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在国内兴起时,伴随这场革命而来的是一系列新的思维方式和商业模式的诞生。时至今日,免费已经成了互联网商业世界的有力竞争武器。那句经典的格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免费到底给了人们什么?享受免费午餐甚至晚餐者是否按商家意志行动?
最近,从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起家并成功的阿里巴巴有一个新动作,给眼下“商机不多”的中小企业提供免费管理软件。免费不是新事物,管理软件的概念也早已深入人心。而“免费、管理软件、中小企业”这三个关键词的新组合,尚未推行就成了被热议的话题。
分析这件事,笔者觉得首先应该从“中小企业”入手,毕竟客户才是上帝。中小企业的老板是生意人,生意人决定一件事的取舍首先以“价值”为基点。如果你这套软件给他们带来了价值,他们会认可你的软件,并根据所获得价值的大小来判断这套软件的价值大小。所以,问题的关键是,免费软件究竟能不能给他们创造价值?如果既没有解决问题也没有创造价值,那么“免费”就是吃力不讨好,还要赚一个不好的名声,他们会“得便宜卖乖”地说:“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为什么免费给我呢?一定不是好东西……”甚至会想:“这里会不会有陷阱呢?”
中国企业的类型划分比较复杂,从性质分,包括国企、民企、外企、私企、个体户等;从规模分,包括特大型、大型、中型、中小型、小型等;从归属分,包括央企、省直企业、市属企业、乡镇企业等。另外,从行业、产业、产品等方面分类,还能分成无数个种类,而每个种类的每家企业的企业特点、产品、客户及市场、管理风格又不尽相同。试想,抛开免费与否这件事,单是充分了解这些企业,并为其提供恰如其分的产品或服务,难度便可想而知。再假设,提供免费者若没有充分了解自身优势特长,也没有深入了解客户市场,而是笼统地以“中小企业”这一模糊概念来定义自己的产品或服务,究竟有多少成功的可能?的确不得而知!
所以,阿里巴巴或“某某巴巴”能否从中小企业市场获利并占有市场,不在于给多少家中小企业提供免费服务,因为客户未必领你的情、买你的账,他们要看“免费东东”到底有没有用;也不在于把多少个竞争对手打败了,因为如果市场足够大,大家都有生存机会,如果没有市场了,谁也活不下去。关键是,有没有搞清楚——客户究竟想要什么——这个问题。
这就像医生给人治病,假设医生有足够高的医术和医德,那么治疗手段和用药应该是专精细的,一种药或一种治疗手段针对一种病或一类病、一类人。如果什么病都能治,什么人都这么治,那么这个说法本身就难以成立。不要说你得了感冒,是普通伤风,还是其他疾病所表现的“感冒症状”等等。不同的疾病情况,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都要综合系统地分析。在此基础上,将得出一个全面的诊断结果,并施以科学的治疗,且称为“解决方案”,唯有如此,才能治标又治本,彻底消灭疾病。
中小企业市场的情况也是如此,不要说你有“管理软件”,而应该说到底是“针对哪些问题、创造什么价值、实现什么功能”的软件。唯有如此,才能吸引有此项需求的客户,才能“送礼送得人欢喜”。如果没有详细地了解你的客户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想要什么,肯定不能恰到好处地与他们合作,更谈不上从中获益,而在此基础上的免费也只能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以上仅为理性分析,不带感情色彩。不过从感性角度,我认可马云的个人魅力和能力,他的确是个天才。他创造了阿里巴巴的神话,我想,他应该在推出免费之前已有过无数次深谋远虑,而不是一时心血来潮。那么,如果马云的对手若单纯地从表象来对付阿里巴巴,势必将掀起中国互联网商业世界的一场免费战役,且因“免费和低质服务甚至无服务”而伤害了中小企业这个正在成长的市场,这不是一个好的结果。就像当年中国的彩电大战,最后被伤害的是中国彩电产业本身。
不过,站在宏观角度看,我相信金融危机终会过去,中国的中小企业终会成长起来、成熟起来。成长意味着他们需要不断解决问题和矛盾,而这个过程就是“管理”,那么对于提高其效率和质量的辅助工具,中小企业应该是有所需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