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主要场所,通过整合社会有效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使高校发挥自身的优势,更好的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服务,这是当前高校科研技术工作中所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简单分析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并结合改革思路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约因素
高校作为培养高科技人才的主要场所,也是科学技术创新的主要源头,不仅是科技成果的生产区,还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家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校的巨大贡献,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与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与国家技术创新化的发展中占据了主力军的地位。然而,现实中相对于我国所取得的丰硕的科研成果与强大的科研实力而言,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并不高。尽管有不少高科技技术得到实际应用,但是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却非常低效,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高校科技产业正处于尴尬地位,这说明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尤其是产业化还需要我们的长期不懈努力。
1 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1)高校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机制体制尚未成熟。高校在个人评论中过于注重申请专利、发表论文、出书等因素,对科技成果转化并没有纳入评价体系中。这样的安排大致科研人员为了提高个人绩效,在基础研究项目、发表论文等方面过于投入精力,对技术产业研发等应用型项目缺乏足够的重视。尽管高校在多次改革中完善机构设置,但是在科技成果转化环节仍旧存在问题,例如某学校多个部门共同负责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但是缺乏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导致科技成果在上报上级审批中消耗时间较长而耽误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效性。
(2)高校产学研合作体系不够完善,导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的预期需求出现脱节现象。受自身职业的影响,高校科研人员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学术价值,在研究科研成果的市场前景上缺乏足够的研究,需要科研成果跟不上市场化所需要的配套技术,导致高校科研人员缺乏贴近市场的产业化成果,难以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高要求。另外,高校在产学研的合作过程中,相互之间的合作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因此,很多时候高校转化科技成果难以达到提升企业效益的要求,甚至有时候高校科研成果過多,科研经费持续增长,导致市场需求的科技成果与高校的科研成果在供求上存在不匹配的现象。
(3)高校与企事业单位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合作模式。随着高校改革制度的发展,校企合作等模式受到社会与高校的广泛重视。然而,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平台与渠道缺乏有效的对接途径,导致企业与高校之间在供需方面形成较大的鸿沟,高校无法与企业之间实现技术与利益的共享机制,供需双方难以实现有效的资源整合与共享,导致高校在享受社会资源的过程中困难重重。
(4)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不足,导致科技成果转化受到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周期比较长,具有一定的高风险,但是在整个成果转化过程中,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资金支持才能提供有效的物质保障,然而高校自身难以提供足够的资金来租金成果的转化,必须从市场途径获取资金的支持,因其风险较高、周期你较长,导致不少投资者在转化成果中较为保守和谨慎,因社会资金与产业资本的逐利本质,导致不少单位不敢轻易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进行投资。
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
高校的科技创新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巨大贡献,从高校服务社会的智能角度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实际中,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受到不少问题,从市场经济管理体制与学校科技管理体制方面,笔者分析了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
(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学研系统还处于一种各自独立实施的现状,即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有所改善,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校科技成果与经济过节的现象。再加上我国的科学技术市场也尚未健全,科技成果的价值在市场发展中不能在一时间得到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投入市场之前还需要企业开展多项努力,不仅要研究科技成果的可实施性,还要调整生产设备、组织生产管理、策划市场营销策略等等,这些虽然在企业内开展,但是也离不开高校的辅助,特别是在高校科研成果从实验阶段到市场投入,这中间的生产环节存在诸多困难,然而在实际环节中,高校与企业之间缺乏真诚与信任,学校希望能将科技成果一次性买断以确保资金的回收,企业则担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担心不能给企业带来真正的经济效益,并对之后的技术售后服务也存在担忧,呆滞企业在接受技术转化中犹犹豫豫。
(2)高校的科技管理体制并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高校的科研机构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管理,院系之间分割管理,科技资源时常在技术开发与转化、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这三者之间的分配难以形成合理的比例,导致科研活动的效率一直不高。而且,当前的职称评聘体制仍旧沿用计划体制的运行模式,这对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人员而言,因论文数量与教学工作难以达标,导致自身经济效益受到影响,不仅挫伤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还导致科技创新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3 建议
为了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将技术转化效益实现最大化,供需双方必须加强信息沟通,提供双方的全方位合作思路,高校需要站在能够帮助企业提升自身创新能力与技术能力的战略高度上,为企业创新技术与创新系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建设服务,推动产学研合作向深度发展,同时,还需要高校通过内部科技资源整合,提升技术研发程度,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提升科研人员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通过完善科技成果体系,将风险投资建设与实验基地作为研究重点,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配套设备,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江汉,刘芳,林晓.新形势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改革思路[J].江苏科技信息,2015(17).
[2]郭梁,郑雪葳,李燕.浅析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及对策[J].新西部(理论版),2016(18).
[3]王东武,谢文峰,程金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与关键因素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06(08).
[4]韩旭,郑宏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与创新模式初探[J].科技与企业,2015(08).
[5]王健.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综述:模式、制约因素和对策[J].文教资料,2017(30).
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约因素
高校作为培养高科技人才的主要场所,也是科学技术创新的主要源头,不仅是科技成果的生产区,还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家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校的巨大贡献,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与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与国家技术创新化的发展中占据了主力军的地位。然而,现实中相对于我国所取得的丰硕的科研成果与强大的科研实力而言,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并不高。尽管有不少高科技技术得到实际应用,但是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却非常低效,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高校科技产业正处于尴尬地位,这说明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尤其是产业化还需要我们的长期不懈努力。
1 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1)高校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机制体制尚未成熟。高校在个人评论中过于注重申请专利、发表论文、出书等因素,对科技成果转化并没有纳入评价体系中。这样的安排大致科研人员为了提高个人绩效,在基础研究项目、发表论文等方面过于投入精力,对技术产业研发等应用型项目缺乏足够的重视。尽管高校在多次改革中完善机构设置,但是在科技成果转化环节仍旧存在问题,例如某学校多个部门共同负责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但是缺乏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导致科技成果在上报上级审批中消耗时间较长而耽误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效性。
(2)高校产学研合作体系不够完善,导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的预期需求出现脱节现象。受自身职业的影响,高校科研人员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学术价值,在研究科研成果的市场前景上缺乏足够的研究,需要科研成果跟不上市场化所需要的配套技术,导致高校科研人员缺乏贴近市场的产业化成果,难以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高要求。另外,高校在产学研的合作过程中,相互之间的合作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因此,很多时候高校转化科技成果难以达到提升企业效益的要求,甚至有时候高校科研成果過多,科研经费持续增长,导致市场需求的科技成果与高校的科研成果在供求上存在不匹配的现象。
(3)高校与企事业单位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合作模式。随着高校改革制度的发展,校企合作等模式受到社会与高校的广泛重视。然而,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平台与渠道缺乏有效的对接途径,导致企业与高校之间在供需方面形成较大的鸿沟,高校无法与企业之间实现技术与利益的共享机制,供需双方难以实现有效的资源整合与共享,导致高校在享受社会资源的过程中困难重重。
(4)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不足,导致科技成果转化受到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周期比较长,具有一定的高风险,但是在整个成果转化过程中,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资金支持才能提供有效的物质保障,然而高校自身难以提供足够的资金来租金成果的转化,必须从市场途径获取资金的支持,因其风险较高、周期你较长,导致不少投资者在转化成果中较为保守和谨慎,因社会资金与产业资本的逐利本质,导致不少单位不敢轻易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进行投资。
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
高校的科技创新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巨大贡献,从高校服务社会的智能角度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实际中,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受到不少问题,从市场经济管理体制与学校科技管理体制方面,笔者分析了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
(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学研系统还处于一种各自独立实施的现状,即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有所改善,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校科技成果与经济过节的现象。再加上我国的科学技术市场也尚未健全,科技成果的价值在市场发展中不能在一时间得到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投入市场之前还需要企业开展多项努力,不仅要研究科技成果的可实施性,还要调整生产设备、组织生产管理、策划市场营销策略等等,这些虽然在企业内开展,但是也离不开高校的辅助,特别是在高校科研成果从实验阶段到市场投入,这中间的生产环节存在诸多困难,然而在实际环节中,高校与企业之间缺乏真诚与信任,学校希望能将科技成果一次性买断以确保资金的回收,企业则担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担心不能给企业带来真正的经济效益,并对之后的技术售后服务也存在担忧,呆滞企业在接受技术转化中犹犹豫豫。
(2)高校的科技管理体制并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高校的科研机构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管理,院系之间分割管理,科技资源时常在技术开发与转化、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这三者之间的分配难以形成合理的比例,导致科研活动的效率一直不高。而且,当前的职称评聘体制仍旧沿用计划体制的运行模式,这对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人员而言,因论文数量与教学工作难以达标,导致自身经济效益受到影响,不仅挫伤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还导致科技创新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3 建议
为了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将技术转化效益实现最大化,供需双方必须加强信息沟通,提供双方的全方位合作思路,高校需要站在能够帮助企业提升自身创新能力与技术能力的战略高度上,为企业创新技术与创新系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建设服务,推动产学研合作向深度发展,同时,还需要高校通过内部科技资源整合,提升技术研发程度,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提升科研人员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通过完善科技成果体系,将风险投资建设与实验基地作为研究重点,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配套设备,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江汉,刘芳,林晓.新形势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改革思路[J].江苏科技信息,2015(17).
[2]郭梁,郑雪葳,李燕.浅析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及对策[J].新西部(理论版),2016(18).
[3]王东武,谢文峰,程金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与关键因素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06(08).
[4]韩旭,郑宏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与创新模式初探[J].科技与企业,2015(08).
[5]王健.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综述:模式、制约因素和对策[J].文教资料,2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