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bra4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有一些调查表明: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自杀率呈上升趋势;在回答“遇到困难怎么办”时,97%的中小学生想到的是找家长或教师,而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有46%的孩子在家庭和学校表现出脆弱倾向等等。上面这些真实的事例和数据表明,现在不少孩子身上存在害怕困难、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等特点。近年来,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儿童进行挫折教育的呼声也日益强烈。心理学家、教育家、家长、教师等纷纷呼吁:“今天的孩子需要挫折教育。”
  拓展训练是一项在我国开展只有十几年历史的训练方法,对于提高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释放精神压力极为有效。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压力、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较多,学校仅仅依靠思想工作和简单的心理咨询方法,很难彻底释放和排解中小学生的心理能源。而拓展训练却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践法和经验法。
  二、研究结果
  1.拓展训练进入校园的注意事项
  (1)推崇安全第一,快乐游戏为宗旨。
  拓展训练中有些空中项目看起来非常惊险,但只要合理进行正确的保护是绝对可以保证学生安全的。空中项目要到拓展训练基地进行开展,训练基地老师都经过专业训练,所需器材都是国际一流的登山设备,而且一般情况下都采用双重保护。我们这里所介绍的拓展训练大部分都是没有任何危险性的地面上的项目,因此,在校园中开展拓展训练安全可以得到充分保证。
  (2)合理布置场地,训练方式灵活多样。
  我们这里所介绍的拓展训练所需场地比较简单,一块5米见方的平坦场地就可以进行训练。雨天可以在室内进行。因此,拓展训练所需场地、器材比较简单,有利于在校园中开展。
  (3)重视项目设计,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拓展训练看似游戏活动,其实是为导致某些预期的结果而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愉快的参与中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感悟道理。同时,拓展训练又具有很好的趣味性,它能在短时间内吸引住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游戏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得到知识。
  (4)掌握训练方法,做一个合格培训师。
  拓展训练中每个项目如同一个小游戏,教师很容易掌握项目的布置和规则,重要的是教师要对项目的训练目标和回顾要点进行学习和掌握,能顺利地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在团队经验分享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
  2.拓展训练的基本内容、过程与方法
  (1)拓展训练的基本内容
  拓展训练的内容是为解决参训者的心理问题而设定的各种练习项目,主要包括个人及双人项目、沟通项目、破冰项目、团队协作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练习,要达到相互沟通、共同面对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认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联系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产生迁移,达到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适应社会生活竞争的能力。
  (2)拓展训练的基本过程
  拓展训练的基本过程一般包括信赖关系的确立、目标设定、挑战压力、高峰体验、幽默与愉快、解决问题等六个步骤。
  (3)拓展训练的基本方法
  拓展训练的基本方法是从活动中进行体验和感悟,这是为了突出行为的要素,而信赖关系、挑战或共同感受等则是体验感情的方法,目标设定或解决问题是认识的方法。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综上所述,在校园中开展拓展训练是完全可行的,它的开展不受场地、器材、师资等条件的限制,学习方式灵活多变,项目设计内容丰富,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学生安全可得到充分的保障。更为重要的是拓展训练进入校园有利于推动传统教育模式的改变,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与创新素质,对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2.建议
  (1)心理拓展训练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本校的场地和器材选择合理的项目。
  (2)心理拓展训练中的游戏可放到体育课堂的第二教材中进行教学,并可做适当的改编,让其更适应体育课堂。
  (3)部分拓展训练项目可放入体育活动准备中,用游戏来达到热身的目的。
  (4)拓展训练要符合体育课程的性质,贯彻安全第一的原则,让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詹姆斯·H·麦克米伦《学生学习的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6,P142。
  [2]季浏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P67。
  [3]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P159。
  [4]陶宇平 彭福栋《学校拓展训练》.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5]毛振明 王长权《学校心理拓展训练》.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 要:为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笔者结合教学理论及执教经验,建构了“英语和谐高效课堂”,方法是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优化课堂环节等。同时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拓宽知识面,要加强自身修养、提升人格魅力。  关键词:和谐 高效 方法 教师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
期刊
摘 要: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改变传统观念,端正教学思想,强化德育功能;培养现代意识,养成思维习惯,培养思维方法;增强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科素质教育水平。  关键词:化学教学 素质教育 体会  化学是中学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决不能在化学教学中仅为少数学生的升学服务大搞“题海战术”、走“应试教育”的
期刊
汉语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低年级学生对拼音学习的热情,从而正确掌握拼音,这将对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产生极大的帮助。本文将对新时期的低年级拼音教学谈一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低年级拼音教学的重要性  汉语拼音是我们进入学习阶段的第一堂课,也是贯穿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一方面,通过拼音,我们可以有效地利用字典来查找陌生的字词,进而可以自主学习;另一方面,通过给汉字
期刊
近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计生政策的实施,许多农村小学自然地形成了小班额现象,一个班级多则二、三十人,少则几人。这种小班化现象与国外有计划、有目的的小班化教育有很大不同,虽然在学生人数上符合小班化教育的要求,但在其它方面则是无序、盲目的。主要体现在学校管理还秉承过去的模式,未能随着形势的变化及时跟进,未能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尤其是教学管理,从而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评价仍然停滞在以
期刊
提到作文,孩子们都怕。记得我读小学时,也是一样,不知如何下笔,总觉得无话可说。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作文教学是我一直思考得比较多的问题。我觉得小学作文教学还是要从模式教学开始,使学生逐步达到创新进步、作文有成。  一、模式作文  模式简言之就是事物的一个样板、框架。很多人都认为,作文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不应对孩子们要求过多,要让他们自由发挥。但其实,孩子们连最基本的作文知识都没有,又从何谈起说写作文呢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人类也在不断地向前。在工业高速发展的时期,我们迈出最大幅度的步伐,向着高科技的未来前进。但是在前进的路上,我们忽略了最重要的环境。我们知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在地球母亲的怀抱里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财富。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基础,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的发展就不能继续。但是环境往往又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我们只是顾着前进的脚步,却忘了停下脚步看看我
期刊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身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孩子是多么需要老师给予的爱呀!爱,可以拯救一个有身体缺陷的孩子;爱,可以造就一个健全的人格;爱,是我对教育事业的承诺。我将不断创新,不断探索,让我的每一个孩子获得最大的快乐和进步,因为爱才是教师最美的语言。  爱不仅仅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也蕴涵着一种神圣的责任。而这种负责任的爱才能超越
期刊
摘 要:创造性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中作用凸显,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如何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感触颇多。作者结合自身所感所悟,特作以下探析,以期为学生的创造性进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 塑造 调动 挖掘 打造 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促使一种新思维和新事物的产生,是人类一种较高级别的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主要动力。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表明:“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人类能够创造而动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担负着“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等重要责任。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诸方面得到一定的培
期刊
摘 要:本文的研究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探讨了如何去培养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思维能力、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 教育 培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它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学生数学知识的习得与全面发展基础,是数学教育的实质性价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思维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