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顽皮,有一次翻弄父母的箱奁,竟找出几只银光闪闪的刀叉,手头沉甸甸的,纹饰十分精美。父母告诉我,那是纯银制作的餐具,是他们结婚时定制的信物。当时,定制这样一套餐具需自备白银,然后去金店选样加工。我依稀记得银具上面确有几个长方形的“章子”,分明是某某金店的名号——可惜不是家族的“族徽”,不然还真可以传世。自那时起,我就对银器感兴趣,知道不仅小孩子要佩戴手镯足镯和银锁(一种寓意能够“锁”住恶魔的银具)——尽管几乎所以的小孩都不太愿意佩戴,大人们恋爱结婚也会用银具作为信物。事实上,银具那独特的宝光、厚实的手感、随心所欲的造型以及繁复精美的纹饰,的确堪当镇宅传家之重任。
在欧洲,银具是富裕家庭及上流社会的必备器皿。音乐剧《悲惨世界》里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个逃犯偷盗教堂里的银具,神父却装作不知,还对警察说是自己送给他的,令逃犯良心大发,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歌剧《贼喜鹊》说的是一户家里丢失一只银勺子,怀疑是女仆所为,于是五花大绑把她押到野外处死。走到半路,树上的喜鹊窝里掉下来一只银勺子,一看那上面的徽记,正是这户人家的失物——原来银勺子是被喜欢闪闪发亮物件的喜鹊偷走的。类似这样的故事,欧洲文学中比比皆是。而在中国,对银子的崇拜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读过《水浒传》或《红楼梦》的人,对用银子买东西的描绘不会忘记。大到买田置家小到细碎零花,皆用银子来结算,是为名副其实的“银本位”。究其原因,“银本位”乃最牢靠的计价方法,无论物价或涨或跌,“银价”都不至于飘忽不定。这种计价方式一直持续到民国,都没有多大的改变。民国时期著名学者丁福宝的《历代古钱图说》中的古钱币标价均用“元”(即“银元”)为单位,这种“银本位”标注法致使后人望洋兴叹而无从换算。其实这正是丁先生的高明之处。举个例子,最普通的“康熙通宝”小平钱书中标价“银元二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袁大头”约一百元人民币一枚,如此算来,该钱币价值约二元人民币(当时市价的确如此)。至当今,若问该钱币价值若何,只需换算“袁大头”的市价(约一千元)即可知价值约二十元人民币。说这么许多废话,只是想阐明一个观点,即家中藏一点银具,不仅高贵华丽,而且——至少可以保值。
银具收藏最要注意的事情是纯度。由于银子天性柔软,必须掺入其它金属才能使之成型,因此绝对的“纯银”是没有的。一般而言,990(99%)的纯度已经足以够用,而925(92.5%)也是国际公认的“纯银”,据说这种纯度既不会氧化变色,也能够保持银具的色泽与硬度,堪称两全其美。至于所谓的“苗银”、“藏银”,如果没有标明990或925,多是纯度不足的货色。还有一种“德国银”,名字好听得很,其实也不含半点银子。事实上,过于纠结银子的纯度,于经济上并无太大的厉害。说来你不信,银子的价格并不如你想象的那般贵,现今是每克八元左右(工艺品另加一点“加工费”)。照此算法,990与925的价差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既然银价不高,为什么还要讲究“纯度”呢?
古人很早便发现,用银具装液体(如粥、酒),即便夏天也经宿不馊。今人研究认为,银具中的“银离子”具有极强的杀菌功效,两亿分之一的含量便能置细菌于死地。而且最妙的是,细菌病毒杀死之后却不会留下一点一滴的颜色或味道,完全满足了国人对于饮食的色、香、味、型的苛刻要求。当然,要想达到“银离子”消毒杀菌的目的,“两亿分之一”的含量是必须的。换言之,银具的含银量还是越高越好。
如果有闲钱,不妨弄点银具玩玩。试想,家具上摆放一些银碗、银杯、银盘,或一套茶具酒具,则何谓华贵高雅、气度不俗,自不待我言!
在欧洲,银具是富裕家庭及上流社会的必备器皿。音乐剧《悲惨世界》里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个逃犯偷盗教堂里的银具,神父却装作不知,还对警察说是自己送给他的,令逃犯良心大发,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歌剧《贼喜鹊》说的是一户家里丢失一只银勺子,怀疑是女仆所为,于是五花大绑把她押到野外处死。走到半路,树上的喜鹊窝里掉下来一只银勺子,一看那上面的徽记,正是这户人家的失物——原来银勺子是被喜欢闪闪发亮物件的喜鹊偷走的。类似这样的故事,欧洲文学中比比皆是。而在中国,对银子的崇拜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读过《水浒传》或《红楼梦》的人,对用银子买东西的描绘不会忘记。大到买田置家小到细碎零花,皆用银子来结算,是为名副其实的“银本位”。究其原因,“银本位”乃最牢靠的计价方法,无论物价或涨或跌,“银价”都不至于飘忽不定。这种计价方式一直持续到民国,都没有多大的改变。民国时期著名学者丁福宝的《历代古钱图说》中的古钱币标价均用“元”(即“银元”)为单位,这种“银本位”标注法致使后人望洋兴叹而无从换算。其实这正是丁先生的高明之处。举个例子,最普通的“康熙通宝”小平钱书中标价“银元二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袁大头”约一百元人民币一枚,如此算来,该钱币价值约二元人民币(当时市价的确如此)。至当今,若问该钱币价值若何,只需换算“袁大头”的市价(约一千元)即可知价值约二十元人民币。说这么许多废话,只是想阐明一个观点,即家中藏一点银具,不仅高贵华丽,而且——至少可以保值。
银具收藏最要注意的事情是纯度。由于银子天性柔软,必须掺入其它金属才能使之成型,因此绝对的“纯银”是没有的。一般而言,990(99%)的纯度已经足以够用,而925(92.5%)也是国际公认的“纯银”,据说这种纯度既不会氧化变色,也能够保持银具的色泽与硬度,堪称两全其美。至于所谓的“苗银”、“藏银”,如果没有标明990或925,多是纯度不足的货色。还有一种“德国银”,名字好听得很,其实也不含半点银子。事实上,过于纠结银子的纯度,于经济上并无太大的厉害。说来你不信,银子的价格并不如你想象的那般贵,现今是每克八元左右(工艺品另加一点“加工费”)。照此算法,990与925的价差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既然银价不高,为什么还要讲究“纯度”呢?
古人很早便发现,用银具装液体(如粥、酒),即便夏天也经宿不馊。今人研究认为,银具中的“银离子”具有极强的杀菌功效,两亿分之一的含量便能置细菌于死地。而且最妙的是,细菌病毒杀死之后却不会留下一点一滴的颜色或味道,完全满足了国人对于饮食的色、香、味、型的苛刻要求。当然,要想达到“银离子”消毒杀菌的目的,“两亿分之一”的含量是必须的。换言之,银具的含银量还是越高越好。
如果有闲钱,不妨弄点银具玩玩。试想,家具上摆放一些银碗、银杯、银盘,或一套茶具酒具,则何谓华贵高雅、气度不俗,自不待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