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我们认为首先要用好解放思想这个法宝。回顾莱州过去的发展成就,得益于解放思想先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同样需要解放思想“开路”。面对十八大提出的新部署新任务,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高扬“解放思想”这个大旗,“解”掉束缚的羁绊,“放”下曾经的成绩,靠思想的大解放引领各项事业的大发展,靠境界的新提升开启科学发展的新征程。我们要围绕破除障碍、提升境界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查摆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各种思想障碍,深入破除骄傲自满、作风散漫、松懈懒惰、畏难发愁等不良现象,进一步提升思想境界、目标定位、攻坚能力、服务效能,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加快发展上来,把干劲凝聚到争先进位上来。要围绕把握优势、乘势而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当前,“蓝黄”战略叠加推进,为莱州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要机遇;产业转型步伐加快,莱州正进入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成长期;发展基础更加牢固,莱州正处于综合实力加速提升期。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当前的大好形势,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在新的起点上不断迈出新步伐、干出新业绩。要围绕高点定位、提标争先进一步解放思想。我们清醒认识到,工作上与上级要求、先进县市、群众期盼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将正视差距、研究差距,努力将差距转化为发展的潜力和动力,围绕在烟台市内率先发展、在全省30强县中争创一流、在全国百强县中赶超进位“三个坐标”,瞄准标兵、高点定位、提标争先、奋力赶超,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信任。
“蓝黄”叠加多极崛起
莱州是烟台市惟一处于“蓝黄”两大国家战略叠加位置的县市,在烟台“一极领先、多极崛起”战略格局中单独承担一极。加快崛起烟台西部增长极,是中共烟台市委交给我们的艰巨任务。下一步,莱州将借助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强主体战略区建设的契机,进一步抓住用好“蓝黄”两大国家战略机遇,把500平方公里滨海区域开发作为决战“十二五”、再振莱州雄风的关键之举,抓住重点,快速突破,确保在滨海开发上取得更大进展——
突出大载体,重点推进“一港一环五大组团”建设,坚定不移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强化港口在滨海开发中的战略支撑地位,加快建设两个10万吨级泊位,做大做强临港加工制造业、临港物流业,巩固莱州港在黄三角区域中的龙头港地位;率先开工投资30亿元的环黄三角高等级公路莱州段工程,打通莱州融入黄三角、连接京津冀的快速通道,形成一条滨海产业隆起带;强化临港临电、黄金海岸、阳光海湾、海洋文化和黄三角未利用地开发五大组团的载体作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突破瓶颈制约、抓好项目建设、培植优势产业,形成滨海开发的五大增长极。
突破大项目,通过大项目形成大投入、带动大开发、提供大支撑,形成滨海开发的充足后劲。紧紧扭住大项目建设这个总抓手,着力招大引强、扶大做强,打造一批投资过亿元、过10亿元的项目梯队,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过10亿元、过—百亿元的企业组团。争取大政策,认真研究、积极对接、全力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真正将战略机遇转化为发展优势,借势借力推动莱州的“蓝黄”开发。特别是一些重大工程项目,加强与上级对接沟通,力争更多项目列入上级规划的大盘子,为下步工作争取主动。
形成大合力,在500平方公里滨海开发区域中,划出100平方公里的南北两个起步区,集中力量,率先突破,成立由市级领导牵头的6个工作组分兵把口、各负其责,指导8个沿海镇街在规划编制、项目审批、用地拆迁、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加紧突破、加速推进。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
近年来,莱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产业层次由低到高、经济实力由大到强的转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牢固树立实业兴市、产业立市的理念,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以“工业向高端化升级、服务业向规模化迈进、农业向基地化增效”为主攻方向。我们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转调的关键抓手,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引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做大做强龙头骨干企业,加快提升莱州的产业层次,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产业、大集群。2013年争取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80家,其中过600亿元的1家、过50亿元的2家、过10亿元的15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加快建设百吨黄金基地项目、新亚通矿用车、豪克300万套全钢轮胎、康佰力智能设备、忠耀动车机壳等高端产业项目,积极推进146个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切实增强对外开放的外力拉动,积极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创新招商引资思维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效益。推动外经贸良性发展,帮助进出口企业研究好外部市场需求,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提升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不断提升莱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伎对外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的方向转变。
城乡更加宜居文明
以城乡一体发展为着力点,统筹抓好城乡规划、产业、生态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新格局。我们按照“向海拓展、沿河开发、融合贯通”的思路,以城一港主干道为城市发展轴、以外环路以内5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为核心,加快建设北部临港辅城、西部滨海辅城、南部工贸辅城。加快实施公园广场、道路贯通、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供热系统改造等工程,实现城市面貌、城市功能、群众满意度“三个同步提升”。以云峰山、南阳河、河套水库、东海神庙四大片区建设为重点,加快构筑山海相映、河库融通、特色鲜明的城市生态组团。我们按照“以县为单位整体提升镇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思路,实施产业立镇、交通兴镇、特色强镇,放大经济强镇的发展优势,增强中心镇和重点镇的辐射能力,促进镇域均衡发展。以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53个旧村改造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社区建设等工作,不断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和环境质量。同时,加快建设“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点示范市”,实现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全覆盖。继续加大石材、化工、塑料、轻烧镁等重点行业综合治理力度,加强对饮用水源地和沿海滩涂、黑松林、海砂、河砂等资源的保护和修复,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打造宜居文明的城乡环境。发展成果普惠民生
我们始终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根本理念,始终怀着深厚感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福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大力实施“收入同步提升计划”,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发展民营经济,鼓励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不断增加群众就业收入。围绕解决好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社保、医疗、养老、住房等实际问题。我们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每年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民生事业,切实抓好重点民生工程,办好为民服务实事,努力在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取得新进展。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深入推进道德文化建设,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城市的整体文明程度i深入挖掘整理、精心策划宣传莱州特色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大市强市。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更加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从根本上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进一步完善市镇村三级群众工作网络和社会服务管理平台,探索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积极化解信访积案,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确保大局持续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本文图片由中共莱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杜启洪
“蓝黄”叠加多极崛起
莱州是烟台市惟一处于“蓝黄”两大国家战略叠加位置的县市,在烟台“一极领先、多极崛起”战略格局中单独承担一极。加快崛起烟台西部增长极,是中共烟台市委交给我们的艰巨任务。下一步,莱州将借助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强主体战略区建设的契机,进一步抓住用好“蓝黄”两大国家战略机遇,把500平方公里滨海区域开发作为决战“十二五”、再振莱州雄风的关键之举,抓住重点,快速突破,确保在滨海开发上取得更大进展——
突出大载体,重点推进“一港一环五大组团”建设,坚定不移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强化港口在滨海开发中的战略支撑地位,加快建设两个10万吨级泊位,做大做强临港加工制造业、临港物流业,巩固莱州港在黄三角区域中的龙头港地位;率先开工投资30亿元的环黄三角高等级公路莱州段工程,打通莱州融入黄三角、连接京津冀的快速通道,形成一条滨海产业隆起带;强化临港临电、黄金海岸、阳光海湾、海洋文化和黄三角未利用地开发五大组团的载体作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突破瓶颈制约、抓好项目建设、培植优势产业,形成滨海开发的五大增长极。
突破大项目,通过大项目形成大投入、带动大开发、提供大支撑,形成滨海开发的充足后劲。紧紧扭住大项目建设这个总抓手,着力招大引强、扶大做强,打造一批投资过亿元、过10亿元的项目梯队,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过10亿元、过—百亿元的企业组团。争取大政策,认真研究、积极对接、全力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真正将战略机遇转化为发展优势,借势借力推动莱州的“蓝黄”开发。特别是一些重大工程项目,加强与上级对接沟通,力争更多项目列入上级规划的大盘子,为下步工作争取主动。
形成大合力,在500平方公里滨海开发区域中,划出100平方公里的南北两个起步区,集中力量,率先突破,成立由市级领导牵头的6个工作组分兵把口、各负其责,指导8个沿海镇街在规划编制、项目审批、用地拆迁、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加紧突破、加速推进。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
近年来,莱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产业层次由低到高、经济实力由大到强的转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牢固树立实业兴市、产业立市的理念,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以“工业向高端化升级、服务业向规模化迈进、农业向基地化增效”为主攻方向。我们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转调的关键抓手,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引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做大做强龙头骨干企业,加快提升莱州的产业层次,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产业、大集群。2013年争取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80家,其中过600亿元的1家、过50亿元的2家、过10亿元的15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加快建设百吨黄金基地项目、新亚通矿用车、豪克300万套全钢轮胎、康佰力智能设备、忠耀动车机壳等高端产业项目,积极推进146个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切实增强对外开放的外力拉动,积极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创新招商引资思维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效益。推动外经贸良性发展,帮助进出口企业研究好外部市场需求,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提升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不断提升莱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伎对外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的方向转变。
城乡更加宜居文明
以城乡一体发展为着力点,统筹抓好城乡规划、产业、生态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新格局。我们按照“向海拓展、沿河开发、融合贯通”的思路,以城一港主干道为城市发展轴、以外环路以内5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为核心,加快建设北部临港辅城、西部滨海辅城、南部工贸辅城。加快实施公园广场、道路贯通、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供热系统改造等工程,实现城市面貌、城市功能、群众满意度“三个同步提升”。以云峰山、南阳河、河套水库、东海神庙四大片区建设为重点,加快构筑山海相映、河库融通、特色鲜明的城市生态组团。我们按照“以县为单位整体提升镇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思路,实施产业立镇、交通兴镇、特色强镇,放大经济强镇的发展优势,增强中心镇和重点镇的辐射能力,促进镇域均衡发展。以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53个旧村改造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社区建设等工作,不断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和环境质量。同时,加快建设“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点示范市”,实现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全覆盖。继续加大石材、化工、塑料、轻烧镁等重点行业综合治理力度,加强对饮用水源地和沿海滩涂、黑松林、海砂、河砂等资源的保护和修复,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打造宜居文明的城乡环境。发展成果普惠民生
我们始终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根本理念,始终怀着深厚感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福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大力实施“收入同步提升计划”,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发展民营经济,鼓励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不断增加群众就业收入。围绕解决好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社保、医疗、养老、住房等实际问题。我们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每年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民生事业,切实抓好重点民生工程,办好为民服务实事,努力在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取得新进展。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深入推进道德文化建设,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城市的整体文明程度i深入挖掘整理、精心策划宣传莱州特色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大市强市。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更加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从根本上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进一步完善市镇村三级群众工作网络和社会服务管理平台,探索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积极化解信访积案,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确保大局持续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本文图片由中共莱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杜启洪