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为了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首先必须注重污染源中废气的监测,掌握固定污染源中废气监测的技术原理,并严格按照其监测流程对其进行监测,从而为环保策略的制定和污染源的控制提供技术性的依据和支持,最终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此而不懈努力。鉴于此,本文对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采样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采样;分析
1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采样的基本流程
1.1 准备工作
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的准备工作包括:
一、制定方案:①了解排污单位产污过程、生产工艺、污染物种类以及处理设施的净化原理;②明确监测内容,确定采样频次、时间。
二、现场勘查:①监测人员对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优先选择垂直管道。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采样位置应设置在距弯头、阀门、变径管下游方向不小于6 倍直径。和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3 倍直径处。对矩形烟道.其当量直径D=2AB/(A+B),式中A、B为边长。②测试现场空间有限,很难满足上述要求时,则选择比较适宜的管段采样.但采样断面与弯头等的距离至少是烟道直径的1.5倍.并适当增加测点的数量。采样断面的气流最好在5m/s以上。③采样位置应避开对测试人员操作有危险的场所。必要时应设置采样平台.采样平台应有足够的工作面使工作人员安全、方便地操作。平台面积应不小于1.5m2,并设有1.1m高的护栏以及至少10cm的脚部挡板。另外其负荷重量必须在200kg/m2以上。④采样孔与采样平台的距离应保持在1.2-1.3m之间。
(3) 实验室准备:①监测人员的工作必须与实验室工作保持一致,以
便顺利开展监测工作;②监测人员应该重视对滤筒前处理工作,按技术规范要求处理滤筒,确保实验室准备工作的质量;③测试重金属铅的滤筒可用空白低的石英滤筒,如无条件。须对玻璃纤维滤筒进行酸化处理,消除铅空白的影响。
(4) 采样仪器准备:①根据监测方案确定的监测内容,准备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所需仪器设备。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目录内的计量器具,必须按期送计量部门检定。检定合格并取得检定证书后方可使用;②监测人员必须根据项目现场的实际情况,挑選适合的采样仪器,并进行校准和气密性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以便保证废气监测工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③准备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所需的化学试剂、材料、器具、记录表格和安全防护用品,存在残缺或不合格的物品要及时记录更新、更换。
1.2 采样方法的选取
1.2.1 采样位置的安排
在进行废气监测之前,必须要深入现场,全面了解和把握废气产生的机械设备和生产工艺过程,了解设施主要排放污染物的大致种类,设备性能以及排放物的浓度与范围,调查相关污染治理设施的工艺流程、净化原理以及主要的技术指标等信息,同时要在现场谨慎勘察污染源的数目与所在位置,观察废气排放的周边环境,废气的走向以及烟筒的具体高度等,从而科学地确定采样的废气数量。在采样位置的选择上,要首要考虑垂直管段,注意绕开断面和弯道等特殊位置。采样位置的最佳设置点最好是距离阀门、弯头以及变径管下方向的不小于6 倍直径、与上游方向不小于3 倍直径的点。
1.2.2 采样孔的选取
如果废气排气筒中的负压比较大,则应选择面积比较大的断面进行监测。选定好采样位置后,开设采样孔,要注意采样孔的内径不能小于80毫米,孔管长不能大于50毫米,当采集气态污染物时,内径不能小于40毫米。不进行采样时,要注意将其封闭。另外,针对不同形状的烟道,采样孔的设置也不同。对于圆形烟道,采样孔应设置在包括各测点在内的相互垂直的直径线上,对于矩形或者方形的烟道,应设置在包括各测点在内的延长线上。
1.2.3 采样的步骤
首先,连接采样系统,接通电源,自检完毕后,输人大气压、管道尺寸等参数。仪器计算出采样点数目和位置,将各采样点的位置在采样管上做好标记。其次,对仪器压力测量进行零点校准,将组合采样管插入烟道中,测量各采样点的温度、动压、静压、全压及流速,选取合适的采样嘴。另外,需要测定烟气中水分含量,记下滤筒的编号,将已称重的滤筒装人采样管内,设定每点的采样时间,输人滤筒编号,将组合采样管插入烟道中,密封采样孔。此外,根据采样的实际情况对采样枪的记录情况进行保存,结合滤筒内部的积层情况,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采样,从而有效的提高采样的效率和质量。
2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采样的注意事项
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采样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是影响采样质量和采样安全的关键部分,需要强化对污染源监测采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分析,妥善的进行处理,促使监测采样的效率和质量可以得到全面的提升。
2.1 遵循等速原则
在实际的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采样过程中,必须遵循等速原则:采样点的废气速度需要与废气进入到采样点中的采样嘴的速度保持相同的情况,并确保自动节流器保持等速的情况,并控制采样点的偏差,避免偏差过大对采样的质量造成影响。采样结束,应先将采样嘴背向气流,迅速抽出管道,防止管道负压将尘粒倒吸确保采样的质量。
2.2 科学的采样点布置
采样点的布置是影响污染物废气监测采样质量的关键部分,选择采样位置时,需要结合现场勘查的实际情况,选择气流较为稳定的区域,并避免粉尘较多的区域,确保等速原则的顺利展开。 2.3 滤筒的安放和取出
滤筒的安放和取出是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采样的重要部分,安装和取出时,不可以直接用手进行安装和取出,减少污染滤筒的可能,在此基础上,采用镊子进行操作。当滤筒安放到指定位置后需要进行固定,避免漏气。如果安放和取出时,出现滤筒碎屑,需要对其进行收集,并放到滤筒中。采样结束后,避免采样管出现倒置的情况,并采用清扫工具将管内的尘粉拨到滤筒中,进行封口处理,放置到专用的收集容器中,并重视运输过程中的滤筒放置情况,规避出现倒置的情况。
3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后续工作
废气监测的后续工作包括:编写监测报告、样品分析、数据统计等目。
(1) 监测报告的编写有三点需要注意:监测报告中应包括检测委托书(委托监测需要)、工况表(业主代表签字)、质量控制原始记录、采样及分析原始记录等.保证监测工作的规范性;监测报告必须通过相关业务科室以及技术负责人的审核.并对监测报告盖章后存档,以便为将来的监测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
(2) 样品分析和数据统计。采样后滤筒称重的化验室应恒温恒湿,烘干置于干燥器冷却至室温的时间长短对称量也有影响,首先,监测人员必须从监测的具体参数以及排放量进行归档,并仔细分析数据信息,为监测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监测人员要对样品进行鉴定,掌握样品所包含的物质及比例,并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分析所含物质会产生的影响。最后,要将所有数据整合,建立有效的数据信息提议,以便为废气总体的监测工作提供有效、准确、可靠的数据信息。
(3) 监测人员在完成监测工作后,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为此,监测部门可以定期开展培训课,培训课内容包括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以便促进监测人员加深对监测工作理论知识的认知,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后.将其运用于实践操作中,然后通过实践操作练习,不断提高自身操作水平,为日后的监测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固定污染源废气的监测采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采样的样品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最终的测定结果。因此,需要在采样的过程中,从准备工作开始,到采样的实施,严格的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测定数据的真实、完整,不断地提高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准。
参考文献:
[1] 固定污染源中废气监测质量的影响因素及监测方法[J].吴天龙.化工设计通讯.2016(01)
[2] 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分析[J].赖威兆.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9)
[3] 固定污染源廢气监测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郭志军.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07)
关键词: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采样;分析
1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采样的基本流程
1.1 准备工作
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的准备工作包括:
一、制定方案:①了解排污单位产污过程、生产工艺、污染物种类以及处理设施的净化原理;②明确监测内容,确定采样频次、时间。
二、现场勘查:①监测人员对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优先选择垂直管道。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采样位置应设置在距弯头、阀门、变径管下游方向不小于6 倍直径。和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3 倍直径处。对矩形烟道.其当量直径D=2AB/(A+B),式中A、B为边长。②测试现场空间有限,很难满足上述要求时,则选择比较适宜的管段采样.但采样断面与弯头等的距离至少是烟道直径的1.5倍.并适当增加测点的数量。采样断面的气流最好在5m/s以上。③采样位置应避开对测试人员操作有危险的场所。必要时应设置采样平台.采样平台应有足够的工作面使工作人员安全、方便地操作。平台面积应不小于1.5m2,并设有1.1m高的护栏以及至少10cm的脚部挡板。另外其负荷重量必须在200kg/m2以上。④采样孔与采样平台的距离应保持在1.2-1.3m之间。
(3) 实验室准备:①监测人员的工作必须与实验室工作保持一致,以
便顺利开展监测工作;②监测人员应该重视对滤筒前处理工作,按技术规范要求处理滤筒,确保实验室准备工作的质量;③测试重金属铅的滤筒可用空白低的石英滤筒,如无条件。须对玻璃纤维滤筒进行酸化处理,消除铅空白的影响。
(4) 采样仪器准备:①根据监测方案确定的监测内容,准备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所需仪器设备。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目录内的计量器具,必须按期送计量部门检定。检定合格并取得检定证书后方可使用;②监测人员必须根据项目现场的实际情况,挑選适合的采样仪器,并进行校准和气密性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以便保证废气监测工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③准备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所需的化学试剂、材料、器具、记录表格和安全防护用品,存在残缺或不合格的物品要及时记录更新、更换。
1.2 采样方法的选取
1.2.1 采样位置的安排
在进行废气监测之前,必须要深入现场,全面了解和把握废气产生的机械设备和生产工艺过程,了解设施主要排放污染物的大致种类,设备性能以及排放物的浓度与范围,调查相关污染治理设施的工艺流程、净化原理以及主要的技术指标等信息,同时要在现场谨慎勘察污染源的数目与所在位置,观察废气排放的周边环境,废气的走向以及烟筒的具体高度等,从而科学地确定采样的废气数量。在采样位置的选择上,要首要考虑垂直管段,注意绕开断面和弯道等特殊位置。采样位置的最佳设置点最好是距离阀门、弯头以及变径管下方向的不小于6 倍直径、与上游方向不小于3 倍直径的点。
1.2.2 采样孔的选取
如果废气排气筒中的负压比较大,则应选择面积比较大的断面进行监测。选定好采样位置后,开设采样孔,要注意采样孔的内径不能小于80毫米,孔管长不能大于50毫米,当采集气态污染物时,内径不能小于40毫米。不进行采样时,要注意将其封闭。另外,针对不同形状的烟道,采样孔的设置也不同。对于圆形烟道,采样孔应设置在包括各测点在内的相互垂直的直径线上,对于矩形或者方形的烟道,应设置在包括各测点在内的延长线上。
1.2.3 采样的步骤
首先,连接采样系统,接通电源,自检完毕后,输人大气压、管道尺寸等参数。仪器计算出采样点数目和位置,将各采样点的位置在采样管上做好标记。其次,对仪器压力测量进行零点校准,将组合采样管插入烟道中,测量各采样点的温度、动压、静压、全压及流速,选取合适的采样嘴。另外,需要测定烟气中水分含量,记下滤筒的编号,将已称重的滤筒装人采样管内,设定每点的采样时间,输人滤筒编号,将组合采样管插入烟道中,密封采样孔。此外,根据采样的实际情况对采样枪的记录情况进行保存,结合滤筒内部的积层情况,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采样,从而有效的提高采样的效率和质量。
2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采样的注意事项
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采样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是影响采样质量和采样安全的关键部分,需要强化对污染源监测采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分析,妥善的进行处理,促使监测采样的效率和质量可以得到全面的提升。
2.1 遵循等速原则
在实际的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采样过程中,必须遵循等速原则:采样点的废气速度需要与废气进入到采样点中的采样嘴的速度保持相同的情况,并确保自动节流器保持等速的情况,并控制采样点的偏差,避免偏差过大对采样的质量造成影响。采样结束,应先将采样嘴背向气流,迅速抽出管道,防止管道负压将尘粒倒吸确保采样的质量。
2.2 科学的采样点布置
采样点的布置是影响污染物废气监测采样质量的关键部分,选择采样位置时,需要结合现场勘查的实际情况,选择气流较为稳定的区域,并避免粉尘较多的区域,确保等速原则的顺利展开。 2.3 滤筒的安放和取出
滤筒的安放和取出是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采样的重要部分,安装和取出时,不可以直接用手进行安装和取出,减少污染滤筒的可能,在此基础上,采用镊子进行操作。当滤筒安放到指定位置后需要进行固定,避免漏气。如果安放和取出时,出现滤筒碎屑,需要对其进行收集,并放到滤筒中。采样结束后,避免采样管出现倒置的情况,并采用清扫工具将管内的尘粉拨到滤筒中,进行封口处理,放置到专用的收集容器中,并重视运输过程中的滤筒放置情况,规避出现倒置的情况。
3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后续工作
废气监测的后续工作包括:编写监测报告、样品分析、数据统计等目。
(1) 监测报告的编写有三点需要注意:监测报告中应包括检测委托书(委托监测需要)、工况表(业主代表签字)、质量控制原始记录、采样及分析原始记录等.保证监测工作的规范性;监测报告必须通过相关业务科室以及技术负责人的审核.并对监测报告盖章后存档,以便为将来的监测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
(2) 样品分析和数据统计。采样后滤筒称重的化验室应恒温恒湿,烘干置于干燥器冷却至室温的时间长短对称量也有影响,首先,监测人员必须从监测的具体参数以及排放量进行归档,并仔细分析数据信息,为监测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监测人员要对样品进行鉴定,掌握样品所包含的物质及比例,并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分析所含物质会产生的影响。最后,要将所有数据整合,建立有效的数据信息提议,以便为废气总体的监测工作提供有效、准确、可靠的数据信息。
(3) 监测人员在完成监测工作后,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为此,监测部门可以定期开展培训课,培训课内容包括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以便促进监测人员加深对监测工作理论知识的认知,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后.将其运用于实践操作中,然后通过实践操作练习,不断提高自身操作水平,为日后的监测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固定污染源废气的监测采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采样的样品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最终的测定结果。因此,需要在采样的过程中,从准备工作开始,到采样的实施,严格的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测定数据的真实、完整,不断地提高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准。
参考文献:
[1] 固定污染源中废气监测质量的影响因素及监测方法[J].吴天龙.化工设计通讯.2016(01)
[2] 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分析[J].赖威兆.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9)
[3] 固定污染源廢气监测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郭志军.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