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改革的依托,语文课程资源内涵丰富,但目前开发并不理想,教师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提高开发能力,促进教学改革,增强语文教学能力与效果。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课本教材;家校沟通;科技网络;自然社会
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依据语文课标开发的教材以及各种各样的教学材料、工具、实体等。它内涵丰富,可以是学生、老师、教材本身,也可以是自然的、社会的、家庭的、科技的相关资源。每一名教师应该具备开发意识和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才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推进,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高。
但是,目前教育界的现状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开发意识不强、开发不力,教师自身的能力也不足。下面,笔者借此谈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方法。
一、旧曲新唱,课本教材深开发
“語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再三强调,教材是多少专家和一线名师结合学生实际、教育实际认真编写的文质兼美的教学资源,我们要深入领会其编写意图并进行合理的创新和延伸。有些老师却仅仅做到以教材为教材,识记字词、分析段落、归纳中心,语文的趣味性、情感性、拓展性被一扫而光。学生受益多少也是可想而知的。笔者听过一节课《落花生》,老师一开头就让孩子们谈花生,然后对照,发现文章不是种不是吃不是挖而是悟,一半任务就解决了,然后引导探究花生的品质,以物喻人、托物言志的问题也迎刃而解。最后是学习谈话,辩论提高。这样处理就利用了学生本身的资源和教材资源,全方位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是非常成功的。我認为,课本资源的开发取决于教师的慧心和责任心,因为对老师来说,小学教材难度并不大,完全有能力自主开发。
二、家校沟通,家庭资源多导引
家庭是课程资源的组成部分,很多时候我们身边流行这样一种说法:“语文好的学生不是教出来的。”这种看法虽然有失偏颇,抹杀了老师的劳动,但也折射出一个家庭的氛围和教养的重要功能。语文素养是靠长期积淀才能实现的,单凭几节课是不可能完完全全提高的。所以,进行课堂拓展、课外补充是我们经常采用的方式。那么,为什么不和家长联手呢,父母都很重视孩子的发展教育,借助他们的力量不更好吗,这里必须注意的是,借助家长的力量绝不仅仅是布置点阅读写作任务,让家长监督签字,而是引导家长多读书、多示范,营造氛围,言传身教。我们可以开通微信群,构建亲子共读、线上交流等形式,把家庭资源用足用好。
三、崇尚科技,网络资源灵活用
科技时代,新知识、新技术扑面而来,“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接受并利用是最好的选择,何况课程本身也紧跟时代异彩纷呈,比如香港回归、神十升空这些大事要闻课本都有。所以利用好高科技资源,比如网络、多媒体、电子书等聊天工具,这样既可以激发兴趣,又可以拓展视野;既可以解读疑难,又可以探究新知,可以问,可以品,可以观,可以听。“有事问度娘”,孩子们都知道。老师绝不能做时代的落伍者。科技对于教材的补充拓展功不可没。课堂上,作者信息、时代背景、写作背景是有助于理解课文的。看看相关的地理科技,看看雾霾的图片,看看沙漠化地狱,《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文章难道仅仅是传递说明文的知识吗?当然不是。这是培养环保小卫士、培养接班人的。但是,不管怎么用,语文课绝对不能上成图片展示课、链接材料课、文学卖弄课。
四、拥抱自然,回归天性美人生
语文可以是历史的记忆,也可以是现实的折射,还可以是未来的星空。但离不开社会和自然的呼声。高山流水,黑夜黎明,雾雨闪电,风花雪月……自然在语文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走进语文自然得走进自然。教学《山雨》,孩子们不仅仅要学习到描写景物的方法,更应该有一双欣赏自然的眼睛、聆听自然的耳朵、触摸自然的双手……那么,就放孩子去大自然吧,拥抱,畅游,感受雨的清新或磅礴,花的芬芳与憔悴,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五、认识社会,探究生活全发展
“语文的外延等于与生活的外延。”让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也是教育最终目标。在教学中,引入生活,不仅仅避免教育与生活脱节的问题,也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意蕴,提高生活能力、情感能力。一份公益广告“小草也怕疼”告诉孩子要环保,一副雾霾口罩可以告诉孩子要爱护地球,利用社区的资源让孩子关心孤寡老人,体会身边大爱。调查一下热点,参与一次演出,孩子们在多彩而又单纯的校园中一定能真切地感受生活和语文的关系,我们的语文资源是缤纷的,孩子的世界也是缤纷的。
总之,作为语文的课程资源,不应仅限于语文教材,而应该多重开发、全面推进,坚持以课本教材为中心,以促进语文修养和提高人文素质为基本点,涉猎多领域,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服务教学才是根本。教育之道任重道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不断实践。
参考文献:
颜廷发.校外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0.
编辑 温雪莲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课本教材;家校沟通;科技网络;自然社会
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依据语文课标开发的教材以及各种各样的教学材料、工具、实体等。它内涵丰富,可以是学生、老师、教材本身,也可以是自然的、社会的、家庭的、科技的相关资源。每一名教师应该具备开发意识和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才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推进,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高。
但是,目前教育界的现状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开发意识不强、开发不力,教师自身的能力也不足。下面,笔者借此谈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方法。
一、旧曲新唱,课本教材深开发
“語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再三强调,教材是多少专家和一线名师结合学生实际、教育实际认真编写的文质兼美的教学资源,我们要深入领会其编写意图并进行合理的创新和延伸。有些老师却仅仅做到以教材为教材,识记字词、分析段落、归纳中心,语文的趣味性、情感性、拓展性被一扫而光。学生受益多少也是可想而知的。笔者听过一节课《落花生》,老师一开头就让孩子们谈花生,然后对照,发现文章不是种不是吃不是挖而是悟,一半任务就解决了,然后引导探究花生的品质,以物喻人、托物言志的问题也迎刃而解。最后是学习谈话,辩论提高。这样处理就利用了学生本身的资源和教材资源,全方位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是非常成功的。我認为,课本资源的开发取决于教师的慧心和责任心,因为对老师来说,小学教材难度并不大,完全有能力自主开发。
二、家校沟通,家庭资源多导引
家庭是课程资源的组成部分,很多时候我们身边流行这样一种说法:“语文好的学生不是教出来的。”这种看法虽然有失偏颇,抹杀了老师的劳动,但也折射出一个家庭的氛围和教养的重要功能。语文素养是靠长期积淀才能实现的,单凭几节课是不可能完完全全提高的。所以,进行课堂拓展、课外补充是我们经常采用的方式。那么,为什么不和家长联手呢,父母都很重视孩子的发展教育,借助他们的力量不更好吗,这里必须注意的是,借助家长的力量绝不仅仅是布置点阅读写作任务,让家长监督签字,而是引导家长多读书、多示范,营造氛围,言传身教。我们可以开通微信群,构建亲子共读、线上交流等形式,把家庭资源用足用好。
三、崇尚科技,网络资源灵活用
科技时代,新知识、新技术扑面而来,“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接受并利用是最好的选择,何况课程本身也紧跟时代异彩纷呈,比如香港回归、神十升空这些大事要闻课本都有。所以利用好高科技资源,比如网络、多媒体、电子书等聊天工具,这样既可以激发兴趣,又可以拓展视野;既可以解读疑难,又可以探究新知,可以问,可以品,可以观,可以听。“有事问度娘”,孩子们都知道。老师绝不能做时代的落伍者。科技对于教材的补充拓展功不可没。课堂上,作者信息、时代背景、写作背景是有助于理解课文的。看看相关的地理科技,看看雾霾的图片,看看沙漠化地狱,《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文章难道仅仅是传递说明文的知识吗?当然不是。这是培养环保小卫士、培养接班人的。但是,不管怎么用,语文课绝对不能上成图片展示课、链接材料课、文学卖弄课。
四、拥抱自然,回归天性美人生
语文可以是历史的记忆,也可以是现实的折射,还可以是未来的星空。但离不开社会和自然的呼声。高山流水,黑夜黎明,雾雨闪电,风花雪月……自然在语文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走进语文自然得走进自然。教学《山雨》,孩子们不仅仅要学习到描写景物的方法,更应该有一双欣赏自然的眼睛、聆听自然的耳朵、触摸自然的双手……那么,就放孩子去大自然吧,拥抱,畅游,感受雨的清新或磅礴,花的芬芳与憔悴,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五、认识社会,探究生活全发展
“语文的外延等于与生活的外延。”让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也是教育最终目标。在教学中,引入生活,不仅仅避免教育与生活脱节的问题,也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意蕴,提高生活能力、情感能力。一份公益广告“小草也怕疼”告诉孩子要环保,一副雾霾口罩可以告诉孩子要爱护地球,利用社区的资源让孩子关心孤寡老人,体会身边大爱。调查一下热点,参与一次演出,孩子们在多彩而又单纯的校园中一定能真切地感受生活和语文的关系,我们的语文资源是缤纷的,孩子的世界也是缤纷的。
总之,作为语文的课程资源,不应仅限于语文教材,而应该多重开发、全面推进,坚持以课本教材为中心,以促进语文修养和提高人文素质为基本点,涉猎多领域,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服务教学才是根本。教育之道任重道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不断实践。
参考文献:
颜廷发.校外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0.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