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工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它的内容包括:电路和磁路理论、电磁测量、电机与继电接触控制,安全用电、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路、自动控制系统等。学生要讲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做实验时一定要认真思考,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且能时时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从而提升科学素养。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职业技能人才,是技工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我根据技校学生年龄小、文化层次较低的特点,结合ISO质量管理标准和岗位需要提出“课题制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在《电工学》中试行,效果显著,适合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教学内容需要充实改进,由于《电工学》是一门包含多种知识内容的课程,时代的发展对人才规格及教育和教学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教育学教材内容而言,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加强教育学的科学性,根据教材体系的特点,吸收有关研究成果,进一步提高抽象、概括水平,努力追求教材的整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问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吸收二十多年来教育实验研究、教育调查研究、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抽象,对陈旧的教学内容作较大幅度的删减,增加反映现代先进教育观念、体现现代先进教育思想的内容。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应侧重对正确的现代教育观的学理分析和实践评述,使学生真正从现代意义上和中国特色的层面,认同我们今天所需的教育观,构建起一个合乎时代需要、遵循教育规律、有利于现代人才培养的现代教育观念体系。
一、科学实践,激发兴趣,积极引导,树立信心。
职高生刚刚入校园时,对专业几乎一无所知。此时部分学生由于已有的生活经验,会对专业知识充满好奇心,而部分学生却会因对专业的陌生产生畏惧心理。电工操作技能训练为中等职业学校电类、机电类专业必修的实践性课程,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必备环节,也体现了职业教育办学特点所在。《电工学》虽然是一门基础学科,但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对于某些较抽象的理论,借助实践可使其具有直观、生动、形象性。我根据学生实际能力的不同分成三组,能力稍差的做桥式整流的电桥,能力中等的做电容滤波的桥式整流电路,能力较强的制作复式滤波电路;然后让学生用试波器分别测出所制作的电路的波形并作分析、比较,看哪种滤波电路的滤波效果最好,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整流滤波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种分层实验是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一种形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平时要多加练习,多进行实际操作,以此强化理论知识。
在平时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际操作,使理论知识在实操过程中得以巩固和深化;提醒学生要“手脑齐动,勤于思考”,对每一个问题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例如:在进行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安装时,实习指导老师应当介绍电路图中各元件的作用、触头对数及其工作原理和接线技巧,指导学生按图施工,装接好模拟板。为了使实操训练能真正达到巩固和强化理论教学的效果,实习指导老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教学。
1.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校内电气工程的施工。这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好机会,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确切地感受一项工程从设计图纸、准备材料、分析现场情况、确定合理施工方案、安装线路和设备直到调试的完整过程,使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反思相关的理论知识,发现并弥补理论知识的不足。显然这种做法有助于促使学生自觉地学习理论知识,强化实际动手能力,完全适应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2.组织学生参与校内机床电器故障的处理。这也是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好机会。机床电器故障处理是机电维修专业必须掌握的技能,是电工专业的学生以后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首先应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图,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了解机床各部分的运动功能,然后现场观察电气元件的分布情况,按照“从大到小,从面到点”的步骤对各控制电路进行检测、推理并判定故障,最终排除故障。这种方式对培养学生处理电气故障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它集理论思维与技能应用于一体,既能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让学生感到在职业学校的学习过程很充实,学生到的知识和技能很实用。这对吸引生源也是很有好处的。
三、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科学化。
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新时期电工学基础教学内容应该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实际需求作出调整,使课程内容更符合科技发展和时代要求。但同时,新知识的涌入必然会使教学内容大大膨胀,而在实际的情况不一定允许教学时数随之增加,这就要求教师有选择性地保留、压缩并更新、优化传统的电工学内容,精选核心内容,构建新教学内容和体系,正确处理传统内容和现代内容、传授知识与提高素质、基础与应用、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材的特点,针对教学对象不同和各专业特点,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随着数控技术及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教师对于集成运放及数字电路部门也应给予一定课时的讲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将前沿的、新的知识及情况介绍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将来社会的需要。
四、注重良好习惯养成和能力培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首先,教师要立足于理论教学法,使学生熟练掌握线路原理,分析某一器件或某一段线路出现问题,将会出现什么样故障,这是学生进行故障分析的基础。其次,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多种不同的排故方法,明确利弊,并指导学生动手排故,培养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探究品质,提高思维能力,使其知道如何避免一般性故障。有时也可由教师故意设立故障,让学生分析,动手排除故障,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学会排故方法,使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也可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多进行社会实践,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需求。
参考文献:
[1]赵士滨.现代电工技术疑难解答[M].广秦科技出版社,2001:61-67.
[2]李春茂.电工技术[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70-82.
[3]习谏.围绕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特点,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办出高职特色[J].高等职业教育,2000,(3):26-28.
一、科学实践,激发兴趣,积极引导,树立信心。
职高生刚刚入校园时,对专业几乎一无所知。此时部分学生由于已有的生活经验,会对专业知识充满好奇心,而部分学生却会因对专业的陌生产生畏惧心理。电工操作技能训练为中等职业学校电类、机电类专业必修的实践性课程,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必备环节,也体现了职业教育办学特点所在。《电工学》虽然是一门基础学科,但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对于某些较抽象的理论,借助实践可使其具有直观、生动、形象性。我根据学生实际能力的不同分成三组,能力稍差的做桥式整流的电桥,能力中等的做电容滤波的桥式整流电路,能力较强的制作复式滤波电路;然后让学生用试波器分别测出所制作的电路的波形并作分析、比较,看哪种滤波电路的滤波效果最好,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整流滤波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种分层实验是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一种形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平时要多加练习,多进行实际操作,以此强化理论知识。
在平时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际操作,使理论知识在实操过程中得以巩固和深化;提醒学生要“手脑齐动,勤于思考”,对每一个问题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例如:在进行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安装时,实习指导老师应当介绍电路图中各元件的作用、触头对数及其工作原理和接线技巧,指导学生按图施工,装接好模拟板。为了使实操训练能真正达到巩固和强化理论教学的效果,实习指导老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教学。
1.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校内电气工程的施工。这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好机会,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确切地感受一项工程从设计图纸、准备材料、分析现场情况、确定合理施工方案、安装线路和设备直到调试的完整过程,使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反思相关的理论知识,发现并弥补理论知识的不足。显然这种做法有助于促使学生自觉地学习理论知识,强化实际动手能力,完全适应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2.组织学生参与校内机床电器故障的处理。这也是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好机会。机床电器故障处理是机电维修专业必须掌握的技能,是电工专业的学生以后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首先应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图,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了解机床各部分的运动功能,然后现场观察电气元件的分布情况,按照“从大到小,从面到点”的步骤对各控制电路进行检测、推理并判定故障,最终排除故障。这种方式对培养学生处理电气故障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它集理论思维与技能应用于一体,既能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让学生感到在职业学校的学习过程很充实,学生到的知识和技能很实用。这对吸引生源也是很有好处的。
三、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科学化。
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新时期电工学基础教学内容应该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实际需求作出调整,使课程内容更符合科技发展和时代要求。但同时,新知识的涌入必然会使教学内容大大膨胀,而在实际的情况不一定允许教学时数随之增加,这就要求教师有选择性地保留、压缩并更新、优化传统的电工学内容,精选核心内容,构建新教学内容和体系,正确处理传统内容和现代内容、传授知识与提高素质、基础与应用、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材的特点,针对教学对象不同和各专业特点,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随着数控技术及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教师对于集成运放及数字电路部门也应给予一定课时的讲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将前沿的、新的知识及情况介绍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将来社会的需要。
四、注重良好习惯养成和能力培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首先,教师要立足于理论教学法,使学生熟练掌握线路原理,分析某一器件或某一段线路出现问题,将会出现什么样故障,这是学生进行故障分析的基础。其次,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多种不同的排故方法,明确利弊,并指导学生动手排故,培养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探究品质,提高思维能力,使其知道如何避免一般性故障。有时也可由教师故意设立故障,让学生分析,动手排除故障,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学会排故方法,使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也可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多进行社会实践,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需求。
参考文献:
[1]赵士滨.现代电工技术疑难解答[M].广秦科技出版社,2001:61-67.
[2]李春茂.电工技术[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70-82.
[3]习谏.围绕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特点,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办出高职特色[J].高等职业教育,2000,(3):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