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念解说:
“抑扬”手法是古今诗文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一般来说,按“抑”、“扬”出现的先后,可分为:“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两种。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即作者本想褒扬某个人或物,但他却是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先按下一笔,而后才对此人或物加以褒扬;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即作者本来想要批评指责某一个对象,可他却在文章开篇部分以赞美颂扬的口气来写,最后给人一种出乎意料或恍然大悟的感觉,从而在对象自身的反差中,暴露其弱点或丑恶的一面。在文章中运用抑扬手法,可以使诗文跌宕起伏,摇曳生姿,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在鉴赏诗文时,如果遇到考查此类表现手法的题目,我们就要仔细分析作者“扬抑”的对象,不要错解了作者的本意。还要注意把握前后内容的变化,前后感情的落差,分析使用抑扬关系的情况,从而达到准确鉴赏的目的。
中考点击:
★真题再现:
18.(2009年河南省周口市中考语文卷)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相关语段简要分析其作用。
“你是个鳖熊!”声不高,字咬得很重。
鳖者,水底烂泥里的硬壳软体爬行运动;熊者,天下蠢笨无二的“黑瞎子”。在我们那个地方,这是个恶狠狠的、咬牙切齿的比喻。
“谁说的?这是谁说的?”我止住脚步,脚底猛地腾起一股无名火,屏住呼吸,胸脯一起一伏。
“是村里老人说的!”
“这么说,你……你信那些老不死的嚼舌头了?!”
她垂低头,没有了任何声息。伸出一只脚在软沙上划过来划过去,金黄色的细沙净净亮亮的,宛若凝结在地的晚霞,纯洁无比。
“有话早说,回头还来得及。往后后悔就迟啦。”我正告她,催她重新表态。订婚仅仅是个形式,这“订婚”与“结婚”之间,才横亘着爱河里真正的关口。
她抬起美丽的细长的眼睛,瞅了瞅东方那刚刚托起新月而呈现暗紫色的山垭,脚趾依然下意识地划着弧圈,划着划着,长长地舒一口气:“唉!老人还说来:灵性人是鳖熊的奴!”
(节选自杨闻宇散文《日月行色》)
★思路解析:
本题是考查学生对“欲扬先抑”手法的认识和理解,具体解题时,考生在界定手法后,在语段中找到相应内容,再分析这一手法的表达作用。而表述答案时,要紧扣住表现手法与人物形象、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这一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
这个语段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这主要体现在女主人公的两次回答上。她前面说“你是个鳖熊”,激起了“我”的“无名火”,两人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后面却说“灵性人是鳖熊的奴”,表明她真心喜欢“我”,让“我”突生欣喜之情,两人关系一下子明朗起来。
这种手法在文中既突出了男主人公的可爱(灵性),增强了女主人公表达情感的效果;同时,前后对照又造成悬念曲折,增添了些许情趣。
迁移训练:
阅读下面的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大彭的脑瓜进了水。”(提示语在前,先声夺人)熟悉大彭和不熟悉大彭的人都这么说。(人们都这样评价大彭,狠狠地“抑”了一笔)
当然,说大彭脑瓜进了水的人自然有他们的理由和道理。(过渡下文,点明人们如此评价大彭的理由和道理)
经过数年打拼,大彭的腰包有钱了,但再有钱也经不住瞎捣鼓瞎折腾呀。
大彭先是一反常态拾破烂般盘下一块地,尽管那价格不算贵,但也不算便宜呀,再瞧周边那恶劣糟糕的环境,恐怕谁见了都避之不及。
原来,经过对梦湖的综合治理,大彭早先花三百万元盘下的梦湖周边地皮价格一下子上涨了十倍。如果在这片土地上建商品房出售,那利润又会是多少?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熟悉大彭和不熟悉大彭的人不由一个个目瞪口呆,且一个个眼热起来。(“眼热”一词,准确地表现了人们的心理状态,也从侧面突显大彭的“聪明”)
谁说大彭的脑瓜进了水?
事实证明:不是大彭的脑瓜进了水,是我们的脑瓜进了水,是我们这些自以为脑瓜灵光,自以为要比大彭聪明的人脑瓜进了水。(通过议论来说理,原来“不是大彭的脑瓜进了水,是我们的脑瓜进了水”)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我们咋把这句至理名言给忘了呢?(揭示谜底,阐明道理)
(节选自蔡良基小小说《谁说大彭的脑瓜进了水》)
★思考题:
作者主要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大彭的聪明的?结合选文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法辨析:
“抑扬”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它可分为“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两种形式。由于前者在写作时经常被用到,也就被人们所熟悉了。而后者由于在写作中用得较少,读者也就不甚了解。所以,通常说起“抑扬”来,许多人误认为就只是指“欲扬先抑”。
其实,要认清这两种形式,首先必须认清二者的本质区别,即作者的写作目的是有所区别的。
一篇文章中,如果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褒扬,那么就可用“欲扬先抑”法。先出现表达贬斥、否定、讨厌的“抑”,后出现表达褒扬、肯定、喜爱的“扬”。“抑”是手段,“扬”是目的;前文的“抑”,是为了反衬后文的“扬”。比如杨朔的著名散文《荔枝蜜》,作者在开头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所以对蜜蜂总有一种“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由蜜蜂的勤恳、无私联想到中国劳动人民的美德,从而表达主旨。
一篇文章中,如果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贬抑,那么就可用“欲抑先扬”法。具体来说,在使用欲抑先扬之法时,表达褒扬、肯定、喜爱的“扬”先出现,表达贬斥、否定、厌恶的“抑”后出现,“扬”是手段,“抑”是目的。比如《水浒传》中的“武松醉打蒋门神”这一回目,作者先把蒋门神描写得如何厉害,如何了不得,很多武艺高强的人都不是他的对手,这是“先扬”。可武松一出场,几个回合,蒋门神就趴下了,这是“后抑”。这一方面衬托了武松的威武,一方面揭露了蒋门神欺软怕硬的懦弱本质。
沙场练兵:
美文链接一:
仙人掌花
曹乾石
看见别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了我养花的兴致。我从花草市场陆续买了一些回家种养,海棠、月季、杜鹃、米兰、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施肥,但终究是很难坚持,结果一盆盆花草都枝枯叶落。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只是闲情逸致,那完全是精明勤快人的事儿,与我这个愚汉、懒汉无缘。
例外的是,只有一盆仙人掌活了下来。
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要是海棠、月季、杜鹃、米兰也这样易于生存该有多好啊。对于仙人掌的存在,我也不再关心。
许久后的一个黄昏,我倚着阳台观望,无意中又瞥见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却忍不住大笑起来。
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活像一张老人的脸。
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都困难。这可怕的东西!
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一到,奇迹竟发生了。一个久雨后的清晨,我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发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映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竟然是花。
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12个金黄色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此刻,仙人掌正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朵,能不倾注全部心血吗?
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正是有了这冷峻和坚强,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之后,我们还能欣赏到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它绝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肃然起敬。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思考练习:
1.在开花之前,“仙人掌”与“海棠、月季、文竹”等花草在外表与品格上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段画线句子中的“啄食”一词形象生动,请对此作一点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仙人掌花”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请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详写其“异常漂亮”的?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文链接二: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思考练习:
5.诗歌第一句写少妇“不知愁”,第四句却又说她“悔”。那么,这首诗采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文链接三:
打工仔
杨崇德
小岩村出了个深圳打工仔,那是发爷的满崽阿贵。
阿贵春节回来的时候,花格子西装,棕色牛皮鞋,还戴着以为是个流氓的乌黑墨镜。招得村里人议论纷纷。好在初一孩子们到发爷家拜年,阿贵给每个娃儿一块钱,人们才意识到阿贵不是流氓,倒像个老板。于是,村里的老老少少开始向阿贵靠近。
阿贵,你在深圳干什么?有人想探听阿贵有钱的原因。阿贵只是笑而不答。就连阿贵的老子发爷也不知道。但是,人们百分之二百地肯定:阿贵这小子发了。
人们的猜测百分之二百正确。正月初五,阿贵就要发爷跟他去深圳看世界,发爷不肯去。阿贵就死缠,说:“爹,你就去吧,这把年纪了,再不去看看那里的热闹世界就没有机会了。”发爷还是不肯去。阿贵就说:“爹,跟我去一趟吧,反正我在那边又不干坏事。”发爷听了阿贵这句话,心里亮堂了几分。最后,在乡邻们的劝说下,发爷跟阿贵到了深圳。
深圳这个五彩缤纷的城市,在发爷眼里就是天堂。阿贵陪父亲逛了深圳的几个风景点,最后告诉父亲怎么过马路、怎么回家就自个儿上班去了。头两天,发爷不敢离开阿贵的房间。至多是在他房门口看行人,看车辆,看他从未看到过的热闹景象。过了几天,发爷的胆子就大了,能够远离阿贵的住房,沿街去瞧去望。阿贵很忙,除了按时给发爷准备三餐外,整天早出晚归。
这天,发爷转到了一个比较繁华的地方,发现有个胖女人坐在那里,双眼微闭,她的双脚被一个人抱着。发爷很好奇,走到旁边看热闹。抱脚的人很投入,正在用小刀给女人修脚趾甲。趾甲被修整得圆圆的,抱脚人又用小刀将指甲刮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涂上红油,很好看,也很新鲜。发爷在这里出神地站了近十分钟。胖女人给抱脚人付了20块钱,抱脚人躬腰连说“谢谢”。抱脚人转过身,发爷的脑神经被重重地刺了一下:抱脚人竟是自己的儿子阿贵!
发爷不等阿贵喊出半个“爹”字,就给了阿贵一耳光,脖筋如蚯蚓般地骂道:“没出息的东西,想不到你干的竟是这等活!跟我老老实实回家种田去!”
这一晚发爷半粒米都没吞下。第二天,不管阿贵怎么求,发爷还是回到他的小岩村。乡邻们很高兴地围着发爷讲深圳,发爷就说深圳的车子好看房子好看。有人问阿贵在那好吗?发爷说:“好好。”但是,发爷从此就病倒了,病得让人越来越为他惋惜:放着好日子不过,就要走了。
阿贵从深圳赶回来的时候,发爷已经咽了气。阿贵跪在发爷的灵床边不愿起来。
发爷快入殓的时候,阿贵用小刀给发爷修了脚趾甲,圆圆的,然后用指甲油涂了一遍又一遍,很好看,也很新鲜。小岩村的人都说发爷的脚趾甲很好看,很新鲜。
(选自《羊城晚报》)
★思考练习:
6.小说开头写阿贵回小岩村过春节的情景,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发爷和阿贵各是怎样的人物?请结合文章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设置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有人认为职业不分贵贱,只要兢兢业业做好就行;有人则认为,职业是有差别的,一个人应该选择智力程度高、能发挥出更大才华的职业。你对这两种看法持什么意见?联系本文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链接: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漫漫,难免会有失意、伤痛、迷茫等等人生灰暗的时候,每当这种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和包容……将显得尤其珍贵。就像一篇文章中的偷儿,当他误入人生歧途的时候,正是山僧送给他的“一轮明月”,不但照亮了他回家的路,而且涤尽了他内心的邪念。在你的人生阅历中,是否也曾收到或馈赠过这轮“明月”呢?
请以“送你一轮明月”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材料+文题”形式的命题作文。要写好这篇作文,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审清题目,理解“明月”内涵
审读作文材料,明确文题所隐含的信息,弄清题眼“明月”的内涵,这是作文的第一步。仔细审读后,便可知这轮“明月”,既可以是你胆怯时老师会心的微笑,也可以是你缺乏信心时别人热情的鼓励;既可以是生病时同学的关心问候,也可以是自卑时他人的真心激励;既可以是失意时真心的祝福与宽慰,也可以是人生得意时的善意提醒;既可以是迷茫时的真心指路,也可以是沉醉麻木时的严厉批评。
二、选好材料,找准“动人”切口
命题者的意图是让学生叙写身边的真人真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应该把目光投注于现实生活,从自身来选材。比如上述“既可以是……也可以是……”中罗列的材料都可以是我们写作的源泉,也是能够打动人心的写作的切口和支点。只要取材真实,并运用一定的表达技巧,就不难写出一篇“出彩”而又“动人”的文章来。
三、确定文体,追求“诗意”表达
写作时,我们要结合自身实际,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其实,作文提示语“在你人生的阅历中,你是否曾得到或馈赠过这轮‘明月’”一句,分明是在暗示考生最好写成一篇记叙文,来叙述一段自己的人生经历或过程,抒发自己在这个“得月”或“赠月”过程中的真实情感。另外,在行文中要讲究文采,应追求“诗意”表达,娓娓而流畅的叙述,诗意而清新的语言,将情感融入对具体的叙述和描写之中……可以说,厚实、诗意、灵动的文字更容易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文章也更容易出彩,从而赢得高分。
名作链接:
3号床的那个男人
朱 砂
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的那个男人。
男人姓苏,30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男人是本市菜农,城市扩建后被征了地,用补偿款开了一家沙石料厂,阔绰的出手与邋遢的外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词:暴发户。
男人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上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每天坐在桌边大快朵颐,真想不通他怎么就那么爱吃肉。而且,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他便当仁不让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四起,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是他的家。
与3号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极少说话,总是安安静静的。女人患乳腺癌,刚刚手术。儿子上小学,男人靠种地和养些鸡鸭过活。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是那个男孩守候着母亲。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
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也是推来让去的。有时男人会带些从街上买的卤肉来,女人总是先埋怨男人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一日,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男人给我和3号床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嚼出了满嘴的香。尤其是3号床的男人,像发现了新大陆般,一再恳求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说自己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自己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
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几天后,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3号床如获至宝,非要给对方27块钱,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3号床的男人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自己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新鲜的,有多少要多少。1号床的男人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挖。男孩很勤奋,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挖到二三十个,3号床的男人总是照单全收。有了这项收入,1号床的餐桌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个肉菜,几个应季的水果,晚上再加上一袋鲜奶。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多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3号床的男人吃蝉蛹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挖,他按每个2毛钱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卖给男人。
我惊讶于男孩的聪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罐头之类的东西留给1号床,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接受了。从医院出来,刚走了几步,远远看到3号床的男人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子,径直走进路旁的灌木丛中。及至走近,我才发现,他倒掉的竟是蝉蛹!男人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得太多。”
“那你还买?”我疑惑地瞅着男人。“嘿嘿……”男人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腼腆,“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
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接济着1号床的病友。那一刻,我简直不敢相信,在这个男人粗糙容颜的背后,竟有一颗如此细腻而温软的心。
(选自《意林》)
★赏析:
这篇文章成功地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出手阔绰的“暴发户”3号床男人,写他邋遢的外表,写他大大咧咧的做派和大快朵颐的吃相,实在令人反感,这是一“抑”;让人反感的还有他的自私自利——“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他便当仁不让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这是二“抑”。到这里为止,作者已为我们活脱脱地刻画了一个没有修养、没有爱心的“暴发户”形象。但在结尾,作者却来个180度大转弯,“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此时既让读者感到吃惊,细想又在情理当中。“3号床”男人的形象瞬间在我们面前高大起来。短短一篇文章,竟如此的曲折生动,这得力于“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
学生佳作:
送你一轮明月
刘宜昌
送你一轮明月,让它带你走出悲伤;送你一轮明月,让它带你逃离迷茫。
——题记
曾记否,刚步入初中门槛的我一直渴望进夷陵校园,因此我不断汲取知识,不停地努力奋斗,成绩终有显现,一直名列前茅的我料想着自己一定能被保送进入夷陵,从而洋洋自得。
但……
初三的期中考试却打碎了我的梦想。
那日,我静静地坐在窗边,窗外的风正肆意嘲讽着我的失败,而雨也正一直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我握着让人难以置信的成绩单,内心的压抑终如洪水般袭来,泪决堤,肆意而流。
此时的我似乎感觉到夷陵是那般遥不可及,仿佛那是一件奢侈品,我已无力支付。我依旧坐在教室的窗边,一直默默数着内心的悲伤。
突然,一只温暖的大手拂过我的发鬓,回头,凝神,哦!是班主任。
老师走进我,一脸关切地望着我:“怎么?还在想着成绩的事呢!”
我含着泪水,呜咽着:“嗯。”
“走,随我来!”老师道。
我与老师走近窗边,她指着窗外风雨中摇曳的树枝道:“看,那段枝叶。”
那是怎样的一段枝叶啊!枝丫处早已断裂开来,仅有一点枝筋与主干相连,而在狂风中它却只摇不落,任凭风啸雨击,它也不曾离开主干,落入花坛之中。我惊叹之余并深为感动。
“看到了吗?这段残的枝叶在面临死亡之时依旧不肯放弃对生的希望,它面临着大灾难却仍然不肯放弃,依旧为自己的生存奋斗;而你也正经历着你的困境,你又将做出怎样的抉择呢?”老师露出微笑,默默走开。
我站在窗前,夜幕渐渐笼罩,雨停,风止。老师的话以及眼前的树枝似一汪澈澄的月光洗涤着我,是那么亮,那么净。
当我再次坐在桌前,我笑了:我将带着老师的劝慰奋斗下去,一直不停地奋斗下去……
而今,我坐在这中考考场上,我的心是那般平静,一如夜空里高悬的明月,我带着老师当初赠予的明月书写着我的未来。因为我相信……
我相信我的未来会有明月伴行的小径,一直光明延续不停……
★点评:
这篇考场优秀作文特色鲜明,具体来说有如下两点:其一,立意高明,选材得当。作者把“明月”引申为“劝慰”,立意高明。为了表现这个中心,作者便精选了校园生活中的一次挫折下笔成文,具体形象,主题鲜明,可谓用心良苦。其二,构思精巧,写法独特。开篇的题记,简洁点明主旨,新颖别致,为文章增色不少。主体部分,作者巧妙地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来设置情节,行文一波三折,叙事张弛有度,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行文中多种表达方式并用,特别是环境的渲染,心理的刻画,语言的描写,为文章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助力不少。另外,考生语言文字的运用娴熟自如,文风精约文雅,读来余韵无穷。
参考答案:
迁移训练:这个语段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先写众人对大彭的错误评价“大彭的脑瓜进了水”,然后用事实证明了大彭的远见,突出了大彭的聪明,并表明“是我们的脑瓜进了水”。这样,便使得文章前后对照,突显主旨。
沙场练兵:1.开花前仙人掌外表丑陋却很倔强,不美不雅却易于成活;海棠、月季、文竹一类花草外表美雅却很娇弱。2.“啄食”一词照应了前面的“喙”,形象地描绘了仙人掌的毛刺获取“阳光和空气”的情态,突出了仙人掌顽强的生命力。3.花的颜色、光泽,花穗的质感,对花粉的感觉。表现了对仙人掌的喜欢、赞美、敬慕之情。4.先抑的内容:仙人掌外形丑陋;后扬的内容:仙人掌顽强。作用:使行文起伏,有悬念,不平淡,从而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5.诗歌采用了欲抑先扬之法,通过刻画少妇情绪的微妙变化,深刻地表现了她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突出了“闺怨”的主题。6.表现阿贵气度不凡;制造悬念,他怎么“发”的;与后文形成对比。7.发爷是个观念陈旧、死爱面子保守的农民。阿贵是个孝敬父母,自尊自强,思想解放的新一代农民。8.小说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以推进情节:阿贵从深圳回家过年,不啻“天堂”来客。发爷到那里一看,果然是个“天堂”。笔锋一转,发现儿子原来在天堂里替人修脚,如五雷轰顶,气病而死。9.答案不唯一。可以同意前者,也可以同意后者,也可以将两者辩证地联系起来。同意前者可以从社会分工的必要性、一个社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来谈。同意后者可以从怎样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知识经济时代的工作特点、当代青年的使命来谈。无论哪种观点,都要结合这篇小说的内容来谈。
“抑扬”手法是古今诗文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一般来说,按“抑”、“扬”出现的先后,可分为:“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两种。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即作者本想褒扬某个人或物,但他却是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先按下一笔,而后才对此人或物加以褒扬;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即作者本来想要批评指责某一个对象,可他却在文章开篇部分以赞美颂扬的口气来写,最后给人一种出乎意料或恍然大悟的感觉,从而在对象自身的反差中,暴露其弱点或丑恶的一面。在文章中运用抑扬手法,可以使诗文跌宕起伏,摇曳生姿,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在鉴赏诗文时,如果遇到考查此类表现手法的题目,我们就要仔细分析作者“扬抑”的对象,不要错解了作者的本意。还要注意把握前后内容的变化,前后感情的落差,分析使用抑扬关系的情况,从而达到准确鉴赏的目的。
中考点击:
★真题再现:
18.(2009年河南省周口市中考语文卷)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相关语段简要分析其作用。
“你是个鳖熊!”声不高,字咬得很重。
鳖者,水底烂泥里的硬壳软体爬行运动;熊者,天下蠢笨无二的“黑瞎子”。在我们那个地方,这是个恶狠狠的、咬牙切齿的比喻。
“谁说的?这是谁说的?”我止住脚步,脚底猛地腾起一股无名火,屏住呼吸,胸脯一起一伏。
“是村里老人说的!”
“这么说,你……你信那些老不死的嚼舌头了?!”
她垂低头,没有了任何声息。伸出一只脚在软沙上划过来划过去,金黄色的细沙净净亮亮的,宛若凝结在地的晚霞,纯洁无比。
“有话早说,回头还来得及。往后后悔就迟啦。”我正告她,催她重新表态。订婚仅仅是个形式,这“订婚”与“结婚”之间,才横亘着爱河里真正的关口。
她抬起美丽的细长的眼睛,瞅了瞅东方那刚刚托起新月而呈现暗紫色的山垭,脚趾依然下意识地划着弧圈,划着划着,长长地舒一口气:“唉!老人还说来:灵性人是鳖熊的奴!”
(节选自杨闻宇散文《日月行色》)
★思路解析:
本题是考查学生对“欲扬先抑”手法的认识和理解,具体解题时,考生在界定手法后,在语段中找到相应内容,再分析这一手法的表达作用。而表述答案时,要紧扣住表现手法与人物形象、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这一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
这个语段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这主要体现在女主人公的两次回答上。她前面说“你是个鳖熊”,激起了“我”的“无名火”,两人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后面却说“灵性人是鳖熊的奴”,表明她真心喜欢“我”,让“我”突生欣喜之情,两人关系一下子明朗起来。
这种手法在文中既突出了男主人公的可爱(灵性),增强了女主人公表达情感的效果;同时,前后对照又造成悬念曲折,增添了些许情趣。
迁移训练:
阅读下面的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大彭的脑瓜进了水。”(提示语在前,先声夺人)熟悉大彭和不熟悉大彭的人都这么说。(人们都这样评价大彭,狠狠地“抑”了一笔)
当然,说大彭脑瓜进了水的人自然有他们的理由和道理。(过渡下文,点明人们如此评价大彭的理由和道理)
经过数年打拼,大彭的腰包有钱了,但再有钱也经不住瞎捣鼓瞎折腾呀。
大彭先是一反常态拾破烂般盘下一块地,尽管那价格不算贵,但也不算便宜呀,再瞧周边那恶劣糟糕的环境,恐怕谁见了都避之不及。
原来,经过对梦湖的综合治理,大彭早先花三百万元盘下的梦湖周边地皮价格一下子上涨了十倍。如果在这片土地上建商品房出售,那利润又会是多少?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熟悉大彭和不熟悉大彭的人不由一个个目瞪口呆,且一个个眼热起来。(“眼热”一词,准确地表现了人们的心理状态,也从侧面突显大彭的“聪明”)
谁说大彭的脑瓜进了水?
事实证明:不是大彭的脑瓜进了水,是我们的脑瓜进了水,是我们这些自以为脑瓜灵光,自以为要比大彭聪明的人脑瓜进了水。(通过议论来说理,原来“不是大彭的脑瓜进了水,是我们的脑瓜进了水”)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我们咋把这句至理名言给忘了呢?(揭示谜底,阐明道理)
(节选自蔡良基小小说《谁说大彭的脑瓜进了水》)
★思考题:
作者主要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大彭的聪明的?结合选文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法辨析:
“抑扬”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它可分为“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两种形式。由于前者在写作时经常被用到,也就被人们所熟悉了。而后者由于在写作中用得较少,读者也就不甚了解。所以,通常说起“抑扬”来,许多人误认为就只是指“欲扬先抑”。
其实,要认清这两种形式,首先必须认清二者的本质区别,即作者的写作目的是有所区别的。
一篇文章中,如果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褒扬,那么就可用“欲扬先抑”法。先出现表达贬斥、否定、讨厌的“抑”,后出现表达褒扬、肯定、喜爱的“扬”。“抑”是手段,“扬”是目的;前文的“抑”,是为了反衬后文的“扬”。比如杨朔的著名散文《荔枝蜜》,作者在开头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所以对蜜蜂总有一种“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由蜜蜂的勤恳、无私联想到中国劳动人民的美德,从而表达主旨。
一篇文章中,如果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贬抑,那么就可用“欲抑先扬”法。具体来说,在使用欲抑先扬之法时,表达褒扬、肯定、喜爱的“扬”先出现,表达贬斥、否定、厌恶的“抑”后出现,“扬”是手段,“抑”是目的。比如《水浒传》中的“武松醉打蒋门神”这一回目,作者先把蒋门神描写得如何厉害,如何了不得,很多武艺高强的人都不是他的对手,这是“先扬”。可武松一出场,几个回合,蒋门神就趴下了,这是“后抑”。这一方面衬托了武松的威武,一方面揭露了蒋门神欺软怕硬的懦弱本质。
沙场练兵:
美文链接一:
仙人掌花
曹乾石
看见别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了我养花的兴致。我从花草市场陆续买了一些回家种养,海棠、月季、杜鹃、米兰、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施肥,但终究是很难坚持,结果一盆盆花草都枝枯叶落。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只是闲情逸致,那完全是精明勤快人的事儿,与我这个愚汉、懒汉无缘。
例外的是,只有一盆仙人掌活了下来。
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要是海棠、月季、杜鹃、米兰也这样易于生存该有多好啊。对于仙人掌的存在,我也不再关心。
许久后的一个黄昏,我倚着阳台观望,无意中又瞥见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却忍不住大笑起来。
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活像一张老人的脸。
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都困难。这可怕的东西!
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一到,奇迹竟发生了。一个久雨后的清晨,我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发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映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竟然是花。
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12个金黄色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此刻,仙人掌正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朵,能不倾注全部心血吗?
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正是有了这冷峻和坚强,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之后,我们还能欣赏到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它绝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肃然起敬。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思考练习:
1.在开花之前,“仙人掌”与“海棠、月季、文竹”等花草在外表与品格上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段画线句子中的“啄食”一词形象生动,请对此作一点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仙人掌花”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请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详写其“异常漂亮”的?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文链接二: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思考练习:
5.诗歌第一句写少妇“不知愁”,第四句却又说她“悔”。那么,这首诗采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文链接三:
打工仔
杨崇德
小岩村出了个深圳打工仔,那是发爷的满崽阿贵。
阿贵春节回来的时候,花格子西装,棕色牛皮鞋,还戴着以为是个流氓的乌黑墨镜。招得村里人议论纷纷。好在初一孩子们到发爷家拜年,阿贵给每个娃儿一块钱,人们才意识到阿贵不是流氓,倒像个老板。于是,村里的老老少少开始向阿贵靠近。
阿贵,你在深圳干什么?有人想探听阿贵有钱的原因。阿贵只是笑而不答。就连阿贵的老子发爷也不知道。但是,人们百分之二百地肯定:阿贵这小子发了。
人们的猜测百分之二百正确。正月初五,阿贵就要发爷跟他去深圳看世界,发爷不肯去。阿贵就死缠,说:“爹,你就去吧,这把年纪了,再不去看看那里的热闹世界就没有机会了。”发爷还是不肯去。阿贵就说:“爹,跟我去一趟吧,反正我在那边又不干坏事。”发爷听了阿贵这句话,心里亮堂了几分。最后,在乡邻们的劝说下,发爷跟阿贵到了深圳。
深圳这个五彩缤纷的城市,在发爷眼里就是天堂。阿贵陪父亲逛了深圳的几个风景点,最后告诉父亲怎么过马路、怎么回家就自个儿上班去了。头两天,发爷不敢离开阿贵的房间。至多是在他房门口看行人,看车辆,看他从未看到过的热闹景象。过了几天,发爷的胆子就大了,能够远离阿贵的住房,沿街去瞧去望。阿贵很忙,除了按时给发爷准备三餐外,整天早出晚归。
这天,发爷转到了一个比较繁华的地方,发现有个胖女人坐在那里,双眼微闭,她的双脚被一个人抱着。发爷很好奇,走到旁边看热闹。抱脚的人很投入,正在用小刀给女人修脚趾甲。趾甲被修整得圆圆的,抱脚人又用小刀将指甲刮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涂上红油,很好看,也很新鲜。发爷在这里出神地站了近十分钟。胖女人给抱脚人付了20块钱,抱脚人躬腰连说“谢谢”。抱脚人转过身,发爷的脑神经被重重地刺了一下:抱脚人竟是自己的儿子阿贵!
发爷不等阿贵喊出半个“爹”字,就给了阿贵一耳光,脖筋如蚯蚓般地骂道:“没出息的东西,想不到你干的竟是这等活!跟我老老实实回家种田去!”
这一晚发爷半粒米都没吞下。第二天,不管阿贵怎么求,发爷还是回到他的小岩村。乡邻们很高兴地围着发爷讲深圳,发爷就说深圳的车子好看房子好看。有人问阿贵在那好吗?发爷说:“好好。”但是,发爷从此就病倒了,病得让人越来越为他惋惜:放着好日子不过,就要走了。
阿贵从深圳赶回来的时候,发爷已经咽了气。阿贵跪在发爷的灵床边不愿起来。
发爷快入殓的时候,阿贵用小刀给发爷修了脚趾甲,圆圆的,然后用指甲油涂了一遍又一遍,很好看,也很新鲜。小岩村的人都说发爷的脚趾甲很好看,很新鲜。
(选自《羊城晚报》)
★思考练习:
6.小说开头写阿贵回小岩村过春节的情景,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发爷和阿贵各是怎样的人物?请结合文章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设置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有人认为职业不分贵贱,只要兢兢业业做好就行;有人则认为,职业是有差别的,一个人应该选择智力程度高、能发挥出更大才华的职业。你对这两种看法持什么意见?联系本文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链接: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漫漫,难免会有失意、伤痛、迷茫等等人生灰暗的时候,每当这种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和包容……将显得尤其珍贵。就像一篇文章中的偷儿,当他误入人生歧途的时候,正是山僧送给他的“一轮明月”,不但照亮了他回家的路,而且涤尽了他内心的邪念。在你的人生阅历中,是否也曾收到或馈赠过这轮“明月”呢?
请以“送你一轮明月”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材料+文题”形式的命题作文。要写好这篇作文,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审清题目,理解“明月”内涵
审读作文材料,明确文题所隐含的信息,弄清题眼“明月”的内涵,这是作文的第一步。仔细审读后,便可知这轮“明月”,既可以是你胆怯时老师会心的微笑,也可以是你缺乏信心时别人热情的鼓励;既可以是生病时同学的关心问候,也可以是自卑时他人的真心激励;既可以是失意时真心的祝福与宽慰,也可以是人生得意时的善意提醒;既可以是迷茫时的真心指路,也可以是沉醉麻木时的严厉批评。
二、选好材料,找准“动人”切口
命题者的意图是让学生叙写身边的真人真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应该把目光投注于现实生活,从自身来选材。比如上述“既可以是……也可以是……”中罗列的材料都可以是我们写作的源泉,也是能够打动人心的写作的切口和支点。只要取材真实,并运用一定的表达技巧,就不难写出一篇“出彩”而又“动人”的文章来。
三、确定文体,追求“诗意”表达
写作时,我们要结合自身实际,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其实,作文提示语“在你人生的阅历中,你是否曾得到或馈赠过这轮‘明月’”一句,分明是在暗示考生最好写成一篇记叙文,来叙述一段自己的人生经历或过程,抒发自己在这个“得月”或“赠月”过程中的真实情感。另外,在行文中要讲究文采,应追求“诗意”表达,娓娓而流畅的叙述,诗意而清新的语言,将情感融入对具体的叙述和描写之中……可以说,厚实、诗意、灵动的文字更容易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文章也更容易出彩,从而赢得高分。
名作链接:
3号床的那个男人
朱 砂
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的那个男人。
男人姓苏,30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男人是本市菜农,城市扩建后被征了地,用补偿款开了一家沙石料厂,阔绰的出手与邋遢的外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词:暴发户。
男人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上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每天坐在桌边大快朵颐,真想不通他怎么就那么爱吃肉。而且,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他便当仁不让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四起,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是他的家。
与3号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极少说话,总是安安静静的。女人患乳腺癌,刚刚手术。儿子上小学,男人靠种地和养些鸡鸭过活。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是那个男孩守候着母亲。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
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也是推来让去的。有时男人会带些从街上买的卤肉来,女人总是先埋怨男人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一日,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男人给我和3号床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嚼出了满嘴的香。尤其是3号床的男人,像发现了新大陆般,一再恳求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说自己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自己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
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几天后,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3号床如获至宝,非要给对方27块钱,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3号床的男人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自己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新鲜的,有多少要多少。1号床的男人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挖。男孩很勤奋,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挖到二三十个,3号床的男人总是照单全收。有了这项收入,1号床的餐桌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个肉菜,几个应季的水果,晚上再加上一袋鲜奶。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多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3号床的男人吃蝉蛹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挖,他按每个2毛钱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卖给男人。
我惊讶于男孩的聪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罐头之类的东西留给1号床,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接受了。从医院出来,刚走了几步,远远看到3号床的男人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子,径直走进路旁的灌木丛中。及至走近,我才发现,他倒掉的竟是蝉蛹!男人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得太多。”
“那你还买?”我疑惑地瞅着男人。“嘿嘿……”男人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腼腆,“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
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接济着1号床的病友。那一刻,我简直不敢相信,在这个男人粗糙容颜的背后,竟有一颗如此细腻而温软的心。
(选自《意林》)
★赏析:
这篇文章成功地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出手阔绰的“暴发户”3号床男人,写他邋遢的外表,写他大大咧咧的做派和大快朵颐的吃相,实在令人反感,这是一“抑”;让人反感的还有他的自私自利——“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他便当仁不让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这是二“抑”。到这里为止,作者已为我们活脱脱地刻画了一个没有修养、没有爱心的“暴发户”形象。但在结尾,作者却来个180度大转弯,“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此时既让读者感到吃惊,细想又在情理当中。“3号床”男人的形象瞬间在我们面前高大起来。短短一篇文章,竟如此的曲折生动,这得力于“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
学生佳作:
送你一轮明月
刘宜昌
送你一轮明月,让它带你走出悲伤;送你一轮明月,让它带你逃离迷茫。
——题记
曾记否,刚步入初中门槛的我一直渴望进夷陵校园,因此我不断汲取知识,不停地努力奋斗,成绩终有显现,一直名列前茅的我料想着自己一定能被保送进入夷陵,从而洋洋自得。
但……
初三的期中考试却打碎了我的梦想。
那日,我静静地坐在窗边,窗外的风正肆意嘲讽着我的失败,而雨也正一直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我握着让人难以置信的成绩单,内心的压抑终如洪水般袭来,泪决堤,肆意而流。
此时的我似乎感觉到夷陵是那般遥不可及,仿佛那是一件奢侈品,我已无力支付。我依旧坐在教室的窗边,一直默默数着内心的悲伤。
突然,一只温暖的大手拂过我的发鬓,回头,凝神,哦!是班主任。
老师走进我,一脸关切地望着我:“怎么?还在想着成绩的事呢!”
我含着泪水,呜咽着:“嗯。”
“走,随我来!”老师道。
我与老师走近窗边,她指着窗外风雨中摇曳的树枝道:“看,那段枝叶。”
那是怎样的一段枝叶啊!枝丫处早已断裂开来,仅有一点枝筋与主干相连,而在狂风中它却只摇不落,任凭风啸雨击,它也不曾离开主干,落入花坛之中。我惊叹之余并深为感动。
“看到了吗?这段残的枝叶在面临死亡之时依旧不肯放弃对生的希望,它面临着大灾难却仍然不肯放弃,依旧为自己的生存奋斗;而你也正经历着你的困境,你又将做出怎样的抉择呢?”老师露出微笑,默默走开。
我站在窗前,夜幕渐渐笼罩,雨停,风止。老师的话以及眼前的树枝似一汪澈澄的月光洗涤着我,是那么亮,那么净。
当我再次坐在桌前,我笑了:我将带着老师的劝慰奋斗下去,一直不停地奋斗下去……
而今,我坐在这中考考场上,我的心是那般平静,一如夜空里高悬的明月,我带着老师当初赠予的明月书写着我的未来。因为我相信……
我相信我的未来会有明月伴行的小径,一直光明延续不停……
★点评:
这篇考场优秀作文特色鲜明,具体来说有如下两点:其一,立意高明,选材得当。作者把“明月”引申为“劝慰”,立意高明。为了表现这个中心,作者便精选了校园生活中的一次挫折下笔成文,具体形象,主题鲜明,可谓用心良苦。其二,构思精巧,写法独特。开篇的题记,简洁点明主旨,新颖别致,为文章增色不少。主体部分,作者巧妙地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来设置情节,行文一波三折,叙事张弛有度,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行文中多种表达方式并用,特别是环境的渲染,心理的刻画,语言的描写,为文章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助力不少。另外,考生语言文字的运用娴熟自如,文风精约文雅,读来余韵无穷。
参考答案:
迁移训练:这个语段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先写众人对大彭的错误评价“大彭的脑瓜进了水”,然后用事实证明了大彭的远见,突出了大彭的聪明,并表明“是我们的脑瓜进了水”。这样,便使得文章前后对照,突显主旨。
沙场练兵:1.开花前仙人掌外表丑陋却很倔强,不美不雅却易于成活;海棠、月季、文竹一类花草外表美雅却很娇弱。2.“啄食”一词照应了前面的“喙”,形象地描绘了仙人掌的毛刺获取“阳光和空气”的情态,突出了仙人掌顽强的生命力。3.花的颜色、光泽,花穗的质感,对花粉的感觉。表现了对仙人掌的喜欢、赞美、敬慕之情。4.先抑的内容:仙人掌外形丑陋;后扬的内容:仙人掌顽强。作用:使行文起伏,有悬念,不平淡,从而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5.诗歌采用了欲抑先扬之法,通过刻画少妇情绪的微妙变化,深刻地表现了她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突出了“闺怨”的主题。6.表现阿贵气度不凡;制造悬念,他怎么“发”的;与后文形成对比。7.发爷是个观念陈旧、死爱面子保守的农民。阿贵是个孝敬父母,自尊自强,思想解放的新一代农民。8.小说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以推进情节:阿贵从深圳回家过年,不啻“天堂”来客。发爷到那里一看,果然是个“天堂”。笔锋一转,发现儿子原来在天堂里替人修脚,如五雷轰顶,气病而死。9.答案不唯一。可以同意前者,也可以同意后者,也可以将两者辩证地联系起来。同意前者可以从社会分工的必要性、一个社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来谈。同意后者可以从怎样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知识经济时代的工作特点、当代青年的使命来谈。无论哪种观点,都要结合这篇小说的内容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