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循心理规律激发乡村小学生作文兴趣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乡村   心理   激发   作文   兴趣
  乡村小学生由于受到环境、方言、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一到作文课就害怕,甚至厌烦。作文没有兴趣是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我在乡村从教二十几年,对这一问题有深刻的体会,也摸索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些方法。
  乡村小学生和城市小学生一样,都有着共同的儿童心理特征:好奇、好动、好新、好问,对新鲜的事物都感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激发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推动力。只要小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就会愉快地、积极地去感受、去练、去写,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中我便依循小学生的这些心理规律,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利用好奇心理,激发作文兴趣
  大自然是多姿多彩的,是神奇的。利用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带领他们到户外去,看一看夕阳红、闻一闻稻花香、听一听鸟儿叫,欣賞美丽的田野风光,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从教以来我始终坚持一年四季,每个季度都开展户外活动。春天到了,带领学生到田野里、山坡上去找春天,让学生用笔记下:农民伯伯开始播种了,小草长出嫩芽了,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夏天到了,带领学生到松林里、小溪边去找夏天,让学生用心记住: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溪水哗哗地流着,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秋天到了,带领学生领略五彩缤纷的山村,让学生边观察边写下:金黄的稻田里叔叔阿姨正在收割,一群群山羊正在山坡上吃草。冬天到了,带领学生饱览大山里的好风光,让学生边观察边悟出:光秃秃的树枝随风摆动,似乎在告诉人们冬天到了,春天已经不远了。这样一来,边玩边说,边观察边笔记,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想到什么都记下来。不知不觉一篇篇富有童趣的作文在小作者的笔下写出来了。
  二、抓住好动心理,激发作文兴趣
  将作文教学融入到无穷乐趣的活动中去,这是多年来我一直坚持的教学方法。因为小学生好动,因此平时我就有意识地开展各种活动,例如:“六一”游园活动、班里办学习园地、手抄报、制作节日贺卡、做各种模型等。让学生自己动手,老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动手,好动的天性得到了满足。这时候小学生是很兴奋的,老师就抓住时机让学生争相口头讲述,用自己的话把活动过程讲出来,把心里感受写下来,作文课也就轻松完成了。
  三、迎合好新心理,激发作文兴趣
  好新是小学生的天性,在作文教学中我就针对这一心理特征,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从而激发小学生的作文兴趣。农村小学生往往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不容易把事情写具体,抓不住重点,写出来的都是流水账式作文。例如,有一次学校安排我班清理学校垃圾池,作文课时我就叫学生把清理垃圾的经过写出来,结果大部分只写得一两句话。至于怎么铲,怎么搬,怎么扫,有没有遇到困难,怎样克服困难这些都不写,更谈不上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感人的场面。当然这也就是作文的难点所在,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多媒体教学就派上用场了。作文课上我利用多媒体再现劳动场景,迎合了学生们的好新心理,通过教师的提示、开导,学生很有兴趣地把劳动经过写细致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也基本写出来了,更让我欣喜的是个别同学还能写出了人物的心里活动。
  四、针对好问心理,激发作文兴趣
  本来学生是好问的,如果作文课教师不能针对这一心理特征去设计课堂,学生不愿提问题,课堂死气沉沉,就达不到激发作文兴趣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发挥好问的天性,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的。例如教学生写人物,我让学生充分发言,讨论不同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这时我又运用多媒体再现老、中、少人物的活动镜头。课堂气氛轻松了,学生也愿意提问题了。作文时改掉了面面俱到、从头写到脚的通病,也不再出现大人小孩、张三李四都写成差不多模样的文章。
  由于依循儿童的心理规律,调动儿童的心理动因,激发了儿童的作文兴趣,多年来我所带班级的学生作文都有很大的进步。近几年农村学校大部分是留守儿童,能够把留守儿童的作文水平提高上来是我这位山村教师感到欣慰的事情。
其他文献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教科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是交际型听说课,含五个动物单词和一个功能型对话。熟悉的动物和真实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语言、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语境,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在课堂中要采取多样化的
期刊
教学目标:  1.理解課文,懂得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  2.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大自然气象万千,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今天我们就走进大自然,去了解大自然,一起学习第八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自然之道》  师:读题目,想一想“道”是什么意思?进而理解课题的意思。  生:道理,规律。自然之道就是大自
期刊
本文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为例,试图以人物的“选择”为设计主线进行历史教学的尝试。  一、毛泽东在长征之前的“选择”  【问题1】1933年3月第四次反“围剿”结束后,中央苏区发展到全盛,一个愈“剿”愈强的红色根据地顽强地矗立在中华大地。那么,有哪些因素使中央苏区在毛泽东的领导之下,不仅成功粉碎了敌人的四次“围剿”,而且日益发展壮大?  教师:毛泽东在革命斗争过程中,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农村革命根
期刊
一、适合数学课堂的电子书包  电子书包是利用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的便携式终端,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功能。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在数学课堂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因此在使用电子书包功能时应结合数学本身具有的特性去更好的辅助数学课堂,帮助师生更加高效的完成课堂教学。  二、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模式是指学
期刊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从日常生活中直接感受,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2.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远近有关.  3.知道不同声源发出的音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时观察到的现象知道影响音调高低响度大小的因素  2、通过观察、分析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习利用仪器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  (三
期刊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语言领域中明确指出“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幼儿在活动中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伴的发言,才能积极地有意义地参与教学活动,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活动有效地进行,做到活而不失有序。不光是在幼儿园的活动中,在生活中,在日常交际中,幼儿的倾听能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倾听是幼儿最早掌握的语言活动,良好的
期刊
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感知5以内物品的数量。  2、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物品,能进行物与数的对应计数。  3、激发幼儿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其理解、动手操作、口语表达能力。  过程:  一、去小动物家做客  1、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激发幼儿欲望(手机响、接电话)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是谁打来的电话吗?  师:陈老师刚刚接到花猫村长的电话,说它们的动物新村建好了,请我们小(1)班小朋友去它们
期刊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学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利用“疑”点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使学生成为“问”的主体,这也是课堂获得“信息源”的主要途径之一。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质疑,培养学生的求疑能力,让学生从被动变为积极主动探究,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呢?  一、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高瞻远瞩地首次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这一科学论断高度概括了现代化强国无一不与教育紧密联系的内在规律,一流国家需要一流教育,一流教育成就一流国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一名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备受鼓舞,同时也感觉责任重大。现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工作实际谈几点感受。  一、深刻认识教育的重大意义  中华五千年文明告诉
期刊
坊间流传“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而阅读的关健在于培养自学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呢?  从阅读教学来说,课文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主要凭借,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从两个方面获取知识。一方面是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如读了《海底世界》,就会知道海底有哪些动物,哪些植物;而且海底没有光,没有声音。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就会知道十九世纪丹麦也和旧中国一样,劳动人民在受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