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树的成长史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wj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生于并不宽敞的四合院之中,這里的天空是四角的,四面的高墙围成了我的世界。
  我逐渐长高,枝干变得粗壮。我爱这四角的天空,因它独属于我。我爱这单调寂静的生活,单调重复给了我安全感,寂静让我清闲自在。
  一日,我的四面高墙被推倒了,四合院被改建,而我,也被移栽到一个公园之中。
  熟悉的寂静被打破了,随之而来的是喧嚣与热闹,还有我对未知的恐惧。我瑟缩着,封闭自己的感官,闭上眼睛,日复一日地怀念着伴我成长的四角天空,铁青着脸的高大墙壁也在怀念中变得温柔亲切。
  下雨了,雨水冷得我直打哆嗦,我慢慢睁开了眼,随即愣住了,继而愤怒地颤抖,全身的叶也剧烈地抖动着,我于是更加烦躁了。
  目及之处都是高矮不一的树,他们占据了这片天空,他们是夺走我四角天空的爪牙!我仰着头,看着这一切。天空失去了形状,漫无边界,一片混沌,它不再独属于我了,我也不再是唯一的树了。这里的树各自占据着自己的领地,并觊觎着其他的领地,我愤怒地生长着。
  生长,成为我唯一的念头,我顾不得赶走在我身上筑巢的鸟和游戏的虫,他们则欢乐地在我的躯体上肆意嬉戏。久而久之,我竟也习惯了鸟的啼唱、虫的嗡鸣,并不自觉地随着风的韵律打着节拍。慢慢地,这竟也成了我的一种乐趣。
  我疲惫又迷惑地重新看着这个世界——这个全新的、不同于高墙之内的世界,这个让我感受到悲哀、畏惧,也让我感受到欣喜、欢快的世界。
  我逐渐熟悉了这里空气的味道,还有虫与鸟的鸣叫;我逐渐熟悉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生灵。我不再拒绝,我在熟悉中开始改变原有的固执的念头,并且竟然爱上了这里。
  无边无际的湛蓝天空给了我无穷的想象力,四面的绿树似绿色的波浪起伏,互相推搡,笑着,闹着。偶尔也会有猛烈的风雨,但云消雨霁之后,这里便是一个更加明净更富有朝气的世界。
  我渐渐明白,世界每天都会变化,变化每天都会发生,若是拒绝这些变化,安于故旧,自我封闭,终将被他人与世界抛弃;而若是试着去接受和习惯他们,适应新的环境,则又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与乐趣——新事物与旧事物的碰撞,新精神与旧精神的融合,旧思维向新思维的转变,终会让这个世界更加和谐,美好。
  ■
  内容:这篇文章借一棵树的迁移与成长,来传达接纳新事物、适应新环境进而改变自我的主题,更像是一篇人生成长寓言。立意高深,故本项评19分。
  表达:文章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全篇不是枯燥或空洞的说理,而是寓人生感悟于具体形象之中,如树的心理,公园里其他的树,树上的虫与鸟,树的接纳与变化等内容,都具有鲜活的形象感。故本项评19分。
  发展等级:文章想象合理,构思巧妙,颇具匠心。故本项评19分。
  综合以上亮点,该作文最后得分:内容19分+表达19分+发展等级19分=57分。
其他文献
写作中,要避免文章写成“四不像”,必须明确文体特征。如记叙文以形象思维为主,注重形象性、想象性和情感性,其思维的起点是形象(原生态的生活)。议论文以抽象思维为主,侧重概括性、严密性,其思维的起点是概念,通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得到对规律的认识。考生只有充分领会这些文体特征,按照相应的文体特征进行写作,才能写出符合文体特征、符合高考文体要求的高分作文。  一、记叙文  1.叙事完整,描写细腻。记叙
期刊
在黄淮大平原上,冬天,是风和雪撒野的世界。风,从塞外卷着严寒而来,猛烈地袭击我们荒凉的小村庄;除非在落雪的时候,天地才会静寂下来,至于无风无雪而又有暄和的太阳温暖着咱们的日子,这是不多见的。  北方冬天的风,是贼,是无孔不入的恶贼;可恶的风,对于贫苦人家,从来不会停止无情的摧残。走在风中,单薄而破弊的冬衣,怎么裹紧也包不住全身的抖,凛冽的寒气,一直就吹透到骨子里去!到了夜晚,寒风摇撼着茅屋,门窗吱
期刊
话题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中国的教育家孟轲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法国的小说家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天才是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请以“苦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标题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期刊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下,有人觉得反腐太严,感叹“官不聊生”。有这些想法的人的出发点是错误的。 。 。 。  , 。 。这个典故包含着深刻的兴衰治乱之理。  ①他却认为,秦以无道,政苛民怨,高祖因之,可以弘济  ②诸葛亮治蜀时,颇尚严峻,人多怨叹  ③知古可以鉴今  ④而如今“德政不举,威刑不肃”  ⑤有人劝他学习汉高祖约法三章,“缓刑弛禁,以慰其望”
期刊
在精准审题、确定立意之后,巧妙构思就成为高考作文夺得高分的关键。笔者从2015年高考优秀作文中总结出六个“一”的秘诀,与大家分享。  一、另立一面  世界万物的呈现方式总是多样的,人们对它们的认识也就不应该是单一的。2015年高考广东卷提供了两种认识自然世界的途径,一是传统的亲历感知,二是科技感知,并以“远”与“近”评论各自的长处与短处。较多考生思维单一,有位考生则别具慧眼,从材料中看到了第三面—
期刊
【写作指导】  “组接镜头”式作文,由若干有关联但又相互独立的画面、情节、论述片段组成。每个片断就像一个电影镜头。“组接镜头”式结构也称“蒙太奇”式结构或“镜头剪辑”式结构。  作文运用“组接镜头”结构行文,选材上跨越时空,思维上纵横驰骋,结构上脉络清晰。从整体看,文章明快、简洁、大气,排比段式的外在形态和内在韵律鲜明突出,在考卷上颇受阅卷老师青睐。  “组接镜头”式作文结构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期刊
“有思想,也有忧伤和理想,这才是生活。”陀思妥耶夫斯基如是说。  生活是一袭爬满了虱子的华美长袍,亦是一条开满鲜花的荆棘路。生活并不完美,这是现实,然而,生活并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去体验和感受的过程。  我说,凡是不敢正视生活,妄图逃离现实的人,皆为懦夫!  项羽巍立于河畔,手引一长剑于颈边,迎四面清风,留给后人一个“潇洒”的背影,持剑之手黯然一动,命陨矣!项羽,一代英雄,却逃离现
期刊
柳树,在一般人眼中只是无数的枝条和嫩叶,但在千年前的宋朝,柳树在那些多情的文人眼中,似乎有一种不同的味道。  宋朝时的词形式较为自由,更适合柳树迎风飘摇的性格。离别的人们伤心至极,便折一枝河边的柳枝给对方——看到柳枝就想到留恋了吧。  有一个“文学小青年”秦观,不相信柳树这个意象就只能写离别。于是,他写道:“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就是说,沐浴在春风里,我的官门映着杨柳,轻轻地弹着秦筝。杨
期刊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1889年,高达300米的埃菲尔铁塔在巴黎塞纳河左岸建成,莫泊桑、左拉、小仲马等300多位文化名人联名抵制,他們还组织了一场示威游行,理由是“巴黎不适应这么一个丑陋的铁家伙”。不过,抵制不久后就消失了,参与游行的莫泊桑后来经常到铁塔的二楼就餐。  2008年,北京为了奥运会修建了鸟巢、水立方和鸭蛋一样的国家大剧院,很多人痛心疾首,极尽嘲讽挖
期刊
【佳作展示一】  袅袅的炊烟升起,在澄澈的天空中消散。宁静的早晨,尖锐的鸡鸣声在远处响起,经过一个晚上的歇息,村庄又恢复了活力。做饭时翻炒的香味,四邻街坊吆喝着打招呼的热情……村庄处处透露着和谐至深的美好。  村庄入口处有一株上千年的古榕,村里年纪最大的爷爷也见过它高大威猛的模样,它在村里受到人们特別的尊敬。  平日里,农忙结束的傍晚,人们搬来桌椅条凳聚在树下,老人们悠闲地下着棋,再年轻些的坐在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