沉沉睡去。当年,与沈旭生气时,她都会回到这里,她一次次以为沈旭会回到这里来找自己,可是沈旭一次也没有找对。那个像影子一样生生要与自己连在一起的人,就这样撕裂,无处找寻。未来的岁月,恩慈将只有自己,再也没有如影随行的影子与自己做伴。外婆过世,父母过世,沈旭在人生的路上就这样丢失,恩慈将过什么样的日子?她只是日日陪伴在外婆的墓前,无语看着外婆的墓碑,光与暗影中,从明亮温暖变成死寂。
她读了从辉的那些信,看到另一个少年一生的成长与心绪。她找出自己年少时,写给沈旭的信,再读从辉给她的信,看到两个少年,在不同的时空,如何将心交付,如何忐忑不安,如何爱到不能表达,只能沉默固执守望,从辉温暖清朗的面庞浮上眼前。转眼十·一,从辉来看她,五个月不见,从辉仿佛还像分手时的样子,不曾有一丝变化。恩慈带着他,逛小村,看她少年时的风景,坐在水塘边吹风,就是无所事事地呆着,然后在外婆的厨房里给她做家乡小菜,两个小菜,两碗白饭,一对平静的人在暮色中慢慢吃。
从辉问她:“你不是不能吃米饭吗?”
恩慈笑,“有时候坏到不能再坏,就会向好的方向转变。”夜深的时候,没有开灯,让月光清淡地洒进来,恩慈与从辉并肩躺在外婆的大床上,给他讲童年那些溪流、那些蝴蝶、那些游荡的风……恩慈睡去后,从辉看着恩慈蜷缩的身体,像个害怕黑暗的小女孩,带着怯怯的表情睡着了。这个女子一定是曾怎样爱过一个人,然后心碎再不捡拾,他不知道自己能否与她相爱,都不再带着往日的心碎,疲惫在今天的相守中。可是看着她的表情,他的心很慌乱,很痛,他只想抱紧她,将那疼痛挤出身体。
“和我回故乡吧。”从辉说。
“不,我要重新回到学校,我要把对文字的热爱,去播洒给更年轻的灵魂。”恩慈说。
“已经决定了?”
“是的。3年的游浪,我终于明白,我真的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可以做好什么。我还有全部的热爱,没有放在更多人的心里手里。我要回学校再读书,然后做老师,平淡地将我的热爱,慢慢传递。”
从辉看到恩慈眼里的光,这个女子,终于从自我放逐中,找到回家的路。他慢慢去牵住恩慈的手,恩慈并不惊慌,安然在他掌心。“让我们一起,好吗?”从辉侧过脸看着恩慈。
恩慈笑眯眯地望着他,“谁也不知道未来,但总要上路,你愿意尝试吗?”
从辉重重地点头,像个孩子一样,望着恩慈清澈的眼眸,他要和她一起,重回少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