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ai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为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率,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学从重知识的接受性转向重综合能力的探究性;从单一的认知性转向多维的体验性;从机械的决定性转向互动的交往性。因此将体育与健康理论课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改为理论结合临场实践,两者的有机结合的方式,来提高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
  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体育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体育教学模式概念由三个基本的要素组成:即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过程结构、相应的教法体系。这三者的关系是:教学过程结构是支撑教学模式的“骨架”;教学方法体系是填充教学过程的“肌肉”:而教学指导思想则是内含在“骨骼”与“肌肉”中,并起到协调和指挥作用的“神经”。教学指导思想(神经)体现了教学模式的理论性;教学过程结构(骨骼)体现了教学模式的稳定性;教学方法体系(肌肉)则体现了体育教学模式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体育。
  在传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大多是老师在教室里讲,学生听,或者在黑板上板书、或者利用PPT进行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互动,缺乏实践性,只能让学生被动的接受,学生很不感兴趣。
  从2002年开始的新课程改革,把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到2008年全面推广体育与健康新课改,其间经历了很多的探索。其中体育与健康课的理念有了很大的变化。在传统的体育课模式中,作为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动技能、技术成为了课程的唯一目标,无论是老师、学生都把运动技能、技术的考试当成唯一内容,学生只不过是运动的机器而已。
  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提高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的有效性,就成了本课题重点研究的内容。
  随着课改的开展和深入,为了探索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的有效教学途径和方法,我们提出了“理论结合实践来提高理论课的有效性教学”的设想,将实践带入理论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获得或者掌握知识及技能,从而提高理论课的有效性。例如:把同一节课的班级(4个班)学生集中到体育馆,用一个老师主讲,其他老师做示范、实践指导,或者学生和老师当场互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临场实践。这样,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检验,学生能直观的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教学中参与实践,增强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教学效果较明显。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提出建立“集体备课+大课上课+理论+实践+现场检验”的理论课教学模式,以使体育与健康理论课变得更加有效。
  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上课老师来说,更加合理有效的展示了不同教师的优秀的一面。比如某位老师平时就喜欢“演戏”,每次打篮球,总会有很多的假摔、被犯规等动作,那就请他客串“演员”,在“导演”的要求下,找一名老师配合他,表演课题所需的动作,把这些动作录制下来,放在PPT里面,在放给学生看,用于教学时,学生就会很有兴趣。比如某位老师,他曾经是游泳池的救生员,参加过正规培训,那就请他主讲“溺水的预防与处理”,并亲自指导学生临场实践。再比如某位老师,主选篮球专项,刚毕业,喜欢篮球裁判,那就请他主讲篮球规则和裁判手势,并且请他培训学生“演员”,把“演员”的动作练习得规范、到位,有利于全体同学临场实践的时候好判断。
  在听了理论讲解、指导后,可以现场及时地得到实践指导,形成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对增强记忆和捉高实践能力的有着较大的作用。学生能主动的释放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能积极的参与,即使个别不太感兴趣的同学都会在一种大环境的带动下,主动或者被动地融入大集体,这样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实践操作中来,本身就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独立自主的完成教学任务,也可以在集体练习时,检验自己的动作是否正确,可以及时的得到纠正,修正自己的错误动作。这里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真正的主人翁精神。
  经过多次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理论课的大课教学后,发现学生对这种上课模式很感兴趣,老师也能感兴趣,并使教师们对此项教改更有信心了。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学校体育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只有全体学生都参与了,那才会给所有的学生带来收获和体验,学生们在取得一定的收获或者进步后,就会有一种成功的、愉悦的心情,也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
  
其他文献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个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会因为体育活动需要付出较多的体力而感到“枯燥乏味”。反之,如果他对体育课有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必然精神饱满,积极主动。也可以说:兴趣,是天然的启蒙者,既可以引导,又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如何,直接关系到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所以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乃至爱好,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
期刊
词汇量的多少对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有直接的影响。没有一定的词汇量,语言技能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词汇量的多少在一定基础上决定了英语成绩的高低,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通过分析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来探讨在具体教学中如何运用中学英语词汇形象教学。  一、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1.教不得法。词汇教学应该重视灵活多样的教学法的结合。众所周知,早期的英语教学一般采用单一的教学法,教
期刊
数学思考,要求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一)学生要理解并记住一些常见数的代数表达式。  1.三个连续整数可表示为:(n-1)、n、(n+1)(n是正整数)  2.三个连续偶数可表示为:(2n-2)、2n、(2n+2)(n是正整数)  3.三个连续奇数可表示为:(2n-1)、(2n+1),(2n+3)或(2n-3)、(2n-1)、(2n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习作中要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到高年级才会写“想象作文”。在平时的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就必须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倘若忽略了这一点,就写不出真正有趣的作文了。  一、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看图学文、看图作文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不仅要说或写表面上实实在在的事物,还要尽可能去想象画面所蕴含的意境,把图中静止的事物想象成活动的状态或眼前的事物说写下来,奏
期刊
学校体育应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把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兴趣、个性发展与体育能力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新突破,在体育教学中应予以高度重视。  加强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是高中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它不仅关系到广大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体质健康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为此,笔者在多年体育教学实践中,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
期刊
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深思和探讨,从而找到一种渠道将其真正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目前对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造成阻碍的因素  1.授课内容与时间不成正比。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快节奏的竞争气氛在初中学校内是很普遍的,并且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被师生所习惯。其最直接的教学表现,就是教学内容的安排量上,量大,面面俱到,随之带来了频繁的压课现象,并且认为这是老师对学生负
期刊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最高体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学生难写,要么泛泛而谈,东拼西凑,要么选材陈旧,单调乏味,甚至总觉得无话可写,或干脆不写。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从厌烦写作转向爱好写作?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关键,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  在我们的教学中,写作教学已成为我们教学工作的一大
期刊
一、教师要善于变换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营造开放式课堂,拓展学生自主意识。教师要致力于还学生以心灵自由,发挥群体交互激励机制,大胆地拓展课堂时空,创设“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地呼吸”,使其自主意识转化为自主学习能力。成功感是学生获得自由的最重要情素,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将其延伸为自主思维过程,拓展为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2.创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取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人才的特征。前江泽民主席曾经指出:”中华民族实现复兴,要靠科技创新,靠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因此,我们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教育只有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才能适应新的形势,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如何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创新意识的人才,亟待每一位教师弄明白。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适应时代的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
期刊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基础。当前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使地球伤痕累累,人类自身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学校环境教育是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鉴于目前学校课程、教材的因素,挖掘环保教育元素,在各科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渗透,化整为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最基本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渠道。各学科都是环境教育的有效载体。语文学科基础学科的性质,开放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