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2月21日,比利时驻华大使奈斯的夫人顾菁受邀来到武汉,为政府部门官员进行礼仪讲座。大使夫人优雅亲和的气质,轻柔的语气,让我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度过了传说中的“世界末日”。
顾菁除了是一名驻华大使夫人外,她还是一名拥有中国血统在江苏长大的华人。一头简洁的短发,精致的五官,天蓝色的呢子裙装将娇小的身材衬托的更显玲珑有致,外面罩着一件长款风衣,脖子上的珍珠项链也为女主人更添一份气质和优雅。虽有几十年国外的生活经验,但全身上下仍流露着温婉慧智的江南气息。
这次随丈夫回到祖国,顾菁坦言也有自己的使命,那就是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为中国企业和政府官员走向欧洲搭建沟通桥梁。
读卖新闻第一位华人记者
顾菁的父亲是中国江苏人,母亲是日本人,她从小在江苏长大,直到高中毕业。因为从小顾菁就对艺术感兴趣,所以,当时家人建议她到法国留学,那边还有奶奶和其他亲人可以继续照顾她。但由于申请签证多次都被拒,最终她选择了日本作为自己继续求学的地方。
虽说母亲是日本人,但顾菁对日语并不精通,到了日本以后,首先面对的就是语言关, 需要重新开始系统的学习日语。在顾菁的天资和努力之下,很快她就通过了语言关,并顺利成为当地一所知名院校的大学生。
大学二年级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顾菁得到了一份兼职:给日本当地一家报社翻译资料。虽然只有短短一天的时间,但她发现记者是一份很有意思的工作,可以时时刻刻了解社会上最新近发生的事件,于是心中萌发了做记者的理想。之后,她咨询了多名当地的记者,得知在日本要想成为记者,必须要做大量的复习题。日本媒体招聘设置有笔试和面试两道关卡,新闻类的杂志和月刊就是重点的复习资料。于是,在大学剩下的两年时间里,当一名记者的目标激励着她,一直坚持不懈的准备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笔试中,顾菁顺利过关,进入面试。大量日本求职者在此止步,但作为唯一一名华人应聘者,顾菁最终被录取了,成为进入《读卖新闻》的第一名华人记者。事后她了解到,是华人的身份给自己加了分。在90年代,对中国社会的了解、中国地区新闻的报道越来越受到日本社会的重视,所以他们亟需一名了解中国,熟悉中文的记者进行深入报道。
让顾菁感到幸运的还不仅如此,按惯例,新记者一般都不会被委以重任,但自己却因为华人的身份,一进报社,就常被派往报道一线,凡是关于大中华地区的新闻报道,非她莫属。很快的,在报社,她就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记者。
在《读卖新闻》工作的五年时间里,她每天都奔波于报道新闻的路上,逐渐滋生出一种欲求不满的感觉,因为每天面对紧急的新闻事件,很难有时间进行深度思考,特别是对自己从小就钟爱的艺术,更是无暇顾及了。好几次,当自己在博物馆欣赏艺术品,陶醉在历史和艺术的玄妙中时,就被呼机急促的声音唤醒:立刻要赶到新闻第一现场进行采访报道。
不多久,她在日本结识了现在的老公奈斯,开启了新的生活。
整个欧洲都是我的舞台
因为丈夫特殊的工作,顾菁1997年离开了《读卖新闻》,随丈夫来到了比利时。这是她第一次来到欧洲,一下子就被欧洲的充满浓郁浪漫气息的建筑所吸引,几乎每一条街道都是一座博物馆,整个国家简直就是一个大的艺术殿堂。
到了欧洲,顾菁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记者职业,时常为日本、比利时的杂志撰稿,不同的是,在这里,她更多的开始关注艺术。她可以花一周时间去巴黎,采访数名三星级大厨,一边学做美食一边写出一份数万字的通讯报道;到欧洲各地采访艺术馆、美术展,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特色,感受艺术滋养……
同时,顾菁还担任了比利时一家咨询公司的经济分析员,负责对亚太地区公司的社会责任进行评估分析。在比利时公司工作期间,她深切感受到欧盟国家所特有的多元文化氛围,并逐渐掌握了跨文化沟通和交流的方式和技巧。
在短短的四年期间,比利时的生活和工作经历,让顾菁由一名“速食”记者迅速成长为一名有深度内涵的成熟女性,眼界更开阔,也更加了解和融入了异域文化,并在整个欧洲地区建立了一套有效的信息网络。她可以清楚的知道,什么事情需要找什么部门处理,并在很短的时间里联系到相关负责人。这时她最大的感受就是,整个欧洲都是自己的舞台!
作为大使夫人,2004年,顾菁再次跟随丈夫回到中国,来到香港就职。这次的香港之行再一次改变了她的职业生涯。
因为需要出席各种宴会场所,所以经常为挑选合适的首饰而发愁:珠宝店里,首饰太过炫目,不符合自己简约优雅的风格;路边小摊,首饰又过于粗糙。
幸好,在作为世界首饰之都的香港,这里汇聚了许多世界知名的珠宝首饰设计大师,其中部分设计师开设有DIY培训班,传授制作首饰的方法。闻此,顾菁决定自己学做首饰,她师从两位国际珠宝设计大师,两年之后,顾菁“出师下山”,她设计的珠宝一经面世就受到了朋友们的热捧,纷纷来让她帮忙做首饰。
回到比利时后,她设计首饰的名声也随之名扬欧洲,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请教学习,不少协会,如美国妇女协会、巴黎俱乐部等还邀请她前去讲座、授课。
DIY的首饰除了可以让人得到一份与众不同的礼物外,还能帮人完成夙愿。曾经一位60多岁的比利时老太太听闻顾菁做首饰的功夫了得,就拿出一副珍藏多年的项链让她帮忙修复,因为这是自己成人礼那年,父母送给的礼物,很有纪念意义,但因为项链是由珍珠制成,年久泛黄,也有些磨损,无法佩戴了。
顾菁接受了这份重要嘱托,把泛黄的珍珠清洗干净,用再生珠和天然水晶等材质搭配原有的珍珠制成了一条新款项链,老太太见后十分惊喜,每天都佩戴它。这件事情让顾菁很感动,原来自己做的事情可以给别人带来如此大的快乐。
从最初单纯的钟爱文化、艺术,到后来偶然间学习了首饰设计,与他人分享。顾菁感受到,美的事物不仅是个人怡情怡性的小情调,更能对工作和生活起到潜移默化的提升作用。
美是一项全能的事业
2004年在香港期间,顾菁除了学会DIY首饰设计,还接触到了另一件事情,成为改变以后生活的重要契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接触和痴迷。
一次偶然的机会,顾菁来到云南,一下子就迷上了那里,风景、民俗和文化……一切都是那么的梦幻,在两年内她连续去了十五次之多。之后,回到比利时后,她忍不住将云南的美丽与人分享,并在比利时举行了茶马古道的展览,首次将云南的风景和文化带到了欧洲人的面前。
2009年10月,丈夫奈斯被任命为比利时驻中国的大使,顾菁再次来到了中国大陆,带着两个孩子,在北京定居了下来。
来到中国以后,在很多的应酬接待场合中,顾菁发现国内有很多的政府官员、公司老总 、高级经理对外交流和表现似乎并不尽如人意,虽然他们都是很优秀的人才,但在与国际人士沟通时,难免流露出一些自卑感。
经过认真的观察和分析,顾菁发现,这种现象归根究底,是源于国人的不自信,而这些不自信又出于他们对国际多元文化沟通的错位,也包括社交礼仪知识的缺乏。简言之,个人形象的适宜、沟通的顺畅才能使人增添自信,从而进行良好的交流,这是个良性循环。
随着国内企业和政府部门逐渐走出国门,顾菁觉得,市场对个人形象顾问和跨文化咨询业务的需求是大势所趋,同时又能将自己之前所从事的美的工作进一步扩展,发展为事业。顾菁所创办的形象咨询公司去年刚刚起步,但她很自信,认为与国内其他的形象咨询公司相比,有自己的优势。
国内现有的一些形象咨询公司更倾向于提供服务,而自己的公司则侧重于在美学、文化方面进行指导和培训。形象咨询不仅仅是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更重要是的要传授为什么会这样做,其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除了形象顾问和咨询,顾菁现在更想做的是,逐步实现自己的使命:促进中欧之间更多的文化经济交流,搭建沟通的桥梁。曾经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使自己所积累了人脉、网络信息资源、对中欧双方文化的了解……接下来的时间,就是要将自己所有的这些优势和资源整合并奉献和发挥出来。
顾菁除了是一名驻华大使夫人外,她还是一名拥有中国血统在江苏长大的华人。一头简洁的短发,精致的五官,天蓝色的呢子裙装将娇小的身材衬托的更显玲珑有致,外面罩着一件长款风衣,脖子上的珍珠项链也为女主人更添一份气质和优雅。虽有几十年国外的生活经验,但全身上下仍流露着温婉慧智的江南气息。
这次随丈夫回到祖国,顾菁坦言也有自己的使命,那就是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为中国企业和政府官员走向欧洲搭建沟通桥梁。
读卖新闻第一位华人记者
顾菁的父亲是中国江苏人,母亲是日本人,她从小在江苏长大,直到高中毕业。因为从小顾菁就对艺术感兴趣,所以,当时家人建议她到法国留学,那边还有奶奶和其他亲人可以继续照顾她。但由于申请签证多次都被拒,最终她选择了日本作为自己继续求学的地方。
虽说母亲是日本人,但顾菁对日语并不精通,到了日本以后,首先面对的就是语言关, 需要重新开始系统的学习日语。在顾菁的天资和努力之下,很快她就通过了语言关,并顺利成为当地一所知名院校的大学生。
大学二年级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顾菁得到了一份兼职:给日本当地一家报社翻译资料。虽然只有短短一天的时间,但她发现记者是一份很有意思的工作,可以时时刻刻了解社会上最新近发生的事件,于是心中萌发了做记者的理想。之后,她咨询了多名当地的记者,得知在日本要想成为记者,必须要做大量的复习题。日本媒体招聘设置有笔试和面试两道关卡,新闻类的杂志和月刊就是重点的复习资料。于是,在大学剩下的两年时间里,当一名记者的目标激励着她,一直坚持不懈的准备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笔试中,顾菁顺利过关,进入面试。大量日本求职者在此止步,但作为唯一一名华人应聘者,顾菁最终被录取了,成为进入《读卖新闻》的第一名华人记者。事后她了解到,是华人的身份给自己加了分。在90年代,对中国社会的了解、中国地区新闻的报道越来越受到日本社会的重视,所以他们亟需一名了解中国,熟悉中文的记者进行深入报道。
让顾菁感到幸运的还不仅如此,按惯例,新记者一般都不会被委以重任,但自己却因为华人的身份,一进报社,就常被派往报道一线,凡是关于大中华地区的新闻报道,非她莫属。很快的,在报社,她就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记者。
在《读卖新闻》工作的五年时间里,她每天都奔波于报道新闻的路上,逐渐滋生出一种欲求不满的感觉,因为每天面对紧急的新闻事件,很难有时间进行深度思考,特别是对自己从小就钟爱的艺术,更是无暇顾及了。好几次,当自己在博物馆欣赏艺术品,陶醉在历史和艺术的玄妙中时,就被呼机急促的声音唤醒:立刻要赶到新闻第一现场进行采访报道。
不多久,她在日本结识了现在的老公奈斯,开启了新的生活。
整个欧洲都是我的舞台
因为丈夫特殊的工作,顾菁1997年离开了《读卖新闻》,随丈夫来到了比利时。这是她第一次来到欧洲,一下子就被欧洲的充满浓郁浪漫气息的建筑所吸引,几乎每一条街道都是一座博物馆,整个国家简直就是一个大的艺术殿堂。
到了欧洲,顾菁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记者职业,时常为日本、比利时的杂志撰稿,不同的是,在这里,她更多的开始关注艺术。她可以花一周时间去巴黎,采访数名三星级大厨,一边学做美食一边写出一份数万字的通讯报道;到欧洲各地采访艺术馆、美术展,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特色,感受艺术滋养……
同时,顾菁还担任了比利时一家咨询公司的经济分析员,负责对亚太地区公司的社会责任进行评估分析。在比利时公司工作期间,她深切感受到欧盟国家所特有的多元文化氛围,并逐渐掌握了跨文化沟通和交流的方式和技巧。
在短短的四年期间,比利时的生活和工作经历,让顾菁由一名“速食”记者迅速成长为一名有深度内涵的成熟女性,眼界更开阔,也更加了解和融入了异域文化,并在整个欧洲地区建立了一套有效的信息网络。她可以清楚的知道,什么事情需要找什么部门处理,并在很短的时间里联系到相关负责人。这时她最大的感受就是,整个欧洲都是自己的舞台!
作为大使夫人,2004年,顾菁再次跟随丈夫回到中国,来到香港就职。这次的香港之行再一次改变了她的职业生涯。
因为需要出席各种宴会场所,所以经常为挑选合适的首饰而发愁:珠宝店里,首饰太过炫目,不符合自己简约优雅的风格;路边小摊,首饰又过于粗糙。
幸好,在作为世界首饰之都的香港,这里汇聚了许多世界知名的珠宝首饰设计大师,其中部分设计师开设有DIY培训班,传授制作首饰的方法。闻此,顾菁决定自己学做首饰,她师从两位国际珠宝设计大师,两年之后,顾菁“出师下山”,她设计的珠宝一经面世就受到了朋友们的热捧,纷纷来让她帮忙做首饰。
回到比利时后,她设计首饰的名声也随之名扬欧洲,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请教学习,不少协会,如美国妇女协会、巴黎俱乐部等还邀请她前去讲座、授课。
DIY的首饰除了可以让人得到一份与众不同的礼物外,还能帮人完成夙愿。曾经一位60多岁的比利时老太太听闻顾菁做首饰的功夫了得,就拿出一副珍藏多年的项链让她帮忙修复,因为这是自己成人礼那年,父母送给的礼物,很有纪念意义,但因为项链是由珍珠制成,年久泛黄,也有些磨损,无法佩戴了。
顾菁接受了这份重要嘱托,把泛黄的珍珠清洗干净,用再生珠和天然水晶等材质搭配原有的珍珠制成了一条新款项链,老太太见后十分惊喜,每天都佩戴它。这件事情让顾菁很感动,原来自己做的事情可以给别人带来如此大的快乐。
从最初单纯的钟爱文化、艺术,到后来偶然间学习了首饰设计,与他人分享。顾菁感受到,美的事物不仅是个人怡情怡性的小情调,更能对工作和生活起到潜移默化的提升作用。
美是一项全能的事业
2004年在香港期间,顾菁除了学会DIY首饰设计,还接触到了另一件事情,成为改变以后生活的重要契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接触和痴迷。
一次偶然的机会,顾菁来到云南,一下子就迷上了那里,风景、民俗和文化……一切都是那么的梦幻,在两年内她连续去了十五次之多。之后,回到比利时后,她忍不住将云南的美丽与人分享,并在比利时举行了茶马古道的展览,首次将云南的风景和文化带到了欧洲人的面前。
2009年10月,丈夫奈斯被任命为比利时驻中国的大使,顾菁再次来到了中国大陆,带着两个孩子,在北京定居了下来。
来到中国以后,在很多的应酬接待场合中,顾菁发现国内有很多的政府官员、公司老总 、高级经理对外交流和表现似乎并不尽如人意,虽然他们都是很优秀的人才,但在与国际人士沟通时,难免流露出一些自卑感。
经过认真的观察和分析,顾菁发现,这种现象归根究底,是源于国人的不自信,而这些不自信又出于他们对国际多元文化沟通的错位,也包括社交礼仪知识的缺乏。简言之,个人形象的适宜、沟通的顺畅才能使人增添自信,从而进行良好的交流,这是个良性循环。
随着国内企业和政府部门逐渐走出国门,顾菁觉得,市场对个人形象顾问和跨文化咨询业务的需求是大势所趋,同时又能将自己之前所从事的美的工作进一步扩展,发展为事业。顾菁所创办的形象咨询公司去年刚刚起步,但她很自信,认为与国内其他的形象咨询公司相比,有自己的优势。
国内现有的一些形象咨询公司更倾向于提供服务,而自己的公司则侧重于在美学、文化方面进行指导和培训。形象咨询不仅仅是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更重要是的要传授为什么会这样做,其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除了形象顾问和咨询,顾菁现在更想做的是,逐步实现自己的使命:促进中欧之间更多的文化经济交流,搭建沟通的桥梁。曾经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使自己所积累了人脉、网络信息资源、对中欧双方文化的了解……接下来的时间,就是要将自己所有的这些优势和资源整合并奉献和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