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视剧《十三省》背后的故事:
2009年1月初,根据革命烈士耿殿君生前事迹拍摄的24集电视剧《十三省》,又名《闪亮军刀》,在上海等全国各大电视台热播,受到广泛赞誉。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剧中主人公的女儿,为了给父亲正名花费了38年时间,耗资15万元,走遍了全中国。
2009年1月13日,黑龙江省肇东市肇东镇的万有村六撮房屯,71岁的张桂芳老人伏在一座高高矗立的墓碑上泪如泉涌。墓碑上镌刻着她父亲的名字——耿殿君,名字前面的“革命烈士”几个字格外耀眼醒目。
同学说:你爸哪是烈士啊,是土匪
张桂芳出生在黑龙江省肇源县和平乡小白家坟屯。在她两岁那年,父亲就被日军杀害了,母亲焦淑清带着年幼的女儿改嫁到肇东六撮房屯的张家,她随了张姓。
养父是山东人,是逃荒来的东北。养父不希望她上学。养父说,姑娘大了还不是人家的?母亲却坚决支持女儿上学念书。就为这个,母亲常与养父激烈地争吵、甚至厮打。
张桂芳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上学前要压出一袋子切面,还要送到饭店。在那些痛苦的日子里,张桂芳顽强地把书一天天读下去。
1940年出生的张桂芳,从懂事起就只知道自己的父亲姓张。长大后,村里一些老人悄悄告诉她:经常打骂她和母亲的,并不是她的生父。她回家问母亲,母亲说:“你姓耿。你爸叫耿殿君,是专门打日本鬼子的好人!”
母亲说:“你爸是个团长。你爸和你叔叔跟日本鬼子打仗,打得可激烈了。那年,抗联十二支队后勤处60多人被包围在一个大院子里,你爸他们就把一面院墙推倒,骑马冲出来。你爸领着一部分战士冲出来后,一看你叔叔没出来,又冲进去救你叔叔……”
母亲说:“你爸活着时跟我说,让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你就会在书报上看到他。”然而,情况却不是这样。有一次,同学们都比着夸耀自己的父亲,张桂芳也跟着说:“我爸是抗日打鬼子的!”没想到有的同学竟说:“你爸哪是什么烈士啊?他是个土匪头子,叫‘三省’。”
听到有人污蔑父亲,张桂芳心中“腾”地升起一股火,要和那个男同学“拼命”。在一片嘲笑声中,张桂芳丢了魂似地跑回家向母亲问道:“我爸到底是烈士还是土匪?”母亲泪流满面地告诉她:“你爸真是为了打鬼子才死的,他是英雄!”
倔强的张桂芳咬着牙,要查清生父的身份。母亲说她长得很像父亲,她就自己去照了张相,从中揣摩父亲的影子。
一次,老舅母指着相框里的一张照片告诉她说:这就是你爸。张桂芳赶紧从相框里取出照片包好拿回了家。她小心翼翼地珍藏着生父的照片。可惜的是,文革时,母亲把这惟一的照片偷偷地撕了。
在东北烈士纪念馆,她第一次找到了父亲的名字
一天,在一本县志上,张桂芳果然看见把她父亲写成是土匪。张桂芳不愿相信这是事实。她来到东北烈士纪念馆,查到了一份抗联老战士的回忆录,从上面找到了父亲耿殿君的名字,而且明确记载父亲是抗联的一个团长,这让她激动不已。
经过一段时间的查找,张桂芳听说有一个叫林敏的抗联老战士和她父亲原是上下级关系,现在广州。她只身来到广州寻访,然而,寻遍了当地的组织、民政等有关部门,连林敏的影子都没有找到。张桂芳失望地离开了广州。
张桂芳大学毕业留校任教了。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她比较详细地了解了东北抗联官兵们不屈不挠、英勇顽强地与日军苦战整整14年的斗争史。有一次,张桂芳在一份资料里查到了她父亲耿殿君的代号,并顺着这一线索查到了一个姓秦的知情人。就在张桂芳历尽千辛万苦找到姓秦的知情人的住址时,老人却刚刚去世。张桂芳不由得放声痛哭。
就这样,张桂芳前前后后找了十几年。有一次,张桂花芳听说有一个叫王路的,原来是父亲的联络员,就去找他。东跑西颠找了一个月没找着,第二年再去时,老人家已经去世了。还有的老人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无论张桂芳怎么提示,都什么也回忆不起来了。老人一个一个地去世了,这让张桂芳揪心不已。
张桂芳是母亲的精神支柱,母亲希望张桂芳能带来她父亲的消息。1976年,母亲在弥留之际嘱咐张桂芳:“一定要把你爸爸的身份查清楚。”
1985年,张桂芳47岁了。同事们都提前退休了,他们也劝张桂芳早点退休做点实事,但她却一头扎到档案局查起了资料。在没有公开的有关抗联斗争史的一摞资料里,她查到了父亲和叔叔的资料,张桂芳激动不已。她把关于父亲的资料抄写下来整理成册。资料有了,但她还想找到活着的证人。
经历生与死的“洗礼”——几十年心血毁于一旦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桂芳遇到了一个姓王的副司令员,让她去找一个叫高吉良的人。高吉良当时在三肇地区组织领导抗日工作,耿殿君就是经他介绍参加革命的。
张桂芳在同学的带领下找到高吉良家,把自己与父亲的故事说给高吉良老人听,老人默默地听着,一言不发。到了晚上,她起身要走。老人对张桂芳说:你别住招待所了,就住咱家里,你是我老战友的孩子呵,到我这儿就是到了家。
高吉良开始讲述她父亲的事情,一讲就是三天三夜。高吉良说:“1936年时你父亲任抗联十二团团长。抗联十二团人最多时达到350多人。他们经常发动突然袭击,打得日军晕头转向,这让日本侵略者恨之入骨。你父亲还经常去动员人们抗日救国。一天,他按约定时间去肇东一家大户人家去取枪,脚刚一迈进门槛,正好撞上土匪从屋里出来,你父亲转身就跑。来不及上马了,情急之下,他抓住马尾巴跑出二三里地,才把土匪甩掉。”
通过高吉良的回忆,张桂芳亲生父亲的身份才得以证实。1903年父亲出生于山东省掖县,1933年,党组织派他到肇源县组织抗日队伍,受李兆麟将军直接领导。1941年4月,父亲为掩护抗联第三军十二支队中队长赵景海被日军逮捕。同年末,耿殿君被日军送到位于哈尔滨郊区平房地区的七三一部队用于细菌实验,残害致死。
据高吉良老人讲:耿殿君任抗联六军被服厂主任时,李贵兰老人是厂长,她肯定了解耿殿君的其他情况。张桂芳又找到了山东威海浩贝尔开发区的李贵兰家。
李贵兰在抗联六军做地方妇女工作时,耿殿君是团长。1936年,在六军被服厂,李贵兰是厂长,他们是亲密战友。耿殿君是共产党员,部队发新服装,他不要,仍穿破的,大伙叫他耿破烂,不叫他团长。
老人拉着她的手说:“在抗日期间,很多搞地下斗争的同志牺牲了,有的到现在也没算为烈士。你这件事做得好啊,是让后人别忘本啊。”
张桂芳多方寻找知情人了解情况,不断补充材料,终于搜集、整理成厚厚的5大本材料。
耿殿君当年的战友几乎都牺牲了,但那个排序九省孙玉亭的弟弟孙玉昌仍健在,他说:“那次鬼子把耿殿君他们包围了,三省耿殿君拿着双匣子面对鬼子的机枪、小炮,终因寡不敌众,被鬼子抓往哈尔滨,后来牺牲了。”
1996年9月,张桂芳再一次经历了生与死的“洗礼”。张桂芳搭乘一辆拉沙子的车去肇源补充材料,车翻了,张桂芳被甩到了车下,留下了脑震荡后遗症。
1996年夏季的一天,一个小偷偷走了家里那个装有5大本材料的小皮箱。张桂芳脑袋“嗡”的一下,瘫倒在地。
耗资15万元,只为一张革命烈士证书
经过了30多年才整理出的父亲的材料丢了,张桂芳痛心疾首。别无他法,她决定重走寻访之路。很多知情人在得知张桂芳的遭遇后,被她的顽强精神感动,将自己珍藏多年的抗联纪念物捐赠给她。又经过了两年的寻访,张桂芳终于把丢失的材料重新补回来了。
38年中,张桂芳搜集了1米多厚的证明材料,花费人民币15万元。通过她上报的证明材料,国家有关部门认定耿殿君是革命烈士。2008年7月,一张“革命烈士证书”终于发到了张桂芳手中。有人看到证书上写有“不发给一次性抚恤金”的字样时,不理解地说:“一分钱也得不到,却倒搭进去了十几万元,何苦呢?”张桂芳说:“我从为父亲查寻历史的第一天起,就没考虑过要一分钱的补偿。”
为了这一天,她经过了38年的努力!母亲的遗愿终于完成了!在将父亲由“土匪”改为“烈士”时,她也彻底改变了单纯寻求家族荣誉的初衷。2008年9月,她又投资10万元,在父亲当年战斗过的地方建了一座纪念馆。
张桂芳还自费在展览馆门前修建了一座抗日烈士纪念碑。截止到2009年1月1日,已有数万人到此参观。当年的老抗联耿殿君,终于洗去了岁月的尘埃,露出了英雄本色。
(责编 宋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