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记念刘和珍君》中两个疑问的再思考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dsly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疑问一:文章第一节的最后,鲁迅先生为何要“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尤其是为何要用自己的“苦痛”使“它们”(包括段祺瑞政府与流言家,但主要指流言家)“快意”?
  思考:这句话首先表现了面对段祺瑞政府统治下的和“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把持着话语权的“非人间”,鲁迅先生产生的深重的无力感。既然面对“浓黑”的“非人间”,面对“下劣凶残”到连“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的“我”都出乎意料的段政府,面对混淆视听颠倒黑白,“下劣”到“出于我的意外”的“流言家”,“我”还能怎么样呢?“我”能说什么?“我”说什么又能起到哪怕一丁点的作用呢?面对这样的“非人间”,面对这样的“学者文人”,既然“我”无能为力,那就把“我”的“最大哀痛”显示出来,让“它们”因为“我”的哀痛而自得而高兴吧!这样的话,是负气话,选择这样使敌人“快意”的做法,甚至已经带有某些自虐的性质,但却恰恰表现了鲁迅先生在烈士牺牲后深重而又无法释怀的无力感。
  既然对烈士的牺牲无能为力,表达哀痛只不过是让敌人感到快意,那么,把这种哀痛深藏起来,不让敌人知道,不让“它们”因此而高兴自得,行不行?不行。因为如果大家都不说话,就会让敌人认为“它们”真的将烈士牺牲的真相掩盖起来了,“它们”会因此更为高兴自得。因此,将哀痛显示出来虽然可能让敌人“快意”,但却可以告诉敌人,烈士牺牲的真相并未如“它们”所希望的那样所有人都不知道。如此一来,烈士的牺牲就不会毫无意义。正因为如此,鲁迅先生才不仅要把自己的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敌人“快意”,而且要“将这作为后死者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疑问二:鲁迅先生说敢于直面惨淡人生敢于正视淋漓鲜血的真的猛士是“哀痛者”与“幸福者”。说真的猛士是“哀痛者”没有问题,可为什么又说他们是“幸福者”呢?
  思考:这个问题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上三处谈到。第一处在第58页第一行,“他们(即真的猛士)当然要承受超乎寻常的哀痛,但是为改变惨淡的人生,为创造幸福的人生,他们本身也是幸福者”,意为真的猛士的幸福源于对幸福的创造和追求。第二处在第60页第三十三行,“他们(亦即真的猛士)……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这两处均为该书编者的看法。第三处在第64页第二十三行,“同时也只有真正的革命者能够看到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这样,他也是幸福的”,这句话出自该书选录的冯雪峰的《〈记念刘和珍君〉文中几个句子的解释》一文。
  这几种解释虽然都有些道理,也似乎都能够自圆其说,但却均脱离了文本的具体语言环境,因此,只能是撇开作者本意的臆测。我们对一篇文章中任何一句话含义的解释都是在试图探得作者的本意,而要比较准确地探得作者的本意,必须将一句话放到一段话甚至是整篇文章中去理解。
  这句话在文章第二节的开头。这一节与第一节一样,仍然是在写写作这篇文章的原因。在这一节中,鲁迅先生告诉读者自己写这篇文章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唤醒庸人,不至于使庸人忘记烈士的鲜血。不过,既然是要提醒庸人,为何要写“真的猛士”呢?原来“真的猛士”是一面镜子,是一面能够照出庸人灵魂与生活的镜子;同时,“真的猛士”又是一面旗子,是树在“庸人”面前的一面旗子。写“真的猛士”,作者是用以和“庸人”对比的。因此,要理解作者为什么说“真的猛士”是“幸福者”,我们必须先了解“庸人”是一群怎样的人。我们先看鲁迅先生是怎么写“庸人”的。他说 :“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逝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与微漠的悲哀。就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很显然,“庸人”虽“庸”,但他们绝不同于后文中的“无恶意的闲人”。因为对于“无恶意的闲人”来说,烈士的牺牲只是他们饭后的谈资,是他们用来打发无聊生活的小插曲;而对于烈士的牺牲,“庸人”却是感到了悲哀。这种悲哀,既是为烈士,但更是为自己,因为他们从烈士的死,看到了自己生活在怎样的黑暗中。他们看到自己处在这样的黑暗中,当然也会感到“艰于呼吸视听”,当然也会想到斗争与反抗以改变处境。这正是先生还没有对“庸人”完全失望而要唤起他们的原因。只是,他们不是“真的猛士”,他们没有“直面惨淡的人生”和“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勇气,因此,他们又必须淡化甚至忘掉悲哀,于是,他们寄望于时间的流逝。需要说明的是,悲哀的淡化乃至忘记,实则就是对黑暗现实反应的钝化乃至接受。如此,他们也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苟且活着,而“这似人非人的世界”也将因为他们的“苟活”而继续得以维持了。如果这样,他们将永远生活于“似人非人的世界”,他们的生活将永远没有希望。怎么办?做“真的猛士”。“真的猛士”虽然由于看清了人生的悲惨暗淡,看到了战友的流血牺牲而感到“哀痛”,但同时,因为他们看到了战友为改变悲惨暗淡的现实不惜流血牺牲,他们也就看到了未来的希望。这样,作者写这一节文字的用意就非常明显了,即告诉“庸人”与其做一个没有未来的“苟活者”,不如做一名虽“哀痛”却有希望的“猛士”。
  (作者单位:河南省灵宝市实验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用同位素标记cDNA探针的斑点杂交方法观察了BXSB小鼠肝肾、脾脏器中C-myc和N-ras原癌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SLE发病较重的4-6月龄BXSB雄鼠脾脏和肾脏均表达C-mycmRNA,肝脏未见表达。SLE发病较轻的4-6周龄BXSB雄鼠仅发现脾脏
仙桃市境内河流纵横、水务紊乱,湖泊遍布,垸似蜂房,雨洪同期,涝水难泄,易渍成灾,故而防汛工作成为仙桃市所有工作的重点。结合水利环境探索新时期防汛工程和防汛工作新措施是仙桃市
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会学”,必须采用多方位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活跃的问题情境和指导灵活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一、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是一门必修课,在教学中要突出数学素质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数学修养的人才。教学上,教师应转变观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承认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
摘要:目前,学生中间实习的目的不明确,实习的安排、学生实习过程的管理、评价机制的操作以及实习成绩的审核都存在随意性,不规范,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严重影响了中间实习的效果。为了规范学生的中间实习,使中间实习落到实处,提高中间实习的效果,有必要对中间实习进行课程化设计。  关键词:中间实习;课程化;设计  一、明确中间实习的特点  中间实习就是在顶岗实习之前,让学生到相关企业学习两周,主要了解企业的运
我们常常说,读书要有语感,学生的语感需要教师悉心培养、指导。而老师上课则需要一种课感。课感从何体现呢?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接话艺术上。课的对话技术,说白了就是接着说,最难的就是接话头,话头怎么接呢?这里就有大量的技术问题,下面就一些课堂实录来探讨接话的艺术。  一、确定接话的角度  王崧舟老师曾这样导入《长相思》一课的教学:“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藉的笔下,乡愁又成了
摘 要: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质量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效果的好坏。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越来越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顺应新课标的要求,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生对人文知识的感受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阅读教学;课程改革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阻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挥,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阅读的广泛性上也远不能与同时段
用同位素标记cDNA探针的分子杂交方法检测了BXSB小鼠肝、肾、腺、胸腺各脏器中补体C3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3=4月龄雄性BXSB小鼠肝、肾、脾各脏器C3MRNA的表达量较正常对照鼠显著增加。C3基因的过度表达可
棉株理论果节数为A(A+6m-3)/6,迟打顶比早打顶果节数多9m(m+1)/6。合理密度为96*104/[A(A+3)](株/667㎡),行距为4.5Acm,株距为1.543(A+3)cm,丰产性状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