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学科学习方式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odeshan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学科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产生跨学科理解、运用学科思维、实现学科整合是跨学科学习的基本特点和判断标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类学科,具有天然的跨学科属性.跨学科学习不是牵强附会,而是自然发生的.跨学科学习方式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应使学科间自然而巧妙地相互融合,有效地解决生产、生活和学习中的现实问题.跨学科学习是为了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课堂应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是学生作为主体的精神交流的场地,是激发其生命活力、启动其自由天性、展现其多彩自我的舞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助学课堂”,通过自助、互助、师助开展学习,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既学会关注对话也学会自我反思,数学文化修养、学习品质得到提升,儿童数学教育得以彰显出生命气象.
外部饰量名词短语中的外修饰语,如“很大的一杯咖啡”中的“很大”,从语义上修饰量词,但强制性地位于数词之前而不能直接位于量词之前.前人在“数-形-量-名”的相关研究中提到了数词与量词之间不能容纳短语成分的现象,但并未揭示其原因.本文基于生成语法和分布形态学,结合越南语中的相关句法结构,确定了外部饰量形容词短语的基础生成位置,并对相对语序调整的句法机制和生成动机进行了分析,从而解释了饰量形容词的句法位置与其语义解读的关系,也通过数词的形态非独立性充分解释了汉语中“数-量”之间不可插入短语成分的句法原因.
小学数学实验活动是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为主要方式的学习活动.开展数学实验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发现数学规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建模、创新等核心素养.本文以“钉子板上的多边形”为例,就如何克服影响数学实验活动的方向、方法、形式、路径等障碍因素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不见儿童、不见数学、不见教育,是儿童数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只有转变学科教学中的工具导向,强化儿童数学的教育价值,才能实现儿童数学教育的理性回归.为此,让儿童活泼泼地学、让数学彰显真善美、让教学呈现生命气象,是儿童数学教育向纵深推进发展的主要路径.
小学美术教学是以美育人的重要渠道,加强以美育德教学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国家教材,立足地域特色和校情、生情,开展并实施以美育德小学美术教学育德内容的多维建构、育德目标的纵横分析、育德情境的主题设计、育德资源的整合重塑及育德评价的多元激励,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品德素养的提高,为美术教学更好地立德树人提供经验借鉴.
PIRLS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评价项目在2021年迎来了第五个评价周期.在保持阅读素养评价理念和框架结构稳定不变的前提下,PIRLS2021呈现出迈向更加数字化的评价方式、测试文本的类型更为多样、背景问卷的内容结构更加优化、采用群体自适应测试题册设计,以及ePIRLS与digitalPIRLS有机整合等新的发展动向.PIRLS2021的新变化给我们带来了要重视数字化阅读素养培养、丰富阅读教学评价文本类型、综合联动构建阅读学习环境、积极探索计算机自适应测试评价等有益启示.
华兹华斯《丁登寺旁》中的“华兹华斯式崇高”突出诗人的崇高自我,却隐含“消极性”意识.勃朗宁在《罗兰公子来到暗塔》中从分裂人物的潜意识和诗人的反讽意识两个层面明晰并深化该“消极性”而呈现出“消极崇高”特性.“勃朗宁式消极崇高”反映出勃朗宁对抒情诗的继承与超越,不仅彰显戏剧性独白的时代过渡性,而且凸显其承前启后的地位.
近期,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法律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rn“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诠释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无论是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培育,还是生活技能、行为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无疑提供了最初的精神土壤.好的土壤能栽培
期刊
在犹太民族不断离散的大背景下,其民族语言也在不断分化.古希伯来语诞生较早,意第绪语则诞生较晚,前者为了捍卫源自圣典的圣言地位,后者为了争夺合法的表述地位,彼此之间有着“语言之争”式的对抗现象.考虑到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的母语正是意第绪语,该语种所携带的“对抗”正统、前人的“偏离”倾向,会对他的批评实践产生潜在的影响.这种内在的关联,为读者了解布鲁姆的对抗式批评及经典观提供了语言学方面的独特视角.
表现主义对主体性的关注是表征与应对现代性社会危机的一种策略,其最终的诉求是唤醒主体内在的批判力量并借此形塑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表现主义的领军人物贝恩最终投向法西斯主义的事件让人们重新思考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形成了 20世纪颇具影响力的表现主义论争.本文探究为这场论争奠定基调的布洛赫与卢卡奇之间观点的差异,进而彰显布洛赫表现主义思想的独特品格:作为意识形态批判的表现主义、作为文化遗产的表现主义和作为文化批判的表现主义.布洛赫的表现主义思想承载着反抗与颠覆的力量,它是一种提升边缘化他者地位、彰显人性的表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