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20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刘莉华表示,目前夏粮已经丰收到手,增产59.3亿斤。夏粮丰收,为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过,迎接丰收喜悦的同时,节粮减损的弦也时刻不能松懈。
节粮减损等于增产
莱斯特·布朗,美国生态经济学家。他经常关注和研究全球吃饭问题。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布朗先后两次提出谁来养活中国人的问题。他公开预言中国粮食产量将逐年下降并发生粮食危机。
事实是,中国政府目前已发布两版《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对布朗的质疑作出科学回应。到去年,我国粮食产量已实现“十七连丰”,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口粮安全不在话下,布朗的质疑早已不攻自破。
当然,这绝不能成为掉以轻心的理由。中科院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340亿至360亿斤,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
但比起公众关注焦点的餐饮浪费,粮食产后损失其实更加触目惊心。来自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数据显示,我国粮食在储藏、运输和加工等产后环节,每年损失量多达700亿斤以上,这几乎相当于产粮大省吉林全年的粮食产量。
要知道,受冲突、新冠疫情、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全球重度粮食不安全问题持续加剧。联合国粮农组织5月5日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称,去年全球至少有1.55亿人面临重度粮食安全问题,为过去5年之最。
“节粮减损等同于粮食增产,是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司长王宏表示,珍惜粮食,就必须做到减少粮食产后损失。
今年4月,《反食品浪费法》正式发布实施,其中明确提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应当加强粮食仓储流通过程中的节粮减损管理。同时,今年新修订颁布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也对节粮减损作出专门规定。
产后服务效果明显
近年来,安徽省阜南县陆续建立多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帮助农民整理、烘干粮食。粮食品质提升了,农民卖粮的价格也随之上涨。在安徽,从2018年到今年4月,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累计为400万吨粮食提供烘干、清理等服务,减少粮食产后损失10万吨左右。
在五粮液故乡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当地按照“1 N”的思路,投资近3000万元,建成粮食产后服务中心1个、服务点5个,形成以九龙粮库为中心的粮食产后服务网络体系。建成日处理能力250吨粮食整理生产线2条,日加工生产能力300吨大米生产线3条;购置日烘干能力40吨烘干设备3台,检验、输送、清理等设备280余台;建成面积3500平方米中转棚,储存量2.5万吨低温仓等。
依托粮食产后服务,南溪区盘活国有粮企仓储资产,提升经营水平,实现提质增效。3年来,“六代一配”(代质检、代收购、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配送)粮食10余万吨,年减少粮食损耗近200吨,间接增收100万元以上。2020年,南溪区国有粮食企业销售收入7000余万元,比2018年增加5000余万元,实现利润400余万元。
为擦亮四川农业和粮食大省“金字招牌”,四川围绕粮食产后服务集中发力,取得明显实效。
“为帮助解决收获期阴雨天气,粮食受潮霉变产生的烘干、清理难等问题,四川抢抓国家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机遇,大力开展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四川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丽萍表示,目前四川已建设产后服务项目353个,实现73个产粮大县全覆盖,“各地产后服务中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良好,年节粮减损增收约3亿元,年助农增收约6亿元。”
在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中,四川积极推广应用节能型、智能化粮食清理、储藏、烘干等新技术、新装备,帮助种粮农户及时清理、干燥、分类,有效减少粮食霉变、虫害、储存等损失,节粮减损率达3%。与此同时,新技术新装备的运用还降低了产后服务的成本。“经对125个项目点抽样统计,受访农户满意度达到99%。”张丽萍说。
已建服务中心5300多个
“建设一批专业化、市场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促进粮食提质减损和农民增收。”2017年9月,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对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提出明确要求。
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源于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国家粮食局)2017年启动实施的优质粮食工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2019年以来连续三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作出明确部署。作为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优质粮食工程一共包含三个子项,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就是其中重要一项。
粮食收获后,必须及时干燥、清理,依靠传统方法晾晒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农民辛苦种出的粮食容易在这个环节遭受损失。即使排除天灾等因素,农民在空地上晾晒粮食不可避免混进杂质,售卖时粮价自然因而打折扣。
而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的功能,简言之,就是为田间地头收获的粮食及时提供清理、干燥、收储、加工、销售等服务,尤其在应对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中,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更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王宏强调,要强化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用,为农民提供烘干和清理等服务;强化仓房升级改造,支持建设绿色低温仓储设施,降低仓储环节粮食损耗;强化科技创新,开发和推广粮食适度加工技术装备,减少过度加工造成的损失;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开发推广体系化技术成果,促进节粮减损。
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规划建设司司长钱毅看来,粮食产后服务是整个粮食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撑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017年以来,中央财政安排奖励资金215亿元,引导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600多亿元,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实现产粮大县全覆盖。
“目前,我国已建立粮食产后服务中心5300多个,”钱毅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需求匹配、設施先进、功能完善的专业化、社会化粮食产后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