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建筑电气火灾形势仍然严峻,为了明确建筑电气火灾事故的各类原因,获得具体、实用的事故预防对策,本文以事故案例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了建筑电气火灾事故发生规律和不安全行为原因,具体通过不安全动作和不安全物态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并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相应的管理和控制建议。
关键词:建筑电气火灾;事故原因;事故预防
中图分类号:TM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227(2021)06-0119-02
经过行为安全领域学者研究表明,88%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动作导致。大量的建筑电气火灾事故调查报告中也显示从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了事故的发生。因此,从不安全动作和不安全物态两个角度研究并分析建筑电气火灾事故原因,提出相对应的行为安全科学预防对策,对我国建筑电气火灾事故预防控制至关重要。
一、建筑电气火灾事故发生规律
(一)建筑电气火灾事故发生条件
建筑电气火灾的发生需要同时存在可燃物、引火源与氧气,上述任何一个因素缺失都会使火灾熄灭。
1.可燃物
建筑物内部普遍存在可燃物,一旦接触火源极易被引燃,造成火势发展蔓延。此外,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也广泛存在着易燃易爆物质,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液化气等接触火源就容易造成火灾事故[1]。
2.引火源
引火源是建筑电气火灾发生的最主要因素,当一定热量的热源靠近可燃物时,就会引发火灾[2]。建筑内热源的产生方式很多,如电气设备故障产生的火花,开关电气的拉合操作以及线路、电气设备发生短产生高温和电弧,电气回路过负荷等,都会在一定条件下,成为火灾的诱因,所以加强引火源的控制,对火灾事故的预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氧气
燃烧需要一定的氧气浓度,若不存在足够浓度的氧气,燃烧就会终止。然而,建筑内空气流通,氧气浓度较大,一旦发生火灾,火势极易扩大且很难控制[3]。
(二)建筑电气火灾事故发生趋势
为例进一步加强对于建筑电气火灾事故的认知和相关发展规律,本文统计了2003-2017近14年的建筑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数量,伤亡人数和所导致的经济损失等基本情况,见表1。
据统计结果可以了解到,样本数据中一共发生了66起建筑电气火灾事故,事故总计死亡人数760人,受伤人数698人,造成经济损失138771万元。
二、建筑电气火灾事故不安全行为原因研究
本章将以建筑电气火灾事故总体情况统计为依据,对收集到的2003年到2017年间66起建筑电气火灾事故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对于事故的发生从两个层面的划分上进行全面分析,找到事故发生的原因规律,为控制不安全动作、物态的发生制定相应的措施,并对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文化的建设奠定理论基础。
(一)不安全动作
通过分析和比较66起建筑电气火灾事故的火灾原因,可以將不安全动作分为两种事故类型进行分析,首先是引发事故的原因层面,具体包括火灾的形成、火灾的发生、安全管理和人员配置方面的原因,其次是事故扩展的原因,具体包括自救能力和消防救援等方面。在不同层级执行统计分析中我们发现,一般建筑大楼里氧气供应充足,而且很难管理和控制,所以为了防止大楼的电气火灾,我们必须集中将消防问题因素集中在三个方面进行严格管理,分别是火源、易燃物品和人员的操作[4]。因此,对引起建筑电气事故的危险活动进行了分类和分析,具体如下:
(1)产生火灾,包括直接产生火灾的危险行为,如电路故障、电器安装失败、电器产品误用等;还包括在不适当保护电路和设备的情况下间接导致火灾的危险措施。
(2)火灾发展是指造成火灾蔓延的危险行为,如使用易燃物装饰、非法储存和使用易爆物;还涉及建筑物的性质发生未经许可的变化,导致产生了有毒有害物体。
(3)没有对可能的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和快速处理,消防安全验收失败或日常消防监督检查不足,违规行为没有得到及时改正和监督等,都是消防隐患存在的原因。
建筑大楼的电气火灾迅速蔓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严重的破坏。事故发生前后的科学管理和快速反应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和伤亡,并进一步防止事故的扩大。因此,对扩大电气火灾危险行为的统计分析如下:
(1)对于自身救援不力,是指在事故发生前和事故发生后影响工作人员逃跑的危险行为,例如选择撤离路线、不适当的方法以及没有设置防火疏散通道和安全通道。
(2)“救援不足”是指发生事故后的紧急情况,包括公司内部的自救力以及专业的救护服务能力不足。
(3)不适当的灭火措施是指会影响火灾发生后灭火工作的危险措施,例如占用防火间距,堵塞消防安全通道等。这类不安全动作一般都是现场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不当所致[5]。不按规定设置防火通道和空间是管理人员对于消防安全的不作为,灭火措施的不当很容易加速火势蔓延,扩大事故范围。
(二)不安全物态
不安全物态的存在通常会建筑物发生电气火灾事故的几率大大增加。例如,封锁安全通道和疏散通道堵塞都会使危险地区的人员难以逃跑和撤离,这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因此,确定防火安全条件和防火安全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不安全物态主要根据其一般定义进行分类,即设备、空间、材料、地点、环境等。本文只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包括设备、设施和材料。设备是指具有特殊物理形式和功能的设备,如电气设备等。设施是为特定需求而建立的系统、机构或建筑,如消防系统、安全通道等。材料是指制造物件、元件或其他产品元件,例如聚苯乙烯塑胶,通常称为易燃材料,会在火灾事故中造成火势蔓延。在分析66起安全事故中,因为设备、场所和材料导致的电气火灾事故原因的出现次数分别为45、38和44次,设备和设施的占有率分别为35.4%和30.0%。材料比例为34.6%。研究表明,不安全物态主要集中在电路短路、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堵塞、电缆桥架之间的绝缘体、老化损坏、易燃物品等五个方面,这五个因素在建筑电气火灾发生原因中占比为71.6%,也成为了事故预防的重点。 三、建筑电气火灾事故预防策略研究
本章依据事故案例原因分析结果,建立建筑电气火灾事故预防系统,为开展事故案例培训和事故预防提供一个新的平台。为更好的预防和控制导致建筑电气火灾的各类因素,提出针对性管理和控制措施建议。
(一)制定应急管理制度
本文对建筑电气火灾事故原因分析发现,66起样本事故中72.7%的事故都存在突发状况的处理不善,即未严格制定和实施应急预案,因此应急预案的完善编制和实施尤为重要,其既能有效地预防事故,也能在事故发生时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本文针对建筑电气火灾事故特征制定了应急管理框架,其围绕“应急启动-救援行动-事态控制-环境恢复-应急终止”展开。一旦发生建筑电气火灾事故,立即启动应急响应,专家及相关成员准备;若事故扩大,出现人员伤亡的可能,响应随之升级,专业力量展开救援行动并进行人员安全疏散;救援行动直至事态得到控制,若事态持续恶化,则进行应急增援;待全部人员安全救出后,进行环境恢复并做相应事故调查和记录;最后,终止应急并完成总结报告[6]。
(二)明确消防安全记录管理
消防安全记录管理具体包括通过消防安全检查,形成全方位7X24的联防方式,监控火灾隐患的来源,并实时向管理人员提供信息,以使他们了解最新的建筑电气消防管理情况。消防安全检查管理中也将员工个人防护设备的发放和接收文档的记录包括在内,将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动作几率降到最低,并通过记录每一处消防安全管理细节,促进消防管理制度化和有序化。应急设备和物资管理包括应急设备/设备的检查信息和应急物资储存。每个部分都必须包含索引维护和记录查询管理。通过系统管理,企业可以为不同的部门设置安全审核的权限,每个部门只能也只需要维护好自己的消防安全检查指标。
(三)创建火灾预警平台
为更有效的预防事故,本文研究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建筑火灾预警平台,该平台设计以信息化建筑火灾预警为研究方向,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在建筑内各节点布设多种传感器,采集建筑火灾发生时建筑物内的相关指标数据,诸如二氧化碳数值和火灾蔓延程度,终端的数据库接收传感器反馈的参数,在人机交互界面上显示,实现预警。
(四)建立专业救援隊伍,提高灭火救援能力
深入开发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大型城市综合体、石油化工等消防灭火技术和战术推广实践,积极推广上海、北京、河南、山东等消防部门的消防实践经验和实践,并开展实战培训。当前,北京和江苏消防队建立了智能综合警察指挥系统,辽宁省和安徽省消防部门将信息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准确的建筑火灾救援作战训练,山东消防部门也已经开发和应用了大型火灾救援信息公开系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于此,各省市可以联合起来进行建筑电气火灾救援的协同作战和交流学习。各省市相互帮助,支持为困难地区的消防员购买“高质量、精细、精细”的消防设备。大力推进“智能消防系统”建设,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审核221000个数字消防和救援计划,以执行“一图”消防并进一步促进救援计划的规范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建筑电气火灾形势仍然严峻,尚未得到有效遏制。2003至2017年间,我国建筑电气火灾事故起数呈波动性变化趋势。而本文则根据建筑电气火灾事故原因分析的结果,建立了相应的火灾预警平台并提出制定应急管理制度等措施,能够实现安全隐患的提前发现和预警,将不安全动作和不安全物态的发生几率降到最低,进一步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并对保障人民财产安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兆海.住宅小区电气消防设计探讨思考[J].今日消防,2020,5(10):36-37.
[2]李论.高层建筑火灾因素与防火安全对策[J].今日消防,2020,5(10):42-43.
[3]李峰.建筑电气火灾防控研究[J].居舍,2019(13):176.
[4]邹月.建筑电气火灾防控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8,34(12):37-39.
[5]何睿.建筑电气火灾的现状及问题剖析和防控对策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36):295.
[6]赵丹丹.我国建筑电气火灾的现状、问题和防控对策[J].门窗,2015(10):33-34.
作者简介:卢世敏(1985-),男,汉族,湖北武汉,在职研究生,职称:初级,主要研究方向:建筑防火和电气防火。
关键词:建筑电气火灾;事故原因;事故预防
中图分类号:TM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227(2021)06-0119-02
经过行为安全领域学者研究表明,88%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动作导致。大量的建筑电气火灾事故调查报告中也显示从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了事故的发生。因此,从不安全动作和不安全物态两个角度研究并分析建筑电气火灾事故原因,提出相对应的行为安全科学预防对策,对我国建筑电气火灾事故预防控制至关重要。
一、建筑电气火灾事故发生规律
(一)建筑电气火灾事故发生条件
建筑电气火灾的发生需要同时存在可燃物、引火源与氧气,上述任何一个因素缺失都会使火灾熄灭。
1.可燃物
建筑物内部普遍存在可燃物,一旦接触火源极易被引燃,造成火势发展蔓延。此外,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也广泛存在着易燃易爆物质,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液化气等接触火源就容易造成火灾事故[1]。
2.引火源
引火源是建筑电气火灾发生的最主要因素,当一定热量的热源靠近可燃物时,就会引发火灾[2]。建筑内热源的产生方式很多,如电气设备故障产生的火花,开关电气的拉合操作以及线路、电气设备发生短产生高温和电弧,电气回路过负荷等,都会在一定条件下,成为火灾的诱因,所以加强引火源的控制,对火灾事故的预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氧气
燃烧需要一定的氧气浓度,若不存在足够浓度的氧气,燃烧就会终止。然而,建筑内空气流通,氧气浓度较大,一旦发生火灾,火势极易扩大且很难控制[3]。
(二)建筑电气火灾事故发生趋势
为例进一步加强对于建筑电气火灾事故的认知和相关发展规律,本文统计了2003-2017近14年的建筑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数量,伤亡人数和所导致的经济损失等基本情况,见表1。
据统计结果可以了解到,样本数据中一共发生了66起建筑电气火灾事故,事故总计死亡人数760人,受伤人数698人,造成经济损失138771万元。
二、建筑电气火灾事故不安全行为原因研究
本章将以建筑电气火灾事故总体情况统计为依据,对收集到的2003年到2017年间66起建筑电气火灾事故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对于事故的发生从两个层面的划分上进行全面分析,找到事故发生的原因规律,为控制不安全动作、物态的发生制定相应的措施,并对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文化的建设奠定理论基础。
(一)不安全动作
通过分析和比较66起建筑电气火灾事故的火灾原因,可以將不安全动作分为两种事故类型进行分析,首先是引发事故的原因层面,具体包括火灾的形成、火灾的发生、安全管理和人员配置方面的原因,其次是事故扩展的原因,具体包括自救能力和消防救援等方面。在不同层级执行统计分析中我们发现,一般建筑大楼里氧气供应充足,而且很难管理和控制,所以为了防止大楼的电气火灾,我们必须集中将消防问题因素集中在三个方面进行严格管理,分别是火源、易燃物品和人员的操作[4]。因此,对引起建筑电气事故的危险活动进行了分类和分析,具体如下:
(1)产生火灾,包括直接产生火灾的危险行为,如电路故障、电器安装失败、电器产品误用等;还包括在不适当保护电路和设备的情况下间接导致火灾的危险措施。
(2)火灾发展是指造成火灾蔓延的危险行为,如使用易燃物装饰、非法储存和使用易爆物;还涉及建筑物的性质发生未经许可的变化,导致产生了有毒有害物体。
(3)没有对可能的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和快速处理,消防安全验收失败或日常消防监督检查不足,违规行为没有得到及时改正和监督等,都是消防隐患存在的原因。
建筑大楼的电气火灾迅速蔓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严重的破坏。事故发生前后的科学管理和快速反应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和伤亡,并进一步防止事故的扩大。因此,对扩大电气火灾危险行为的统计分析如下:
(1)对于自身救援不力,是指在事故发生前和事故发生后影响工作人员逃跑的危险行为,例如选择撤离路线、不适当的方法以及没有设置防火疏散通道和安全通道。
(2)“救援不足”是指发生事故后的紧急情况,包括公司内部的自救力以及专业的救护服务能力不足。
(3)不适当的灭火措施是指会影响火灾发生后灭火工作的危险措施,例如占用防火间距,堵塞消防安全通道等。这类不安全动作一般都是现场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不当所致[5]。不按规定设置防火通道和空间是管理人员对于消防安全的不作为,灭火措施的不当很容易加速火势蔓延,扩大事故范围。
(二)不安全物态
不安全物态的存在通常会建筑物发生电气火灾事故的几率大大增加。例如,封锁安全通道和疏散通道堵塞都会使危险地区的人员难以逃跑和撤离,这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因此,确定防火安全条件和防火安全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不安全物态主要根据其一般定义进行分类,即设备、空间、材料、地点、环境等。本文只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包括设备、设施和材料。设备是指具有特殊物理形式和功能的设备,如电气设备等。设施是为特定需求而建立的系统、机构或建筑,如消防系统、安全通道等。材料是指制造物件、元件或其他产品元件,例如聚苯乙烯塑胶,通常称为易燃材料,会在火灾事故中造成火势蔓延。在分析66起安全事故中,因为设备、场所和材料导致的电气火灾事故原因的出现次数分别为45、38和44次,设备和设施的占有率分别为35.4%和30.0%。材料比例为34.6%。研究表明,不安全物态主要集中在电路短路、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堵塞、电缆桥架之间的绝缘体、老化损坏、易燃物品等五个方面,这五个因素在建筑电气火灾发生原因中占比为71.6%,也成为了事故预防的重点。 三、建筑电气火灾事故预防策略研究
本章依据事故案例原因分析结果,建立建筑电气火灾事故预防系统,为开展事故案例培训和事故预防提供一个新的平台。为更好的预防和控制导致建筑电气火灾的各类因素,提出针对性管理和控制措施建议。
(一)制定应急管理制度
本文对建筑电气火灾事故原因分析发现,66起样本事故中72.7%的事故都存在突发状况的处理不善,即未严格制定和实施应急预案,因此应急预案的完善编制和实施尤为重要,其既能有效地预防事故,也能在事故发生时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本文针对建筑电气火灾事故特征制定了应急管理框架,其围绕“应急启动-救援行动-事态控制-环境恢复-应急终止”展开。一旦发生建筑电气火灾事故,立即启动应急响应,专家及相关成员准备;若事故扩大,出现人员伤亡的可能,响应随之升级,专业力量展开救援行动并进行人员安全疏散;救援行动直至事态得到控制,若事态持续恶化,则进行应急增援;待全部人员安全救出后,进行环境恢复并做相应事故调查和记录;最后,终止应急并完成总结报告[6]。
(二)明确消防安全记录管理
消防安全记录管理具体包括通过消防安全检查,形成全方位7X24的联防方式,监控火灾隐患的来源,并实时向管理人员提供信息,以使他们了解最新的建筑电气消防管理情况。消防安全检查管理中也将员工个人防护设备的发放和接收文档的记录包括在内,将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动作几率降到最低,并通过记录每一处消防安全管理细节,促进消防管理制度化和有序化。应急设备和物资管理包括应急设备/设备的检查信息和应急物资储存。每个部分都必须包含索引维护和记录查询管理。通过系统管理,企业可以为不同的部门设置安全审核的权限,每个部门只能也只需要维护好自己的消防安全检查指标。
(三)创建火灾预警平台
为更有效的预防事故,本文研究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建筑火灾预警平台,该平台设计以信息化建筑火灾预警为研究方向,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在建筑内各节点布设多种传感器,采集建筑火灾发生时建筑物内的相关指标数据,诸如二氧化碳数值和火灾蔓延程度,终端的数据库接收传感器反馈的参数,在人机交互界面上显示,实现预警。
(四)建立专业救援隊伍,提高灭火救援能力
深入开发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大型城市综合体、石油化工等消防灭火技术和战术推广实践,积极推广上海、北京、河南、山东等消防部门的消防实践经验和实践,并开展实战培训。当前,北京和江苏消防队建立了智能综合警察指挥系统,辽宁省和安徽省消防部门将信息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准确的建筑火灾救援作战训练,山东消防部门也已经开发和应用了大型火灾救援信息公开系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于此,各省市可以联合起来进行建筑电气火灾救援的协同作战和交流学习。各省市相互帮助,支持为困难地区的消防员购买“高质量、精细、精细”的消防设备。大力推进“智能消防系统”建设,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审核221000个数字消防和救援计划,以执行“一图”消防并进一步促进救援计划的规范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建筑电气火灾形势仍然严峻,尚未得到有效遏制。2003至2017年间,我国建筑电气火灾事故起数呈波动性变化趋势。而本文则根据建筑电气火灾事故原因分析的结果,建立了相应的火灾预警平台并提出制定应急管理制度等措施,能够实现安全隐患的提前发现和预警,将不安全动作和不安全物态的发生几率降到最低,进一步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并对保障人民财产安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兆海.住宅小区电气消防设计探讨思考[J].今日消防,2020,5(10):36-37.
[2]李论.高层建筑火灾因素与防火安全对策[J].今日消防,2020,5(10):42-43.
[3]李峰.建筑电气火灾防控研究[J].居舍,2019(13):176.
[4]邹月.建筑电气火灾防控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8,34(12):37-39.
[5]何睿.建筑电气火灾的现状及问题剖析和防控对策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36):295.
[6]赵丹丹.我国建筑电气火灾的现状、问题和防控对策[J].门窗,2015(10):33-34.
作者简介:卢世敏(1985-),男,汉族,湖北武汉,在职研究生,职称:初级,主要研究方向:建筑防火和电气防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