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文简单阐述了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主要探讨了计算机课程设置、学时情况以及教学内容安排情况,为同类院校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
关键词:计算思维;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8-0094-02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生进入高校必修的一门或者一组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高校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由于学生进入高校之前或多或少的接受了一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再加上学生甚至学校对计算机公共课学习不够重视,导致了计算机公共课教学进入了学生不爱学,课程难学、教师难教的怪圈,尤其在民办高校中问题更严重。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学习兴趣,且通过课程学习,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010年,北京大学等九所高校在西安召开了首届“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课程研讨会”,会后即发表了《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1],该声明达成4点共识:(1)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2)旗帜鲜明地把“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3)进一步确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础地位,加强队伍和机制建设;(4)加强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研究。围绕这四点共识,各个高校及科研院所投入了大量人力进行相关的研究,得到了丰硕的成果,为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在公共课的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普及推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此,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拉开了序幕。此次改革浪潮,为我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提供了较高的参考价值以及依据,明确了我校计算机公共课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技能学习为基础”的教学目标,在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计算思维概念的提出是计算机学科发展的自然产物[2]。第一次明确使用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周以真教授。她认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的行为;计算思维最根本的内容,即其本质是抽象和自动化。而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云计算、社会网络、物联网、普适计算、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应用工具更新较快,计算机基础教学不再是培养学生掌握某一个应用工具或者掌握某项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思维的能力,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未知的问题,为学生的自学能力、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尤为重要。
我校属于民办高校,专业以艺术类专业为主,包含部分文科及工科专业,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较大,且学时较少,为了更好的实施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在计算机公共课教改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课程设置情况
针对我校专业差异较大、学生能力水平以及课时要求情况我校课程做如下设置:按照学校教务统一要求,课程分大一上下两学期,每学期32学时,均安排在机房上课。针对此学时要求,安排第一学期学习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主要学习课程,第二学期结合不同专业开设不同的课程,比如,理工科学生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类、摄影类、新闻类、编导类开设多媒体课程,动漫、数字媒体类专业开设网页制作课程,管理类主要学习Excel高级应用课程,以上课程的开设为今后的专业课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及发展过程中,适当的针对摄影、编导类、新闻类学生开设视频剪辑等基础课程,增加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
2 教学内容设置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应用为基础进行模块化教学
考虑到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特点,兼顾学生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课程内容设置在难度上要考虑普适性以及通用性。第一学期基础课教学分成两个模块,包含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主要以操作系统、计算机体系结构、信息表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主,实时增加新技术的介绍,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等的应用,弱化学生比较难理解的计算机组成、运行原理等知识的介绍。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在开阔学生的视野与眼界,了解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动态与发展,提高认识,教学过程多结合实际应用,如微信公众号运维、微博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技术应用,此部分学时控制在12学时左右。基础实践教学包含Word、Excel、PowerPoint、基本图片处理、计算机网络简单设置以及应用,这部分学时控制在14学时,主要对学生进行技能基础培养,剩余6学时进行实践综合演练,可以设计场景式等结合实际应用的问题供学生分析、解决,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第二学期针对不同专业要求开设针对性较强的课程内容,如动漫、数字媒体等专业学习网页制作,不仅学习DreamWeaver工具的使用,还要学习html语言、CSS样式表的使用,同时让学生了解W3C的标准,为学生后续的深入学习或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设计类、摄影类专业开设的多媒体课程,不仅让学生了解多媒体的基本知识,还要介绍最新的多媒体应用,比如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等,同时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一个多媒体技术工具的使用,如Photoshop图片处理的使用;针对管理类学生主要进行Excel高级应用课程,重点让学生掌握图表、函数、数据统计等等与实际应用结合较多的应用,以情景案例进行教学,更好地融入实际问题的解决;理工科的C语言程设计学习为64学时,该门课程主要解决学生的程序设计基础能力,能够运用编程语言解决基本的算法、排序、链表处理等基本问题,为后续的专业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考核情况
我校每届学生大概在3000人左右,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考核要求略作调整。 第一学期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平时占30%,期末考试占70%,其中平时成绩包含平时的作业、平时表现以及简单测验等情况,期末考试采用无纸化考试系统考核,系统自动判分。考虑到实践考核灵活性更大,效果更好,故实践内容考核占80%,理论占比20%,根据考核的结果与往年结果比较情况来看,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能力水平均有所提高,不过仍有5%左右的同学无法通过考核,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针对此类同学进行细化的教学研究。
第二学期网页制作、多媒体技术课程实践性要求更高,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能力水平以及考察效果,提高平时成绩占比为40%,期末考试占60%,平时成绩里包含实验情况、平时表现以及综合作品设计,因为期末考试主要以知识点进行考核,不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以及创意效果,通过平时考核的作品设计来弥补这一不足。Excel课程考核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期末考核主要以实例应用案例考核为主。C语言程序设计考核平时占30%,期末考试占70%,期末试卷将笔试内容和实践考核内容融入一起。所有课程均采用无纸化随机抽题,每个人的卷子都不一样,从源头上有效地杜绝了学生猜题、押题、作弊等不良习惯,真实地反映了教学情况。通过第二学期历年考核结果来看,C语言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网页制作课程不及格率偏高,C语言程序设计达最高能达30%左右,多媒体和网页制作在12左右%,Excel在5%左右。这与课程的能力要求以及学生能力水平有一定的关联,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仍然要致力于这部分问题的研究,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践证明,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通过计算思维为导向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及院系的好评,降低了学生的不及格率,改变了以往部分学生不爱学习计算机公共课的现象,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 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J].中国大学教学,2010(9).
[2] 李廉.以计算思维培养为导向,深化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 2013(4):7-11.
[3]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6-28.
[4] 刘志敏,唐大仕.以培养计算思维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6):12-15.
关键词:计算思维;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8-0094-02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生进入高校必修的一门或者一组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高校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由于学生进入高校之前或多或少的接受了一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再加上学生甚至学校对计算机公共课学习不够重视,导致了计算机公共课教学进入了学生不爱学,课程难学、教师难教的怪圈,尤其在民办高校中问题更严重。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学习兴趣,且通过课程学习,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010年,北京大学等九所高校在西安召开了首届“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课程研讨会”,会后即发表了《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1],该声明达成4点共识:(1)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2)旗帜鲜明地把“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3)进一步确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础地位,加强队伍和机制建设;(4)加强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研究。围绕这四点共识,各个高校及科研院所投入了大量人力进行相关的研究,得到了丰硕的成果,为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在公共课的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普及推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此,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拉开了序幕。此次改革浪潮,为我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提供了较高的参考价值以及依据,明确了我校计算机公共课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技能学习为基础”的教学目标,在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计算思维概念的提出是计算机学科发展的自然产物[2]。第一次明确使用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周以真教授。她认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的行为;计算思维最根本的内容,即其本质是抽象和自动化。而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云计算、社会网络、物联网、普适计算、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应用工具更新较快,计算机基础教学不再是培养学生掌握某一个应用工具或者掌握某项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思维的能力,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未知的问题,为学生的自学能力、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尤为重要。
我校属于民办高校,专业以艺术类专业为主,包含部分文科及工科专业,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较大,且学时较少,为了更好的实施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在计算机公共课教改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课程设置情况
针对我校专业差异较大、学生能力水平以及课时要求情况我校课程做如下设置:按照学校教务统一要求,课程分大一上下两学期,每学期32学时,均安排在机房上课。针对此学时要求,安排第一学期学习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主要学习课程,第二学期结合不同专业开设不同的课程,比如,理工科学生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类、摄影类、新闻类、编导类开设多媒体课程,动漫、数字媒体类专业开设网页制作课程,管理类主要学习Excel高级应用课程,以上课程的开设为今后的专业课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及发展过程中,适当的针对摄影、编导类、新闻类学生开设视频剪辑等基础课程,增加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
2 教学内容设置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应用为基础进行模块化教学
考虑到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特点,兼顾学生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课程内容设置在难度上要考虑普适性以及通用性。第一学期基础课教学分成两个模块,包含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主要以操作系统、计算机体系结构、信息表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主,实时增加新技术的介绍,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等的应用,弱化学生比较难理解的计算机组成、运行原理等知识的介绍。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在开阔学生的视野与眼界,了解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动态与发展,提高认识,教学过程多结合实际应用,如微信公众号运维、微博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技术应用,此部分学时控制在12学时左右。基础实践教学包含Word、Excel、PowerPoint、基本图片处理、计算机网络简单设置以及应用,这部分学时控制在14学时,主要对学生进行技能基础培养,剩余6学时进行实践综合演练,可以设计场景式等结合实际应用的问题供学生分析、解决,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第二学期针对不同专业要求开设针对性较强的课程内容,如动漫、数字媒体等专业学习网页制作,不仅学习DreamWeaver工具的使用,还要学习html语言、CSS样式表的使用,同时让学生了解W3C的标准,为学生后续的深入学习或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设计类、摄影类专业开设的多媒体课程,不仅让学生了解多媒体的基本知识,还要介绍最新的多媒体应用,比如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等,同时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一个多媒体技术工具的使用,如Photoshop图片处理的使用;针对管理类学生主要进行Excel高级应用课程,重点让学生掌握图表、函数、数据统计等等与实际应用结合较多的应用,以情景案例进行教学,更好地融入实际问题的解决;理工科的C语言程设计学习为64学时,该门课程主要解决学生的程序设计基础能力,能够运用编程语言解决基本的算法、排序、链表处理等基本问题,为后续的专业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考核情况
我校每届学生大概在3000人左右,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考核要求略作调整。 第一学期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平时占30%,期末考试占70%,其中平时成绩包含平时的作业、平时表现以及简单测验等情况,期末考试采用无纸化考试系统考核,系统自动判分。考虑到实践考核灵活性更大,效果更好,故实践内容考核占80%,理论占比20%,根据考核的结果与往年结果比较情况来看,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能力水平均有所提高,不过仍有5%左右的同学无法通过考核,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针对此类同学进行细化的教学研究。
第二学期网页制作、多媒体技术课程实践性要求更高,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能力水平以及考察效果,提高平时成绩占比为40%,期末考试占60%,平时成绩里包含实验情况、平时表现以及综合作品设计,因为期末考试主要以知识点进行考核,不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以及创意效果,通过平时考核的作品设计来弥补这一不足。Excel课程考核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期末考核主要以实例应用案例考核为主。C语言程序设计考核平时占30%,期末考试占70%,期末试卷将笔试内容和实践考核内容融入一起。所有课程均采用无纸化随机抽题,每个人的卷子都不一样,从源头上有效地杜绝了学生猜题、押题、作弊等不良习惯,真实地反映了教学情况。通过第二学期历年考核结果来看,C语言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网页制作课程不及格率偏高,C语言程序设计达最高能达30%左右,多媒体和网页制作在12左右%,Excel在5%左右。这与课程的能力要求以及学生能力水平有一定的关联,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仍然要致力于这部分问题的研究,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践证明,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通过计算思维为导向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及院系的好评,降低了学生的不及格率,改变了以往部分学生不爱学习计算机公共课的现象,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 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J].中国大学教学,2010(9).
[2] 李廉.以计算思维培养为导向,深化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 2013(4):7-11.
[3]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6-28.
[4] 刘志敏,唐大仕.以培养计算思维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