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鸣笛在大海的蔚蓝中同声传递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年前,我在美国西俄勒冈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时候,认识了学校的棒球教练赫伯教授的妻子黄珊,她有着东方面孔。她和赫伯一起参加我的新书发布会,在美国西俄勒冈大学的学术报告大厅里,他们悄然坐在报告厅的后面,但在这个学术报告厅里极少有东方面孔,我一下就记住了一名东方女性,黄珊。
   第二次见到黄珊的时候是在夏天广场纳凉音乐会上,她和先生坐在离我特别近的位置,我主动过去和她打招呼,她似乎把我忘了,而她的先生清楚地记得我是谁。由于这里居住的中国人特别少,黄珊和我的交往一下紧密起来,她约我去她家吃饭,我拒绝几次,后来终于成行。她住的地方离我特别近,走着就5分钟的路程。
   餐后,我们开始一起聊天,赫伯很详细地问了我来自中国的哪个城市,当得知我来自中国大连的时候,他特别惊讶,眼睛里有些恐怖的表情,急忙去书架翻书,我有些惊讶,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从来没去过大连这座城市的人,会拿一本书和我讲大连,我心里别说有多反感,一定是老学究,本本主义者,心里有些不快,真有随时告辞之意,但出于礼貌,绝对不能在主人走到书架时突然转身离开告辞,那是多么不礼貌的事啊。
   黄珊对视了我一下,她也没明白赫伯先生这是要找什么?关于什么方面的书?她的表情有些尴尬,嘴里咕噜了一句:他做事就是认真。我俩的目光触到一处,在等待他从书架上找到他要找的书。书很快就被找到了,那是一本至少存放几十年的书,按他的年龄,比我大十几岁,怎么会有这么发黄的书呢?还是讲中国、大连的事?泛黄的纸张足以证明年代的久远。书是全英文的,32开,不太厚,目测应该有200页左右,他展开中间一页的时候,书里有一小块虚线图,没看英文前,我发现图是表达两山之间的一个入海口,感觉特别熟悉,似曾相识之感。赫伯指指书,这是你们那个城市,是一个港口,对,好像是一个军港。他用手敲了一下头,示意刚刚想起。我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大连很多港口,但是看那么窄小的入海口领域,我觉得应该是旅顺军港。我有些诧异,一个美国人对大连这座城市这么感兴趣,还知道旅顺口,还从书上找到原文原图给我看,真是觉得好笑。他一边指着一边左右翻页示意给我看文字。的确是旅顺军港,是描绘甲午中日战争的,是1894年11月6日金州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在大连湾休憩后,直奔旅顺,1894年11月24日,旅顺沦陷。日本人烧杀抢掠直接屠城,整座城市被杀了2万多人,只剩下36人抬运尸体。赫伯指尖触动之处有成片的数字、割地、赔款、签订的《马关条约》。我的眼睛湿润了,后来已经看不清他的指尖滑落到哪一个数字,只有耳鸣般的声音像雨点般砸落在我的脸上、头上。那一刻,我觉得我的心是裸露的,仿佛那不是雨点,是冰雹,我的心被砸成千疮百孔,汩汩地往外流血。我和黄珊都站着,我们都对着赫伯指的字发呆,她也是第一次从赫伯嘴里这么近距离知道大连、金州、旅顺和清政府签订甲午中日战争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她傻在那里,仿佛我俩在赫伯的指尖上重新经历一次甲午中日战争,穿越一次中国大连那些惨不忍睹的岁月。我的心和肉体被横着、竖着被重复地切割着,疼得鲜血淋漓……因为我来自大连,我是生在这一片土地上的有血有肉、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到美国做访问学者的,我竟然在赫伯的指尖上穿越一次历史,而这份历史屈辱的让我抬不起头,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大颗大颗淌了出来。这时赫伯才意识到我的情绪,他歉意地合上书,黄珊急忙把书送回书架。赫伯说:如果你想看,就带回去看,看完了就还给我,这本书是父亲送我的,他是军人,他因为这本书去过中国的军港旅顺。他的父亲是记者,是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后才到过中国旅顺的。难怪赫伯信手拈来这本书,这么清晰地了解这段历史史实,这么痛恨侵略战争。
   我回国后,一直与黄珊夫妇有来往,但大都是通过邮件或是微信往来的。我也诚邀她们夫妇来大连旅游,但是都未付梓。
   今年在中国航母下水前夕,我接到黄珊夫妇要来大连的消息,她说想看看航母下水。她们留出了提前量,两个人都是第一次到大连,我作为城市的主人,一定要让他们看看百年屈辱后城市的新貌。
   旅顺一定是此次必行之地,我一定要让他们看到昔日被日本践踏的军港,今朝的变化,我要让他们看看曾经被屠戮的城市现在富有怎样的生机,不要让赫伯停留在中国百年前的屈辱中。
   首先我们去的是旅顺日俄监狱,那是东方的威斯康星集中营,赫伯是流着眼泪从“鬼门关”的犯人入口走到老虎凳的刑讯室和绞刑室的,他说他从没想到中国的这座监狱是这么残酷到令人发指的地步。黄珊的眼睛都哭红了,她说真不知道大连这座城市有这么惨痛的历史,不亲眼所见,还是与字面理解有误差的,难怪赫伯指着书上的字时,我会是那样的状态,现在他们可以理解了。黄珊说:我如果也是大连人,也会像你那样的。尽管我出生在美国,但是我身上依然流著中国人的血液,我的血要沸腾了。
   旅顺日俄监狱是两个国家不同时期建的,灰色是俄国人建的,红色是日本人建的,目的就是关押大连的政治犯和他们认为的革命者,在这里强迫中国人制造军用物资。在这座监狱里,有拿着剪刀刺死北门看守逃跑的革命者;有唱着国际歌介绍发展的入党者;有组织中国的原材料被日军疯狂掠夺的放火团;有年轻的地委书记被捕者;有年轻二十几岁的生命被处以绞刑;也有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先生被处以绞刑致死的现场,这些年轻的生命在这座监狱里经受了日本侵略者体无完肤的刑罚。在这座大字型放射状的监狱里的一个瞭望塔,一个日本人可以端着枪,同时看押三面牢房,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英国设计者把隘口似的瞭望台建在牢房里,在这里,没有任何逃跑、逃生的机会。在没有灯光的暗牢里把政治犯关到失明、失语,整天劳作的犯人制造各种军用被服、手套等供应前方战场,最多时候日俄监狱关押三万多人,这些人在劳作中有的被打死,有的被处决,有的被冬天没有取暖设施冰窖一样的牢房冻饿而死。在监狱东山的一条沟里,五米长的沟里一排埋着6个人,一面小山坡一下挖掘出700余具尸体,那些被绞刑放在木桶里蜷缩的骨骼,一下下收缩人们的心,赫伯一直在擦拭眼睛,他一边擦一边说:这比我在书上看到的还要惨烈……然后泣不成声。    从日俄监狱博物馆出来时,已经是烈日当头了,我依然觉得身体发冷,打了几个寒战。旅顺军港在炎炎烈日的午后愈发澄明,蓝而清澈的海水依然在两山对视中岿然不动,让那平静的水面拥吻着小岛探出的骨骼,像臂弯揽着平静的海水,吸引着一拨又一拨游人不忍离去。赫伯的兴奋是发自眼睛的瞳孔,他灰白的头发把一双眼睛映得更亮,他的眼睛像被吸盘吸住,被这个要隘抓得紧紧的,一动不动,他似乎在回忆书里所描绘的内容。
   海面平静的只有几缕波纹在拥吻,还有近处停泊的军舰,山的绿、水的蓝,天空飘过一朵朵白云,仿佛平静的什么也没发生过。黄珊拉着赫伯的手,怕他激动,这里赫伯的父亲来过,就站在这个位置拍过日本占领后的军港,他目睹过这个被日本人霸占的港口,亲历被屠戮的城市。今天赫伯站在这里,可想他从书上的文字走到現实的港口,他的心情的复杂程度。他们夫妻站在那很久很久,一动不动,我悄悄地拍了许多照片,我不想打扰他们对那份屈辱的感伤,也不想叨扰他们为中国这份厚重历史的缅怀,我看到了他们对中国的热爱,爱大连我的家乡,哪怕是曾经的屈辱也让他们一生不安,就这样让他们在这片海域释然吧。
   作为一个仰慕大连——我家乡这座城市的外籍友好人士,我是格外尊重的,他们能有一份厚重爱我中国的心,我是感恩的。一个中国人,当你站在世界舞台的时候,代表的是中国,当你站在家乡的热土上的时候,我就是一个城市里像蚂蚁一样的城市铸造者,我就是其中一员。我要把城市的美展示给外国人,尤其是黄珊夫妇,在美国大学做教授,有广泛的人文资源,夫妻俩的学生遍及世界各国。我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大连的美和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四十年展示给他们,让他们成为大连的使者、形象代言人,让更多的外国学者、旅游者知道我们这座城市。
   大连不光有舌尖上的海味,还有数不胜数的美景,老虎滩、星海公园已经成为大连品牌的代名词,金石滩黄金海岸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加快脚步,辽宁老工业自贸区自由港就建在金石滩。我带着黄珊夫妇用了一整天时间徜徉在金石滩国家地质公园、黄金海岸,徜徉在树影斑驳的人行小路上,对比着东海岸和西海岸的差别。最让我惊讶的是,赫伯的父亲曾和他说过,中国人过的是水深火热的生活,一个国家经历一场毁灭性的战争,需要很多年恢复,而他没想到,如今的大连、旅顺、金州、金石滩是这样美好,犹如人间天堂,让这对夫妻在大悲之后得到更多的惊喜。
   大连的夏美的让人忍不住流连忘返,樱桃园更给大连这座城市浓墨重彩地加了一笔,那些挂在枝头的红让黄珊夫妇为之一振,最初他们以为金州只有一座樱桃园,是我有意把最好的展示给他们,当我明白他们的意思后,我们去了大黑山下的樱桃园,董家沟的樱桃园,大魏家樱桃园……赫伯不好意思地问我,你们这里很多这类的园子么?我笑了,我们这每年都有国际樱桃节,现在都已经举办十几届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每年都来采购新鲜的大樱桃,他们说大连这片海水浸渍的土壤,经历战火纷飞的洗礼樱桃更加甜美。每座樱桃园都有快递,直接空运可以保鲜到各个国家,每天成吨鲜美绚丽的大樱桃被运往海外市场。黄珊说不要再去樱桃园了,每一座园子里的樱桃都是那么美味可口,她们的味蕾再也禁不住诱惑了。难怪大连人说:大连人待客不用酒,捧出樱桃便醉人。他们甜蜜的笑容上挂着一个城市繁忙而丰收的季节。
   其实黄珊夫妇来大连的目的是想看中国航母下水,他们想看看中国的航母怎样启航的,他们是怀着一颗悲悯之心登上大连这方热土的。航母下水,是在大连造船厂,离我居住的地方较远,去那里看航母起航,要早起赶过去,航母下水时间定在2018年5月13日的6:45分,我们必须赶在这个时间前面。
   早上黄珊夫妇早早等在宾馆门口,他们怕错过最早的时间。我是守时的,按时间来到宾馆。
   我们走得很早,但是大连造船厂的海岸已经聚集了很多人,这些人在高大的航母下面,像一个缩小比例的假人,只有他们不停地来回从各个角度照相,跑动,欢呼雀跃,才看到他们真实存在的兴奋。
   我国第一艘航母有75米宽,长度约为315米,它的起飞方式为滑跃式,是一艘常规动力航母,它的甲板比三个标准的足球场大,有几十层楼高,它的高颜值让我们欢呼,100%的中国制造、装备更涵盖了中国气质,我为之骄傲自豪。
   航母的甲板上整齐排列着数不清的歼敌机15和-8直升机,-9救援直升机等,整座甲板可以架设50辆歼敌机和直升机,那整齐的跑道似乎有一种直接冲入云霄的快感,这些都是我们的航母彰显的实力,我的心怦然一动,似乎变成歼敌机上的飞行员,在中国的领空巡航。我举着手机拍照的手滞留在我的前方发呆,黄珊碰了我一下,我才意识到自己走神了。
   赫伯和黄珊都疯狂地拍照,年近六十的这对夫妇却像孩童一般,我们的航母成了他们相机里的风景,从到达港口,手机、相机一直没停下来。
   当一声厚重的笛声发出来的时候,一瓶香槟酒摔碎在码头上,航母上飘扬的红旗徐徐升起了,那一片人海发出的惊叹声传出很远很远,我不知道是不是传给日本了?我相信我们随着画面会同期声传译到日本,他们很快会看到我们中国的航母,我们百年前的屈辱,就随着这一声笛声消失殆尽!
   黄珊和赫伯同时发Facebook,视频图片一次次上传,从最初到达海岸到起航,他们已经发出去几十张图片和视频,他们的Facebook留言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点击率已经上万,纷纷发来祝贺,有的还要求通过视频直接看看中国航母,如果摸不到就让他们帮着摸摸海水,那种可望不可及的世界目光触动着我心里最柔软的部分。
   中国第一艘航母启航了,他是中国海军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性转折,从此,中国海域不会再有入侵者,面对我们曾经的屈辱,黄珊和赫伯用最好的同期声传递着,用一声最响亮的鸣笛,把大连的一片蔚蓝同声传递给世界。
其他文献
地啊,就这么种一年收一年,可日子呢,越过就越难过了。  玉成的地呢,还在那个村子里,村子呢,还是窝在那三道梁里,谁也没搬走谁也没挪动,翻过一道梁,又翻过一道梁,地呢,就在那三道梁上。玉成的地、玉成爹的地、四平家的地、喜莲家的地,一小块儿一小块儿的地,挤在一起,挤成那么大一片,擠在那三道梁上。往年那可真是块儿好地哩,土是那么肥是那么沃,弯身抓一把土,拣不出一个碎石蛋儿,地是那么平是那么坦,连在一起,
期刊
当这些诗歌摆上我的案头,恰逢滨城的桃花开得肆意、淋漓.那种对生命和季节的热爱无需掩饰,激情里自然五彩缤纷。贴近生命贴近自然的咏唱是最强大的,充满着澎湃的喧响。春天和生命是诗人不竭的源泉和永恒主题,这种咏唱带着体温和心跳,很容易使人打动。通过吟唱使生命和自然融为一体,从而使生命获得一种超越和超脱,每一次的高歌和浅吟都赋予生命不同的意义和色彩。  刘一冰的《北方之春?让我焦急》:“……这就让整个冬天占
期刊
古罗马斗兽场  公元前100年,我与狮子约定的那场  生死决斗,由于我的迟到  一个犹太奴隶替我出征,他怀着对  生命的深重敬意,竭尽全力  直到 最后一滴血  在全场五万欢呼和尖叫声中  渗入脚下的泥土,直到  狮子饥饿的胃完全接纳了他的灵与肉,直到  帝王将相们心满意足的离去  今天,蓝天白云,我姗姗来迟  除了年迈的石头还依稀记得当年的腥风血雨  岁月早已把人兽,人人  决斗,置于脑后  帝
期刊
小暑,听见生命灌浆的声音  此刻,我必须停下来  在故乡,我要淋一场临崖飞泻的瀑布  卸掉一身的重,把自己还原成风调雨顺的词  不让根须与根须因缺水而相互纠缠  我们虽然不能选择命运  然而,我们可以像葵花一样朝向阳光  有远离浮躁拒绝腐朽的权力  在膨胀的私欲面前,学会放下  青纱帐的寂静,被  女人背篓里婴儿急促的哭声打破  青石上,她搂起羞红的衣襟  将乳头送进嗷嗷待哺的小嘴巴  她长长的睫
期刊
北方之春,让我焦急(外一首) 刘一冰  一场雨加上风  在我的心上细细的一过  就有暖暖的东西露出来  风,在绿色里无需多言  就像你的眼神扫过来  小花就从绿色里探出灿烂  这就让整个冬天占去的荒芜  节节败退  春风漫过我的生活  我的世界全线反击  摒弃苍白,我绿色的梦  正一点一点像阳光浇灌  唤出鸟鸣唱歌放置羊群舞蹈  我站在消瘦的河岸  高声朗诵春天的诗句  河流有情,一定能滤去虚  
期刊
芦苇岸,1989年迄今在众多刊物发表过作品若干,主要作品有《光阴密码》《冷,或曰道德经》、长诗《空白带》和大型组诗《湖光》等。出版有诗集《芦苇岸诗选》《坐在自己面前》《带我去远方》多部、诗歌评论集《多重语境的精神漫游》《当代诗本论》两部。  顺从  一个浪是绝唱吗  绝唱之外,是深渊般的一排浪  有浪的海,即天堂  大海总以相反的姿态  顺从于本质的一面,生生不息的海  在运作,在完成  沉潜的事
期刊
薛涛是扎根东北大地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回归大地。他用一颗滚烫的心虔诚地匍匐在东北的黑土地上,挖掘着东北丰富新鲜的创作资源,书写着这片土地上的孩子与成人以及他们的成长。东北土地独特的坚韧与硬气,在薛涛创作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民风民俗带有浓厚、粗犷的原始美,另一方面是东北人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造就了坚毅阳刚的性格,他们的生命力富有大地般坚硬的质感。在这种坚硬外壳的下面,
期刊
1  年关,这个十字路口的祭祀品堆成了金山银山。从傍晚起,烟灰燎绕,火光冲天。这里的人,一伙抢着挣钱,一伙忙着给死人“烧钱”。  “嗖”,一块雪疙瘩砸中下梢的一个地摊儿,立着的一列黄纸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招惹一个地倒下去。不知是震动,还是受了感染,几条口袋里的金砖元宝轻飘飘扑出来,风一吹,哗啦啦滚向路中间。一辆车驶过,棱角分明的金砖元宝被捻成一个个小饼,贴在地面上呼搭,良子的脸黑了,刚刚卖了几捆黄纸
期刊
真实的幸福  我说的幸福是真实的  当一个人,在孩子们中间  充当领袖,抛物线一样的  在两端奔忙  從不放弃片刻的爱惜  在孩子们的呼唤中  不分主次 再苦再忙  也要坚守住一条线上的两个终点  事无巨细的生活  像驾驶中的汽车  手中的方向盘容不得分神  也容不得我刻意地放下刹车的制动器  我的幸福不是一件衬衫  清洗后保持干净的颜色  我说的幸福是真实的  当我奉上了最后一束稻谷  等待夕日
期刊
去年,八月的最后一个周末,踏着初秋的丝丝凉意,我回到了离开多日的家乡,纪念我那逝去不久的祖母。   祖母的墓地离家很远,我们一行人只得驱车前往。一路上,田野里绿树成荫,久违的鸟叫似乎在说明它们多么不愿意告别这个炎热的夏天,我的思绪也被带回到好多年前。祖母出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在那个动荡穷苦的时代,作为家里老大的她连小学都没有读完就不得不退学,担负起照顾弟弟妹妹的重任,我从没见过太祖父那一辈,不知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