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就业状况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影响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本文笔者阐述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含义,分析当前就业能力的现状情况,结合自己的工作情况提出了一些改进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说到底,当前大学生求职竞争是知识与能力的竞争,就业能力越强,综合素质越高,其择业的自由度就越大,择业率就越高,就业质量才越好。因此,怎样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是学校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概述
就业就是找到工作,获得岗位,并通过付出劳动进而在工作岗位体现自身价值的过程。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学校生活与学习期间,通过构建个人的理论知识体系与锻炼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水平而掌握的可以完成个人的就业梦想,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体现个人价值的专业综合技能。从学校角度出發,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人才培养的摇篮,学校要求大学生必须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心理、事业观、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从用人单位角度出发,作为一种团体组织,用人单位要求就业者具有岗位需要的一切能力,如适应能力、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够好好的服务于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创新的要求;从大学生角度出发,作为社会群体中的独立个体,他们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求,这就要具有一定的社会发展能力,进入职业生涯后不断获取新知,不断积累经验,拥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方法与能力。
二、当前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情况
1.学校重视不足。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对培养学生就业能力认识模糊,不够清晰,只认为组织学生顶岗实习、就业指导、举办招聘会就是学生就业工作的全部,还没有提高到高职院校发展的战略高度。
2.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一些高职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对自我定位不适宜,在就业中“眼高手低”,一心想找舒适又高收入的岗位,找“铁饭碗”,这种片面的思维想法严重影响了正确择业观的形成。
3.学生专业能力不强。目前一些学生在专业知识上不夯实,专业技能上不精通,加之,学到的知识、技能过于陈旧,岗位对接不畅,以至于造成专业能力上的不足,根本满足不了用人单位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4.办学目标设定模糊不清。部分院校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学生基本工作技能的培养,导致毕业生就业教育不足,时效性差。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侧重于学科专业理论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沿用的是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因此,要想改变学生在校获取的知识和能力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这一现状,必须首先明确应用型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促进学生充分就业。新生开学时,在进行严格军训的基础上,就要对学生进行规范的专业教育,广泛宣传运输专业的职业特点,让新生从入学开始就深刻理解运输企业的行业特点,即别人休息我还要辛苦工作。通过理论学习、技能实训,不断增强职业意识,以便使其就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职业要求,顺利从学生身份转换为企业的骨干员工,成为社会正能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学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完善。完善的创业指导服务体系涉及学生、就业指导老师、学院、学校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学校要将众多要素进行整合,做出合理安排。一是积极组织就业指导老师和辅导员参加各类创业指导培训,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以便更好地服务学生。二是成立创业社团,对有意向创业的学生开展系统化的培训,主要包括:创业策划书的书写、可行性分析、市场调查分析、模拟实践等同时开展创业方案设计大赛、创业项目市场分析大赛、项目可行性报告比赛等竞赛夯实学生创业基础。三是建立校园创业孵化基地,吸引创业学生或团队入驻。就业指导老师加以指导与完善,此外学校设立创业扶持资金对好的创业项目应给予适当支持。3.加强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应转变办学观念,找准办学定位,克服自身实践性教学不足的现状。适应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以国家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为落脚点,着力打造毕业生的关键能力和核心就业能力。培养出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增强本校大学生在社会上的就业标识,把自身建设成为服务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大学生走向社会时与现实接轨的就业能力。
4.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既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又熟练掌握技能的应用型教师队伍至关重要。一是要立足高职院校实际,选拨一批具有一定应用能力的教师担任专业理论学习的授课,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学习。二是聘请企业界、政府及科研院所的校外工程师在校内开设选修课,让这些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三是重视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一环。目前,一些院校通过举办创业计划大赛,考察企业创业历程等形式为毕业生搭建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平台,鼓励大学生创业,这些经验都值得借鉴和学习。
5.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主体作用。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主体自我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学生必须对自己的就业能力负责。一是大学生在校期间要主动关注就业市场的基本动态与环境变化,根据市场的需要有针对性的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真正做到未雨绸缪,二是大学生要系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注重费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提升,为以后参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大学生要多到社会上进行锻炼,增强自己的人际交往、团队合作与自我管理能力。四是要理性规划慰劳的职业生涯。确立职业发展目标,结合自身的优惠。选择适当的就业岗位。
6.参与企业实践锻炼,提升综合能力。知识源于实践,知识用于实践。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通过到企业参与实习能够将自身所掌握的课本知识活用,同时,在实践中发现自身不足,积累新的经验,补充课堂知识,这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来说是再好不过的途径。同时,在实习过程中,通过跟老员工的交流,能够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习不到的技巧。同时团队协作能力、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也会得到很大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进.提升就业能力: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 2007.
[2]李玉萍. 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 中国教育学刊. 2014.
关键词: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说到底,当前大学生求职竞争是知识与能力的竞争,就业能力越强,综合素质越高,其择业的自由度就越大,择业率就越高,就业质量才越好。因此,怎样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是学校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概述
就业就是找到工作,获得岗位,并通过付出劳动进而在工作岗位体现自身价值的过程。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学校生活与学习期间,通过构建个人的理论知识体系与锻炼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水平而掌握的可以完成个人的就业梦想,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体现个人价值的专业综合技能。从学校角度出發,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人才培养的摇篮,学校要求大学生必须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心理、事业观、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从用人单位角度出发,作为一种团体组织,用人单位要求就业者具有岗位需要的一切能力,如适应能力、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够好好的服务于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创新的要求;从大学生角度出发,作为社会群体中的独立个体,他们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求,这就要具有一定的社会发展能力,进入职业生涯后不断获取新知,不断积累经验,拥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方法与能力。
二、当前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情况
1.学校重视不足。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对培养学生就业能力认识模糊,不够清晰,只认为组织学生顶岗实习、就业指导、举办招聘会就是学生就业工作的全部,还没有提高到高职院校发展的战略高度。
2.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一些高职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对自我定位不适宜,在就业中“眼高手低”,一心想找舒适又高收入的岗位,找“铁饭碗”,这种片面的思维想法严重影响了正确择业观的形成。
3.学生专业能力不强。目前一些学生在专业知识上不夯实,专业技能上不精通,加之,学到的知识、技能过于陈旧,岗位对接不畅,以至于造成专业能力上的不足,根本满足不了用人单位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4.办学目标设定模糊不清。部分院校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学生基本工作技能的培养,导致毕业生就业教育不足,时效性差。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侧重于学科专业理论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沿用的是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因此,要想改变学生在校获取的知识和能力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这一现状,必须首先明确应用型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促进学生充分就业。新生开学时,在进行严格军训的基础上,就要对学生进行规范的专业教育,广泛宣传运输专业的职业特点,让新生从入学开始就深刻理解运输企业的行业特点,即别人休息我还要辛苦工作。通过理论学习、技能实训,不断增强职业意识,以便使其就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职业要求,顺利从学生身份转换为企业的骨干员工,成为社会正能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学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完善。完善的创业指导服务体系涉及学生、就业指导老师、学院、学校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学校要将众多要素进行整合,做出合理安排。一是积极组织就业指导老师和辅导员参加各类创业指导培训,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以便更好地服务学生。二是成立创业社团,对有意向创业的学生开展系统化的培训,主要包括:创业策划书的书写、可行性分析、市场调查分析、模拟实践等同时开展创业方案设计大赛、创业项目市场分析大赛、项目可行性报告比赛等竞赛夯实学生创业基础。三是建立校园创业孵化基地,吸引创业学生或团队入驻。就业指导老师加以指导与完善,此外学校设立创业扶持资金对好的创业项目应给予适当支持。3.加强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应转变办学观念,找准办学定位,克服自身实践性教学不足的现状。适应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以国家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为落脚点,着力打造毕业生的关键能力和核心就业能力。培养出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增强本校大学生在社会上的就业标识,把自身建设成为服务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大学生走向社会时与现实接轨的就业能力。
4.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既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又熟练掌握技能的应用型教师队伍至关重要。一是要立足高职院校实际,选拨一批具有一定应用能力的教师担任专业理论学习的授课,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学习。二是聘请企业界、政府及科研院所的校外工程师在校内开设选修课,让这些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三是重视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一环。目前,一些院校通过举办创业计划大赛,考察企业创业历程等形式为毕业生搭建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平台,鼓励大学生创业,这些经验都值得借鉴和学习。
5.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主体作用。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主体自我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学生必须对自己的就业能力负责。一是大学生在校期间要主动关注就业市场的基本动态与环境变化,根据市场的需要有针对性的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真正做到未雨绸缪,二是大学生要系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注重费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提升,为以后参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大学生要多到社会上进行锻炼,增强自己的人际交往、团队合作与自我管理能力。四是要理性规划慰劳的职业生涯。确立职业发展目标,结合自身的优惠。选择适当的就业岗位。
6.参与企业实践锻炼,提升综合能力。知识源于实践,知识用于实践。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通过到企业参与实习能够将自身所掌握的课本知识活用,同时,在实践中发现自身不足,积累新的经验,补充课堂知识,这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来说是再好不过的途径。同时,在实习过程中,通过跟老员工的交流,能够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习不到的技巧。同时团队协作能力、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也会得到很大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进.提升就业能力: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 2007.
[2]李玉萍. 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 中国教育学刊.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