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计调查制度变迁及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4063401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统计调查制度不断变迁,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也在不断变化,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在与世界调查统计工作对接进程中,在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统计调查制度变迁幅度和广度都在增大。本文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统计调查制度的每一次重要变迁历程和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将定性与定量结合,研究统计调查制度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 调查制度制度变迁经济发展互动
  
  统计调查制度是国家管理和组织统计调查的一套一系列行为规则和规则实施的一系列保障。从先秦时代,中国统计调查制度就有零散的著述,然而在其发展变革的历史长河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后时期的统计调查制度的变迁。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在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统计调查制度也在不断变迁中。我们关注统计调查制度的变迁与经济的发展存在怎样的辩证关系,从统计调查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进程的论述中看到二者的理论关系,并通过定量研究分析二者的数量关系。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统计调查制度的变迁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在中央财经计划局设立了统计处,在苏联专家的协助下,规划新中国统一的财经统计工作。50年初,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教育委员会内设立了统计处,负责收集、整理文教卫生统计资料。新中国刚成立,根据国家管理和恢复国民经济的需要,很多地区设立了统计调查机构,进行统计调查工作,为各地区经济管理提供了许多详实数据资料,然而,统计处与各地区统计调查机构既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也不是指导与协作关系,两个统计处是并行关系,各地区、各部门的统计调查是分散的,缺乏统一的部署和要求,获取的资料难以全面反映我国国情、国力的整体情况,调查制度还未成体系。
  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恢复,统计工作的重要性突显,统计工作基本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1951年,中财委召开了全国财经统计会议后,各大区和各省、市相继建立了统计机构,各级业务部门也建立了统计机构或配备了统计人员,此时许多统计干部得到培训,基层统计力量加强,专业统计年报和定期统计报表得以贯彻实施,许多统计调查方法应用于大量资料收集,为国家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提供了重要依据,并为建立以统计报表制度为基础的全国集中统一领导的统计调查制度体系做好了基础准备。1952年,国家统计局成立,适应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要求,统一领导全国的统计工作,统一制定全国的统计制度与方法。1952年12月召开了第二届全国统计工作会议,朱德指出“建立和健全统计工作已成为重要任务。……必须有全国统一的报表制度和计算方法。……”。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关于充实统计机构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以统计报表制度为基础的全国集中统一领导的统计调查制度体系建立。
  1958年,全国出现“大跃进”,破坏了当时的统计制度,给统计工作带来了严重后果,统计的作用难以发挥。1962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提出实行各统计部门受国家统计局垂直领导,各级统计部门的编制、干部和经费由国家统计局统一管理的“一垂三统”的统计管理体制,当地党政部门不能干预统计资料的直接上报,并于1963年成立了直属国家统计局领导的全国农产量调查队及各地区的调查分队。1966年文化革命开始后,我国统计制度和统计调查制订体系遭到严重破坏,1969年,全国绝大多数统计机构撤并,统计人员遭遣散,综合统计几乎停滞,许多基本经济情况不清,给党和国家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1970年,周总理指示:“统计工作不能取消,统计机构还要有,……”。国家计委发出《关于建立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此后统计报表制度作为基本统计调查制度逐步恢复。
  1977年以后,尤其是1978年国家统计局恢复成立后,为适应计划经济和MPS核算的需要,恢复建立了政府统计报表与部门统计报表相结合的全面统计报表制度体系,当时的统计调查制度体系由单一的统计报表制度体系构成,此统计调查制度体系适应了当时调查对象相对单纯的情况。1983年,《统计法》颁布,基础统计调查制度确立了明确的法律地位。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统计调查对象日益复杂化,一是社会经济现象复杂化;二是各类经济组织迅速发展;三是统计活动利益主体多元化;单一的全面统计报表统计调查制度体系,不能应对如此复杂的现实,在此背景下,单一的全面统计报表制度体系本身发生了修改,形成了更统一、规范,减轻基层负担的“一套表”统计报表制度,并配以经常性抽样调查制度和定期普查制度。
  1994年,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国家普查制度改革统计调查体系的请示》被国务院批转,该文件提出建立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重点调查等为补充的多种调查方法综合运用的国家统计调查方法制度体系,并规定了人口普查等各普查实施的周期与年份。1996年修订的《统计法》将此内容包括进来,再一次确立了统计调查制度的变迁的法律地位。
  2003年,国家对普查制度进行改革,合并原有的基本单位、工业和第三产业普查,增加建筑业普查,形成经济普查。2005年,合并原有的农调队、城调队和企调队,组建由国家统计局垂直管理的各级调查总队,作为国家统计局的派出机构,级别提升。2009年,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做出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决定》,并于2010年1月1日起实行,新《统计法》第二章统计调查管理中对统计调查制度做出了的修订,提出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综合运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并充分利用行政记录等资料的国家统计调查方法制度体系,理论上减少了调查成本。
  统计调查制度由建国初期的零散的无体系状态、到1978改革开放前统计报表制度发挥指导作用,经过不断变迁形成了目前综合的国家统计调查制度体系。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
  新中国成立前,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的破坏,所以新中国成立时,面临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恢复生产力,需要了解国情国力,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工作全面恢复是当时最紧迫的问题。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开始实施后,以四年时间也就是1956年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在实现了高的积累率,大多数居民生活得到了改善。
  1957年开始“大跃进”,国民经济发展遭到严重破坏,到1964年,国民经济绝对量水恢复到1957年的水平。然而,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又一次对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破坏。1958年到1978年20年间,社会经济生产发展几近停滞。
  1979年以后,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进行了企业所有制等一系列体制改革,并形成以税收等间接调控手段代替行政手段的调控管理体系。
  三、我国统计调查制度的变迁与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互动关系分析
  对我国统计调查制度的变迁与经济发展的进程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在统计调查制度发挥较好作用时,经济发展的进程是快速的,而在统计调查制度难以发挥作用时,经济发展也基本是停滞的,理论上制度与经济发展是互相影响的。
  为了更好的研究二者关系,本文依据1953年到2009年统计调查制度改革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资料,分析二者之间的数量关系,运用回归分析方法,用GDP数据作为经济发展的度量,用GDP取自然对数的结果反映经济增长,用lnY来表示,作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为投入变量和制度变迁变量,分别取资本形成总额和从业人员数的对数值作为资本和劳动投入,用lnK和lnL表示:将统计调查制度变迁分设为多个虚拟变量D1,D2,D3,具体取值如下:
  
  根据整理资料,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结果(如表1):
  表1 1978年-2008年统计调查制度改革前后GDP数据回归表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7.393992 1.403028 -5.270026 0.0000
  LNK 0.298928 0.038817 7.700934 0.0000
  LNL 1.255920 0.156516 8.024206 0.0000
  D1 0.160102 0.052459 3.051925 0.0036
  D2 0.223090 0.058712 3.799734 0.0004
  D3 0.259516 0.060356 4.299789 0.0001
  R-squared 0.995531 Mean dependent var 8.571071
  Adjusted R-squared 0.995084 S.D. dependent var 1.297970
  S.E. of regression 0.091006 Akaike info criterion -1.854833
  Sum squared resid 0.414101 Schwarz criterion -1.637831
  Log likelihood 57.93533 F-statistic 2227.614
  DW stat 1.173009 Prob(F-statistic) 0.000000
  
  lnY =-7.39 +0.29lnK + 1.26lnL + 0.16 D1 + 0.22 D2 + 0.26D3
  (1.4) (0.04) (0.16) (0.05) (0.06)(0.06)
  t5.27 7.78.0 3.13.84.3
  R2=0.995F=2227.614 n=56
  结果表明:在1953年到2009年这一时期,统计调查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相关,统计调查制度变迁历程中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而经济发展又必然要求有新的统计调查制度体系与其相适应,也再一次证明了合理的统计调查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会产生积极影响。因此,统计调查制度改革必须适应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必须要有合理的统计调查制度体系,才能实现健康的良性循环。如果统计调查制度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那么统计调查活动的结果将与实际结果存在着难以测算的差距,决策的偏差就不可避免的产生。
  参考文献:
  [1]曾五一.统计调查体系与调查方法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李惠村,莫曰达.中国统计史[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
  [3]徐一帆.改革统计方法制度完善统计项目管理[J].中国统计,2007.1.
  [4] 李金昌,周小梅.试析我国统计调查体系与方法改革[J]. 中国统计.2002.6.
  [5]赵乐东.我国统计制度中几个需要改进的问题研究[J].经济经纬,2008.6.
  [6]陈光慧,刘建平. 我国经常性抽样调查体系改革研究[J].2010.10.
  [7]郑京平.中国国家统计体系简介(一)——概况及统计法律体系[J].中国统计.2002.2.
  [8]王克林.我国农村统计调查制度改革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5.
  [9]陈光慧,刘建平.建立适应我国政府管理体制的农村统计调查体系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
  [10] Warren H Myer. The 2000 Internet Survey[M]. Washington, Oct 2002.
  作者简介:
  李国荣(1977- ),吉林财经大学副教授,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统计方法与制度研究。
  马敏娜(1956- ),吉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统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的引导式教育体系中体能游戏课的开展及对脑瘫儿童的各方面促进作用。体能游戏课是引导式教育体系的一个新分支,通过针对幼儿体能情况进行环境的编排、幼儿教
在砂质浅滩施工,影响绞吸式挖泥船生产率的因素很多,根据在松花江施工的情况来看,主要是从“吸泥”和“松泥”两个方面采取措施提高生产率。下面谈几点体会。 In sandy sho
灾害是对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总称.灾害不表示程度,通常指局部,可以扩张和发展演变成灾难.如蝗虫虫害的现象在生物界广泛存在,当蝗虫大量繁
会议
本文通过对几起突发事件批量伤员医疗救援实践总结,将急诊科护士应对灾害救援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措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总结了在救援过程中,现场救援任务会引起护理人员在
会议
关于环境因素,如室内地面、住宅位置、存粮状况以及禽畜饲养等对鼠密度的影响,从直观和推理方面有过不少论述,甚至其中不乏符合实际的看法,但系统调查较少。为了弄清鼠密度
核心理念不仅是当前小学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也是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教学目标四个方面,来深入分析了在核心理念的基础上
卸船机在卸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使用合适的辅助设备——清舱机。 清舱机主要进行扒料作业,所以日本国内采用可以进行推、扒双向作业的推扒机。 由于舱内作业环境十分恶劣,
幼儿教育中,最必不可少的就是区域活动,而直接对区域活动的效果能够造成影响的就是美工区区域材料的投放情况。幼儿会在美工区的材料中自己寻找使用方法,从而激发其想象力和动手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加快推进广播电视高质量创新性发展,深入实施“六大工程”,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建设,大力推动4K/8K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决战
期刊
本文介绍在钢筋混凝土桁架拱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预应力桁架拱桥,阐述钢筋昆凝土桁架拱桥局部施加预应力提高了抗裂性、增进结构整体性、进一步简化结构构造,以及实际工程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