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索设置肺癌专病管理师对肺癌患者实施全程管理的可行性与效果,为慢性病患者的规范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建立患者全程管理中心,设立专病管理师岗位,对肺癌患者实施全程管理模式,并对人组患者的活检筛查结果、随访依从率、诊疗完成率、自我管理能力及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设立岗位1年以来,累计登记人组患者5 576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者186例,其中活检筛查恶性比例为91.9%,高于实施前比例(35.3%)(P<0.001),各时间段随访依从率均为100.0%,医疗护理服务完成率为95.3%,患者自我
【机 构】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610041成都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设置肺癌专病管理师对肺癌患者实施全程管理的可行性与效果,为慢性病患者的规范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建立患者全程管理中心,设立专病管理师岗位,对肺癌患者实施全程管理模式,并对人组患者的活检筛查结果、随访依从率、诊疗完成率、自我管理能力及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设立岗位1年以来,累计登记人组患者5 576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者186例,其中活检筛查恶性比例为91.9%,高于实施前比例(35.3%)(P<0.001),各时间段随访依从率均为100.0%,医疗护理服务完成率为95.3%,患者自我管理得分从(7.98±2.34)分提升至(9.42±1.63)分(P<0.001),总体满意度为96.3%.结论:肺癌患者全程管理模式实现了肺结节的早期精准识别、肺癌风险的周期评估与肺癌诊疗的规范管理,提升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就诊满意度.肺癌专病管理师岗位的设置,为规范慢性病患者管理、丰富护理学科内涵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描述肝移植受者从进入肝移植等候名单之日起到肝移植手术前这一时段的真实心理体验,希望能给予身处“困境”的患者些许指引、共情,同时为医护人员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解释现象学分析,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运用目的抽样,通过一对一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法访谈浙江省某医院拟实施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对资料进行分析与主题提炼.结果:肝移植受者移植等候期的心理体验包括理性抉择、患病体验、矛盾的心理-行为反应、益处发现4个主题.结论:肝移植受者移植等候期的患病体验较为复杂,矛盾的心理-行为反应共存,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护士不同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效应.方法: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对湖南省10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012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3.4%的ICU护士出现职业倦怠.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间起部分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2.1%,其中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26.2%和5.9%.结论:ICU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率较高,社会支持不仅直接作用于职业倦怠,还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
综述糖尿病患者运动依从性的研究现况,分析影响糖尿病患者运动依从性的因素,阐述提高运动依从性的干预措施,以期为提高糖尿病患者运动依从性提供依据.
患者在心脏病发作后常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以及对疾病进展的恐惧,这些精神状态对心脏病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综述了疾病进展恐惧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心脏病患者康复方案及实施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卫生经济学评价不断应用在临床领域中,近年来慢性伤口管理的卫生经济学评价逐渐发展起来.从慢性伤口的投入及产出指标,卫生经济学评价在不同种类慢性伤口管理中的应用现状,护士在慢性伤口管理卫生经济学评价中发挥的作用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
对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中某医院护理队伍参与的转运等工作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成立管理小组、迅速制定管理方案、统一指挥行动.结合此次实践及灾害护理发展现况,建议针对不同实践目标建立分层培训机制,同时遴选和重点培训一批灾害护理专科护士,储备专科人才;加强省内外交流,构建、改良或引进灾害护理课程框架和专业教材,完善培训体系;探索构建适合本地特色的灾害护理模式,提高灾害护理能力.
目的:调查神经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浆置换中低血压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监护室69例行血浆置换的神经免疫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血浆置换资料收集表对血浆置换中低血压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69例患者中无低血压发生36例(52.17%),发生轻度低血压9例(13.04%),发生中度低血压24例(34.78%),无重度和极重度低血压发生;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置换中使用镇静药物、置换前收缩压是神经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浆置换中低血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癌症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伴随医疗诊治水平的不断提升,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得到延长,癌症生存者群体越来越庞大.癌症患者从诊断、治疗到治疗结束后的康复阶段,会面临不同症状的困扰,包括疾病和治疗相关症状,如疼痛、疲乏、恶心、呕吐、厌食、呼吸困难、焦虑、抑郁等.癌症患者的症状具有个体差异性,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呈动态变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因此有必要对癌症患者进行症状管理,给予其专业照护,预防
对护患信任的影响因素、评估工具、提升护患信任关系的对策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护患信任关系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在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参考.
对习惯的概念,习惯性行为的形成要素、测量方法及医护人员习惯性临床行为相关的理论机制展开文献回顾,并提出临床行为改变策略的相关建议,助力医护人员更有效地改变常规固有习惯,作出更理性、更符合循证实践要求的行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