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晚上九点多,我嫌儿子不去睡觉,反复说了几次之后心头火起,便忍不住冲过去照他屁股拍了一巴掌。因为平时极少打孩子,所以儿子反应强烈,激动地跳起来喊道:“你竟然打我!我恨你一辈子!哼,我今天就写篇日记,我要记住这件事,再也不会当你是温柔善良的妈妈了!”果然,他一边哭一边真的写日记去了,我既后悔打他又觉得他未免小题大做,就没再理他。过了一会儿,儿子拿着写好的日记走过来给我看,我想:肯定都是抱怨我的话。但是拿到眼前一看,我眼睛立刻潮湿了,儿子写的居然是:“妈妈,我爱你!”而面前站着的儿子,似乎早已忘记了刚才的恨意,正一脸温暖地等着我“抱抱”。我问他为何突然不恨妈妈了,他说:“因为我要‘记恩不记仇’,妈妈给我洗衣服、做饭,辛苦养我长大,妈妈对我有恩!”我惊奇地问儿子“记恩不记仇”这句话是不是老师教的,儿子回答说:“是妈妈教的,妈妈去年就告诉我了。”
顺着孩子的回忆,我确实想起了一件事:去年夏天,同单元里有个敏感的老人嫌我家停车位在他家窗户下碍眼,三番五次给车胎放气甚至扎车胎,给我造成了很多麻烦。但后来他女儿半夜临产,敲门恳请我送她去医院,我二话没说就去了,并为她办理了住院手续,直忙到天色大亮她老公赶到。当时儿子曾问我“妈妈为什么要帮助对我们不好的人”,我随口说了句“做人要记恩不记仇,你忘了那个爷爷曾经告诉妈妈咱家大门钥匙忘了拔了?”我还依稀记得,我当时告诉儿子不记仇,是为了防止他上学后对同学间的打闹太较真,我认为一个总是为一些小事而“记仇”的人会活得很累,我想让他做个胸怀宽广的人,私心还有让他少惹点麻烦省得吃亏。没想到连我自己都淡忘了的一件事,孩子却牢牢地记在心里。我不由暗自庆幸:幸亏我没有去报复那个邻居,幸亏我没有当着孩子编排别人。
无独有偶,上个周日,我和儿子从一条街穿过,恰好看到一位骑摩托车带着幼儿的父亲和一个大学生模样的骑车男孩相撞,不知道父亲是心疼孩子受了惊吓还是觉得对方单薄瘦削,尽管对方一再道歉,他还是怒不可遏地将孩子放在路边,冲过去将男孩摁倒在地一顿猛打,将对方打得口鼻流血。那个原本很安静的孩子看到这一幕突然惊恐地放声大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榜样,我不知道,多年之后,这个已经有了记忆的幼儿会怎样评判他的父亲,是威武的英雄,还是戾气张扬的恶霸?
《三字经》里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每一个孩子在“人之初”都是一塊天然璞玉,就看你怎么去雕琢了。教子如琢玉,父母是工匠也是模子,用善打磨,便雕出善的花,用恶熏染,则毁玉于椟中——因而“琢玉”所用的“工具”,绝不是口头华美或严厉的说教,而是亲躬力行的言传身教。
(据《河北青年报》叶 子/文)
婆婆的省钱之道
婚后不久,带女儿回婆家小住,婆婆自告奋勇帮女儿洗澡,我也乐得清闲,只在一旁观看。一直以来,我们都是淋浴,所以女儿对婆婆的盆浴不感兴趣,非要洗淋浴。我知道婆婆一向节俭,淋浴很费水,婆婆肯定不会同意,只好命令女儿听奶奶的话。
女儿有些生气,哭哭啼啼的,这时婆婆发话了:“没事,就洗淋浴。”女儿这才眉开眼笑。不过,婆婆马上拿出一个更大的盆子,让女儿站在里面。我又好气又好笑,拿这么大盆子干什么呀?婆婆说:“接水呗,孩子身上干净,这水洗衣服不错,还是热水。”等洗完后,果然接了满满一大盆。婆婆直接在里面放点洗衣粉,将衣服泡进去,开始搓洗起来。
洗完衣服的水,婆婆又倒在一个大桶里,我说您干嘛呢?她说冲厕所呀,倒掉可惜。我心想,婆婆这节水方法还挺不错的,一举两得嘛,这样一洗下来,洗衣服和冲厕所的水就省了。
女儿想吃排骨炖玉米,婆婆去市场后乐悠悠地回来了,一个小时后,厨房里一阵喷香扑鼻,我揭开锅一看,这哪是排骨啊,分明是杂骨。婆婆肯定地说:“对,这就是杂骨。杂骨肉多,比排骨便宜四块。”再看那红椒,不是这里削掉一块,就是那里削掉一块,我说,怎么买这样的辣椒?婆婆回答:“这种辣椒才两块一斤,好的要五块一斤。反正坏的地方人家都削掉了,配菜没问题。”看着她洋洋得意的样子,分明像捡到一个大便宜,我不由得肃然起敬:这婆婆,分明就是一个“省婆”,省钱省习惯了的婆婆,什么都要省的婆婆。
女儿上学后,“省婆”过来帮我带孩子。我让她坐公交车,她非得弄辆旧自行车,说既能省钱,又能锻炼身体。不久后,我发现,家里的储物间里堆满了瓶瓶罐罐,原来婆婆在来回的路上,总是要去翻捡垃圾箱,捡别人不要的瓶子和纸板。这事,正巧被我同事看到,同事添油加醋地告诉我,我觉得很丢面子,很生气,回到家跟婆婆发了一顿火。
婆婆理直气壮地回我:“我捡东西怎么了,我又没偷又没抢,有什么不好意思?有什么见不得人?我挣的钱,都是光明正大的,都是自己辛苦换来的。你们还年轻,用钱的地方还多的是,能省一个是一个。”我被婆婆说得哑口无言,只好同意。
如今,“省婆”依然边走边捡,依然以省钱为乐。换来的钱虽然不够吃大餐,但买盐和洗衣粉那是绰绰有余,婆婆自得其乐,以“省”为己任,以“省”为荣,还将“省”发扬光大。她的行为和思想,也潜移默化影响了我和周围的朋友、邻居,就连隔壁四岁的小女孩都知道节约用水了,而且学着电视广告大声宣传:“如果不珍惜水,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你的眼泪。”
家有“省婆”,受益无穷啊。
(据《揭阳日报》刘亚华/文)
家有唠叨老公
女人唠叨好像是天经地义的,可是我家偏偏有个唠叨老公。记得刚认识他时,他就说:“我觉得呢,人长了一张嘴,除了用来吃饭,更重要的是用来说话的……”他说话风趣幽默,一张口就滔滔不绝,经常逗得我哈哈大笑。
刚结婚时,我感觉家里有个话多的老公,气氛不沉闷。老公爱交往,经常招呼朋友来家里吃饭。他最能调节现场气氛,说个笑话,讲个故事,大家都夸我有福气,跟快乐老公一起生活,肯定也会快乐。可是没多久,我就发现,老公的话多,还表现在爱唠叨上。
老公一个大男人,却经常把家庭琐事放在嘴边说。他看见阳台上晾着衣服,一定会摸一下,然后冲我喊道:“衣服干了就赶紧收起来,不然天天被太阳暴晒,衣服会褪色的。”他见我买了一堆菜,也会唠叨一通:“一下子买这么多,吃得了吗?少买点,还能吃新鲜的。”我如果反驳他,他会说:“这些话都是你对我说过的,我不过是记在心里,多重复了几遍。”
因为没能及时遏制老公的唠叨,以至于后来形势愈演愈烈。我在减肥,每天只把蔬菜水果当主打食物,饿了也会强忍着美食的诱惑。老公开始每天在我耳边唠叨:“我说你减肥干嘛,好好吃,好好睡,比啥不幸福?我又没嫌你胖,况且你胖了,我脸上也有光。你减肥减得瘦成这样,别人还以为我亏待你,把好吃的都自己吃了呢……”在老公的唠叨声中,我吃了一大口米饭,说:“这下你满意了吧。”他嘿嘿一笑说:“你不把这碗饭吃完,我还要说下去……”
那次我和老公一起看《大话西游》,看到里面的唠叨唐僧,我使劲憋住笑说:“老公,我咋觉得你像这个唐僧呢,特能唠叨。”老公白了我一眼说:“唐僧咋了?人家唐僧心慈面善,光为别人着想,才没完没了唠叨呢。”
我业余时间在电脑上写稿,老公又会唠叨个不停:“一坐两个小时,身体受得了吗?时间长了不得病才怪呢!我告诉你,半个小时必须活动一会儿……”就这样,只要老公一开始唠叨,我立刻从电脑前一跃而起,开始做伸展运动。
那天,我忍不住对老公说:“别人家都是女人爱唠叨,咱们家正好相反。你不觉得咱俩的角色颠倒了,我像男的,你像女的?”老公一拍胸脯说:“咱是纯爷们!我在外面有大智慧,回到家里有小智慧。你没觉得我的唠叨里,都是生活智慧。正是因为我的唠叨,你才养成了好习惯。我比你大,不唠叨着你管着你能行吗……”我笑了。
(据《锦州日报》王 纯/文)
顺着孩子的回忆,我确实想起了一件事:去年夏天,同单元里有个敏感的老人嫌我家停车位在他家窗户下碍眼,三番五次给车胎放气甚至扎车胎,给我造成了很多麻烦。但后来他女儿半夜临产,敲门恳请我送她去医院,我二话没说就去了,并为她办理了住院手续,直忙到天色大亮她老公赶到。当时儿子曾问我“妈妈为什么要帮助对我们不好的人”,我随口说了句“做人要记恩不记仇,你忘了那个爷爷曾经告诉妈妈咱家大门钥匙忘了拔了?”我还依稀记得,我当时告诉儿子不记仇,是为了防止他上学后对同学间的打闹太较真,我认为一个总是为一些小事而“记仇”的人会活得很累,我想让他做个胸怀宽广的人,私心还有让他少惹点麻烦省得吃亏。没想到连我自己都淡忘了的一件事,孩子却牢牢地记在心里。我不由暗自庆幸:幸亏我没有去报复那个邻居,幸亏我没有当着孩子编排别人。
无独有偶,上个周日,我和儿子从一条街穿过,恰好看到一位骑摩托车带着幼儿的父亲和一个大学生模样的骑车男孩相撞,不知道父亲是心疼孩子受了惊吓还是觉得对方单薄瘦削,尽管对方一再道歉,他还是怒不可遏地将孩子放在路边,冲过去将男孩摁倒在地一顿猛打,将对方打得口鼻流血。那个原本很安静的孩子看到这一幕突然惊恐地放声大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榜样,我不知道,多年之后,这个已经有了记忆的幼儿会怎样评判他的父亲,是威武的英雄,还是戾气张扬的恶霸?
《三字经》里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每一个孩子在“人之初”都是一塊天然璞玉,就看你怎么去雕琢了。教子如琢玉,父母是工匠也是模子,用善打磨,便雕出善的花,用恶熏染,则毁玉于椟中——因而“琢玉”所用的“工具”,绝不是口头华美或严厉的说教,而是亲躬力行的言传身教。
(据《河北青年报》叶 子/文)
婆婆的省钱之道
婚后不久,带女儿回婆家小住,婆婆自告奋勇帮女儿洗澡,我也乐得清闲,只在一旁观看。一直以来,我们都是淋浴,所以女儿对婆婆的盆浴不感兴趣,非要洗淋浴。我知道婆婆一向节俭,淋浴很费水,婆婆肯定不会同意,只好命令女儿听奶奶的话。
女儿有些生气,哭哭啼啼的,这时婆婆发话了:“没事,就洗淋浴。”女儿这才眉开眼笑。不过,婆婆马上拿出一个更大的盆子,让女儿站在里面。我又好气又好笑,拿这么大盆子干什么呀?婆婆说:“接水呗,孩子身上干净,这水洗衣服不错,还是热水。”等洗完后,果然接了满满一大盆。婆婆直接在里面放点洗衣粉,将衣服泡进去,开始搓洗起来。
洗完衣服的水,婆婆又倒在一个大桶里,我说您干嘛呢?她说冲厕所呀,倒掉可惜。我心想,婆婆这节水方法还挺不错的,一举两得嘛,这样一洗下来,洗衣服和冲厕所的水就省了。
女儿想吃排骨炖玉米,婆婆去市场后乐悠悠地回来了,一个小时后,厨房里一阵喷香扑鼻,我揭开锅一看,这哪是排骨啊,分明是杂骨。婆婆肯定地说:“对,这就是杂骨。杂骨肉多,比排骨便宜四块。”再看那红椒,不是这里削掉一块,就是那里削掉一块,我说,怎么买这样的辣椒?婆婆回答:“这种辣椒才两块一斤,好的要五块一斤。反正坏的地方人家都削掉了,配菜没问题。”看着她洋洋得意的样子,分明像捡到一个大便宜,我不由得肃然起敬:这婆婆,分明就是一个“省婆”,省钱省习惯了的婆婆,什么都要省的婆婆。
女儿上学后,“省婆”过来帮我带孩子。我让她坐公交车,她非得弄辆旧自行车,说既能省钱,又能锻炼身体。不久后,我发现,家里的储物间里堆满了瓶瓶罐罐,原来婆婆在来回的路上,总是要去翻捡垃圾箱,捡别人不要的瓶子和纸板。这事,正巧被我同事看到,同事添油加醋地告诉我,我觉得很丢面子,很生气,回到家跟婆婆发了一顿火。
婆婆理直气壮地回我:“我捡东西怎么了,我又没偷又没抢,有什么不好意思?有什么见不得人?我挣的钱,都是光明正大的,都是自己辛苦换来的。你们还年轻,用钱的地方还多的是,能省一个是一个。”我被婆婆说得哑口无言,只好同意。
如今,“省婆”依然边走边捡,依然以省钱为乐。换来的钱虽然不够吃大餐,但买盐和洗衣粉那是绰绰有余,婆婆自得其乐,以“省”为己任,以“省”为荣,还将“省”发扬光大。她的行为和思想,也潜移默化影响了我和周围的朋友、邻居,就连隔壁四岁的小女孩都知道节约用水了,而且学着电视广告大声宣传:“如果不珍惜水,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你的眼泪。”
家有“省婆”,受益无穷啊。
(据《揭阳日报》刘亚华/文)
家有唠叨老公
女人唠叨好像是天经地义的,可是我家偏偏有个唠叨老公。记得刚认识他时,他就说:“我觉得呢,人长了一张嘴,除了用来吃饭,更重要的是用来说话的……”他说话风趣幽默,一张口就滔滔不绝,经常逗得我哈哈大笑。
刚结婚时,我感觉家里有个话多的老公,气氛不沉闷。老公爱交往,经常招呼朋友来家里吃饭。他最能调节现场气氛,说个笑话,讲个故事,大家都夸我有福气,跟快乐老公一起生活,肯定也会快乐。可是没多久,我就发现,老公的话多,还表现在爱唠叨上。
老公一个大男人,却经常把家庭琐事放在嘴边说。他看见阳台上晾着衣服,一定会摸一下,然后冲我喊道:“衣服干了就赶紧收起来,不然天天被太阳暴晒,衣服会褪色的。”他见我买了一堆菜,也会唠叨一通:“一下子买这么多,吃得了吗?少买点,还能吃新鲜的。”我如果反驳他,他会说:“这些话都是你对我说过的,我不过是记在心里,多重复了几遍。”
因为没能及时遏制老公的唠叨,以至于后来形势愈演愈烈。我在减肥,每天只把蔬菜水果当主打食物,饿了也会强忍着美食的诱惑。老公开始每天在我耳边唠叨:“我说你减肥干嘛,好好吃,好好睡,比啥不幸福?我又没嫌你胖,况且你胖了,我脸上也有光。你减肥减得瘦成这样,别人还以为我亏待你,把好吃的都自己吃了呢……”在老公的唠叨声中,我吃了一大口米饭,说:“这下你满意了吧。”他嘿嘿一笑说:“你不把这碗饭吃完,我还要说下去……”
那次我和老公一起看《大话西游》,看到里面的唠叨唐僧,我使劲憋住笑说:“老公,我咋觉得你像这个唐僧呢,特能唠叨。”老公白了我一眼说:“唐僧咋了?人家唐僧心慈面善,光为别人着想,才没完没了唠叨呢。”
我业余时间在电脑上写稿,老公又会唠叨个不停:“一坐两个小时,身体受得了吗?时间长了不得病才怪呢!我告诉你,半个小时必须活动一会儿……”就这样,只要老公一开始唠叨,我立刻从电脑前一跃而起,开始做伸展运动。
那天,我忍不住对老公说:“别人家都是女人爱唠叨,咱们家正好相反。你不觉得咱俩的角色颠倒了,我像男的,你像女的?”老公一拍胸脯说:“咱是纯爷们!我在外面有大智慧,回到家里有小智慧。你没觉得我的唠叨里,都是生活智慧。正是因为我的唠叨,你才养成了好习惯。我比你大,不唠叨着你管着你能行吗……”我笑了。
(据《锦州日报》王 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