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神经母细胞瘤(NB)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恶性肿瘤,尽管在儿童恶性肿瘤中,NB发病率仅占7%,但其病死率却占儿童恶性肿瘤的10%。NB患儿恶性程度有很高的异质性,预后根据分型及危险度分组不同,有较大的差距。NB的许多生物学特性与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随着对NB患儿多学科联合治疗的发展,许多生物学特性与NB患儿预后的关系出现了变化。未来,对于NB患儿进行分子生物学的靶向性治疗,可能是一个新的突破。
【机 构】
:
100045 北京,儿童血液病与肿瘤分子分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儿科学国家重点学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100045 北京,儿童血液病与肿瘤分子分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儿科学国家重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经母细胞瘤(NB)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恶性肿瘤,尽管在儿童恶性肿瘤中,NB发病率仅占7%,但其病死率却占儿童恶性肿瘤的10%。NB患儿恶性程度有很高的异质性,预后根据分型及危险度分组不同,有较大的差距。NB的许多生物学特性与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随着对NB患儿多学科联合治疗的发展,许多生物学特性与NB患儿预后的关系出现了变化。未来,对于NB患儿进行分子生物学的靶向性治疗,可能是一个新的突破。
其他文献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儿童期严重的血液病,尤其是重型再障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因为95%左右的再障病例属于获得性再障,所以深入研究获得性再障的发病机制,对于临床诊断和提高疗效均具有重大意义。现对近5年关于儿童获得性再障发病机制的国际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仍然是严重威胁儿童生命的恶性疾病。近年循证医学研究证实高强度的化疗可以提高AML的疗效,但需要完善的支持治疗来支撑。从目前进展来看,化疗方案的改善潜力有限,通过遗传学分型和微小残留病监测结合的分级治疗可能进一步提高化疗的疗效。酪氨酸抑制剂、麦罗塔单抗及嵌合抗原受体T淋巴细胞等靶向治疗可能是治疗难治性AML的唯一出路。本文从不断完善常规化疗方案、造血干细胞移植及靶向治疗
肝母细胞瘤(HB)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曾是治疗HB的主要手段,但60%以上的患儿在确诊时已经无法完整切除肿块,即使手术完全切除,仍有30%的患儿可出现肿瘤复发。随着新辅助化疗概念的引入,HB的治疗已从单一的手术切除发展为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极大地改善了HB患儿的预后,但高危患者的治疗仍存在较大挑战。化疗方案的优化、手术时机的把握、按危险度分层施治以及不断寻找新的潜在治疗靶点和与预
目的分析几类少见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探讨相关治疗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10年间收治的14例少见类型NHL患儿的临床资料,讨论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与预后。结果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6例,痘疱样淋巴瘤(HVLL)3例,儿童滤泡性淋巴瘤(PFL)2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NKTL)3例
目前欧美国家儿童和青少年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的5年总体生存率超过90%,但高治愈率不断被远期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所引起的晚期死亡事件所消减。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代儿童和青少年的HL临床研究并不一味追求短期生存率,而是不断平衡治疗方案的近期疗效及远期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借助于新技术,对于快速早期完全缓解患者,减轻治疗强度,以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远期生存质量。H
目的了解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诊治前后心功能的变化,指导药物干预策略。方法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徐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4例早产儿PDA,按治疗药物不同分为4组:布洛芬组(27例)、吲哚美辛组(24例)、对照组(11例)、对乙酰氨基酚组(22例);按轻重程度分为症状性PDA (sPDA)组(38例)、非sPDA组(46例);按结局分为动脉导管关闭组(69例)
目的通过检测新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B淋巴细胞特异单克隆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基因-1(Bmi-1)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相关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mRNA的表达变化,分析探讨Bmi-1及Th1/Th2细胞比例在新诊断ITP患儿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试验组36例ITP患儿均来源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2013年4至12月住院和门诊患儿,同期小儿外科择期手术患
目的探讨调节性B淋巴细胞(Breg)在儿童新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外周血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病房收治的新诊断ITP患儿35例为研究对象,以同期体检的2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分别留取静脉血3 m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新诊断ITP患儿及对照组儿童外周血Breg细胞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
目的探讨枸橼酸钾联合氢氯噻嗪及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Dent病患儿的药物疗效,为Dent病的药物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14年3月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随访的Dent病患儿。根据尿蛋白、尿钙及血钾水平,予枸橼酸钾联合氢氯噻嗪及ACEI类药物治疗。比较分析其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15例患儿均为男性;发病年龄3个月~11岁[(2.6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