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更好地将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与地区畜牧业发展服务对接,应对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及行业特点进行思考,从而对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等方面进行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 畜牧业 教学改革
现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虽然经过多次的修订,但仍难以满足畜牧业现代化、市场化等多样化的发展,同时专业本身也存在着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改革进展缓慢,专业知识面设置过窄,创新能力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不利于本专业建设的发展,不利于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
1.问题的提出
1.1畜牧兽医专业发展的需要。
自2006年教育部发布了以《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代表的国家政策文件,有力地促进了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特别是启动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来,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予以空前重视,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明显提高。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了实践教学,通过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增强了学生就业能力,强化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提升了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1.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与社会的契合点,也是高职教育办出特色的关键。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育应在办学规模急剧扩大的条件下,办学模式与教学质量应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专业教学的适应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学生就业能力,故应加大专业改革力度,加快专业建设步伐,并以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成果为标志,促进高职教育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1.3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之一,也是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课题。通过研究,有利于教师新的理论观念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和形成。通过多学科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建立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较高的有效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4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任何一种教学形式或教学手段,最根本的落脚点是:看它能否提高教学效率,能否增强教学效果。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实践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通过搭建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平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理论依据
2.1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共生理论。
共生理论认为,必须优化共生媒介,一是高职教育要为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服务,实质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数以千万计高技能人才的强力支撑;二是高职教育在市场体系的构建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共生状态,即高职教育与产业化、市场化甚至商业化的互动距离或接轨的程度。
2.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借助教师与同学的帮助,通过协作和会话的方式,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书本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活动都是学习,而通过后者建构的是无法靠他人传授获得的。“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有效地把握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模拟真实情景,使学生逐步构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2.3有意义学习理论。
作为一般的教学常规,备课有四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实际。而且前三备都要落脚在备学生实际上,教师备课只有坚持这一点,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益的,学生的学习才是生动、有效的,学生的学习才能称得上有意义学习,而不是机械学习。
3.建设思路与措施
3.1教育培养目标科学定位。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1.1畜牧兽医专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学生以一线工作为主,一方面负责对生产线上的生产技术进行直接管理和操作,另一方面还可协助专业研究人员从事新技术的研究,能按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切合实际的工作。
3.1.2畜牧兽医专业培养的是新型劳动型人才。培养学生对自己在新工艺不断涌现的生产实践中所掌握的知识范畴能随时进行调整,提高运用新技术设备的能力。
3.2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高职教师应具备以职业性为标准的教育教学专业能力、以职业特色为标准的职业技术专业能力、“双师”有机融合的专业能力的要求,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3.2.1加大教师学历培养的力度,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数和通过在职学习硕士研究生课程并取得结业证的人数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半数以上。
3.2.2强化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提高教学的基本能力。补充到从事教学工作的毕业生和调入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和课堂试讲,并通过国家教师岗前培训必须取得单科合格证书,各项指标合格后,方可申请开课。
3.2.3开展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工作。根据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的需求状况,在寒、暑假选派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结束后,教师将培训情况以书面总结形式向相关部门汇报。
3.2.4完善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制度。组建以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且治学严谨、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名师”为核心的传、帮、带导师队伍,对新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培养。
3.3加强课程及教学体系建设。
畜牧兽医专业面对学生职业生涯,突出岗位工作技能,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拓展课相融合的能力渐进的课程体系。
3.3.1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采用逆向反推法,即在工作领域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完成的工作过程,确定教学内容。将学习内容创设为不同的学习情境。
3.3.2课程内涵的建设。在学习领域课程将知识、技能、素质要求和课程教学内容,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经过系统研究完成工学结合课程标准、校本教材、教案、试题及技能库、多媒体课件、岗位实习技术指导手册、课程。
3.4整合实践资源,强化实验实训教学。
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实践资源,与当地主流企业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整合企业的技术、人才和经验资源,利用企业的真实教学情境使实践、实训教学接近“实战”效果。
3.5提升教学支持服务能力。
3.5.1依托实训基地动物教学医院和畜牧教学工场,为当地养殖户提供动物疾病防治和饲养管理技术服务,真正成为继续教育、文化传播的中心。
3.5.2依托培训涉农中职学生,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3.5.3与企业合作建立技术研发机构,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为产业升级服务。
参考文献:
[1]马庆发.中国职业教育研究新进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刘振湘.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建设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3]艾昌清.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 畜牧业 教学改革
现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虽然经过多次的修订,但仍难以满足畜牧业现代化、市场化等多样化的发展,同时专业本身也存在着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改革进展缓慢,专业知识面设置过窄,创新能力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不利于本专业建设的发展,不利于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
1.问题的提出
1.1畜牧兽医专业发展的需要。
自2006年教育部发布了以《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代表的国家政策文件,有力地促进了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特别是启动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来,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予以空前重视,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明显提高。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了实践教学,通过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增强了学生就业能力,强化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提升了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1.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与社会的契合点,也是高职教育办出特色的关键。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育应在办学规模急剧扩大的条件下,办学模式与教学质量应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专业教学的适应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学生就业能力,故应加大专业改革力度,加快专业建设步伐,并以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成果为标志,促进高职教育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1.3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之一,也是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课题。通过研究,有利于教师新的理论观念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和形成。通过多学科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建立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较高的有效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4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任何一种教学形式或教学手段,最根本的落脚点是:看它能否提高教学效率,能否增强教学效果。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实践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通过搭建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平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理论依据
2.1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共生理论。
共生理论认为,必须优化共生媒介,一是高职教育要为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服务,实质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数以千万计高技能人才的强力支撑;二是高职教育在市场体系的构建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共生状态,即高职教育与产业化、市场化甚至商业化的互动距离或接轨的程度。
2.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借助教师与同学的帮助,通过协作和会话的方式,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书本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活动都是学习,而通过后者建构的是无法靠他人传授获得的。“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有效地把握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模拟真实情景,使学生逐步构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2.3有意义学习理论。
作为一般的教学常规,备课有四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实际。而且前三备都要落脚在备学生实际上,教师备课只有坚持这一点,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益的,学生的学习才是生动、有效的,学生的学习才能称得上有意义学习,而不是机械学习。
3.建设思路与措施
3.1教育培养目标科学定位。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1.1畜牧兽医专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学生以一线工作为主,一方面负责对生产线上的生产技术进行直接管理和操作,另一方面还可协助专业研究人员从事新技术的研究,能按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切合实际的工作。
3.1.2畜牧兽医专业培养的是新型劳动型人才。培养学生对自己在新工艺不断涌现的生产实践中所掌握的知识范畴能随时进行调整,提高运用新技术设备的能力。
3.2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高职教师应具备以职业性为标准的教育教学专业能力、以职业特色为标准的职业技术专业能力、“双师”有机融合的专业能力的要求,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3.2.1加大教师学历培养的力度,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数和通过在职学习硕士研究生课程并取得结业证的人数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半数以上。
3.2.2强化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提高教学的基本能力。补充到从事教学工作的毕业生和调入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和课堂试讲,并通过国家教师岗前培训必须取得单科合格证书,各项指标合格后,方可申请开课。
3.2.3开展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工作。根据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的需求状况,在寒、暑假选派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结束后,教师将培训情况以书面总结形式向相关部门汇报。
3.2.4完善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制度。组建以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且治学严谨、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名师”为核心的传、帮、带导师队伍,对新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培养。
3.3加强课程及教学体系建设。
畜牧兽医专业面对学生职业生涯,突出岗位工作技能,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拓展课相融合的能力渐进的课程体系。
3.3.1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采用逆向反推法,即在工作领域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完成的工作过程,确定教学内容。将学习内容创设为不同的学习情境。
3.3.2课程内涵的建设。在学习领域课程将知识、技能、素质要求和课程教学内容,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经过系统研究完成工学结合课程标准、校本教材、教案、试题及技能库、多媒体课件、岗位实习技术指导手册、课程。
3.4整合实践资源,强化实验实训教学。
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实践资源,与当地主流企业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整合企业的技术、人才和经验资源,利用企业的真实教学情境使实践、实训教学接近“实战”效果。
3.5提升教学支持服务能力。
3.5.1依托实训基地动物教学医院和畜牧教学工场,为当地养殖户提供动物疾病防治和饲养管理技术服务,真正成为继续教育、文化传播的中心。
3.5.2依托培训涉农中职学生,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3.5.3与企业合作建立技术研发机构,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为产业升级服务。
参考文献:
[1]马庆发.中国职业教育研究新进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刘振湘.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建设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3]艾昌清.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